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治淮》2020,(9)
正一、项目概况淮河流域防洪工程数据库是淮委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二期工程中防汛抗旱综合数据库的组成部分,也是构成国家防洪工程数据库的重要单元。它按照国家防洪工程数据库统一标准进行建设,形成规范、完整的淮河流域防洪工程数据库,为淮委各类应用系统提供防洪工程基础信息,以满足流域防汛抗旱中信息查询、会商研判和调度决策的需要,进而提升流域防汛抗旱的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2.
水文情报预报是防汛抗旱的耳目和参谋,是重要的防洪减灾非工程措施,水文情报预报部门担负着水文信息的采集、传输、接收、处理、预测预报和信息发布等任务。近年,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抓住国家加大水利投资力度的时机,按照水利部“十五”期间基本实现水文现代化的要求,积极推  相似文献   

3.
《水资源研究》2009,30(2):F0004-F0004
淮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信息中心)是淮河水利委员会直属副局级事业单位,负责组织协调淮河流域水文工作,指导流域内地方水文工作,负责为流域防汛抗旱工作提供所需的水文气象信息,参与流域水资源管理、水资源调查评价、洪水影响评价、水资源规划与开发利用等工作,负责淮委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系统建设和管理工作,是淮河水利委员会水文专业信息服务和科研机构。  相似文献   

4.
水利行业是一个历史十分悠久的行业,也是信息十分密集的行业。水利部门要向国家和相关行业提供大量的水利信息,如汛情旱情信息、水量水质信息和水环境信息。水文信息智能终端利用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为防汛抗旱、防汛会商决策提供雨水情等信息的监视会商支持平台,将防汛实时数据库与历史水文数据库相联接,分析总结汛期水雨情形势,供各级用户参考和决策。文章将介绍水文信息智能终端的设计及其实现。  相似文献   

5.
水文信息是否及时、准确,直接影响政府对防汛抗旱减灾的科学决策,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水资源的科学调度与利用和节水型社会建设.水文信息还是水利、交通、城建等部门进行规划设计的依据.加快水文信息化建设,实现水文现代化,更好地为防汛抗旱乃至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优质服务,是新时期水文信息化建设方向及目标.  相似文献   

6.
根据淮河流域综合规划,到2030年,淮河流域将建成覆盖流域水利系统的水利信息网络;建立起淮河流域水利信息化标准体系和信息指标体系,进一步形成流域性的法规、规范、规定和安全体系框架;全面开发水利信息资源,建设和完善淮河流域基础地理和遥感影像、社会经济、水文水资源、防洪工程等水利基础数据库,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服务;重点建成淮河流域防汛指挥系统、淮委水利政务系统、淮河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等九大应用系统;使淮委基本上实现水利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和应用现代化。届时,信息化将大力提升淮河流域综合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7.
构建虚拟数据中心整合防汛抗旱信息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问题提出 防汛抗旱工作是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政治社会稳定、经济全面发展的大事。与防汛抗旱指挥业务有关的信息涉及水利、防汛、抗旱、水库、水文、气象、农业、国土、水保、电力、交通等部门。防汛抗旱指挥部门作为政府管理防洪、抗旱、减灾与指挥、调度的决策支持机构,需要拥有大量宝贵的信息资源。由于区域、部门建设的相对独立性,防汛抗旱指挥信息系统建设自成体系、标准不一,从而带来了资源分散、共享困难、应用水平低等问题,形成彼此隔离的信息“孤岛”式的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8.
一谈到防汛,人们脑海里马上会出现一幅惊涛骇浪、人声鼎沸、异常紧张的场面。然而,在淮河水利委员会防汛办公室见到的却是一种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场面。 在汛期,每当淮河流域出现暴雨,流域各地的雨量站、水位站、水文站向各省发出的报汛电报通过计算机控制的“淮河防汛信息传输系统”源源不断地进入淮委防汛办公室,同时“淮河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在各地的遥测站探  相似文献   

9.
通过GIS在水利行业的应用技术,阐述了利用PDA和移动通信手段,实现在防汛抗旱中实时查询雨水情、气象云图、流动信息采集与传输等多项服务方法,建立一个基于数字地图的实时数据查询、采集与传输系统的基本思路。通过GISBE务器、短消息咨询平台与PDA客户端的有效结合,实现防汛抗旱决策指挥人员和工作人员随时随地对防汛抗旱信息的获取、采集、传送和预警,使防汛抗旱工作范围在时间和地点上充分延伸。  相似文献   

10.
我国水文信息采集系统包括水情信息采集系统、工情信息采集系统和旱情信息采集系统,它是国家防汛决策系统的基础.水文信息采集系统主要完成水情、工情、旱情、灾情信息的采集和报送.其中,水情信息的采集由基层报汛站完成,并负责以数据通信方式把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输入水文分站的计算机系统,由水文分站负责完成数据的预处理,包括话传信息的数据化和形成传真文件;工情信息的采集由基层防汛部门和工程管理单位负责完成,并负责以传真、话传和数据通信方式,把采集到信息输入地市防办的计算机系统,由地市防办负责完成信息的汇集、整理和话传信息的数据化;旱情信息的采集、报送,除水雨情信息仍由水情部门负责完成信息的采集和报送外,土壤墒情、地下水动态等旱情信息,原则上应由县级抗旱部门负责完成管辖区内的信息收集并报送给地市防汛抗旱部门,由地市防汛抗旱部门负责完成信息的汇集、整理和输入计算机系统.  相似文献   

11.
窦冰 《山东水利》2023,(4):50-51
为加强自然灾害的预报预警工作,进一步提高防汛抗旱水平,水文情报预报信息为相关部门做好防汛抗旱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为此,本文分析了水文情报预报在防汛抗旱工作中的作用和价值,提出了加强水文情报预报技术应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水利》2004,(24):i014-i014
水文情报预报是实施防洪决策、水资源优化调度、水工程运行管理的科学依据。多年来,水文部门为防汛抗旱减灾工作提供了大量准确及时的水文信息和预测预报成果,为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提供决策依据。目前,全国有1134处水文站发布水文预报,已建立七大江河干支流主要控制站、全国防洪重点地区、重点水库和蓄滞洪区的洪水预报方案。水利部水文局组织开发的《防汛抗旱水文气象综合业务系统》《防汛抗旱WEB水情查询系统》《洪水预报系统》《防汛抗旱水情会商系统》《信息发布系统》等业务系统,在历年防汛抗旱减灾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效益。  相似文献   

13.
一、未雨绸缪提前备战2006年是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加快治淮工程建设的关键一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今年防汛抗旱工作,国家防总总指挥回良玉副总理对做好今年的防汛抗旱工作做了多次重要指示。河南、安徽、江苏、山东四省省委、省政府将防汛抗旱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在全国防汛抗旱工作会议结束后,流域四省防汛抗旱部门及时传达贯彻会议精神。及早谋划今年防汛抗旱工作,并先后召开防汛抗旱工作会议。淮河防总和各省防指领导带队深入基层,督促检查指导工作。4月下旬,淮河防总召开2006年淮河防汛总指挥部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各项任务。6月30日。淮委通过异地会商系统在分会场观看国家防总举行的黄河防汛演习,收听回副总理关于当前防汛抗旱工作的重要讲话。流域各地按照“防大汛、抢大险、抗大灾”的要求,扎扎实实做了大量汛前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14.
水情是水利工程管理的基础信息,是水文预报、水资源管理、防汛抗旱决策的主要依据,自动化水情信息为信息收集、传输、处理和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汉江流域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建设内容包括建设目的、建设任务、主要功能和系统设计。目前,汉江流域已建成水情自动测报中心站和部分遥测站,该系统于2011年2月开始运行,在汉江下游近年来的防汛抗旱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十一五"期间,广西完成了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水情分中心、西江中下游洪水预警预报系统、广西中小河流(洪水易发区)水文监测站网一期工程、桂江水质预警预报系统、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等项目的建设,在水文信息采集、传输、存储、决策等方面实现信息资源管理自动化和共享。详细阐述广西在基础网络,水情、水质、墒情自动测报系统,水情应用等方面的建设,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探讨今后的努力方向,以期在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配置、水质监测评价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撑,以水文信息化带动水利信息化,促进水利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于建营 《河北水利》2008,(10):13-14
近期,河北省高度重视水利信息化建设,以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为“龙头”,开发整合信息资源,构筑应急指挥平台,完善决策支持系统,落实各项保障措施,有力地带动了全省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初步建立起以信息采集为基础、通信传输为保障、计算机网络为依托、决策支持为核心的省市和重点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防汛抗旱信息化系统。全省水利信息化基础平台建设扎实推进.  相似文献   

17.
水情信息自动采集传输系统是网络通信、计算机、水文气象等多学科技术,完成对流域内的降雨、水位等水文信息的实时采集、传输、处理、存储、分析管理的信息系统.阐述了黑龙江省水情信息自动采集传输系统的管理方法和运行维护流程、分析判断系统故障及解决方法.黑龙江省水文局逐步完善建设水情信息自动采集传输系统,实现了水情信息采集自动化、传输网络化,在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和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太湖流域水情自动测报系统主要由流域水情遥测系统和流域防汛信息传输网络系统构成。流域水情遥测系统则1个局中心、7个分中心、9个中继站和76个遥测站组成。流域防汛信息传输网络系统主要是在流域内的7个分中心设置接收水情遥测数据的专用计算机,通过数据采集和交换,将信息传输给有关防汛部门,为流域洪水调度和防洪抢险决策服务。  相似文献   

19.
做好城市防汛工作是筑牢城市公共安全网的关键。伴随智慧水务建设的不断推进,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智慧水务系统正成为城市防洪管理的新型手段。为提升防汛信息共享和传输效率,增强天津市防汛预警反应速度和应急处置能力,市水务局在天津市水务业务管理平台总体框架基础上,通过升级改造天津市防汛抗旱自动传真服务系统,开发建设天津市防汛文件信息传输系统,实现防汛抗旱业务信息在各级防汛部门之间的高效传输、集中存储和统一管理,提升天津市防汛抗旱指挥调度、防汛抢险、水情会商等工作的安全性和时效性,加快推进天津市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向智能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李忠俊 《治淮》1996,(12):25-27
淮河上中游是我国洪水频发区域之一。为了准确地收集水情信息,及时将信息传到各级防汛部门,并实现计算机联机洪水预报,为淮河防汛指挥决策提供可靠依据,经水利部批准,由水利部水调中心牵头,淮委和豫、皖两省共同负责,历经3年,于1990年建成了淮河正阳关以上流域水文自动测报系统(简称淮河水文遥测系统)。这是我国最大型的系统之一,它经受了淮河“91·6”特大暴雨洪水的考验,发挥了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