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装载机管片式散热器流动与传热特性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CFD软件对装载机管片式散热器空气侧流场、压力场和温度场进行了CFD研究。根据不同的空气质量流速,采用k-ε湍流模型对空气流动阻力和散热器换热系数进行数值模拟。与试验结果相比,CFD分析的空气流动阻力和散热器换热系数的平均误差小于10%,计算精度较高,该CFD模型可直接用于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2.
目前片式散热器所用防腐涂料主要为丙烯酸聚氨酯涂料和环氧防腐涂料,其导热系数、发射率较低,严重影响了散热器的散热效果。为解决该问题,提出了向涂料中添加石墨烯的改进措施,首先制备了丙烯酸聚氨酯涂料和不同石墨烯添加量的水性环氧富锌涂料。然后实验测量并分析了丙烯酸聚氨酯涂料与不同石墨烯添加量的水性环氧富锌涂料导热系数、发射率。最后基于上述实验测量结果,以10 kV油浸式变压器用片式散热器为模型,用fluent仿真分别计算了使用石墨烯涂料与丙烯酸聚氨酯涂料时片式散热器的散热量。仿真结果表明:使用石墨烯涂料时散热器散热量明显高于使用丙烯酸聚氨酯涂料时,石墨烯涂料显著增强了散热器的散热效果。研究结果可为片式散热器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得到散热效果比较好的等截面矩形微散热器,设计了不同的进出口布置方式和不同的进出口槽道形状,并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微散热器内流量分配和传热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进出口布置方式对微散热器内通道流量分配有很大影响:进出口槽道形状为矩形的微散热器流体流动分布较好;三角形槽道微散热器流体流动分布相对较差,其流动机理可归结为分流与摩擦阻力的相互作用;I型矩形槽道微散热器无论是传热性能还是流阻特性均优于C型及Z型微散热器,具有优越的强化传热特性,能满足高热流密度的微电子器件的冷却需求.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套管式地下换热器传热过程的分析,在套管式地下换热器传热模型基础上,考虑管内流动和传热,提出了集管内流动与土壤导热相耦合的传热分析模型,并利用数值计算方法进行了传热特性分析.讨论了不同埋管管径组合对流体出口温度及埋管换热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内置折边扭带圆管内三维流动与传热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烟气在内置扭带管内流动和强化传热特性,以螺旋扭带管和折边扭带管为研究对象建立烟气流动与传热三维数值模型,模型中对近壁面采用增强壁面函数法,并考虑低雷诺数和旋转流对湍流黏度的影响。与圆管相比Re=2300~5000内螺旋扭带管Nu提高21%~24%;折边扭带管Nu提高25%~32%。折边扭带管流动阻力ΔP为12~57Pa,比螺旋扭带管ΔP增加10%~18%。折边扭带管传热和流动性能比φ为120%~126%。内置折边扭带管强化传热的原因是具有沿流向以折边长度为周期的增速和减速。  相似文献   

6.
热管式CPU散热器总传热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对一种热管式CPU散热器的传热机理、传热路线和各传热阶段的热阻进行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建立了该热管式散热器传热模型,导出了其总传热系统的计算式,并给出了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套管式地下换热器传热过程的分析,在已有套管式地下换热器传热模型基础上,考虑管内流动和传热,提出了集管内流动与土壤导热相耦合的传热分析模型,并利用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进行了传热特性的分析。讨论了埋管管径组合和流体流速对流体出口温度及单位埋管换热量的影响。此外,还系统地研究了连续运行模式和可变负荷运行模式的地下传热特性,阐述了地下换热器高效运行的控制策略和影响。  相似文献   

8.
装甲车辆柴油机试验台架冷却系统动态传热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集总参数法建立了一个装甲车辆柴油机试验台架冷却系统动态传热模型,考虑了柴油机机体、散热器、水泵及调温器的动态传热特性及工作特点,为冷却系统的设计与改进提供了依据;并在12V150涡轮增压柴油机进行了试验.该模型可用于柴油机冷却系统的动态传热研究.  相似文献   

9.
运用电热模拟法对一种热管式芯片散热器的各项传热热阻进行分析,建立了该热管散热器在强制风冷条件下的电网络传热模型,导出了总传热能力的理论计算公式;运用CFD软件ICEPAK对某一设计计算实例进行仿真,模拟结果与理论值基本吻合,验证了所建电网络模型的基本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以交叉缩放椭圆强化换热管为几何模型,对管内的传热和流动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过渡段流场不同于直管段,纵向涡流较大,湍流强度和湍动能都较大,过渡段强化传热效果明显好于直管段,但阻力也增加了;并且发现随着椭圆长轴与短轴之比的增加,换热增强,为交叉缩放椭圆强化换热管在换热领域的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得到U型翅片管换热器传热单元数计算式,以U型翅片管换热器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翅片管换热模型,推导出了逆流和顺流2种流体流动趋势的传热单元数计算式(NTU计算式).分别采用推导出的传热单元数计算式(εNTU法)和前人推导出的平均温差关系式(LMTD法)计算U型翅片管传热系数,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当进水温度为45~60 ℃,热水流量为30~110 kg/h时,由εNTU法和LMTD法计算出来的翅片管传热系数相差很小.所推导出来的U型翅片管换热器传热单元数计算式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2.
对一种椭圆扁管管翅式换热器与一种圆管管翅式换热器的换热性能进行CFD数值分析,分析表明,在相同风速下,椭圆扁管管翅式换热器具有更高的性能与成本优势,实验也证实了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3.
用试验方法研究了固体粒子绕流园管的换热系数,得出了换热系数与固体粒子的平均直径、粒度分布、颗粒运动速度等参数的关系曲线和关系式。对单根试验管、叉排管束、矩形截面超片管和三角形截面翅片管的试验结果进行了综合比较。提出了加热粒子流的准则方程式。  相似文献   

14.
通过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具有三角形截面的翅片管进行热分析,获得了其温度分布云图,发现管道周围温度最大;定义路径后,得到温度分布曲线及温度分布云图,分析了管道轴向及沿着翅片径向的温度变化趋势;在模拟温度场的基础上,应用间接法对其进行热应力分析并定义相应的路径,其目的是为了对热应力分布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发现管壁和管壁与翅片的连接处热应力最大;基于JB 4732-1995《钢制压力容器分析设计标准》,对应力进行了评定,得出了该翅片在模拟环境中是安全可靠的。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New phenomena discovered in the experimental research of the ultra-high frequency pulse tube cryocooler were presented. The cause of the new phenomena was analyzed and the third type DC flow was discovered in the pulse tube cryocooler. The third type DC flow not only deteriorated cooling capacity but also led to temperature instability of the pulse tube cryocooler. From the fluid network theory and the simple regenerator model, the root of the third type DC flow was concisely investigated in theory. The asymmetric resistance of oscillating flow in pulse tube cryocooler was the key mechanism of the third type DC flow. Some suppression methods were briefly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6.
超疏水表面可有效抑制结霜,但其在换热器尺度的制备及抑霜/化霜研究较为缺乏,限制了超疏水改性技术在解决空气源热泵结霜问题上的应用。为获取超疏水换热器的抑霜/化霜性能,通过对常规翅片管换热器进行溶液刻蚀和表面氟化,整体化制备了超疏水换热器。搭建了换热器结霜/化霜实验系统,对比研究了亲水、常规和超疏水换热器的结霜与化霜特性。结果表明:在相同实验工况下结霜60 min,超疏水换热器的结霜量比亲水和常规型分别减少了18.0%和38.6%;化霜时,得益于霜层从翅片表面直接剥落,超疏水换热器的化霜时间短、能耗低。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泥石流受土体颗粒粒径的影响,将细砂和中砂按不同质量比配置6组不同颗粒粒径的试验试样,进行泥石流室内模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颗粒粒径对泥石流的形成模式具有重要影响,随着细砂含量的增加,泥石流的形成模式从滑坡型破坏变为流滑型破坏。当细砂含量小于40%时,坡体分层块体下滑,发生滑坡型破坏;当细砂含量大于40%时,坡体整体快速下滑,发生流滑型破坏。分析中砂坡体泥石流形成过程中孔隙水压力变化规律,揭示了降雨作用下泥石流形成过程中水土作用关系。本文结果为泥石流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波纹几何参数对人字形板式换热器内流动形态的影响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数值计算软件对人字形波纹板式换热器内板片间的流场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验证了相关文献关于波纹倾角β对波纹板片间流体流动形态的影响规律:随着波纹倾角β由小变大,通道中的流动形态由“两组交叉流”转变成“曲折流”;模拟结果还发现波纹倾角β不是影响人字形板式换热器内流动形态的唯一因素,人字形波纹的其它几何参数也会影响到流体的流动形态.从流体沿波纹方向的流体动量分量和流动阻力共同作用的角度,探讨了波纹几何参数对人字形波纹板片间流体流动形态的影响机理.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美国粮食干燥现状:小型粮食烘干机,重点是低温粮食干燥技术;大型粮食烘干机,主要是横流式、混流式及顺流式烘干机;稻谷干燥工艺;粮食干燥的研究近况.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总结挑流碰撞消能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射流空中碰撞消能的主要作用在于分散水流,用小股射流碰撞大股主射流,可以使主射流充分分散,达到消能目的。通过模型试验,分析了不对等射流的水力特性,研究了满足消能需要的最小流量比,从而提出了不对等射流空中碰撞消能的新思路,并为创造这一新的消能方式打下了初步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