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目的:探讨自噬在米诺环素保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制备大鼠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后,注射米诺环素或3-MA进行干预,对大鼠神经功能进行评分;采用TTC法测定脑梗死体积;透射电镜法观察大脑皮层细胞的超微结构及其自噬小体数目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Ⅱ、p62的表达。结果:22.5 mg/kg和45 mg/kg米诺环素组能够显著降低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减少脑梗死体积,提高LC3Ⅱ和Beclin1的表达,增加p62的降解;高剂量米诺环素(90 mg/kg)组能够进一步提高LC3Ⅱ和Beclin1的表达,然而其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和脑梗死体积却显著增加;自噬小体数也显著增多;当同时给予自噬抑制剂3-MA后,能显著逆转米诺环素(45 mg/kg)的神经保护作用。结论:低剂量米诺环素能够通过增加LC3Ⅱ和Beclin1的表达、促进p62的降解,诱导自噬从而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而高剂量米诺环素可能是因为其过度激活自噬导致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加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米诺环素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自噬的影响,探讨自噬在米诺环素保护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采用米诺环素及自噬抑制剂干预,观察大鼠肾脏指数、肾功能变化;HE染色评价肾组织病理学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组织自噬相关蛋白LC3、Beclin 1、p62的表达。结果: 米诺环素可以显著改善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肾脏损伤,而自噬抑制剂氯喹能部分逆转米诺环素的肾保护作用。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米诺环素可上调缺血再灌注损伤肾组织LC3并下调p62的表达水平,而氯喹能部分逆转米诺环素的自噬诱导作用。结论: 米诺环素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自噬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米诺环素(minocycline, Mino)抑制炎症小体介导的细胞焦亡改善阿尔茨海默病认知能力的作用机制。方法: 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诱导大鼠神经细胞株PC12构建神经细胞焦亡损伤模型,将细胞分为对照组、LPS组、LPS+Mino组,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炎症小体关键蛋白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OD-like receptor pyrin domain containing 3, 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poptosis-associated speck-like protein containing CARD, ASC)、Caspase-1及pro-Caspase-1的水平以及焦亡执行蛋白Gasdermin-D(GSDMD)、p30-GSDMD的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培养基中白介素(IL)-1β、IL-18、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水平。APP-PS1双转基因小鼠1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采用50 μg的米诺环素灌胃给药,分别在给药前和给药后3周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的认知记忆能力,处死小鼠后取海马CA3区检测组织中NLRP3、ASC、Caspase-1及pro-Caspase-1的蛋白表达,以及炎症因子IL-1β、IL-18、TNF-α、焦亡执行蛋白GSDMD、p30-GSDMD的水平。结果: 米诺环素可以抑制LPS诱导的细胞凋亡,LPS+Mino组细胞活力显著高于LPS组,而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LP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PS+Mino组中炎症小体关键蛋白NLRP3、ASC、Caspase-1的表达低于LPS组,同时焦亡执行蛋白p30-GSDMD低于LPS组,GSDMD高于LPS组,培养基中IL-1β、IL-18、TNF-α的水平低于LP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物实验中,米诺环素可以显著改善小鼠的认知能力;Morris水迷宫实验中,小鼠潜伏期缩短,相比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小鼠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多,相比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小鼠炎症小体关键蛋白NLRP3、ASC、Caspase-1的表达低于对照组,同时焦亡执行蛋白p30-GSDMD低于对照组,GSDMD高于对照组,炎症因子IL-1β、IL-18、TNF-α的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诺环素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小体活化,抑制神经细胞焦亡的发生,同时改善阿尔茨海默病小鼠的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自噬在米诺环素保护PC12细胞氧糖剥夺-复糖复氧中的作用。方法: 构建PC12细胞氧糖剥夺-复糖复氧模型,采用米诺环素(MC,1、10、100 μmol/L)或3-甲基腺嘌呤(3-MA,5 mmol/L)进行干预,MTT检测细胞活力,单丹磺酰戊二胺(MDC)染色观察自噬泡,Western blot检测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Ⅱ)、泛素结合蛋白P62/SQSTM l的表达。结果: 氧糖剥夺处理后,1 μmol/L 和 10 μmol/L的MC能显著提高PC12细胞的存活率,而 100 μmol/L 则会加重细胞的损伤。蛋白LC3Ⅱ和Beclin1的表达与MC的浓度呈正相关性,自噬抑制剂3-MA能够降低LC3Ⅱ和Beclin1,增加P62/SQSTM l的表达逆转MC的保护作用。结论: 低剂量(1、10 μmol/L)MC能够通过增加LC3Ⅱ和Beclin1的表达,诱导PC12细胞产生自噬从而保护氧糖剥夺-复糖复氧处理后的PC12细胞。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米诺环素在大鼠血液和脑内的药动学。方法: 采用微透析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米诺环素大鼠血浆蛋白结合率;大鼠尾静脉注射米诺环素,测定给药后 10 h 内不同时间点大鼠血液、海马CA1区中游离药物的浓度。结果: 米诺环素大鼠血浆蛋白结合率为 82.08%,给药后迅速进入脑组织,在给药后 3.83 h 左右浓度达到峰值,其后缓慢下降,脑组织的游离药物-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10 h)可达血液的 62.42%。结论: 微透析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可以测定米诺环素的大鼠血浆蛋白结合率,并实现大鼠血液和脑组织中游离米诺环素浓度的动态监测。结果表明米诺环素易于透过血脑屏障,且能长时间维持较高浓度,从而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度洛西汀对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设计和跟踪随访研究,选择70例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随机分配到试验组(口服度洛西汀片)和对照组(口服安慰剂),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1、2、4和6周末采用简易McGill疼痛量表(SF-0MPQ)、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 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副反应;并对试验组治疗6周末SF-MPQ疼痛分级指数(PRI)总分减分率≥50%者进入随访研究。结果: 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的SF-MPQ、HAMD、HAMA各项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周末现有疼痛强度PPI,第2周、4周和6周末 SF MPQ、HAMD、HAMA各项评分试验组较对照组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总例次较对照组高(P<0.05),但单个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共有17例患者PRI总分减分率≥50%者进入随访研究,随访3个月和6个月与治疗6周末各项评分变化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度洛西汀对治疗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阿法替尼是第二代口服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TKI),适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 NSCLC)一线治疗和鳞状NSCLC的二线治疗。目前,大量有力的临床研究数据已证实了阿法替尼的疗效和安全性。因此,本文就阿法替尼的药物作用机制、药动学特点临床疗效、联合用药、不良反应及剂量调整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阿法替尼个体化合理用药指导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氯法齐明联合其他抗结核药物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72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2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治疗6、18个月末痰结核菌阴转率、胸部X线病灶和空洞变化情况等。结果: 治疗6个月末试验组的涂阳阴转率、培阳阴转率、病灶显吸率分别为 81.3%、84.4%、37.5%,均高于对照组的 57.5%、62.5%、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结果2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联合氯法齐明方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可以提高疗效、缩短疗程,特别是在强化期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恩替卡韦联合双歧三联活菌胶囊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致肝硬化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4年7月至2017年1月于宁波市第二医院肝病科收治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致肝硬化患者1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各80例。两组均予保肝基础治疗及恩替卡韦0.5 mg/次/d口服抗病毒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双歧三联活菌胶囊一日2次,2~4粒/次。两组均持续治疗6个月,期间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肝脏B超及肝功能、肝纤维4项、内毒素、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结果: 观察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后,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血氨及内毒素、肝纤维化及免疫反应指标、门静脉内径及脾脏厚度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观察组指标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恩替卡韦联合双歧三联活菌胶囊治疗能改善乙肝肝硬化患者肠道稳态,有效改善肝脏功能,减缓肝脏纤维化,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盐酸帕罗西汀联合丹栀逍遥丸治疗抑郁症伴焦虑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抑郁症伴焦虑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实验组给予盐酸帕罗西汀(20 mg/次,1次/d,根据病情逐渐以每周增加10 mg为阶梯递增,治疗剂量范围为20~60 mg/d)和丹栀逍遥丸(口服,6~9 g/次,2次/d)治疗,对照组仅给予盐酸帕罗西汀,两组连续治疗8周,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HAMA评分、HAMD评分、CGI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 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HAMA、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4周、8周后,实验组HAMA、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CGI评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4周、8周后CG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期间,实验组嗜睡10例(1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例(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心、口干、便秘、多汗、乏力、心悸、头痛等项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帕罗西汀联合丹栀逍遥丸治疗抑郁症伴焦虑的临床效果良好,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好,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合并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104例小儿支原体肺炎合并急性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2例。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10 mg/kg,qd,静脉滴注;试验组给予阿奇霉素10 mg/kg+盐酸氨溴索15 mg,qd,静脉滴注,连读给药7 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患儿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γ-干扰素(IFN-γ)、降钙素原(PCT)、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15%(50/52例)和82.69%(43/5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hsCRP分别为(13.28±4.76)和(21.11±6.42)mg/L;IFN-γ分别为(8.45±3.62)和(20.36±5.12)ng/L;PCT分别为(4.02±2.07)和(7.46±2.13)μg/L;IgA分别为(2.17±0.43)和(4.03±0.52)μg/L;IgG分别为(8.14±1.31)和(12.32±1.65)μg/L;IgM分别为(0.86±0.28)和(1.20±0.39)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皮疹、腹泻、头晕、嗜睡等,试验组和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3.08%和19.23%(P>0.05)。 结论:阿奇霉素联合盐酸氨溴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合并急性支气管炎临床疗效明确,可减轻患儿的炎症反应,改善免疫功能,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血塞通滴丸治疗中风病(脉络瘀阻证)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以血塞通片为对照, 进行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结果: 血塞通滴丸治疗中风患者的证候总有效率为90. 3 %, 中风病总有效率为91. 9 %。在治疗2 、3 、4 周后对中医证候、中医证候总积分、中风病、和中风病总积分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 05)。 血塞通滴丸的起效时间(13. 16±4. 90 d)明显优于对照组(19. 10±6. 78 d, P<0. 01)。对血液流变学的各项指标疗效均不明显, 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 > 0. 05)。两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一般体检项目, 血、尿、粪常规, 肝、肾功能试验前检查正常者试验后亦无异常。结论: 血塞通滴丸治疗中风病(脉络瘀阻证)具有安全、有效、起效快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柳氮磺吡啶(SASP) 3 g·d-1 治疗轻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SASP 3 次/d, 1 g/次治疗122 例轻中型溃疡性结肠炎病人, 6 周后观察临床症状、结肠镜和病理组织学改变、总体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122 例轻中型溃疡性结肠炎病人中110 例完成了整个疗程。110 例病人的临床、结肠镜和病理组织学缓解率分别为71. 8 %, 21. 8 %和16. 4 %;临床缓解的79例病人中, 结肠镜和病理组织学1 级占58. 2 %和67. 1 %。122 例溃疡性结肠炎病人临床显效率为63. 9 %, 总有效率为82. 0 %。共有21 例(17. 2 %) 发生了1 次及以上的不良反应, 其中4 例(3. 3 %) 出现皮疹和白细胞减少, 其余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SASP 3 g·d-1 治疗轻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较好, 尤以临床症状改善显著, 但临床缓解的病人中一半以上仍有结肠黏膜的轻度炎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复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9月到2016年2月在本院诊治的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120例,根据信封随机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都给予抗病毒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仪照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均治疗观察14 d。 结果: 观察组的皮损消退时间为(6.18±1.05) d,明显少于对照组(7.93±1.36)d(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疼痛与皮损评分分别为(2.33±1.38)分和(1.26±0.76)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46±1.93)分和(3.56±1.18)分(P<0.05),且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在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的便秘、恶心呕吐、头晕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对照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复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能有效缓解疼痛与皮损症状,安全性佳,从而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56 例, 随机分为两组。丁咯地尔组( n = 28): 盐酸丁咯地尔150 mg 加入生理盐水250 ml, 静脉滴注, 每日1 次。常规治疗组( n =28): 采用常规治疗。两组用药持续15 d, 然后评价疗效和神经传导速度。结果: 丁咯地尔组症状明显改善, 总有效率为96. 5 %, 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57. 1 %, 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5), 并且盐酸丁咯地尔组神经传导速度明显提高( P <0. 01) 。结论: 盐酸丁咯地尔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确切,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甲泼尼龙和巴曲酶联合高压氧对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探讨其对凝血功能和血管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92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巴曲酶注射液首剂量10 BU,维持剂量5 BU,隔日1次,静脉注射+高压氧治疗;试验组给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注射液40 mg,qd,静脉注射+巴曲酶注射液+高压氧治疗。10 d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APTT)、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和细胞间粘附因子-1(ICAM-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栓素B2(TXB2)及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E-cadherin)水平。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83%(45/46例)和80.43%(37/4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PT分别为(20.34±3.21)和(15.18±2.13)s;APTT分别为(51.47±4.34)和(40.01±3.56)s;sVCAM-1分别为(113.35±20.76)和(172.14±21.37) μg/L;ICAM-1分别为(67.12±14.35)和(95.16±14.52)μg/L;VEGF分别为(92.75±15.36)和(75.12±14.18)μg/L;SOD分别为(133.47±11.69)和(112.37±10.43)ng/L;TXB2分别为(198.74±16.31)和(237.15±17.17)ng/L;VE-cadherin分别为(3.02±0.57)和(4.41±0.59)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不适、头痛、皮肤瘙痒、心慌,试验组和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7.39%和15.22%(P>0.05) 。结论: 甲泼尼龙和巴曲酶联合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凝血功能,修复血管损伤内皮,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本研究旨在比较伊立替康(CPT)与拓扑替康(TPT)分别联合奈达铂(NDP)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前瞻性分析了89例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其中44例CPT+NDP组,45例TPT+NDP组,两组均以3周为1个周期,至少化疗两个周期,CPT+NDP组第1天静脉注射奈达铂80 mg/m2,第1、8、15天静脉注射伊立替康60 mg/m2;TPT+NDP组第1天静脉注射奈达铂80 mg/m2,第1~5天静脉注射拓扑替康1.2 mg/m2,比较两组的临床有效率(RR),疾病控制率(DCR),中位总生存期(OS),中位无进展生存期(OS)和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 两组的RR分别为36.36%和37.78%,DCR分别为72.73%和66.67%,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两组的近期疗效相似。两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6.5个月和5.8个月,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12.0个月和11.2个月,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两组远期疗效相似。CPT+NDP组腹泻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不良反应重于TPT+NDP组(P<0.05),而TPT+NDP组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的不良反应重于CPT+NDP组(P<0.05)。结论: CPT+NDP组及TPT+NDP组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近期、远期疗效相似,前者不良反应以腹泻和中性粒细胞减少为主,后者不良反应以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为主,但均能耐受,可根据患者身体具体情况选择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麝香通痹巴布膏治疗骨性关节炎(肝肾不足,筋脉瘀滞证)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试验采用分层区组、随机、单盲、阳性药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方法,以通络祛痛膏作为对照药。本试验入组病例240例,脱落病例9例,脱落率为3.75%,剔除病例3例,剔除率为1.25%,完成病例228例。结果: 麝香通痹巴布膏组总有效率为88.70%,优于对照组通络祛痛膏组(79.65%)(P<0.05)。麝香通痹巴布膏组中医症状积分减少(P<0.01),夜间卧床休息时疼痛或不适、晨僵、起床后疼痛加重、日常活动膝关节疼痛症状明显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麝香通痹巴布膏治疗骨性关节炎疗效确切,未发现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初步探讨盐酸氨溴索联合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methylprednisolone,MP)冲击治疗对胸腰椎骨折合并急性脊髓损伤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8月在南京军区福州总院四七六医院骨科就诊并急诊手术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合并脊髓损伤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2组均根据脊髓受压程度急诊实施椎管减压及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在15 min内经静脉快速滴注总量为30 mg/kg的MP(冲击治疗),45 min后继续给予5.4 mg·kg-1·h-1的MP,持续时间为23 h。联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盐酸氨溴索(60 mg/次,q12h),持续治疗30 d。2组患者均给予抗感染、止血、脱水及对症治疗,并静脉滴注奥美拉唑(30 mg/次,q12h,持续3 d)预防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发生。随访6个月,依据Frankel分级法判定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评估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6个月各时间点的ASIA感觉、运动评分;并记录2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基线资料如年龄、性别比、体质量指数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第6个月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7.5% vs. 62.5%,P<0.05);2组患者在治疗第1个月、6个月ASIA感觉、运动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联合治疗组感觉、运动评分在治疗后第1个月、6个月显著升高(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面,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9.2% vs. 33.3%,P>0.05)。结论: 盐酸氨溴索联合大剂量MP冲击治疗可显著改善胸腰椎骨折合并急性脊髓损伤患者的神经损伤程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较单一MP冲击治疗效果更佳,但仍需更多临床和实验室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