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冷奇 《治淮》2003,(11):10-11
目前,我国的水利信息现代化建设正处在发展阶段,与世界上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本文就目前的现状,运用电子商务、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以及知识管理原理,对淮委的信息现代化建设进行初步的探讨。一、指导思想在政策法规方面,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水利部关于加强淮河流域2001-2010年防洪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有关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淮河流域防汛总指挥部的《淮河防总职责》要求等;在理论方面,依据《电子商务概论》、《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及知识…  相似文献   

2.
齐怡  张庆新  张莉  张峰 《山东水利》2001,(10):35-35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负影响和全球气候的影响,旱涝灾害、水土污染造成的损失将更严重。防汛抗旱工作是水利工作的重点,任务十分艰巨。建立水利信息计算机网络系统,是正确分析和判断防汛抗旱形势,科学制定防汛抗旱调度和工作方案的主要依据。 信息化工作就是应用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来实现信息的多元化、数字化,以达到信息数据高度共享。所以,建立计算机网络系统是实现水利信息化的前提。建立水利信息计算机网络系统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系统的、全面的规划设计工作,以需  相似文献   

3.
水利现代化     
《中国水利》2004,(24):17-17
建设中的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正在紧张实施的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一期工程是水利信息比建设的十大应用系统之一。  相似文献   

4.
焦娇 《治淮》2010,(3):F0004-F0004
<正>2月10日,淮委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一期工程竣工验收会议在蚌埠召开。淮委副主任汪斌、总工顾洪出席验收会。汪斌副主任指出,系统的建成强化了信息采集、传输、处  相似文献   

5.
安徽省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与管理是在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的总目标下,结合本省实际,确定建设目标。系统结构应包括信息采集、通信、计算机网络、决策支持四个系统。要重视总体设计工作,根据经济实力,确定分期建设目标.尤其要注重系统建成后的运行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6.
1 概况 国家防汛指挥系统徐州分中心遥测系统由信息采集、报汛通信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系统(分中心集成)3部分组成。徐州示范区遥测站网(Telemetric network)共建设1个分中心、2个中继站、2个集合转发站(系统中接收处理若干个遥测站数据,合并转发至中心的一种数据中转站)和21个报汛站,其中中央报汛站17个、省级报汛站4个,包括雨量信息采集站4处,水位信息采集站4处,水位、雨量采集站6处,闸坝(雨量、水位、闸位)信息采集站5处,水库站2处。报汛通信网采用230MHz超短波为主通信信道,PSTN(公用电话交换网)作为备份通信信道。系统站点拓扑关系见图1。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在水利管理和防洪抢险斗争中,通信大多采用架空明线的方法。架空明线受各种自然条件影响较大,很难保证通信线路畅通。近几年,随着国民经济建设。通信科技事业正在飞速发展,河道水管部门都建立了防汛无线通信专用网络,信息传输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8.
王育颍 《治淮》2005,(1):38-39
一、目前水利信息采集方式 水利信息的自动测报系统是数字水利数据信息基础设施.其中采用无线通信作为水利信息的自动测报系统通信平台已成为新的趋势.它的出现从根本上解决了在流域内偏远地区及山区内部署自动测站的通信问题,为水利部门实现全流域水情自动测报提供了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平度市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建设与管理,在服从青岛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的统一规划,积极进行防汛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围绕防汛指挥系统的建设,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对计算机网络应用、防汛会商、防汛指挥等系统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并对原有的水雨情遥测系统进行了更新改造,积极推进防汛信息化各项工作,进一步提高了全市的防汛信息化水平,防汛信息系统在近几年的防汛工作中发挥了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水利》2004,(24):i013-i013
2004年,水文部门围绕水利部的中心工作在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水环境保护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发挥了很好的基础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1.
水利信息化项目建设的成败取决于需求分析、科学合理地组织工程实施,并用相关标准与规范严格工程验收,突出技术培训,同时加强与最终用户的配合工作。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计算机骨干网在全国水雨情、工情、旱情、灾情、日常办公等防汛抗旱信息采集、传输、处理、服务与共享中发挥了重要的硬件支撑作用,已取得很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防汛抗旱水文气象综合业务系统"是在计算机网络和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以50年以来的历史和实时雨情气象信息综合数据库为核心,集水文气象信息的收集、处理、管理和应用于一体,为国家防汛抗旱工作及时准确地提供雨水情和天气的实况、预测及分析成果的综合信息服务业务系统.水利部水利信息中心1993年开始进行系统的开发建设,1995年投入业务运行,多年来边应用边改进扩充,目前已成为国家防汛抗旱工作不可替代的重要信息服务系统.由于系统体现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先进水平并在防汛抗旱工作中发挥了显著效益,被评为200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相似文献   

13.
水利通讯网络是水利政务、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水质监测、水土保持等各种水利应用和决策的统一传输平台,是水利行业重要基础设施之一,高效、可靠、畅通的水利通讯网络是保证信息实时、准确、安全传递,实现对各种信息全面了解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李开峰  戴飞 《治淮》2016,(4):7-8
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是我国重要的防洪抗旱减灾非工程措施,是水利信息化的龙头工程。经过多年建设,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一期工程已于2011年全部建成并投入运行,在防汛抗旱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适应我国防汛抗旱新形势和新要求,2011年12月国家发改委批复了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13年7月批复了《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二期工程初步设计概算》,2014年5月工程开工建设,总工期4  相似文献   

15.
张健  张崇安 《治淮》2009,(8):28-30
淮委水政机构组建于1989年。1995年,为加强水行政管理,规范水事活动,防止水事违法活动的发生,水利部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水政监察规范化建设。目前,淮委已初步形成了机构健全、分工明确、覆盖面较广和专业化程度较高的水政监察网络,淮委系统共有水政监察员319名,在流域防汛抗旱、工程管理、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水土保持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水利信息化     
全面推进水利信息化近期重点工程围绕水利中心工作和民生水利,正式确定了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国家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与管理信息系统、中国农村水利管理信息系统、全国水库移民管理信息系统、水利电子政务系统、国家水利数据中心、水利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系统八大重点工程。  相似文献   

17.
防汛抗旱物资在防汛抗旱减灾体系及抢险救灾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作用。建设物资储备充足、管理科学、调运快捷的防汛抗旱物资储备体系是战胜各类洪水及干旱灾害的基础和保证。从海委防汛抗旱物资储备现状出发,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其他地方实例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2008年7月31日上午,水利部副部长胡四一主持召开部长专题办公会,研究全面推进水利信息化重点工程建设问题。会议听取了有关司局关于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国家水资源管理系统、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与管理信息系统、中国农村水利管理信息系统、全国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管理信息系统、水利电子政务系统、国家水利数据中心和水利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系统等八大重点工程情况的介绍,  相似文献   

19.
为加强水利部信息化建设管理,规范水利部信息化建设程序,根据国家信息化建设及水利基本建设管理等有关规定,水利部制定了《水利部信息化建设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管理暂行办法》),并自2003年9月1日起施行。《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内涵,明确了组织机构及职能,并按照国家信息化建设及水利基本建设管理的基本要求,明确了水利信息化前期工作、项目实施、项目验收、成果管理的原则、办法及规定。《管理暂行办法》的发布实施将改变水利信息化建设“重建轻管”的状况,为水利信息化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20.
2011年1月,水利部水文局(水利信息中心)在水利部网站和中国水文信息网同时开展了2010年度水利通信信息化行业十件大事的评选活动。评选结果如下:1)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等重点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2)全国水利信息化技术应用交流会成功召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