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新辅助化疗对胃癌手术患者罗库溴铵药效学影响。方法:50例择期行开放胃癌根治术患者,ASA分级Ⅰ或Ⅱ,性别不限,年龄40~68岁,体质量56~79 kg,25例术前未做化疗(N组),25例术前行新辅助化疗(C组)。静脉诱导患者入睡后,给予罗库溴铵0.9 mg/kg,当4次成串刺激(TOF)为0时插入气管导管,T1恢复至对照值25%时追加罗库溴铵0.15 mg/kg。记录罗库溴铵起效时间(给药至T1为0时间,t1)、首剂作用时间(首次给药至T1达25%时间,t2)、临床肌松时间(T1从0恢复至25%时间,t3)、恢复指数(T1从25%恢复至75%所需时间,RI)和拔管时间(停用肌松药至T4/T1恢复至90%时间,t4)和罗库溴铵的总用量。结果:与N组相比,C组肌松药首次作用时间延长,临床肌松时间延长,术中总用量减少,恢复指数和拔管时间延长(P<0.05)。两组患者起效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可减少术中肌松药的使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羟考酮和舒芬太尼对缺血型烟雾病患者血管重建术后麻醉苏醒期患者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血管重建术的缺血型烟雾病患者5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羟考酮组和舒芬太尼组,每组26例。于手术进行到颞肌贴敷前即刻,分别给与羟考酮组、 舒芬太尼组患者0.1 mg/kg羟考酮、0.1 μg/kg舒芬太尼,术毕转入麻醉复苏室(PACU)。比较两组患者定向力恢复时间、气管导管拔出时间及在PACU停留时间;比较患者在麻醉前和PACU期间不同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 (HR);比较患者恢复定向力后10 min疼痛VAS评分及术毕30 min的Ramsay镇静评分;比较患者麻醉苏醒期间呼吸抑制、拔管呛咳、恶心呕吐、不良记忆的发生情况。结果:羟考酮组患者定向力恢复、气管导管拔出以及PACU停留时间均短于舒芬太尼组患者(P<0.05),但两组患者定向力恢复后10 min疼痛 VAS评分、术毕30 min的Ramsay评分以及各时点MAP、HR均无统计学差异。羟考酮组患者拔管后呼吸抑制率、术后恶心呕吐率较舒芬太尼组低(P<0.05),而拔管呛咳、不良记忆等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羟考酮可有效应用于缺血型烟雾病患者血管重建术的术后镇痛;与舒芬太尼相比,使用羟考酮术后镇痛可减少麻醉苏醒期呼吸抑制及恶心呕吐发生,提高烟雾病患者麻醉苏醒期恢复质量。  相似文献   

3.
王婷  韩明明  李娟 《金属学报》2022,27(10):1113-1118
目的:明确右美托咪定对癫痫患者顺式阿曲库铵肌松效应的影响。方法:选择需行择期神经外科手术的癫痫患者60例,年龄18~59岁,拟于全身麻醉下进行,ASA分级Ⅰ-Ⅱ级,按照右美托咪定最大起效时间分为三组(n=20):右美托咪定输注后即刻诱导组(A组)、右美托咪定输注后15 min诱导组(B组)和输注生理盐水组(C组)。采用肌松监测仪监测神经肌肉传导功能,于TOF模式(波宽0.2 ms、频率2 Hz、串间间隔12 s、刺激电流70 mA)刺激尺神经。A组患者入室后给予右美托咪定1 μg/kg,10 min泵注结束后即刻开始麻醉诱导;B组患者入室后给予右美托咪定1 μg/kg,10 min泵注结束,15 min后开始麻醉诱导;C组患者10 min内泵注同等毫升生理盐水后即刻开始诱导,麻醉诱导时静脉注射顺式阿曲库铵0.15 mg/kg,当T1达最大抑制时行气管内插管,采用改良法评价气管插管条件。术中当T1恢复至25%时,静脉注射顺式阿曲库铵0.05 mg/kg。记录顺式阿曲库铵起效时间(Tonset)、高峰时间(Tpeak)、25%恢复时间(T25%)、25%~50%恢复时间(T25-50%)、50%~75%恢复时间(T50-75%)、75%~100%恢复时间(T75-100%)。记录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补液量,记录丙泊酚、瑞芬太尼和顺式阿曲库铵总用量并计算单位体质量用量。结果:3组患者Tonset、Tpeak、T25%、T25-50%、T50-75%、T75-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peak、T25-50%、T50-75% C组大于A组大于B组;3组患者气管插管条件,各时点单位时间体质量顺式阿曲库铵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丙泊酚用量较A、B两组显著增多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对癫痫患者顺式阿曲库铵肌松效应无影响。  相似文献   

4.
章钰  黄超群  白玥  励建琳  周盈丰  袁开明  李军 《金属学报》2022,27(11):1272-1277
目的:观察麻醉诱导时单次推注芬太尼对小儿日间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后镇静及苏醒期躁动(emergence agitation, EA)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3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择期行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患儿157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I或II级,年龄3~10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两组:瑞芬太尼复合芬太尼组(RF组,78例)和瑞芬太尼组(R组,79例),RF组诱导时单次推注芬太尼1 μg/kg+瑞芬太尼2.5 μg/kg,R组静注等体积生理盐水+瑞芬太尼2.5 μg/kg;两组均在丙泊酚诱导后行气管插管并采用七氟烷联合瑞芬太尼全身麻醉。记录患儿在麻醉恢复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 PACU)EA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Ramsay镇静评分及FLACC疼痛评分,记录拔管时间、苏醒时间、PACU停留时间、出院时间。结果:与R组相比,RF组患儿EA发生率明显下降(38.0% vs. 18.0%,P=0.005),苏醒期最大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pediatric anesthesia emergence delirium, PAED)评分明显降低(7.7±3.3 vs. 8.9±3.4,P=0.027),在PACU 15 min及出PACU时Ramsay镇静评分显著升高(4.4±1.1 vs. 3.8±1.4,P=0.01;2.0±0.3 vs. 1.8±0.4,P=0.03);而两组患儿拔管时间、苏醒时间、PACU停留时间、出院时间、疼痛评分(出PACU时和术后2 h)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诱导单次推注芬太尼1 μg/kg能增加小儿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后PACU的镇静程度并降低EA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李佳佳  盛毅  黄梦朦  韩园  朱纯纯  刘华程  李军 《金属学报》2019,24(11):1287-1292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羟考酮对甲状腺手术患者全麻恢复期气管拔管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择期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四组。四组患者接受统一麻醉诱导及维持用药方案,手术结束前20~40 min分别静推0.05 mg/kg羟考酮(Q1)、0.1 mg/kg羟考酮(Q2)、0.15 mg/kg羟考酮(Q3)和等容积生理盐水(C)。记录四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拔管时(T1)、拔管后5 min(T2)、拔管后10 min(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拔管时的呛咳反应与程度,以及入恢复室后5 min、15 min、30 min警觉/镇静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与T0相比,C、Q1组患者在T1、T2时点MAP升高、HR加快(P<0.05),而Q2、Q3组T1~T3时点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相比,Q1组患者MAP、HR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Q2、Q3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相比,Q2、Q3组患者气管拔管时的呛咳反应明显缓解(P<0.05),Q3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延长(P<0.05),三羟考酮组患者在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的VAS评分明显下降(P<0.05)。结论:手术结束前20~40 min应用羟考酮可减轻甲状腺手术患者全麻恢复期的气管拔管反应,且0.1 mg/kg羟考酮为最适剂量,效果显著,术后镇痛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少,更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氯胺酮对七氟烷麻醉下小儿分离焦虑及苏醒期躁动(Emergence agitation,EA)的影响。方法: 80名择期行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PCNL)的2~8岁小儿随机分为4组:C组给予生理盐水,K0.5、K0.75、K1组分别在小儿入室前静注氯胺酮 0.5、0.75、1 mg/kg,4组患儿均接受常规七氟烷维持麻醉。评估各组小儿麻醉诱导前分离焦虑评分,记录小儿的拔管时间、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停留时间、术后恶心呕吐、EA发生率及修正CHEOPS疼痛评分。结果: K0.75、K1组患儿术前分离焦虑评分明显低于K0.5 组及C组(P<0.05),K1组拔管时间及PACU停留时间明显长于其他3组(P<0.05),C组EA发生率和CHEOPS评分明显高于3个氯胺酮组(P<0.05),但3个氯胺酮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75 mg/kg 氯胺酮入室前静注能减少小儿分离焦虑评分、术后疼痛评分及EA发生,且不影响拔管时间及PACU停留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自体血回输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脑电双谱指数与肌松效应的影响,探究含有麻醉药成分的自体血回输对术后麻醉苏醒质量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择期骨科手术患者40例,年龄65~75岁,体质量55~80 kg,ASA Ⅰ~Ⅱ级,预计术中出血量≥600 mL。患者随机分为2组(n=20):A组为进行ANH组,在麻醉诱导平稳后实施ANH,血细胞比容(Hct)目标值28%~30%;B组为对照组,即术中常规补液,不进行ANH。于术毕回输自体血时(T1)、回输10 min(T2)、20 min(T3)、30 min(T4)、40 min(T5)、50 min(T6)、60 min(T7)各时点观测两组患者脑电双频指数(BIS)、四个成串刺激(TOF值)及丙泊酚、顺式阿曲库铵的血浆药物浓度变化;观察并记录术前(T0)及T7时点血气变化,观察患者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以及苏醒质量。结果:A组BIS值在术后T6、T7时点明显低于B组(P<0.05),A组TOF值在T5、T6、T7时点明显低于B组(P<0.05);A组与B组术后丙泊酚、顺式阿曲库铵的血药浓度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在术后T7时点乳酸(Lac)值明显高于B组(P<0.05);A组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明显长于B组(P<0.05);A组Aldrete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ANH后术毕自体血回输可增加血浆中麻醉药物浓度,加深患者的麻醉深度,增强肌松效应,使老年患者呼吸功能恢复和拔管时间延迟。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小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乌司他丁对肺癌患者免疫功能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拟行肺癌手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B、C、D 4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前,B组和D组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0.3 μg/kg,然后以0.3 μg·kg-1·h-1持续静脉输注至缝皮前,C组和D组静脉注射乌司他丁20万U,A组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麻醉诱导前(T0)、手术结束时(T1)、手术结束后24 h(T2)取外周静脉血,测定CD3+、CD4+、CD4+/CD8+水平。记录T0、气管插管和拔管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记录术中七氟烷和瑞芬太尼用量及心动过缓、低血压和高血压的发生率。结果: CD3+、CD4+和CD4+/CD8+水平比较,A、B、C组T1和T2时点低于T0(P<0.05),B、C组T1和T2时点高于A组(P<0.05),D组T1和T2时点高于其他组(P<0.05)。A、C组气管插管和拔管时的MAP和HR明显高于T0(P<0.05),B、D组气管插管和拔管时的MAP和HR明显低于A、C组(P<0.05)。B、D组术中七氟烷和瑞芬太尼用量和高血压发生率低于A、C组(P<0.05)。结论: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乌司他丁用于肺癌患者,可改善患者围术期免疫抑制状态,抑制气管插管和拔管时的应激反应,减少术中麻醉药物使用。  相似文献   

9.
袁晓红  方军  郭建荣  连燕虹  金孝岠 《金属学报》2013,18(12):1396-1400
目的: 观察急性高容血液稀释(AHH)对不同剂量罗库溴铵肌松效应的影响。方法: 择期骨科手术患者80例,ASAⅠ~Ⅱ级,35~60岁。随机分为2组(n=40):A组行急性高容血液稀释(AHH);B组为对照组,常规输血输液。每组患者再随机分为2个亚组(n=20),罗库溴铵剂量分别为 0.6、0.9 mg/kg,咪达唑仑-丙泊酚-瑞芬太尼诱导后,静注相应剂量罗库溴铵后气管插管。观察各组患者的肌松起效时间、肌松维持时间、肌松恢复指数、体内作用时间及肌松残留相关时间。结果: 同一剂量与对照组相比较,起效时间延长,四个成串刺激(TOF)无反应期,肌松阻滞维持时间、体内作用时间明显缩短 (P<0.05),且高剂量组缩短更为明显(P<0.01);恢复指数和肌松残留相关时间未见明显改变(P>0.05)。结论: 两种剂量的罗库溴铵在肌松监测指导下均能顺利插管,插管评级无统计学差异,其剂量与插管时间成反比;AHH使罗库溴铵药效减弱。  相似文献   

10.
秦雪梅  鲁卫华  金孝岠  姚卫东  唐宁 《金属学报》2012,17(11):1263-1267
目的: 探讨罗库溴铵在重症肌无力(MG)患者胸腺切除术中的肌松效应。方法: 选择本院择期拟行胸腺切除术Ⅰ~Ⅱa型MG患者23例为试验组,20例正常非MG患者为对照组,均采用气管插管全凭静脉麻醉,给予罗库溴铵 0.6 mg/kg 诱导,术中使用肌松监测仪记录罗库溴铵神经肌肉阻滞效应,及应用多功能监测仪进行心率变异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麻醉平稳,手术顺利,未见不良反应发生。两组患者各时点平均动脉压(MAP)、HR、心率变异性(HRV)、低频/高频比(LF/H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肌松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肌松T1 25%恢复时间、T1 50%恢复时间、恢复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Ⅰ~Ⅱa型MG患者使用 0.6 mg/kg 罗库溴铵进行快速诱导行气管插管,肌松起效时间短,维持时间影响小,且不良反应少,可为气管插管提供良好的肌松条件,安全有效地用于MG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阿芬太尼诱导对行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患儿气管插管条件、血流动力学参数及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择期行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的患儿,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分别给予阿芬太尼20 μg/kg(A20组)、40 μg/kg(A40组)和60 μg/kg(A60组)进行麻醉诱导,余麻醉诱导和维持方案一致。评估3组患儿的Helbo-Hansen评分,记录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即刻(T2)、插管后1 min(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以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入恢复室后的躁动评分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与A20组比较,A40、A60组患儿Helbo-Hansen整体评分和咳嗽得分较低(P<0.05)。与T0比较,A40和A60组患儿在T1~T3时点MAP降低,A20组患儿T2、T3时点HR增快,A40组患儿T1时点HR减慢,A60组患儿T1~T3时点HR减慢(P<0.05);与A20组比较,A40组患儿T1~T3时点MAP较低,T2、T3时点HR较慢,A60组患儿T1~T3时点MAP较低、HR较慢(P<0.05)。A60组患儿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延长(P<0.05)。结论: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患儿麻醉诱导期给予阿芬太尼40 μg/kg或60 μg/kg联合丙泊酚3 mg/kg、罗库溴铵0.3 mg/kg均可使患儿获得满意的气管插管条件,而前者麻醉诱导期间生命体征更平稳,可实现术后快速拔管。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新斯的明早期拮抗维库溴胺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ASA Ⅰ ~ Ⅱ级, 拟在全麻下行择期手术病人48 例, 随机分成维库溴胺组16 例, 维库溴胺+新斯的明组32 例, 后者又按在维库溴胺使用后不同时间内使用新斯的明分为Ⅰ 、Ⅱ两组, 10 min 内为Ⅰ(n =16 例), 在11 ~ 30 min 内为Ⅱ(n =16 例) 。麻醉 开始 后 全 部 病 人 单次 给 予 维 库 溴 胺1.5 mg·kg-1, 当手术结束时维库溴胺组静脉注入生理盐水 8 ml, 维库溴胺+新斯的明组注入新斯的明0.05 mg·kg-1 +阿托品 0.02 mg·kg-1 +生理盐水至8 ml 。观察、记录各组病人从注入维库溴胺至肌张力恢复到四个成串刺激(TOF) 0.25 、0.70 的时间。结果: 各组病人肌张力恢复至TOF 0.25 、0.70 时间为维 库 溴胺 组 (45.58±8.88) min 、 (67.59±5.60) min 。维库溴胺 +新斯的明组 Ⅰ (23.45±2.82) min 、(31.86±3.36) min 。维库溴胺+新斯的明组Ⅱ(28.70±4.13) min 、(38.86±2.10) min 。维库溴胺+新斯的明组恢复时间明显短于维库溴胺组(P<0.01), 维库溴胺+新斯的明组Ⅰ恢复时间又明显短于维库溴胺+新斯的明组Ⅱ(P<0.01) 。手术后进行连续监测未发现再次阻滞现象。结论: 新斯的明可以早期拮抗维库溴胺的肌松效应, 同时也提示拮抗时间愈早, 肌张力恢复也愈快。  相似文献   

13.
邓迎丰 《金属学报》2017,22(5):580-583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在老年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将60例在本院进行ESD手术的老年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研究组术前给予泵注0.5 μg/kg的右美托咪定。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术中,两组均持续输注丙泊酚。对比两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苏醒时间、丙泊酚用量。分别于术前、术后6 h、术后1 d、术后3 d,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评估患者认知功能变化,同时评估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苏醒时间、丙泊酚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术后1 d、术后3 d,观察组MMSE评分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术后1 d、术后3 d,研究组的POCD发生情况显著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显著低于对照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ESD手术后的认知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纳布啡用于超声引导下经阴道穿刺取卵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及其对胚胎质量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行超声引导下经阴道穿刺取卵术的患者400例,随机分为两组(n=200):纳布啡组(N组)和对照组(C组)。患者入室后取膀胱截石位,N组于麻醉诱导前2 min,静注纳布啡0.1 mg/kg,C组静注等容量生理盐水,两组以1.5 mg/kg丙泊酚进行麻醉诱导,保留患者自主呼吸,术中静注丙泊酚2 mg·kg-1·h-1+瑞芬太尼0.1 μg·kg-1·min-1维持麻醉。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T1)、穿刺取卵即刻(T2)、苏醒时(T3)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手术时间和麻醉苏醒时间,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及患者术毕40 min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术中呼吸抑制、体动、辅助呼吸和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术毕医、患满意度;胚胎质量及妊娠结局相关指标。结果:与T0时比较,T1、T2、T3时,两组患者的HR减慢,MAP和SpO2降低(P<0.05)。与C组比较,T1、T2、T3时,N组的MAP和SpO2较高(P<0.05),N组手术时间和麻醉苏醒时间更短(P<0.05),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更少(P<0.05),术后40 min的VAS评分更低(P<0.05);术中呼吸抑制、体动、辅助呼吸和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更低(P<0.05),医、患满意度更高(P<0.05);胚胎质量和妊娠结局相关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1 mg/kg纳布啡联合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用于超声引导下经阴道穿刺取卵术的患者,麻醉过程平稳,镇痛效果确切,医、患满意度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不影响辅助生殖患者的胚胎质量及妊娠结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