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要分析普洱市思茅区洪涝灾害成因及特点,讨论城市洪水淹没状况的推求以及洪灾损失评估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浅析城市洪涝灾害损失计算及其评估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明含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在内的城市洪涝灾害损失的计算过程 ,对城市洪涝灾害的评估预测进行初步探讨 ,提出城市经济发展预测的两种方法及洪灾损失综合增长率的确定方法。说明在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 ,必须建立和完善科学、准确的防灾减灾体系。  相似文献   

3.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重要指示和对洪涝灾害防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文章以长海县为例,对海岛地区洪涝灾害分析评价的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最终确立了较为合理的评价方法,为海岛地区进行洪涝灾害分析评价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根据洪涝灾害损失分类类型,选取评估区并统计评估区经济社会状况,根据洪涝灾害损失率调查分析结果及珠江三角洲地区90m分辨率DEM图,分析最大淹没情况下三角洲地区洪涝灾害损失,为科学、有效地采取防灾减灾措施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跨区域产业关联损失已成为灾害损失评估不容忽视的一部分,准确量化洪涝灾害损失的辐射影响对于制定防灾减灾措施、减少洪涝灾害损失具有重要作用。在系统评估了不同暴雨重现期情景下上海市减停产损失的基础上,采用两区域投入产出模型,测算和分析了长江下游地区不同省(直辖市)的区域内乘数效应、区域间溢出效应和区域间反馈效应,量化了上海市洪涝灾害损失对长江下游地区的辐射影响。结果表明,暴雨重现期10 a、20 a、30 a、50 a、100 a时,上海市的减停产损失分别为14.01亿元、19.83亿元、25.58亿元、33.82亿元和46.24亿元;在长江下游地区,上海市与浙江省的经济相互影响强度最大,且跨区域产业关联损失以溢出效应为主导;上海市发生洪涝灾害时,跨区域波及效应将导致长江下游地区损失增加26.24%。因此,在城市之间联系日益紧密的情况下,不仅要关注洪涝灾害对自身的影响,同时也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地域之间的波及影响,以便更有效地开展防灾减灾工作。  相似文献   

6.
7.
洪涝灾害遥感监测评估研究综述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科学有效的洪涝灾害监测和评估是防灾减灾决策的重要依据,提高洪涝灾害监测与评估的时效性和精度是加强洪涝灾害管理的迫切需求。在分析洪涝遥感监测评估原理基础上,从洪涝灾害遥感监测的数据与方法、基于遥感的洪涝灾害评估2个方面对已有研究进行分析和总结,指出了洪涝灾害遥感监测评估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增加遥感数据源、提高遥感数据质量、开发云下水体提取技术、完善地面数据库、细化灾害统计基本单元及加强洪涝损失预警等方面探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及趋势。  相似文献   

8.
研究历史时期洪涝灾害变化规律能为该地区开展防涝减灾工作提供指导意义。搜集洪涝灾害史料,利用滑动平均、小波分析、最小二乘等方法,对清朝时期渭南地区洪涝灾害特征及其气候变化响应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清朝时期渭南地区共发生87次洪涝灾害,平均每3 a发生1次,其中轻度涝灾、中度涝灾、重度涝灾、特大涝灾分别发生了35、28、18、6次;洪涝灾害季节差异显著,单季洪涝灾害中以夏、秋季居多,两季洪涝灾害中以夏秋季连涝为主;洪涝灾害依据其不同时期发生的频次可划分5个阶段,第3阶段(1732-1821年)和第5阶段(1882-1911年)为频发期,第1阶段(1644-1681年)为次频发期,第2阶段(1682-1731年)和第4阶段(1822-1881年)为少发期。洪涝灾害存在11、30 a显著变化周期;清朝时期渭南地区洪涝灾害是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洪涝灾害少发期,气候干燥,降水较少,洪涝灾害频发期,气候暖湿,降水增多。对洪涝灾害进行六次多项式拟合,拟合发现不同时期洪涝灾害分布不均,整体呈波动变化。  相似文献   

9.
防洪除涝保安是保障地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近年来持续变化的自然和人文条件给防洪减灾带来了一系列重大挑战,总结归纳了江苏省里下河地区洪涝治理特点及历程,在解析自然和人文因素对流域洪涝灾害主要影响基础上,从加快完善防洪除涝工程体系、升级防汛预警调度决策指挥系统、强化防洪抢险和应急救援能力、科学规范和管控人类活动4个方面探讨变化环境下强化流域防洪除涝能力与韧性的对策,为江淮平原河网完善防洪治涝体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前在众多的自然灾害之中,洪涝灾害无论是发生的概率还是发生后在对人们生命财产危害程度上都是重要自然灾害之一。为此需要全面且科学地对洪涝灾害的成因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针对这些诱因提出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防灾减灾工作。选取辽宁中部地区作为研究区域,通过文献阅读和案例研究并依据洪涝灾害的形成原理分析该地区的洪涝灾害的分布规律及基本特征,并对该地区诱发洪涝灾害的原因进深入的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洪涝灾害防治的合理化建议和措施;从而为辽宁地区的洪涝灾害风险管理和防灾减灾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村落秉持着靠山而建、依水而居的原则,乡村水系影响着村落空间形态.文章从整合乡村水景观空间的角度切入,以浙江丽水的山地乡村箍桶丘村为研究对象,提出山地乡村水景观空间与乡村空间整合的策略,从整体空间、乡村公共空间考虑,将山地水景观规划融入到乡村景观的骨架和细节中,形成相互关联、共生的整体空间形态,使乡村风貌在生态、生产、生...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总结近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洪涝灾害造成损失的影响因素分析和损失定量评估所需的合理空间尺度分析,研究了分别适合于城市和农村的社会经济资料空间展布方法和社会经济空间数据库,以及以此为基础的洪涝灾害损失定量评估模型。模型考虑了城市与农村的差别、受灾体的分类、淹没水深、淹没历时,预警时间等因素对洪涝灾害损失的影响。模型可以用于洪涝发生前损失的预估以及洪涝灾害发展过程中的损失评估。  相似文献   

13.
1引言汉阴县人民政府为做好"十二五"及今后一个时期陕南避灾扶贫搬迁工作,促进贫困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省新的扶贫开发有关政策及规划,实施对低收入村的连片扶贫开发和对生存环境恶劣、地质灾害高发和生态环境保护区居住群众以及危陋房屋的贫困群众实施移民搬迁,着力改善贫困片区发展条件,努力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为建设生态、富  相似文献   

14.
川西北地区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西北地区地处青藏高原东缘,是长江、黄河水系重要的水源涵养地,也是我国重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区。基于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综合运用GIS和RS技术,根据川西北地区实际情况建立了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分别选择降雨侵蚀力、土壤可蚀性、地形起伏度、沟壑密度和植被覆盖度5个因子,综合评价了川西北地区2000年与2015年土壤侵蚀敏感性等级情况。从两期评价结果来看,通过实施一系列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研究区土壤侵蚀敏感性状况总体有所改善。研究成果可为该区域进一步规划与实施生态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以传统村落鲍家屯村为例,基于空间句法研究村落公共空间的空间活力,并分析其活力空间分布分异的影响因素,以期为乡村振兴建设提供新思路、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全局整合度下鲍家屯村活力空间刚好占据着村落的中心位置,合理的利用了空间;局部整合度下鲍家屯的活力空间没有发生较大距离的迁移,但局部有较小的变迁,但村落新建区域缺乏能承载社交活动的空间;村落整体的可理解较高,表明鲍家屯村能够较好地通过局部空间来感知村落的整体空间,但新建区域同样存在街巷感较弱,空间形态不够丰富。  相似文献   

16.
考虑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以及承灾体易损性,选取指标构建小清河流域洪涝灾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提出一种基于D-S证据理论的改进AHP-熵权法计算指标权重,求取洪涝灾害风险指数,运用自然断点分级法确定洪涝灾害风险等级,分析小清河流域洪涝灾害风险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小清河流域洪涝灾害风险总体上表现出南低北高的趋势,其中高风险区和较高风险区分别占流域面积的8.7%和14.3%,主要分布在小清河干流以及主要支流两岸。所得评估结果同“利奇马”台风发生期间实际洪灾风险分布情况一致,对比证明基于D-S证据理论的改进AHP-熵权法优于AHP和熵权法,可为小清河流域防洪减灾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黄河上游玛曲湿地生态敏感性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生态因子评分方法和GIS空间分析功能,对黄河上游玛曲湿地的生态系统进行敏感性研究,在对水域、草地、林地、地形地貌、城市建设、交通6个因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生成玛曲湿地生态敏感性区划图,根据其生态敏感性划分出极度敏感区、高度敏感区、中度敏感区、低度敏感区4个等级。研究表明,黄河上游玛曲湿地极度敏感区和高度敏感区面积占总面积的81%,生态敏感性强,环境脆弱,易受到人类活动的破坏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在今后的发展中应严格控制开发利用,着重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18.
2009年7月14-17日,甘肃省南部及中部偏南部地区出现强降雨天气过程,部分地区降大到暴雨,其中受灾最重的康县累计降雨量达252.6毫米。一些沟道、河流暴发洪水、泥石流,给当地基础设施、农业生产和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  相似文献   

19.
建筑不仅是挡风遮雨、防暑御寒的物质生活空间载体,而且还是人类呈现自身本质力量的精神观念空间载体。伟大的建筑不只是技术与艺术的结晶,更是见证人类文明历史链条上的一环。建筑兼有特出的实用性、社会性和艺术性,各民族、各地域的建筑被称为“凝固的乐章”和“无字的史籍”。  相似文献   

20.
以沈阳市橡胶坝除险加固工程为实例,分别从质量、安全、管理、环境4个层面构建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阶段效果综合定量评估指标体系,并对其施工阶段的效果进行综合评估。通过工程实际应用表明,文章构建的评估指标体系适合于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阶段的综合评估,评估结果合理、客观,通过阶段效果评估结果可对提高施工单位现场管理和建设水平提升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