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适应半导体存贮器研制和生产的需要,我们研制了一种造价低廉、性能可靠、测试图形的产生非常灵活的以微型计算机为主的存贮器功能测试仪,作为研制和生产线上的初测设备。下面介绍它的硬件和软件。测试仪的硬件本测试仪是用MEK6800D2单板计算机并将其RAM容量扩大到2K,作为功能测试仪的主机,再配上简单的测试接口组成的。MEK6800D2单板计算机的详细材料,可参考它的手册(主要参考资料1)。因此,测试仪的硬  相似文献   

2.
动态测桩仪     
本文介绍了一种动态测桩仪,它能给出位移、加速度、速度等参数的波形曲线和自功率谱,数据准确可靠.具有便于携带、操作简单、能在现场给出分析结果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某型电子装备的PCB自动测试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给出了测试系统主控软件和测试子程序的设计与开发方法.主控软件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思路,融合了作为自动测试系统所具备的各个功能模块;基于被测PCB的功能需要,编写不同的测试子程序,并详细介绍了软件开发过程中所用到的几种关键技术,实现了对硬件的设置和对数据分析处理等功能要求.实际测试证明该PCB自动测试系统软件工作稳定、基本功能完备、与硬件的兼容性能好,基于虚拟仪器技术有效降低了系统的开发成本,提高了开发效率.  相似文献   

4.
以TI公司16位超低功耗微控制器MSP430G2553为核心,采用光电码盘、风向传感器、Cu100温度传感器、大气压力传感器和无线通信模块设计了一种测风仪,以实现对风速、风向、大气温度、大气压力进行实时数据采集和传送.测风仪硬件部分设计主要包括风速、风向、温度、气压信号测量与调理电路和无线通信模块与微控制器的硬件接口电路.软件部分采用模块化程序设计方法设计了基于MSP430G2553的测风仪软件程序.通过实验验证了测风仪设计方案的正确性和可行性.研究工作为测风仪的实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基于MSP430单片机的炮兵气象观测仪数据采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MSP430系列超低功耗单片机的高效、高精度、自动化炮兵气象观测仪数据采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用以满足炮兵综合气象观测仪数据采集需求。通过综合考虑系统的各项指标,设计了系统硬件电路,包括主控制模块、传感器模块和通信模块,软件主要采用C语言编写,系统测试结果表明,整个数据采集系统性能可靠、工作稳定,能够满足炮兵综合气象观测仪精度数据采集和战技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6.
本文设计了一种利用STC12C5052AD实现红外遥控的电针仪,介绍了该电针仪的工作原理、STC12C5052AD芯片的特征,以及利用该芯片实现电针功能的硬件电路基本构成,同时给出了实现系统功能的软件流程.  相似文献   

7.
飞灰含碳量的在线监测控制,是提高电站锅炉运行经济性的重要手段,失重法飞灰测碳作为经典的测量方法,已应用于生产实践,由于该系统的执行机构需在恶劣的工况下,进行采样及清灰等一系列反复动作,对其可靠和稳定的运行产生了较大影响,拟采用实测与预测验证的控制模式。对该系统进行了软、硬件设计,并将其应用到在线飞灰测碳仪上。仿真结果表明,整套模型预测精度能够满足工程精度要求,在硬件控制方面,因加入了软件预测系统,能逐渐减少机械系统的动作频率,可延长整个系统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8.
郑玉 《电工技术》2000,(4):36-37
着重介绍了电脑转速仪的测频原理及软件编程、通讯接口及软件通讯方式。  相似文献   

9.
为了对设备运输过程中受到的加速度与所处位置进行远程监控与记录,设计了一种基于ARM的分布式过载仪系统,过载仪硬件方面采用多传感器如陀螺仪,加速度芯片、GPS芯片等。软件方面,信号的监控使用WEB技术,通过GPRS将数据传送至网页进行实时监控。实验部分,将设计的过载仪系统装载在自行车上,并在同一路段上进行多次数据采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对被测对象的各种运动轨迹,路况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其能够保证数据采集、处理与传输的可靠性与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研究超声波钻井液测漏仪的校准装置和井下测试方法,以TMS320VC33浮点数字信号处理器作为井下仪器的核心器件,对两只性能相同的超声波传感器进行实时对发和对收控制,并完成流速测量、流速计算等数据处理、存储与回放。研制井下仪器的同时,还研制了配套的地面软件,可自动生成流速与深度关系曲线。通过研究,提高了流速测量精度,解决了传统的温度测量法和转子测量不准确、故障率高的问题。试验和使用结果表明,所研制的超声波钻井液测漏仪性能良好,测量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11.
虚拟化与信息整合技术在电力调度中心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信息系统整合可以分为硬件整合、数据整合、软件模块整合、业务流程整合和应用访问整合 5个层次。以电力调度中心不同应用系统的整合为背景,就整合的不同层次提出了整合方案:硬件层次上的整合方案是引入虚拟化技术,基于VMware ESX Server平台虚拟化不同应用需要的硬件和操作系统环境,实现对服务器的整合;数据层次上的整合方案是建立符合调度网络和数据特点的数据中心;软件模块层次上的整合方案是创建构件库对电力领域的软件构件进行管理、开发和重构;业务流程层次上的整合方案是引入符合工作流管理联盟(WFMC)标准的工作流管理系统,对分散于企业内部或外部各个信息系统中的“业务流程断点”进行链接,进而完成全程业务活动的自动化;应用访问层次上的整合方案是使用Portal和Web服务技术以实现应用程序统一访问和集成。  相似文献   

12.
蓝牙技术在智能家居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廖惜春 《电测与仪表》2004,41(11):32-35
介绍了基于蓝牙技术的家居智能监控系统,该系统将蓝牙通信技术与有线电话和互联网融为一体,组成家庭智能监控网。章介绍了系统的硬件结构、软件设计和数据融合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电力电子器件参数辨识系统的基本思想,给出了以JNI为接口,基于GPIB的微机与程控数字存储示波器间自动采集系统的软、硬件实施方案,得到了预期的功率二极管反向恢复波形。  相似文献   

14.
文章采用了基于数据验证的诊断技术来提高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的可靠性。利用单片机的硬件和软件的高可靠性,对FPGA中各个功能单元的输入端口、内部状态和输出端口进行数据扫描,在单片机中对这些数据进行验证。在验证数据出错的情况下,启动动态重配置程序,使功能单元重新恢复正常运行状态,提高了系统的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交流采样技术的电能参数测量仪器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首先介绍了电能信号检测中采用的虚拟地、相位检测和软件锁相等新方法;其次介绍了电能参数测量仪的电能参数和谐波分析的原理方法,在硬件上采用交流采样技术,使用基于Cortex-M3内核控制器STM32f103,采用该控制器能有效简化硬件电路并保证测量精度;软件上采用μC/OS-Ⅱ多任务实时操作系统,并移植了μCGUI嵌入式图...  相似文献   

16.
研制了用于电能质量监测系统中的大容量存储设备,提出了基于USB总线技术和F lash大容量存储技术的硬件系统结构,利用即插即用的USB快速接口传送波形数据,利用NAND F lash对数据进行可靠的保存。结合硬件体系结构和各种功能要求,从固件、设备驱动程序和用户应用程序3方面介绍了系统的软件设计。  相似文献   

17.
OPC技术提供了工业控制领域的标准接口,实现了OPC服务器与客户端应用程序之间的数据通讯,解决了各种设备驱动的兼容问题。利用该技术开发的电能数据采集系统,硬件上采用RS-485接口进行连接,软件上通过OPC服务器软件,实现不同设备的通讯,最后通过VB程序,对电能数据进行采集并生成报表。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良好的适应性,能够完成设计功能,实现数据采集的自动化。  相似文献   

18.
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低压电器多功能参数监测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低压电器多功能参数监测系统。系统以工业控制计算机为核心,配置高精度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和高速数据采集卡等组成硬件平台,采用先进的虚拟仪器技术——LabVIEW软件开发平台开发相关数据分析与处理软件,实现数据采集和处理,可对低压电器检验过程中相关的电量参数及温度、温升参数进行实时、准确的监测和分析。给出了各种电量参数的测量原理与计算方法,从系统总体方案设计和软件的实现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具有使用方便、人机界面友好,监控效率高等优点,为低压电器检验过程中相关参数的监测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遥信误报一直是困扰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重要问题。作者分析了产生遥信误报的原因及误报遥信信息的特点,从软件和硬件两方面,介绍了利用有关单元的基本原理,并在自动化系统后台,采用软件等方法进行过滤和处理误报遥信信息的方案及实现。  相似文献   

20.
虚拟仪器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虚拟仪器技术是电子测量技术和计算机测控的前沿技术,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介绍了虚拟仪器的概念和特点,软、硬件系统构成和应用领域,分析了虚拟仪器的开发平台和系统的设计过程,最后探讨了虚拟仪器技术的前景展望,提出我国在多领域推广和应用虚拟仪器技术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