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纤维素酶水解壳聚糖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刘靖  夏文水 《食品工业科技》2005,26(12):157-160
利用粘度法、还原端基法及TLC法,探讨了温度、pH、反应时间、底物的脱乙酰度和金属离子等对纤维素酶水解壳聚糖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素酶能有效降解壳聚糖,其作用的最适温度为60℃,最适pH为5.2,酶水解反应米氏常数为Km=10mg/mL;Mn2+、Mg2+、Ca2+对该酶有较强的激活作用,Ag+、Cu2+、Hg+、葡萄糖等是该酶的抑制剂。该酶稳定性较强,在pH3~7的范围内均很稳定,60℃作用1h相对残余酶活为60.8%。其最适作用的底物为脱乙酰度(DD)90%的壳聚糖,根据水解产物分析判断其以内切酶为主,既能水解GlcN-GlcN键,又能水解GlcNAc-GlcN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溶液还原糖浓度以及黏度的测定研究了纤维素酶对壳聚糖的降解作用,探讨了酶解过程中温度、pH值以及反应时间对纤维素酶降解壳聚糖的影响,对降解前后壳聚糖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其水溶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纤维素酶降解壳聚糖的最佳pH值为4.5,温度为50℃,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壳聚糖溶液的黏度逐渐降低:随着壳聚糖分子量的降低,水溶性增强,但是化学结构没有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3.
利用青霉来源的纤维素酶水解壳聚糖,由黏度变化的对比图可以看出:该酶对壳聚糖具有较强的水解活力。本文分别讨论了pH、温度、酶浓度及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壳聚糖水解反应的影响,得到最佳反应条件为:pH为5.1,温度45℃,酶浓度为5g/L(酶∶底物为1∶10),反应时间为6h。反应6h后,由光度法测得的相对分子质量大约为2000。   相似文献   

4.
通过还原端基含量测定、粘度测定研究了脂肪酶非专一性对壳聚糖的降解作用,探索了酶反应过程中温度、pH、加酶量、底物浓度、反应时间、金属离子等因素对脂肪酶降解壳聚糖的影响,以及不同脱乙酰度和不同分子量的壳聚糖与脂肪酶降解反应的关系。结果表明,以壳聚糖为底物的脂肪酶的一些催化特性为最适温度50~55℃,最适pH5~5.5,反应时间在3~4h范围内;降解作用随着酶用量和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水解反应不符合Michaelis-Menten方程;3mmol/L的Cu2 ,10mmol/L的Mg2、Ca2 对脂肪酶有一定的激活作用,10mmol/L的Ba2 、Zn2 、Fe3 对该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随着底物壳聚糖脱乙酰度的提高,降解速度降低。  相似文献   

5.
《食品工业科技》2004,(05):51-53
通过还原端基含量测定、粘度测定研究了脂肪酶非专一性对壳聚糖的降解作用,探索了酶反应过程中温度、pH、加酶量、底物浓度、反应时间、金属离子等因素对脂肪酶降解壳聚糖的影响,以及不同脱乙酰度和不同分子量的壳聚糖与脂肪酶降解反应的关系。结果表明,以壳聚糖为底物的脂肪酶的一些催化特性为最适温度50~55℃,最适pH5~5.5,反应时间在3~4h范围内;降解作用随着酶用量和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水解反应不符合Michaelis-Menten方程;3mmol/L的Cu2+,10mmol/L的Mg2、Ca2+对脂肪酶有一定的激活作用,10mmol/L的Ba2+、Zn2+、Fe3+对该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随着底物壳聚糖脱乙酰度的提高,降解速度降低。   相似文献   

6.
青霉纤维素酶催化水解壳聚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青霉来源的纤维素酶水解壳聚糖,由黏度变化的对比图可以看出:该酶对壳聚糖具有较强的水解活力.本文分别讨论了pH、温度、酶浓度及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壳聚糖水解反应的影响,得到最佳反应条件为:pH为5.1,温度45℃,酶浓度为5g/L(酶:底物为1:10),反应时间为6h.反应6h后,由光度法测得的相对分子质量大约为2000.  相似文献   

7.
糠醛渣纤维素酶水解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糠醛渣为原料进行纤维素酶水解研究,考察了水洗预处理、酶用量、转速、添加表面活性剂(tween80)及微波辐照对酶水解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洗糠醛渣的酶解效率得到提高.优化后的三角瓶摇床酶解条件是:酶用量11FPU/g(酶活/底物)、间歇振荡转速140 r/min、添加tween80浓度1%(v/v),在此条件下水解48 h后,糠醛渣纤维素转化率达到61.6%,还原糖浓度达到53.7g/L.此外,对底物进行微波辐照(30min,210 W)后,水洗糠醛渣的酶解效率提高13%.  相似文献   

8.
酶法制备低聚壳聚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α-淀粉酶、纤维素酶、脂肪酶降解壳聚糖产物的黏均分子量的测定,确定了这三种酶降解壳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α-淀粉酶降解的最传条件为时间120min,温度45℃,酶量1400U/g;纤维素酶降解的最佳条件为时间75min,温度45℃,酶量400U/g;脂肪酶降解的最佳条件为时间90min,温度45℃,酶量800U/g。同时得到了分子量小于2000的低聚壳聚糖,为进一步研究低聚壳聚糖与金属离子络合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9.
壳聚糖固定化纤维素酶的条件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和正交试验设计对影响固定化纤维素酶活的因素进行了筛选和优化.探讨了纤维素酶、壳聚糖、乙酸、乙醇、戊二醛、氢氧化钠等试剂对固定化效果的影响,筛选出制备固定化纤维素酶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壳聚糖、乙酸、乙醇浓度、酶浓度分别为15g/L、2.0%、40%、100%时,以壳聚糖为载体制备固定化纤维素酶的活力最高,成型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水解纤维素对杏鲍菇产纤维素酶的促进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产酶促进剂的替代性能,为优化食用菌的生产工艺提供基础原料;方法:以纤维素分子不完全降解物作为产酶促进剂探讨液体培养下杏鲍菇产纤维素酶的特征;结果:不同类型纤维素水解液对提高菌种产纤维素酶的作用有明显差异,其中槐树豆荚水解液使FP活力比添加纤维二糖诱导剂高出10%;其次,通过正交试验表明在基础培养基中添加0.5%槐树豆荚水解液,24℃,150r/min转速,初始pH5.0的协同条件作用下可使杏鲍菇产纤维素酶最高FP酶活力达到13.45U/mL(9d)。  相似文献   

11.
纤维素酶水解玉米芯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影响纤维素酶水解玉米芯的各个因素(pH、温度、酶添加量、底物浓度),得到纤维素酶水解玉米芯的最佳条件——pH4.5,温度35℃,酶添加量10U/g玉米芯,底物浓度100g/L。在最佳条件下纤维素酶水解玉米芯的葡萄糖产率为27.1%。  相似文献   

12.
郝龙云  蔡玉青 《印染》2008,34(10):6-8
用酸性纤维素酶分别处理棉、粘胶和天丝织物,通过测定处理液中还原糖含量,研究了影响酶水解的各种因素.结果表明,酸性酶对粘胶的水解活力最高,纯棉次之,对天丝织物的活力最低;织物所受前处理条件、酸性酶浓度、机械搅拌条件和不同缓冲体系等对酸性纤维素酶水解性能也会产生影响.经退浆、煮练、漂白后的织物,酶水解能力较高;适当地增加机械搅动,采用HAc-NaAc缓冲体系,酶活力也较高.  相似文献   

13.
郭咪咪  杨茜  段章群 《中国油脂》2023,48(3):110-115
为充分发挥大豆异黄酮生物价值,采用纤维素酶催化糖苷型大豆异黄酮水解制备游离苷元型大豆异黄酮。通过考察10种纤维素酶对糖苷型大豆异黄酮总水解率和苷元型大豆异黄酮总转化率的影响,筛选得到一种成本较低且水解效果较好的纤维素酶,用于催化水解糖苷型大豆异黄酮,优化了该纤维素酶在水解工艺中底物质量浓度、酶添加量、反应体系pH、酶解温度、酶解时间等参数。结果表明:选择来源于Trichoderma viride的纤维素酶作为大豆异黄酮水解用酶;底物质量浓度0.8~2.0 mg/mL、酶添加量7%~11%、反应体系pH 5.0、酶解温度55℃、酶解时间5~6 h是较经济有效的水解工艺参数,实验优化过程中,大豆异黄酮总水解率超过90%,总转化率接近60%。因此,采用纤维素酶催化水解大豆异黄酮可显著增加游离苷元含量,提高大豆异黄酮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将涂料染色后的棉织物用酸性纤维素酶进行处理,研究纤维素酶蛋白在织物上的吸附和水解能力.试验结果表明,涂料会增加织物与酶蛋白的亲和力,导致酶蛋白吸附量增加,但同时也会降低其对纤维素分子链的可及性,导致其水解活力下降;纤维素酶处理会使涂料染色棉织物的颜色发生一定改变,但对色牢度无明显影响;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织物的失重率和强力损失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5.
对一株裂褶菌(Schizorhyllum commune ATCC38548)进行液态发酵生产纤维素酶。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发酵时间、碳源、碳源质量浓度和接种量等因素对菌株产酶的影响,用二硝基水杨酸法(DNS法)对羧甲基纤维素酶(CMC)、滤纸酶(FPA)和微晶纤维素酶(AVI)进行酶活测定。结果表明:3种酶的分泌高峰不一致,但在第6天时纤维素酶总酶活达到最高。滤纸是诱导裂褶菌产纤维素酶的良好碳源,且质量浓度为20g/L时产酶效果最佳;接种量为5mL时,总酶活相对最高。不同的培养条件对裂褶菌产CMC、FPA和AVI的影响各异。  相似文献   

16.
A water-soluble chitosan hydrolysate with high activity against Escherichia coli was obtained during cellulase digestion of chitosan for 18 h. This 18-h hydrolysate is composed of low-molecular-weight chitosan (LMWC), with a molecular weight of 12.0 kDa, and chitooligosaccharides, which are composed of sugars with a degree of polymerization of 1 to 8. LMWC has a strong activity at 100 ppm against many pathogens and yeast species, including Bacillus cereus, E. coli, Staphylococcus aureus, Pseudomonas aeruginosa, Salmonella enterica serovar Typhi, and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while the chitooligosaccharides have much weaker antimicrobial activity than does LMWC. Accordingly, the antimicrobial activity against E. coli in the 18-h hydrolysate proved to come mainly from the presence of LMWC.  相似文献   

17.
在航天诱变黑曲霉ZM-8菌株产纤维素酶最佳培养基组分的基础上,确定了最佳培养方式后,对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和初始pH值3个因素利用正交试验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固态培养方式明显优于液态培养,其达到最高酶活的时间仅为液态培养方式的1/3,而酶活却是它的1.5~3倍;最佳产酶的培养条件组合为A3B3C1,即:培养时间为72h、培养温度为35℃、初始pH值为6.5.FPU酶活力为5.25 U/g、CMC酶活力为19.60 U/g,分别是未优化时的3倍和2.5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