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筑小区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部空间的绿色基础设施设计的合理性对于海绵城市能否高标准建成并发挥功效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近几年来参与建筑小区类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设计过程中的所想所悟,就社区视角下的绿色基础设施设计的指导原则、常用设施形式进行浅显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Urban green infrastructure is a fundamental physical structure that supports the construction of resilient cities based on nature. Currently, the conventional design paradigm oriented by deterministic control is not conducive to promoting urban resilience, and the design paradigm of green infrastructure is in urgent need of transformation. Based on literature review,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establishment of resilient design paradigm: first, it proposes the common ground of the resilient design paradigm by establishing a framework for the resilience mechanism of urban green infrastructure; then it summarizes the resilience driving mechanism to provide the key basis for the resilience design paradigm; and finally, this article devises the resilient design paradigm based on adaptive approaches and proposes the whole-process dynamic cyclic model to guide the configuration optimization of urban green infrastructur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design paradigm relies on the shift in mindset, concept, design procedure, project management, quality inspection, etc., which requires the joint efforts by designers, engineers, researchers, decision makers, and the public. This article is expected to provide references not only to the construction of green infrastructure to support the high-performance of urban resilience, but also to the theory development of resilient city and the resilient design paradigm of landscape design.  相似文献   

3.
从理论上对绿色基础设施、小城镇公园定义进行阐述,对我国小城镇公园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绿色基础设施视角下的小城镇公园设计相关内涵、策略进行研究,得出以绿色基础设施视角对小城镇公园进行规划设计,具有集生态、社会和经济于一体的综合效益,在一定程度上可促进小城镇地区长期、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以广东省珠海市横琴岛为例,依据城市自身气候特点、水文条件、土地资源以及构建海绵城市的标准,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估,构建了5个方案层,8个影响因子组成的评价体系。结果表明:人工湿地是解决横琴岛雨洪问题更为有效的措施。人工湿地在促进城市降水污染物良性循环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了资源的再生潜力,可以获得城市雨洪管理与资源化的最佳效益。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生态环境恶化,人类的生存环境受到巨大的环境干扰与冲击城市作为人类主要聚居地,而社区作为城市生活的基本单元,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其环境与社会系统具有脆弱性。国内外有众多关于韧性社区的相关研究,大多数是从城市规划角度、韧性社区评价标准角度讨论韧性社区的含义体系与构建,但是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的韧性社区构建以及韧性提升讨论相对较少。本文从绿色基础设施角度探究韧性社区的构建得出相应策略以指导社区韧性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中国澳门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随着城市和经济的发展,其生态环境压力逐渐加大,人们对城市绿色基础设施(Urban Green Infrastructure,UGI)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需求也日益增长。基于RS、GIS技术并结合社会、经济和自然等多源数据及实地调研,以统计分区为单元评估热岛调节、雨洪调节、噪声消减、休闲游憩和景观美学5种生态系统服务的需求程度并分析其关联和差异,最后以此为基础提出需求视角下的UGI管理策略。研究结果表明:1)各类服务的高需求区多分布在澳门半岛地区,离岛较少;2)多种服务需求存在空间上的协同效应,针对各分区特征构建多功能型UGI可有效改善需求;3)澳门有72.5%的人口处于较高的服务需求状态,人们获取各类服务的公平性需要得到改善;4)通过聚类分析得出5种不同需求特征的分区群,并从UGI建设、更新和保护的角度提出涉及空间分布、功能优化和实施途径等方面的针对性管理策略,加强UGI管理在生态内涵上的考量,补充以需求为导向的管理思路。  相似文献   

7.
正韧性规划思想强调以灵活适应策略应对不确定的扰动影响。绿色基础设施是实现城市韧性的关键手段。本文以美国诺福克城为例,以风险响应机制为主线,介绍了韧性导向的绿色基础设施规划方法,提出了环境数据收集—自然资产评估—绿色基础设施网络建构的策略方法,并以绿地植被绩效评价、海岸线修复与城市雨洪管理为例,提出了重点绿色基础设施要素的适应性管理方法。——栏目主持人  相似文献   

8.
正首先,可否请您就城市水利设计工作的涉及范畴进行介绍?城市水利设计涉及业务领域广泛,笼统地讲,江河海堤的建造、水闸泵站的建设、围海造地、河湖治理工程,以及城市供排水系统的设计规划都属于城市水利工程范畴。细分之下,其涵盖范围不仅包含与水利本身息息相关的水文,由于水利建设往往受用地面积及其性质、用地内部与周边存在的历史保护建筑等因素所制约,城市规划、地质分析、水工、水保、环保等内容也为水利工作的重要一环;此外,考虑到水利工程中水工建筑物部分的建设,故工作内容也需以施工、  相似文献   

9.
当代社会正面临着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雨洪灾难、COVID-19等一系列的挑战,以全新视角提出应对挑战的解决方案,将其转化为维系城市可持续发展与自然共生的协同工具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绿色基础设施前沿理论对社会挑战的复杂关系研究形成理论框架,从多个维度探讨绿色基础设施在规划及管理层面应对社会风险挑战:(1)关系梳理与多目标解决——厘清绿色基础设施与社会风险挑战间的关联,阐述其效益连贯性实现多目标解决的可能性;(2)协同规划与管理——聚焦绿色基础设施协同规划,通过共同参与并建立共同语言理解社会挑战热点问题,构筑“一体、两化、多层级”形成规划管理格局回应城市挑战;(3)作为应对风险的有效工具,提供城市风险及不稳定因素异动应对的自然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11.
《规划师》2016,(12)
文章阐述了绿色基础设施对于"海绵城市"建设的意义和作用,在分析其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城乡统筹,保护与修复结合;流域统筹,水陆结合;灰绿统筹,快慢结合;部门统筹,多规融合"的规划原则,初步构建了"区域—城区—场地—建筑"多个层面的技术框架,明确了各层面的建设对象和建设目标,并提出了绿色基础设施的规划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新型城镇化下绿色基础设施规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贾铠针 《室内设计》2015,(3):122-123
  相似文献   

13.
张静宇 《城市住宅》2021,28(2):39-41
城中村作为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独特产物,给我国的城市发展及城市建设带来负面影响.韧性城市理作为新型城市规划理念,旨在提高城市抵抗灾害的能力,保证城市正常运转.而城中村正是城市中的不稳定因素,城中村虽处于城市规划区内,但其内部建设管理不成熟、生态系统脆弱,在灾害面前不堪一击.研究基于韧性城市理论,将韧性城市理论放在城市的微观层面,剖析城中村出现的问题,思考如何提升城中村的韧性,并对城中村改造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微观尺度绿色基础设施为城市建成区提供在地雨水管理技术手段,活化并强化土地多用途,创造宜人的公共环境。研究概括了微观尺度绿色基础设施的5个主要工程技术要点,提出通过材料选择和微地形处理等景观设计途径优化微观绿色基础设施的建设。并就微观绿色基础设施实施中存在的难点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国外城市规划》2005,(1):82-83
由于城市地区的发展而导致生物栖息地的片断化已经受到关注.问题的关键在于生物多样化对于生物栖息地连续性的要求较高.而且相互连接的生态空间网络对于获得生态效益是十分重要的。TCAP设计导则为了实现相互连接的生态空间网络.特别介绍了“绿色基础设施网络”概念。“绿色基础设施(Green Infrastructure)”被英国自然协会(English Nature)描述为“在次区域范围提供的多功能的、绿色空间网络”。  相似文献   

16.
针对新常态下我国城市对防灾减灾的需求,在总结国外相关韧性概念的基础上,提出建设防灾韧性城市的理念,并从减轻灾害影响能力、对灾害适应能力、灾后系统恢复能力3个方面探讨了韧性城市的内涵。分析了我国城市缺乏韧性的原因,给出了评估城市防灾韧性能力的定量方法。基于该方法,通过案例分析了不同城市在灾害过程中的韧性表现形式。最后探讨了提高城市韧性能力建设的举措,并提出了韧性城市建设对规划师的要求与挑战。  相似文献   

17.
崔晶  曹荣林 《山西建筑》2008,34(16):28-29
从生态城市的内涵出发,阐明了生态基础设施对于构建生态城市的重要性,剖析了城市生态基础的内涵,指明了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着力点,以循序渐进地开展生态城市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王恺 《建材与装饰》2021,(1):99-100
为积极践行全国两会对海绵城市的相关提案,需要将实际行动落到实处,让城市既有"面子",又有"里子".基于此,本文将结合大同市的基本情况,分析其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规划的意义,在逐步优化绿色基础设施体系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大同市的城市品质、城市承载力等,实现国际化大都市构建的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19.
新一代城市雨洪管治不只是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的工程技术问题,而是将多元主体纳入雨洪决策和实施,并对实施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和反馈的复杂动态过程。本文分析美国雨洪管治的主要模式,回顾费城雨洪管治策略——"绿色城市,清洁水体"计划的实施过程,梳理其基于地块尺度的精细化雨洪管治演变历程。费城雨洪管治是水利局主导的自上而下的治理过程,强调绿色基础设施与传统设施结合,在确立整体雨洪管理目标后,通过空间用地对目标进行系统分解,保证目标实现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最后,本文借鉴费城案例提出我国城市层面雨洪管治需要建立跨部门跨尺度的协调机制,将城市雨洪管治贯穿于城市规划的各个层次,注重布局的公平性,实现数据可视化与成本控制。  相似文献   

20.
<正>引言城市社会的正常运转很大程度上依赖着水、电、网、气和交通等基础设施系统的有效运行,尽管这种依赖日常并不明显,但基础设施系统一旦出现故障,却可能成为城市功能部分丧失甚至全部瘫痪的催化剂。近年来,各类突发性事件频发,灾后城市基础设施系统的功能是否能保持完整,是否较快修复,直接影响灾后应急工作的运行效率。因此提升城市基础设施系统韧性、完善城市综合防灾水平,如今已成为备受学界关注的重要课题和规划建设领域专家的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