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三水氧化铝为前体,在前体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黏结剂和不同含量的添加剂,通过挤压成型的方法制备α-氧化铝载体,利用添加剂受热分解释放气体的特点改善α-氧化铝载体的性能,并以α-氧化铝为载体制备了负载型银催化剂。采用XRD、颗粒强度测定仪、压汞仪、TG-DTA等手段研究了添加剂及其加入量对α-氧化铝载体晶型、抗压强度、孔结构、晶相转变温度的影响,利用乙烯环氧化反应评价了银催化剂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添加剂能抑制焙烧过程中氧化铝颗粒间的烧结团聚、改善α-氧化铝载体的抗压强度及其孔直径尺寸、改变氧化铝α相变温度、提高银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通过改变添加剂的含量可进一步优化α-氧化铝载体和银催化剂的性能。  相似文献   

2.
在银催化剂的α-氧化铝载体的制备过程中添加了氧化铝粉末,采用SEM、压汞法和XPS等方法对制备的氧化铝粉末、α-氧化铝载体和银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在微型固定床反应器中评价了银催化剂的乙烯环氧化性能,研究了添加氧化铝粉末对银催化剂及α-氧化铝载体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添加氧化铝粉末能改善α-氧化铝载体的孔结构和形貌,载体的孔径分布向较大孔径方向移动,平均孔径和中值孔径增大,氧化铝片层变小、变厚,逐渐向块状形貌转变;添加氧化铝粉末还能增强银颗粒与载体之间的作用力,改善银颗粒在载体表面的分散性,提高银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延长催化剂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3.
原位红外技术研究银催化剂及其载体α-氧化铝的表面酸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原位红外技术研究了银催化剂及其载体α-氧化铝的表面酸性,并比较了载体α-氧化铝与加铯和未加铯的银催化剂的表面酸性的差别。研究表明:载体α-氧化铝上负载了银后,其L酸性中心浓度有所下降,而加入助催化剂铯后,其L酸性中心浓度更是明显降低。银催化剂及其载体的表面酸性对银催化剂的选择性等性能有较为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石油化工》2016,45(2):169
采用改变助剂氧化物(MO)的加入量和焙烧温度制备了一系列的载体及乙烯环氧化用银催化剂,并在微型反应器上评价了银催化剂催化乙烯环氧化反应的催化性能;通过N2吸附-脱附、XRD、SEM等方法表征氧化铝载体的比表面积、晶相转变、表面形貌及负载型银催化剂上金属银的分散状况等。实验结果表明,助剂MO抑制了高温下过渡相氧化铝向α-氧化铝的转晶过程,可方便地调控氧化铝载体的比表面积等物性,进而调控和改进最终制备所得乙烯环氧化用银催化剂的反应性能。  相似文献   

5.
以两个系列不同晶相的氧化铝为主要原料分别制备载体,研究氧化铝晶相和粒度对α-氧化铝载体的影响。采用XRD,TG-DSC,SEM等方法对载体坯料及载体进行表征。表征结果显示,原料氧化铝的晶相会影响焙烧过程中氧化铝的晶相转变过程,从而改变载体的晶体形貌及尺寸,进而导致吸水率和比表面积等物性的变化;氧化铝的粒度也会对载体物性有一定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控制氧化铝原料的晶相及粒度,可实现载体晶体形貌及尺寸的调控,在一定范围内调控载体物性,实现载体的可控合成。  相似文献   

6.
氧化铝是催化剂常用载体,利用喷雾干燥方法可制得适合流化床用的微球氧化铝。讨论了喷嘴结构、固含量、操作压力及进口温度对微球氧化铝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对含有微米级孔道γ-Al 2O 3载体进行碳酸氢铵水热改性处理,制备双重孔分布氧化铝载体,并以该氧化铝为载体制备加氢脱金属催化剂,应用SEM、N 2吸附-脱附、TPR、Raman、原位CO吸附等技术表征氧化铝载体及加氢脱金属催化剂的结构与性质。实验结果表明,改性处理后,γ-Al 2O 3载体表面及微米级孔道中交织生长微米级棒状结构γ-Al 2O 3粒子,使氧化铝载体具有集中的10~15 nm孔道分布和适宜的1~2μm孔道含量。与未改性氧化铝载体相比,以改性处理后的氧化铝为载体制备的加氢脱金属催化剂的程序还原峰温降低,催化剂中八面体钼的相对含量和Ni-Mo-S活性位数量增加,加氢脱金属活性和加氢脱氮活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分别对硫酸铝-偏铝酸钠法制备氧化铝过程中形成的滤饼、水合氧化铝及氧化铝进行NH_4HCO_3水热处理,并应用XRD、FT-IR、SEM、N_2吸附-脱附、吡啶吸附-脱附等技术分析NH_4HCO_3水热处理对氧化铝孔结构与表面性质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阶段物料经NH_4HCO_3水热处理后可提高氧化铝的可几孔径及不同程度降低氧化铝表面总酸、弱酸、中强酸含量,并改变氧化铝表面羟基结构。其中,滤饼经NH_4HCO_3水热处理后制得的氧化铝与未处理氧化铝相比,可几孔径由5nm左右提高至8nm左右,孔容及比表面积略有降低,表面总酸量由0.47mmol/g降低至0.30mmol/g。不同阶段物料经NH_4HCO_3水热处理后都形成了微米级棒状氧化铝,由于微米级棒状氧化铝的生成从而影响氧化铝孔结构与表面性质。  相似文献   

9.
利用氧化铝载体的工业成型设备,考察了氧化铝载体成型过程中水粉比、捏合机频率以及物料温度等工艺条件对捏合、挤条操作及载体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工艺条件对捏合过程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捏合过程直接影响物料的性质,进而影响后续的挤条压力,最终影响载体性质。结合实际生产的需求,确定氧化铝载体成型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水粉比1.37~1.40,捏合机频率先调至35 Hz、待胶溶反应开始后降低至20 Hz,捏合机外部通入循环冷却水,挤出压力10~15 MPa。  相似文献   

10.
用钛对氧化铝表面进行改性,制备了不同钛含量的钛改性氧化铝载体;通过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X射线荧光(XRF)等方法表征了氧化钛在氧化铝载体表面的状态;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FT-IR)研究了钛改性后氧化铝载体表面羟基的变化。结果表明:钛均匀负载在氧化铝表面;波数在3 725 cm-1处的红外振动吸收峰是氧化铝载体表面弱酸性的四面体-八面体桥连羟基,当钛负载时,钛优先取代该桥连羟基上的氢离子,而后逐渐取代其它羟基上的氢;钛改性对波数在1 000~2 000 cm-1范围内氧化铝的中强L酸位和弱L酸位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以3种工业应用γ-Al2O3载体为研究对象,应用XRD、NMR、TEM、吡啶吸附-脱附等技术分析其表面性质与微观结构,并探索γ-Al2O3载体表面酸性与微观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3种γ-Al2O3晶粒表面分别为(110),(100),(111)晶面;氧化铝-1(110),(100),(111)晶面所占比例分别为68%,6%,26%;氧化铝-2(110),(100),(111)晶面所占比例分别为63%,19%,18%;氧化铝-3(110),(100),(111)晶面所占比例分别为59%,19%,22%;γ-Al2O3表面晶面比例的不同导致其具有不同的表面酸性,氧化铝-1(110)晶面含量较高,其强酸和中强酸含量相对较高;氧化铝-2、氧化铝-3(100)晶面含量较高,其弱酸含量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2.
考察了以两种不同形态氧化铝-工业氧化铝BA和氧化铝纤维Q4为载体的负载型钯催化剂在蒽醌加氢反应中的催化性能,并通过TEM,BET等方法对载体的形貌、比表面及孔径分布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由于Q4特殊的纤维状结构,使得载体具有更高的比表面及适宜的织构性质,有利于实现活性组分钯在载体上的高分散和有效利用,从而相应催化剂显示出较高的蒽醌加氢活性.  相似文献   

13.
研究拟薄水铝石酸分散浆液的性质,考察加酸量和酸分散时间对拟薄水铝石酸分散浆液的酸分散指数的影响,并考察了浆液中氧化铝含量、加酸量和酸分散时间对酸分散浆液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酸分散指数随加酸量和酸分散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浆液黏度随加酸量、氧化铝含量、酸分散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在酸分散过程中存在凝胶化过程,这导致酸分散指数和黏度的变化趋势存在很大的不同。考察了浆液性质对载体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浆液的酸分散指数可以增加载体的堆密度。选择优化的条件制备了球形氧化铝载体,其物化性能与工业载体相当,用其制备的催化剂的催化性能达到了工业催化剂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以γ-氧化铝粉末及碳酸氢铵为原料,采用水热技术,成功制备棒状γ-氧化铝载体,并以此氧化铝为载体制备NiMo/γ-氧化铝加氢脱金属催化剂。应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N2吸附-脱附、H2-程序升温脱附、拉曼光谱、原位CO吸附等技术表征氧化铝载体及加氢脱金属催化剂的结构与性质。研究发现,当γ-氧化铝粉末与碳酸氢铵质量比为1:1.75、温度为140 ℃时,合成的棒状γ-氧化铝颗粒长为0.5~3 μm、直径为50~100 nm,以该氧化铝为原料制备的γ-氧化铝载体比表面积为276 m2/g、孔体积为0.79 mL/g。与常规氧化铝载体相比,以棒状γ-氧化铝为载体制备的NiMo/γ-氧化铝加氢脱金属催化剂更易于还原,催化剂中Ni-Mo-S活性位数量较多。在体积空速为1.0 h-1、反应温度为380 ℃、氢油体积比为800、氢分压为15.7 MPa的条件下,金属杂质脱除率可达59.8%。  相似文献   

15.
正俄罗斯科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硼能够对CoMo催化剂进行改性。可通过糅合方式将硼加入氧化铝载体。载体和催化剂均用N_2吸附、X光能谱、CO吸附近红外光谱表征。催化剂性能用含5%(体积分数)催化裂化蜡油(起始硫质量分数为2 750μg/g)的直馏柴油加氢进行测试。结果发现,硼对催化剂的内部结构没有明显影响,只是增加  相似文献   

16.
挤出成型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对氧化铝载体物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提高小颗粒、异形(三叶形)或圆柱形氧化铝载体的机械强度,改善孔结构,本文系统地研究了在挤出成型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原料粉的颗粒度,物料中的水粉比,胶溶剂以及助挤剂等)对氧化铝载体物理性能的影响,并综合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制备出强度高、表面致密、孔径分布集中的工业氧化铝载体。  相似文献   

17.
氧化硅改性α-氧化铝载体对银催化剂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硅溶胶浸渍方法,对已制成的α-氧化铝载体进行了表面改性,在孔表面上沉积了氧化硅改性层。孔结构测定表明,少量沉积没有明显改变载体的孔结构,所以对反应物和产物的物质传输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改性载体负载银催化剂的氧吸附测试和催化性能评价结果表明,改性对单负载银催化剂上活性组分银的分散状况影响不大,但对催化性能产生明显的影响,催化活性明显降低,最高降幅达63%,选择性略有提高(提高0.5~3.4%)。分析表明,改性引起载体与银之间相互作用发生变化,这是催化性能发生明显变化的主要原因。该改性方法简单易行,且可以排除孔结构差异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可用于对比不同载体材料对负载型银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醋酸为胶溶剂,研究了在氧化铝载体成型过程中胶溶剂用量对氧化铝载体的孔结构、压碎强度、表面酸性等物化性质的影响。研究发现,胶溶剂用量对载体的比表面积影响较小;随着胶溶剂用量的增加,载体的孔容、平均孔径、可几孔径逐渐降低;从孔分布情况看,载体中大于20nm的孔含量降低,而小于10nm的孔含量呈上升趋势。加入胶溶剂后氧化铝载体中L酸含量明显降低,随着胶溶剂用量的增加,载体中L酸含量逐渐减少。胶溶剂的加入改变了载体中微粒子的大小和堆积方式以及配位不饱和四面体铝离子数量,从而使氧化铝载体的物化性质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9.
以镍-氨硝酸盐溶液为原料,采用沉积-沉淀工艺可以制备镍含量达18wt%左右的镍-氧化铝催化剂。将预制的Y-Al_2O_3载体在高pH值的环境中活化后,可以在其表面上形成镍铝羟基碳酸盐,按照本工艺制备的催化剂,其活性非常高,热稳定性比常采用的浸渍或共沉淀工艺制备的催化剂要好得多。引入氧化镧以后还可以使热稳定性进一步提高。反复进行沉积-沉淀,可以提高催化剂的镍含量,但催化剂的性能没有更大的改善,不推荐其它形态的氧化铝作为适宣于该制备工艺的载体。本工艺可以实现扩大生产。  相似文献   

20.
改性大豆油配方的氧化安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碱炼大豆油和三种基因改性大豆油作为基础油,采用加压差示扫描量热(PDSC)和旋转氧弹(RBOT)试验考察了四种改性大豆油中的起始氧化温度、不同添加剂配方对改性大豆基础油氧化安定性的影响以及基础油和降凝剂对改性大豆油低温流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大豆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越高,其氧化安定性越差;抗氧剂二戊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和抗磨剂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锑在改性大豆油中均表现出了良好的抗氧协同性能,尤其在基因改性大豆油中,聚-α-烯烃和添加剂的复配使其起始氧化温度和氧化诱导时间均超过了相同配方的聚-α-烯烃油样。倾点试验结果表明,聚-α-烯烃和降凝剂的加入还可以明显提高改性大豆油的低温流动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