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包瑞清   《风景园林》2022,29(6):103-108
公共交通出行方式下,综合性公园的可达性及配置的均衡性是评价城市公园绿地配置和本地居民享有公共服务设施权利的重要指标。以南京市为例,建立公共交通复合网络,以时间成本距离分析综合性公园服务的区域水平和基于站点位置的可达性;以基尼系数判断全局和15分钟生活圈下综合性公园分布的均衡性及贡献度;建立新公园选址采样点,分析增加新公园选址后的基尼系数变化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以可达性为前提,以基尼系数为衡量指标,可以量化分析公园分布均衡性,通过基尼系数更新变化的空间分布,可以明确新规划公园对综合性公园分布均衡性的影响,能够确定优化选址区域。为城市新综合性公园规划提供量化的区域范围参考,优化城市公园布局并提高城市公园可达性和分布均衡性。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城市热岛效应问题日益突出,公园绿地在降温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如何通过公园绿地布局以减缓热岛效应是当前值得思考的问题。以福州市主城区为研究区,利用辐射传输方程和泰森多边形分析城市热岛情况及公园绿地布局现状,采用P-中值模型结合城市用地规划确定公园绿地布局优化方案,结果表明:1)福州市主城区的整体温度偏高,其热岛范围达城市总面积的11.78%;2)共提取福州市主城区公园绿地47个,总面积为11.11km2,占主城区总面积的4.47%,公园绿地布局总体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3)利用P-中值模型对公园绿地供需情况进行分析,得出18个公园绿地需要优化,其中包括福州动物园、环南公园等12个一级优化公园绿地,以及屏山公园、琴亭湖公园等6个二级优化公园绿地;4)结合福州市中心城区用地规划,得到50个潜在公园绿地建设点,主要集中于城门镇、盖山镇及新店镇。  相似文献   

3.
以包头市建成区为例,基于GIS网络分析,通过构建范围内现状公园、城市道路网络及以居住片区为核心的矢量数据库,得到不同出行成本下公园绿地的可达性评价.针对公园绿地可达性不足的问题,提出GIS位置分配法中的最小化设施点数优化模型,对公园绿地布局进行优化,以利于当地居民日常休闲游憩及公园绿地系统的合理布局.  相似文献   

4.
城市医疗卫生设施与百姓民生福祉紧密相关,在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中十分关键。然而,目前的评价方法或采用的指标单一,或缺少对不同类型服务设施的分级考虑。文章以太原市为例,针对不同的居民出行方式建立分层级的医疗设施评价体系,在改进的引力模型基础上对城市医院进行服务能力评价。通过GIS欧氏距离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可达性评价,结合医疗卫生机构布局和人口空间分布进行比较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在GIS中进行可视化表达。通过分析评价太原市医疗卫生设施的服务能力,发现当前医疗设施配置尚不完善,设施布局存在问题,尤其是城市新区及基层医疗卫生设施数量不足。通过对现状问题的总结分析,以期为未来医疗服务设施规划和布局提出优化提升建议。  相似文献   

5.
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直接影响着城市空间利用效率和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现有规划编制实践主要依据千人指标和服务半径进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缺少定量化的手段和工具支撑设施的精准化布局决策。基于数据增强设计的理念,梳理公共服务设施布局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提出基于布局优化模型和智能优化算法的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思路,构建面向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优化的规划支持系统技术框架,以期推动设施布局规划技术创新,促进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决策科学化。  相似文献   

6.
《规划师》2020,(2)
在存量规划背景下,城市发展愈加注重品质的提升,而公园绿地是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支撑,其布局的公平性与便捷性直接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为了使公园绿地在有限的存量用地内最大效用地发挥其服务价值,提升用地布局的合理性,文章结合位置分配模型,以公园绿地覆盖居民最多和居民总出行成本最小分别作为公平性与便捷性目标,通过建立公园绿地与居民点之间的动态匹配,合理确定公园绿地的数量、位置及服务范围,再将服务人口与公园绿地面积进行校核,以保证人均指标反映实际服务水平,并以西安纺织城地区为例,选取社区公园和游园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验证,以期为现阶段公园绿地的布局优化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城市公园绿地空间在提供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城市化进程的迅速推进,导致社会阶层分化现象日益加剧,社会群体无法公平享有公共绿地资源,尤其是老年人群体。以北京市主城区133个街道的340个公园绿地为研究对象,改进公园绿地供给模型,基于供需关系等评价城市公园绿地供给公平性,提出公园绿地优化布局方案。结果表明:(1)改进后的公园绿地供给模型充分考虑了不同公园类型及公园质量。(2)研究区域内46.6%的公园绿地总供给无法满足老年群体需求,区域主要聚集在北京市二环至五环;相比游园、区域公园和市域公园,老年群体享有社区公园绿地供给的机会更多。(3)老年人享有的公园绿地供给未能达到社会正义的底线要求。在海淀街道、上地街道、大屯街道等区域新增公园绿地,提升望京公园、地坛公园等的公园质量是促进绿地公平性的有效手段。研究结果可为优化城市公园绿地空间的决策提供支持,为城市精细化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陶卓霖  程杨  戴特奇  郑清菁 《城市规划》2019,43(8):60-68,88
对国内外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优化的主要模型方法进行总结和梳理,概括了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优化研究方法的主要类型及特性。其主要类型包括经典区位分配模型及其发展形式、公平最大化模型、多目标规划模型、动态和随机区位模型、多等级设施区位模型。并从优化目标、设藏选择行为假设、规划期内的需求变化、对设施等级和规模的关注以及对现状设施资源的考虑5个方面对模型的应用前景及未来可能发展方向进行评述和展望,以期促进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优化模型在我国的应用及发展。  相似文献   

9.
王侠  陈晓键  焦健 《城市规划》2015,(12):64-72
城市小学教育设施是社会公益资源,其均衡配置对社会公平正义、家庭生活品质、城市结构组织都有重要影响。由于土地资源的约束、新区发展的不确定性以及家庭择校行为等,仅从空间服务半径尺度优化难以满足家庭对小学教育设施可达性需求。在时间地理学的理论基础上,从小学家庭接送出行角度对小学可达性进行分析,发现不同家庭戍员出行特征及"住一教一职"空间联系模式会影响家庭接送主体、交通方式的决策,家庭出行时间成本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并且家庭公交出行可达性满意度较低。在此基础上提出对优化城市小学教育设施可达性的初步思考。  相似文献   

10.
城市公园及城郊公园的节点设计是个模糊的内容,我国各城市及城郊公园的规划设计不同程度上导致了城市原有景物资源的破坏。如何保护城市不多的资源,在节点的尺度上来达到吸引游人的作用?哪些重点是设计城市或城郊公园需要考虑的?文章结合实际案例,并对自身于澳洲墨尔本周边城郊公园的实际调研及国内现状问题的分析,根据调研分析的城市公园及城郊公园的实际情况,从休憩设施、商业设施、垃圾处理设施、运动设施、停车场地、雕塑小品、等节点对公园的影响,分析城市公园及城郊公园在规划中的节点设计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城市双修”理念对武汉市城市公园类型进行新的划分,综合考虑人群需求和公园供给能力,利用POI点数据构建公园服务压力指标,以确定具体的公园布局优化方案。研究表明,武汉市的城市公园布局现状呈现出非均衡状态,要实现其均衡性,须新增历史文化公园10座、社区公园4座、生态公园4座、特色公园6座、游园5座、综合性公园5座,同时结合街道层面的人口数据,经GIS工具处理后得到须增设的城市公园在各街道的具体布局。该研究对建设城市生态文明、实现区域精细化管理、共同构筑“公园城市”具有较好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2.
邱文  贺利平  钟乐  王姗 《风景园林》2023,30(4):78-86
【目的】城市公园能显著提升城市人群的健康福祉水平,是重要的社会公共服务资源,其公平分配是城市尺度下环境正义领域研究的关键议题之一。【方法】以南昌市中心城区为例,从路网、公园吸引力、出行概率、出行模式4个维度优化两步移动搜索法(2SFCA),计算各居民点的公园可达性,引入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等公平性指标以及双变量局部莫兰指数对可达性水平的空间分异情况进行测度。【结果】结果表明:1)南昌市各区域间公园可达性水平分异显著,新区和旧城中心区公园可达性差异较大;2)公园可达性空间布局总体处于失衡状态,公园资源与人口密度失配;3)提升公园服务能力和降低居民出行成本均可以提升公平性,但通过降低居民出行成本获得的提升比较有限。【结论】通过提出公园可达性优化方案并进行绩效评估,可为优化公园空间配置、保障环境正义等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社区养老设施是支持老年人实现“在地化养老”的重要环节,在未来的城市建设中将大量配置。文章聚焦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设施,以深圳市为例,通过走访调研,收集老年人使用设施的出行数据,并基于设施供需匹配水平及布局公平性,综合评价设施配置的现状。研究发现:第一,老年人日间照料设施配置落后于老年人口增长,且存在设施运营不佳等现实问题;第二,老年人使用社区日间照料设施出行,可接受的最大范围远大于设施的服务半径;第三,综合分析设施供需匹配情况及布局公平性评价,认为目前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设施配置处于供给不足且分配不均阶段。文章结合老年人使用设施的出行特征、设施供应能力与空间服务水平评价,从设施分级体系构建、设施15分钟生活圈配置优化和设施功能空间耦合三方面,提出促进设施配置优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石亚灵  黄勇  肖亮 《中国园林》2020,36(1):91-96
为优化山地城镇公园空间结构与布局,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选取重庆鸿恩寺公园、碧津公园和石门公园,构建公园空间关系网络模型。SNA模型的结果显示,鸿恩寺公园具有较高的完备性与层级性,碧津公园具有较高的稳定性。研究表明,公园地形、形态、功能布局以及空间节点数量对公共空间的结构完备性、稳定性与层级性存在一定影响。最后依据评价体系,从网络结构和规划2个层面提出公园空间的结构与布局优化对策,从而指导公园空间与等级设置,以及公共服务设施等规划更新。  相似文献   

15.
李红  方程 《园林》2022,(9):76-82
中国是个多山的国家,为了缓解城市建设过程中用地紧张的问题,满足城市居民对绿地的需求,利用自然山体建设城市公园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突破口。为了更好地优化城市山地公园的景观空间环境,满足大众对户外活动空间的更高需求,利用CiteSpace软件对近20年国内城市山地公园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分析,并基于发文阶段、研究热点和研究主题等内容梳理了该领域相关研究的发展脉络及未来发展趋势。聚焦城市山地公园规划布局与设计、城市山地公园生态修复与植物景观、城市山地公园使用后评价和城市山地公园地域特色表达这4个研究主题进行重点文献分析,以期为未来城市山地公园规划布局与景观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基于供需平衡的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研究,对优化城市绿地空间布局,提高公园绿地服务水平具有重要作用。针对传统两步移动搜索法(2SFCA)在精细空间尺度下对人本视角思考不足的问题,从供需两方面同时改进模型,并用于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评价。模型从供给方改进,增加了公园绿地服务范围内服务功能多样性指标,用以衡量公园吸引力;从需求方改进,引入Huff模型,考虑了人们对公园绿地主观选择概率。以成都市三环内为例,分析成都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空间分布及供需现状,结果显示:1)可达性在空间分布上整体呈“西高东低”;2)可达性高的区域呈团状聚集分布;3)区域内供需关系不理想,“供给不足”和“供给匮乏”的区域总面积占比89.49%;4)供需较好的区域聚集在东坡街道及其周边。基于评价结果,对供需失衡区域进行分类,并针对性提出近期微更新、中远期规划及长期适配性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7.
《规划师》2017,(12)
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和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建设与管理的需要,《安徽省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综合规划编制导则》提出了以一个"综合规划"统筹多个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的新型规划编制模式,对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综合规划编制的思路、层次、内容、成果形式进行了详细规定,从"一张蓝图"设施统筹整合布局、单元化与弹性化的规划管控体系、部门联动实施机制等方面探索了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综合规划编制的方法,构建了"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一张蓝图"的管理框架。文章在分析当前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编制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剖析了《安徽省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综合规划编制导则》制定的思路和主要内容,总结了其在实践操作中的不足与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18.
李荣彬  张波 《南方建筑》2020,(6):111-117
住区公共中心是城市住区公共服务供给的核心。规划实施中存在住区公共服务供给分散失序、公共中心不易成形的现象。通过辨析宜居住区规划设计理念及其公共中心“诱导”机制,基于设施集中配置的社会学意义,提出须重视环境与行为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围绕集约优化住区公共中心的场地和环境布局,弹性整合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设施,因势利导多样化的建设条件,因地制宜践行高品质供给的理想范式。在江门滨江新区的实践中,为确保城市新区住区公共服务适时适当和可持续供给,采用“两级集中、三级协同”的层级调适策略,形成“社区综合服务中心+ 学校和公园绿地”的住区公共中心规划设计特色模式,在地探索了兼顾便利性和舒适性的住区服务设施配置方案。  相似文献   

19.
公共服务设施空间的重组与优化总体来看是极为复杂的工程,具有系统性且不能只依靠单一手段对其进行解决,由此也对公共服务设施的优化与分配提出相应的新挑战。城市中,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优化需要对传统性物质空间规划进行突破,对具有利益格局多元化环境进行充分适应,并对理念、制度与规划等创新进行展开。本文主要研究广州市城市更新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优化,对广州市城市更新及其空间优化展开系统性的阐述,促进城市用地的更新及其空间的优化创新。  相似文献   

20.
万好  刘骏 《住宅科技》2023,(3):7-13
社区公园是直接影响城市品质的重要空间载体,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保证社区公园公平性是城市更新的基本任务。文章以重庆市沙坪坝老城区为例,基于地块尺度,选择社区公园绿地覆盖率、道路密度和社区公园距离等5项供给因子,并以不同年龄段的人口密度作为需求因子,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构建供需综合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引入耦合协调模型,分析社区公园供需匹配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均衡布局、功能复合和触媒介入激活等具体策略,为存量背景下社区公园的建设和更新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