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探索生态治理与生态衍生产业协同发展的关键技术与途径,是促进水土保持生态治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为此,以生态治理难度极大的黄河流域砒砂岩区为研究对象,基于生态经济学、生态产业技术的理论与方法,提出了生态治理-生态衍生产业协同发展的基本原理和应遵循的原则,探索了生态治理与生态衍生产业协同发展的关键技术与模式,并开展了示范应用。1)生态治理-生态衍生产业协同发展的原理是行为互驱动、效应互补偿,应遵循的原则是“双律适应、适地适生、三方意愿”;2)鉴于砒砂岩覆土区、覆沙区、裸露区生态环境有明显差异,分别构建了小流域生态治理-生态衍生产业协同发展的综合治理措施体系和模式,以坡顶、坡面和沟道为水土保持措施配置的3个地貌单元,选择兼具水土保持功能和饲用、药用、食用等经济开发价值的作物进行生物措施配置,配合注浆固结、抗蚀促生、砒砂岩改性等新的工程技术措施进行生态治理;3)研发了物理-化学-生物综合改良砒砂岩土壤、砒砂岩复配风沙土+生物改良提质、灌草优化平茬及饲料加工、煤矸石改性资源化利用、高陡边坡抗蚀+控渗+植生固稳、生态果园建植等关键技术;4)基于砒砂岩覆沙区“土壤改良固沙+”(如土壤改良固沙+经济...  相似文献   

2.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中的跨区域政府协同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协同治理成为实施该战略的关键抓手.在研究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特征、治理进展的基础上,总结了黄河流域环境治理普遍存在"跨界治理"权限不清、第三方治理参与度低、自然因素复杂、经济产业支撑不足等问题,通过借鉴国外流域环境治理的成功经验,提出了黄河流域跨区域政府协同治理机制及发展路径,即...  相似文献   

3.
为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经济协同发展,依据2011—2018年黄河流域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基于改进的"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同时采用复杂系统耦合协同度模型测算两者协同度。结果表明:黄河流域经济发展综合水平呈现稳定增长态势,生态保护质量以及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度的变动趋势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并表现出明显周期性特征。从空间格局看,受自然、区位、历史等因素影响,黄河下游地区生态保护、经济发展以及两者协同度均明显优于中上游地区,因此在稳定黄河流域经济增长的同时,应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立跨区域互动合作和协同治理机制,实现上中下游地区均衡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为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需要研究制定一套协同推进准则及量化方法,提出了协同推进"四准则",即生态环境健康、经济高质量发展、人水和谐共生、人民生活幸福;在"四准则"基础上,构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同推进量化指标体系;采用"单指标量化-多指标综合-多准则集成"方法,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同度进行定量评估。利用黄河流域2009—2018年数据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2009—2018年黄河流域协同度呈现上升趋势,由"接近协同"向"较协同"转变,但整体协同度还不高,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生活幸福子系统上升幅度较大,生态环境健康和人水和谐共生子系统发展相对缓慢。  相似文献   

5.
李银花 《山西水利》2013,(11):10-11
结合长治市自然和经济社会特点,对不同水土流失类型区的综合治理情况进行分析,旨在提高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配置的科学性,探索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生态经济型开发治理模式及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以期能为山西省水土保持工作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黄河流域水保生态修复实践及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黄自强 《中国水利》2004,(14):10-12
为了充分利用生态自我修复能力,加速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防治进程,黄委通过12个县(旗)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对生态修复的途径、方法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对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进行了深层次的探索,取得了明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果.为使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在广度和深度上有更大的突破,针对编制生态修复规划、制定生态修复标准、遵循植被分布地带性规律、健全生态修复长效机制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黄河流域是自然地理单元、经济区域单元和行政区域单元重叠组成的空间结构,这种特定的空间治理不再是单纯的社会治理或生态环境治理,而是一种基于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的大治理。黄河流域治理共同体是基于"生命共同体"理念,为促进流域内人-社会-自然和谐共生、协调发展而形成的治理主体结构。它强调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共治,同时也超越了生态治理这一单一维度。面对当前复杂的黄河流域治理态势,可以通过引导和培育整体价值共识,完善多元共治的法律法规,拓宽公众参与治理渠道,建立流域空间发展机制、协同治理机制以及利益协调机制来构建黄河流域治理共同体。该治理共同体的构建是政府和社会公众基于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要求,也是国家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8.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是国家重大战略,运用PPP模式运营可以缓解资金缺口并弥补技术不足。基于已有生态水利PPP项目,通过大量文献分析和专家访谈,识别出影响我国生态水利PPP项目的115项风险因素,构建生态水利PPP项目风险清单。采用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对各因素发生的概率、可发现的难易程度和影响进行评估,为黄河流域生态治理工作采用PPP模式进行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10.
新时代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发展机遇与科学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民黄河》2019,(12):1-7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对水土保持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新使命,也为黄河流域水土保持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水土保持事业将进入一个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根据国家战略对水土保持的新需求,在总结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发展成效与经验基础上,分析了新时期黄河治理国家战略实施中水土保持的作用与任务,剖析了目前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存在的问题及需要应对的挑战,提出了精准集中治理典型区水土流失补强短板、完善提升监测预测体系强化监管、建立新时期水土保持机制推动发展、建设以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为核心的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示范区和加强水土保持科学研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了深化黄河流域各城市群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机理的研究,给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以兰西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中原城市群、晋中城市群、宁夏沿黄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按生态环境、经济发展、人水关系、人民幸福4个子系统建立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和变异系数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SMI-...  相似文献   

12.
通过构建水资源与社会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计算了黄河流域的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系统协同度,并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指数都呈显著上升趋势,社会经济增长速度高于水资源发展速度;黄河流域整体处于轻度协同状态,且水资源发展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山东、河南、四川、陕西的协同度较理想,内蒙古、甘肃、青海、宁夏、山西的协同度水平偏低;每10万人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地表水资源量、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以及技术市场成交额对协同发展存在正向影响,城镇化率对协同发展暂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以广州某珍稀植物园为例,阐述了园区建立水土保持生态经济型治理模式的功能分区、整体规划及水土保持措施具体的布设,分析其产生的社会及生态效益。通过对园区进行水土保持生态经济型模式的治理,将园区治理、园区功能和市场推动有机结合,不仅使园区生态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控制,而且带动了园区经济发展,为我国南方丘陵区生态经济型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黄河流域保护和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梳理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现存的主要问题:下游宽河段治理对策同水沙条件不适应,水沙调控体系的主体构架尚未形成,中上游区域经济发展基础差、生态环境恶劣且水资源短缺。基于前人与现状黄河治理思路,提出黄河治理的对策:①宽河段治理采用"两道防线"与生态治河结合方案,即运用长距离高浓度管道输沙技术等手段,重构"二滩"农业集成、高滩移民建镇的功能空间,将依托高标准堤防的高滩解放出来;采用预制板桩组合坝结构高标准修建控导工程与防护堤,以加强第一道防线建设,发挥控制流路、束流输沙的作用,保障"二滩"设防流量下不遭受洪灾,将河势调整作为上中游水库调度运用的子目标,通过河道工程引导河势与提升输沙能力,实现宽滩区有效利用、中水河势稳定控制与特殊洪水行洪都适应的良性治理目标。②尽早修建古贤与黑山峡工程,构建黄河水沙调控体系的主体水库,通过全河水沙调控防灾促进流域生态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这事关人口集中贫困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聚集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事关西部经济振兴与国家生态、粮食、能源安全和社会稳定大局。③利用现代工程措施改变侵蚀基准面,把黄土高原水土严重流失区改造成错落有致的相对平原,辅以生物措施,大量拦减入黄泥沙量并持续发挥生态效益。④实施西线南水北调与藏水外调工程,解决黄河流域和华北地区水资源紧缺状况与生态环境严重退化的问题,为国家供水安全、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提供水资源保障,这(藏水济黄)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的讲话,将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首次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结合黄河流域实际,提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途径为:科学治理黄河河道与滩区,实现黄河下游的良性治理;修建古贤及大柳树工程,形成黄河水沙调控体系;科学合理配置外调水,支撑流域生态保护及社会发展;建立举国体制与省(自治区)联席会议制度,从体制机制上协调流域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6.
黄河治理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传统的治理方法和措施已经无法适应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创新思路、构建治理平台需求迫切.文章针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充分考虑黄河流域的现状,运用系统思维,把"两手发力"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分别从启动设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基金...  相似文献   

17.
治理水土流失与发展水土保持小流域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水土保持小流域经济是水土保持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典型分析,探讨发展小流域经济的有效途径和应采取的主要措施,以促进水土保持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框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实施涉及众多学科,到底需要哪些理论基础以及解决哪些重大科技问题,是当前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通过对这一重大国家战略的分析,结合黄河流域实际问题和发展需求,阐述这一战略的提出背景及目标定位,总结战略实施的指导思想和主要抓手;从战略实施的需求出发,提出该战略实施的研究框架,包括5方面理论基础、7方面重大科技问题;最后,从5个方面分析未来该战略实施需要开展的研究工作,并描绘其未来15 a发展路线图。  相似文献   

19.
<正>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出了"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号召。作为在水利工作和国家建设中起着基础支撑作用的水文工作,要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落实总书记要求,发挥水文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的支撑作用。全面履行好水文职责,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是摆在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水利》2004,(24):i020-i022
黄河流域的水土保持监测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在黄河流域相继建立了黄河水利委员会天水、西峰、绥德水土保持观测试验基地,对水土流失规律和水土保持措施的防治效果进行了长期监测,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20世纪90年代以来,黄河上中游管理局在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世行贷款项目中开展了监测评价工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