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常春 《酿酒》2011,38(2):62-64
与传统工艺相比,通过预煮前加醪液换热器、浓醪发酵、低温蒸煮等方法及采用无蒸煮无糖化一步发酵法或同步糖化浓醪发酵工艺均可实现酒精生产的节能降耗。  相似文献   

2.
木薯原料的酒精浓醪发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众所周知,浓醪发酵是发展发酵工业的有效途径之一,酒精生产也不例外。成热发酵醪含酒量的高低,不仅是一个重要的技术经济指标,而且也是体现发酵水平的标志。 目前我国酒精生产有相当大部分采用间歇式稀醪发酵,尤其是淀粉质原料的发酵醪浓度更低,因为配料浓度过高,淀粉在糊化时产生的粘度会给糊化醪的输送带来困难,所以,成熟发酵醪含酒量一般在7~10%(容量)。若能提高含酒量,在原有的设备基础上就能增加产量,相应地降低成本,节约能源,酒精生产即可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提高含酒量的方法是加大配料比,进行浓醪发酵,其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是选育出耐洒精浓度高,产酒精能力强的菌种,当然,还必须找到它相应的发酵工艺条件,否则,菌种高产酒精的独特性能也无法得到发挥。因此,我们在开展木薯原料酒精浓醪发酵的研究时,首先进行酒精高产菌株的选育,探索其生理特性,同时对蒸煮糖化发酵等基本因子进行优选。通  相似文献   

3.
该文以脱壳超储稻谷(全糙米)为原料,开展了半连续浓醪发酵生产燃料乙醇工艺研究。在中粮安徽30万t/年半连续燃料乙醇装置上进行了高浓拌料、喷射液化、同步糖化半连续发酵、精馏后制备乙醇等一系列试验。结果表明,全糙米发酵成熟醪平均酒份达到15.36%vol、平均还原糖含量0.21%、残淀粉含量0.40%、残糊精含量0.55%、酸度8.43 °T、挥发酸含量0.35 g/L。该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可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应用浓醪发酵技术推动酒精行业科学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高浓度酒精发酵始于20世纪70年代,主要以可再生资源粮食或植物纤维为原料,采用连续发酵,最终酒精浓度可达16%(v/v)左右,实验室小麦粉高浓发酵可达21%(v/v),淀粉利用率达90%以上,发酵时间在50~70h。在蒸煮工艺方面对低温蒸煮、中温蒸煮及生料发酵作了探索。浓醪发酵的料水比为1:2.8~3.2。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开发的安琪超级耐高温酿酒高活性干酵母已形成生产力,并投入大生产使用,其发酵结束时醪液的酒精浓度可达到14%~17%(v/v)。国内外在实验室筛选分离的酒精酵母,有的产酒精浓度可达20%(v/v)左右,但大都尚未形成生产力。酒精浓醪发酵技术是一个方向,对生产企业提高效益,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将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胆采用酒精浓醪发酵技术,大力推进酒精行业的科技进步,促进酒精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一种发酵玉米秸秆生产燃料酒精的新工艺 ,将传统的利用同时糖化发酵法生产乙醇的一步发酵法改为利用固态发酵与液态发酵并行的两步发酵法 ,有效地解决了一步发酵过程中的水解产物对发酵的抑制问题。此外 ,文章还对工艺流程的控制进行了合理化分析。  相似文献   

6.
玉米秸秆发酵生产燃料酒精工艺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介绍了一种发酵玉米秸秆生产燃料酒精的新工艺,将传统的利用同时糖化发酵法生产乙醇的一步发酵法改为利用固态发酵与液态发酵并行的两步发酵法,有效地解决了一步发酵过程中的水解产物对发酵的抑制问题。此外,文章还对工艺流程的控制进行了合理化分析。  相似文献   

7.
通过木薯与糖蜜同步糖化混合发酵工艺的研究,实现燃料乙醇原料多样化,开辟木薯与糖蜜制备燃料乙醇的新思路,达到应对原料市场价格波动控制生产成本的目的。通过50L发酵罐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在现有木薯燃料乙醇工艺基础上,木薯液化醪内添加5%以下的糖蜜,成熟醪酒份达到14.5%(v/v),发酵率达91.31%,残总糖2.21%,同时提高了发酵醪液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向日葵秸秆同步糖化发酵生产乙醇的最佳工艺条件.考察了不同预处理方法对秸秆处理效果的影响,确定1% H2SO4处理为最佳预处理方法;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向日葵秸秆同步糖化发酵乙醇的最佳条件为:发酵时间120 h,料液比1:45,接种量4%,pH5.0,发酵温度35℃,在此条件下乙醇浓度为3.88 %vol,还原糖利用率为96.16%.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玉米秸秆高效转化可发酵糖,提升玉米秸秆生产纤维素乙醇竞争力,对碱过氧化氢法预处理后高浓玉米秸秆半同步糖化发酵生产燃料乙醇的工艺进行了研究。建立底物浓度与酶解糖得率关系模型,以确定适宜的底物浓度。向预处理后的玉米秸秆中添加吐温20,考察其酶解过程特性,确定吐温20最适添加量。结果表明,酶解最适条件为:底物质量浓度200 g/L,吐温20添加量8%(ω)。在该条件基础上,对酵母种龄、吐温20对酵母发酵影响、半同步糖化发酵预酶解时间、半同步糖化发酵的时间、发酵温度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半同步糖化发酵的工艺条件为:种龄16 h,吐温20添加量5%(ω),预酶解时间9 h,半同步糖化发酵时间7 d,温度34℃。在最佳条件下,发酵7 d后,乙醇浓度达到23. 64 g/L,乙醇转化率达到76. 54%,较对照组(不添加吐温20)转化率提升3. 41%。该工艺条件下能实现高浓玉米秸秆高效转化可发酵糖及乙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酒精浓醪发酵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酒精浓醪发酵是生产燃料乙醇的一个重要步骤,为了提高发酵醪的酒精度,研究了不同因素对马铃薯浓醪发酵的影响。以发酵醪的酒精度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得到马铃薯酒精浓醪发酵的最佳条件为:料水比1∶3.0,糖化酶添加量150U/g,初始pH值4.5,接种量6%,得到发酵醪的酒精度为14.90%(v/v)。  相似文献   

11.
大型海藻发酵燃料乙醇已成为目前生物乙醇研究的前沿热点,大型海藻具有生长周期短、资源丰富、不与粮争地等优点,发展前景广阔。该文综述了大型藻类发酵燃料乙醇的预处理方法、水解糖化以及发酵工艺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利用大型藻类发酵生产燃料乙醇对缓解人类面临的粮食、能源和环境三大危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蒸汽爆破、微波辅助等木质纤维原料的预处理方法,分析了木质纤维原料的酸水解与酶水解,总结了木质纤维原料发酵制取乙醇的三种最新发酵工艺,即同步糖化发酵、固定化细胞发酵、利用高效微生物发酵。我国在木质纤维原料生产燃料乙醇的技术应用已取得了重要进展,首次采用连续汽爆技术建设成500t/年纤维素乙醇产业化试验装置,河南建成首条年产3000t的纤维乙醇产业化试验生产线。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用木薯为原料,半连续同步糖化发酵生产乙醇的工艺。工艺条件为:原料粉碎粒度:Φ1.5mm,料水比:1∶2.3,α-淀粉酶、糖化酶的添加量分别为9U/g木薯粉,120U/g木薯粉,95℃下蒸煮90min~110min,60℃下前糖化35min~40min。前期发酵温度28℃,中后期发酵温度32℃,总发酵时间69h。在此条件下酒精度达到13.5%vol,半连续发酵17d,为进一步研究以木薯为原料生产乙醇工业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优化超期储存小麦和水稻混合发酵生产燃料乙醇的辅料,以发利耐高温酒用干酵母为发酵菌株,采用同步糖化发酵法,研究了小麦添加比例、淀粉酶种类、降黏酶种类及添加方式对于混合发酵的影响。通过测定液化和发酵醪液的相关指标,优化出适合小麦混合发酵的辅料。结果显示,当干物质含量为30%,超期储存小麦添加比例30%,液化阶段使用超强复配淀粉酶(0.26 kg/t粮),同步糖化发酵阶段使用糖化酶(0.68 kg/t粮)、酸性蛋白酶(0.035 kg/t粮),在32 ℃下发酵72 h酒精度可达12.37%vol;在拌料阶段添加蔚蓝木聚糖酶(0.3 kg/t粮),可使蒸馏残液滤速由4.8 mL/min提高至7.8 mL/min,清液干物由8.2%降低至5.7%,可有效减轻后期污水处理压力。  相似文献   

15.
该实验通过全水稻组分分析,成功利用全水稻粉配粉浆进行酒母培养,并经液化、同步糖化发酵、精馏后生产食用酒精。结果表明,全水稻发酵成熟醪平均蒸馏酒精度12.35%vol、平均还原糖含量0.18%、残淀粉含量0.59%、残糊精含量0.49%、酸度6.28 °T、挥发酸含量0.17 g/L,满足酒精发酵生产要求。水稻发酵成熟醪进行酒精分离提纯后,废醪液可生产水稻干全酒精糟(DDGS)产品,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盈利。  相似文献   

16.
以固定化酵母作为发酵菌株,研究了甘蔗生产燃料乙醇的预处理、发酵工艺。获得了最适工艺参数:甘蔗经切断、撕裂、压榨机压榨和板框过滤后得到甘蔗汁,在甘蔗汁中加入1 U/mL的青霉素,发酵及酒母培养的pH值为3.5~4.0,添加0.01%的硫酸镁。32~35℃,发酵21 h,乙醇浓度达到9.5%vol左右,糖醇转化率在96%左右。采用单浓度双流加连续发酵工艺进行生产试验,与淀粉质及纤维质燃料乙醇工艺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甘蔗生产燃料乙醇的连续发酵工艺在生产上是完全可行的,工艺路线简单,生产成本低,是目前最适于大规模推广的燃料乙醇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17.
研究高浓度甘蔗汁酒精发酵过程中糖的消耗,酒精生成以及酵母细胞生长的变化.采用液相色谱法测定各种糖的含量、气相色谱法测定酒精的生成量.试验结果表明,发酵12h时葡萄糖消耗速率最大(9.46(g/L)/h),14h时果糖、蔗糖、总糖消耗速率最大,分别为12.61(g/L)/h,12.30 (g/L)/h,20.59 (g/L)/h;发酵16h时酒精生成速率(7.89(g/L)/h)最大,细胞死亡率(22.9%)开始大于出芽率(12.6%),随后细胞活力逐渐下降.试验最终发酵酒精度12.8%vol,残糖22.50g/L,糖利用率90.9%,发酵效率79.69%.  相似文献   

18.
采用生料同步糖化发酵法,将马铃薯废渣发酵生产乙醇,对各个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发酵工艺。结果显示:最佳发酵条件为水料比3.5∶1、初始pH值4.5、酵母接种量0.42%、发酵温度32℃、糖化酶添加量165U/g、α-淀粉酶添加量11U/g、纤维素酶添加量12U/g、原料粒度0.40mm。该方法工艺简单,能耗小,成本低,可用于马铃薯废渣工业化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