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铀矿冶》2015,(1)
采用电子显微镜、人工重砂鉴定和电子探针等手段,对华阳川多金属矿床铀矿石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查明矿石中的铀主要赋存于铌钛铀矿中,少量存在于铀钍石、沥青铀矿中;铌钛铀矿多呈粒状及其集合体状分布,与长石、角闪石、黄铁矿、沥青铀矿等密切共生;矿石中有害矿物组分主要是方解石和黄铁矿,二者含量较高,应去除后再浸出,可减少试剂消耗。  相似文献   

2.
吴培生  宋文兰 《铀矿冶》1989,8(3):54-58
有关含铀黄铁矿的酸浸性能的研究比较少见。对于矿物组成复杂的铀矿石的选冶工艺和含铀的黄铁矿型铀矿石的浸出工艺都涉及含铀黄铁矿的酸浸性能。 1.矿石矿物特性 试验用含铀黄铁矿精矿分别从三种沉积岩型铀矿石样品中浮选得到。矿石粒度均为—100目(100%通过)。Ⅰ号矿样的矿床属沉积岩型砂岩矿床。金属矿物有黄铁矿、闪锌矿。铀主要以沥青铀矿存在,其次有铀黑,铜铀云母等次生矿物。沥青铀矿呈显微状,往往存在于黄铁矿附近。Ⅱ号矿样的矿床属沉积岩型石墨化炭质板岩矿床。金属矿物主要是黄铁矿。  相似文献   

3.
按照地浸工艺矿物学研究的要求,对某砂岩铀矿石进行了岩矿样化学成分分析、矿物组成分析、岩矿石组构分析及铀的赋存状态分析,该砂岩铀矿石主要为细粒、中细粒长石砂岩,其次为含砂砾粉砂质泥岩及含砂泥质粉砂岩。铀矿物主要是沥青铀矿,矿石中部分铀以分散吸附态存在,铀的存在形式适宜于浸出。  相似文献   

4.
黄铁矿对微生物浸铀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孔逊  刘金辉 《金属矿山》2010,39(4):78-80
通过柱浸方式,用加入黄铁矿和不加入黄铁矿的铀矿石进行微生物浸铀对比试验,从浸出周期、耗酸率、铀浸出率等方面研究黄铁矿对微生物浸铀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在同样为60 d的浸出时间内,加入黄铁矿的矿石比不加入黄铁矿的矿石耗酸率降低1.2个百分点,浸出率提高约10个百分点,说明黄铁矿在微生物浸铀过程中可以起到缩短浸铀周期、降低酸耗、提高浸出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某砂岩铀矿床不同岩性铀矿石浸出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矿床发育有砂岩和泥质砂岩2种类型铀矿体,铀资源主要存在于泥质砂岩型铀矿体中。工艺矿物学和室内酸法搅拌浸出试验结果表明:原矿铀品位与黏土矿物含量呈正比,以蒙脱石为主的黏土矿物既是铀富集的重要吸附剂,也是导致矿石渗透性较低的主要因素;在液固体积质量比为5L/kg,硫酸质量浓度≥5g/L条件下,砂岩铀矿石和泥质砂岩铀矿石的浸出性能均较好,其四价铀和六价铀均能达到较好的浸出效果,总铀浸出率均可达75%以上。  相似文献   

6.
鹿井矿田某中型铀矿床位于鹿井铀矿田北部,矿体赋存于中粗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中。通过查明铀矿物的存在形式,矿石的结构构造和矿物共生组合等工艺矿物学特征,可以为铀矿石的水冶工艺提供依据。试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该矿床矿石中铀矿物以沥青铀矿为主,其次为铀石;脉石矿物有玉髓、绿泥石、水云母、萤石、方解石等;金属矿物有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毒砂、黄铜矿、白钛矿、赤铁矿以及副矿物锆石、金红石、磷灰石等。铀矿物与硫化物密切共生。  相似文献   

7.
针对某含钼铀矿石碳酸盐含量高的特点,在工艺矿物学研究的基础上,开展碱法浸出工艺条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拌碱熟化柱浸工艺,能较好地实现矿石中铀、钼的提取;钼浸出率可达90%以上,铀浸出率为85%左右;浸出周期较常规碱法缩短了60d。  相似文献   

8.
连关山铀矿床地质环境复杂,矿石类型较多,为了更好地指导水冶工艺,在充分收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连山关矿床进行了野外现场调研,取样,并借助人工重砂,X射线衍射放射性照相以及电子探针分析等手段,研究了铀矿石的矿物组成,铀矿物的化学成分和赋存状态。含矿主岩为混合岩,矿石中的铀主要以独立铀矿物形式存在于沥青铀矿中。矿石中有害矿物组分主要为方解石、绿泥石、蒙脱石和黄铁矿,其中方解石和黄铁矿会增加酸耗,绿泥石和蒙脱石在浸出过程中会吸附部分铀元素,不利于水冶工艺,可用浮选等方法将其除去。  相似文献   

9.
大量的样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已发现的水成砂岩型铀矿床中,主要非铀矿物基本相同,化学成分含量值域较窄。理论和实践证明,水成砂岩型铀矿床非铀矿物不同程度地影响铀的酸法浸出或碱法浸出:碳酸盐和无机磷导致酸浸的酸耗增大;黄铁矿和有机碳是消耗碱浸浸出剂和氧化剂的主要矿物。  相似文献   

10.
从埃及夸达尔铀矿石中回收铀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埃及夸达尔铀矿石的矿物学研究和浸出试验,证明其主要铀矿物为硅钙铀矿和β-硅钙铀矿。采用硫酸作浸出剂,搅拌浸出的浸出率为91%以上。在矿石粒度<10mm,单级喷淋强度为0.05的条件下,柱浸浸出率可达到80%;离子交换的试验显示该类矿石的浸出液适合于用离子交换处理;解吸合格液用NaOH溶液进行沉淀,铀的沉淀效率为99.0%;黄饼的铀品位为60.3%。考虑该矿石铀品位低,渗透性能好,建议采用堆浸-离子交换-沉淀工艺处理。  相似文献   

11.
湖南某矿细菌浸铀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细菌浸出法是利用某些微生物及其氧化产物溶浸矿石中有用金属的一种工艺。介绍了湖南某矿铀矿石柱浸、地表堆浸、井下原地破碎细菌浸出结果,考察了不同浸出剂、浸出时间、矿石粒度、矿石层高度、浸出剂中Fe3+浓度等因素对铀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细菌浸出法可提高铀的浸出率、降低酸耗、缩短浸出时间。  相似文献   

12.
云南某氧化铁矿石铁品位为4226%,主要铁矿物为赤铁矿,杂质硫含量较高,为196%,矿样中的硫主要以硫酸盐的形式存在,与钡生成重晶石。为了充分利用该矿产资源,针对该矿硫含量高的问题,进行了选矿脱硫试验。结果表明:通过1粗2精反浮选流程分选,可获得含硫014%,含铁5278%的铁精矿,硫脱出率为9286%,脱硫效果较好,为该矿通过选矿方法脱硫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3.
陕西某黏土型钒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化学分析、显微镜分析和MLA矿物自动检测技术等手段对陕西某黏土型钒矿石进行工艺矿物学研究,重点查明该矿石的物质组成、钒的赋存形式、主要含钒矿物的嵌布状态和粒度特性,目的是为该矿石中钒的选矿预富集提供基础资料。研究结果表明:矿石中V2O5含量较低,为0.85%,并主要以类质同像形式分布在云母类矿物(绢云母、黑云母、绿泥石)和少量褐铁矿中;通过分选云母类矿物和褐铁矿回收钒时,理论回收率为88.25%,但云母类矿物片理间夹杂微细石英,较难充分单体解离。  相似文献   

14.
铀在高硼炉渣中存在形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纪英和  王德林 《铀矿冶》1994,13(1):20-24
本文对于含有约0.01%铀的高硼炉渣,用核乳胶照相、铀价态化学分析、X射线衍射、电子探针等多种手段,确定了铀在高硼炉渣中的主要存在形式,为选择除铀杂质工艺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查明五峰鲕状赤铁矿的工艺矿物学性质,采用化学分析、X射线衍射、MLA、光学显微镜等技术手段,对矿石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矿石结构构造及赤铁矿的嵌布粒度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表明:该矿石为高磷鲕状赤铁矿石,矿石中的有用元素为铁,主要以赤铁矿、褐铁矿的形式存在,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鲕绿泥石、方解石、胶磷矿。矿石主要以鲕粒结构为主,铁矿物的嵌布粒度极细,与脉石矿物的嵌布关系复杂,很难实现与脉石矿物的解离。  相似文献   

16.
微山稀土矿生产采用单一浮选流程,当新探明的十二号脉矿石的配入量大于30%时,精矿品位和回收率由原来45%、85%分别降至30%、55%,严重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为了查明原因,进行了全流程考察,并对浮选流程中二次精选的尾矿进行了岩矿鉴定。通过电子探针、能谱分析测定微山稀土矿十二号矿脉中稀土矿物主要是碳酸铈钠矿,其次是氟碳铈矿、氟碳钙铈矿。采用浮选—强磁选联合工艺,使稀土矿物梯级产出,解决了十二号脉矿石采用单一浮选,中矿恶化选矿指标的难题,获得了品位为40.18%的精矿和品位为16.59%的中矿。中矿Sr、Ba含量高,可以采用化学选冶工艺综合回收稀土、氧化锶、氧化钡等,能够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太钢袁家村闪石型赤铁矿石中铁以赤(褐)铁矿形式存在者占90.37%,其次为硅酸铁。矿石角闪石含量为12.60%,其比磁化系数比赤铁矿略低,给矿石磁选分离带来很大困难。为了给该类矿石选矿工艺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在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高梯度磁选分离特性研究。在对高梯度磁选指标有显著影响的磨矿细度、聚磁介质尺寸和背景磁场强度等进行单因素条件试验的基础上,对影响高梯度磁选过程的设备转环转速、脉动冲次和冲洗水量进行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的高梯度磁选分离试验条件,即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85%、磁场强度为796 kA/m、磁介质为2 mm棒介质、转环转速为2 r/min、脉动冲次为400次/min、冲洗水量为25 L/min,在此条件下获得了精矿铁品位为44.12%、回收率为81.66%的指标。对最佳条件获得的产品进行分析表明:角闪石具有弱磁性,磁选时富集于磁性产品中,这是造成分选指标较差的主要原因;精矿中铁矿物单体解离度低、连生体多,说明高梯度磁选过程中机械夹杂严重,也是造成精矿铁品位低的重要原因。要实现该类矿石的开发利用,需进一步开展磁化焙烧或深度还原等方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为挖掘某高硫铅锌矿选矿生产技术指标提升的方向及潜力,对入选原矿进行了化学成分、矿物组成、嵌布特征等矿石性质研究,测定了精矿产品及尾矿中主要目的矿物的单体解离度和粒度分布等。结果表明,矿石中目的矿物方铅矿、闪锌矿及黄铁矿的嵌布粒度粗细不均匀,且共生关系密切、包裹关系复杂,属于难解离矿石;精矿互含高是导致精矿质量不高及金属回收率低的主要因素,方铅矿损失的主要原因是单体解离不充分,闪锌矿损失的主要原因除单体解离不充分外,还受到浮选分离工艺的严重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降低选矿处理量、强化细磨分级、优化药剂制度、合理调整矿浆浓度等改进措施及建议,为提升选矿技术指标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9.
罗星  李勇  夏瑜 《金属矿山》2019,48(11):94-97
广西某金矿石是高砷高有机碳、以包裹金为主的微细浸染型原生金矿石,为确定矿石的选矿工艺,进行了浮选试验。结果表明:矿石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85%的情况下,采用硫酸铜为主要载金矿物黄铁矿的活化剂,丁基黄药+丁胺黑药组合为金矿物和载金矿物的捕收剂,经1粗2精3扫的闭路浮选流程处理,可获得金品位为31.50 g/t、金回收率86.57%的金精矿,药剂制度及工艺流程较简单,选矿指标较好。  相似文献   

20.
罗星  李勇  夏瑜 《金属矿山》2020,48(11):94-97
广西某金矿石是高砷高有机碳、以包裹金为主的微细浸染型原生金矿石,为确定矿石的选矿工艺,进行了浮选试验。结果表明:矿石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85%的情况下,采用硫酸铜为主要载金矿物黄铁矿的活化剂,丁基黄药+丁胺黑药组合为金矿物和载金矿物的捕收剂,经1粗2精3扫的闭路浮选流程处理,可获得金品位为31.50 g/t、金回收率86.57%的金精矿,药剂制度及工艺流程较简单,选矿指标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