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浪  仲启铖  张瑞  张桂莲 《园林》2024,(1):4-10
中国城市建设在近50年取得了辉煌成就,但快速城市化过程也导致了生境破碎、生物多样性下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低效等问题。在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和城市高质量转型发展背景下,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的建设对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构建城市生态安全格局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旨在辨析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的概念及内涵,总结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的主要特征,梳理其发展历程,提出城市绿地生态网络主要构建方法 ;同时,明确其作为应对城市生态环境胁迫和挑战的重要途径之一,及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以期进一步完善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理论,为中国城市绿地网络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园林》2017,(9)
<正>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大量的城市建设不断蚕食生态绿地,造成城市生态用地破碎化,不连续的点状、片段的城市绿地生态功能下降,由此带来的城市热岛效应加剧、居民生态服务不均衡、生物多样性流失等生态问题日益突出。于是构建城市近自然生态网络体系,维护城市生态系统空间格局,成为城市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生态网络构建的概念起源于19世纪末的公园规划时期,20世纪70年代后期城市生态网络逐  相似文献   

3.
城市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而其生态服务功能的强弱取决于绿地空间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以合肥市为例,在分析城市绿地现状的基础上,对城市绿地景观格局优化进行了探讨。基于景观生态规划最优化原则,立足于斑块-廊道-基质的景观基本构型,提出保护城市生态用地、建设绿色廊道网络和增加绿地斑块的景观格局优化途径。文章旨在探讨合肥这一园林绿化质量层次较高的城市,如何在城市快速发展进程中,更好地发挥城市绿地的生态效益,实现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传统经济导向的城市建设方式切断了水流循环过程,造成城市生态用地的破碎化和生态服务功能的弱化。文章以盘锦辽东湾新区河畔水域空间为实证研究区域,通过水流循环过程模拟,分析了辽东湾新区典型流域空间的基本状况,探讨了水流路径、汇水流量、水流出口与城市空间要素等因素对区域生态用地环境的影响,并基于模拟结果构建了包括生态水文廊道、生态湿地网络、生态绿地网络的点、线、面一体的水循环生态格局系统,以期实现整体控制与城市建设用地的空间耦合,为科学修复和布局城市水生态安全格局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王敏  潘文钰 《园林》2024,(1):28-37
越来越多城市绿地生态网络建设进入存量更新和结构性优化并存发展的阶段,生态安全优先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提升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的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当前风景园林实践研究的重要议题。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极端天气多发导致的人居环境宜居性下降问题,目前基于气候适应的城市绿地生态网络规划关注促进自然通风以缓解夏季热岛效应,尚忽视了其冬季可能带来的负效应。从气候调节视角切入,探讨城市绿地生态网络在协同冬夏季小气候环境中的低效空间识别与精准修复技术方法。以江苏省昆山市密集城区的189个街区单元为研究对象,通过遥感反演的方法对其冬、夏季小气候环境进行分析,聚类获得7类小气候特征街区。之后,叠加现状绿地生态网络与计算流体力学模拟风环境结果,提取现状适于通风的生态廊道,从宽度、方向、类型等方面分析其潜在通风效能,耦合街区冬夏小气候环境特征,识别研判现状绿地生态网络在冬夏温湿环境调节上存在的低效问题,并提出冬夏协同的精准修复策略,为优化人居环境宜居性、提升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生态系统服务综合效能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的构建对于优化城市生态、改善人居环境、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本文以武汉市为例,利用景观生态学分析方法,通过对比分析武汉市与其他城市的绿地生态网络状况,提出由绿源、一级绿廊、二级绿廊及水廊道构成市域生态网络.在形成总体绿地生态网络的基础上,对以城市绿道为代表的生态廊道及以重点生态用地、公园绿地为代表的生态斑块的规划建设进行探讨,以期实现生态优美、绿色发展的武汉新格局.  相似文献   

7.
城市山体是山地城市重要的生态空间和文化景观资源,具有形成城市冷岛、提供文化游憩服务等一系列生态系统服 务功能。保证城市山体生态空间生态流的完整性,增强其生态系统服务能力,提升景观绩效,是改善山地城市人居环境的有 效途径。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城市山体生态修复的契机下,基于碎片化整理的理念,构建以“保护山体识别 - 低效城市空间 识别 - 整体性保护策略提出”为主要步骤的山体保护与绩效提升途径,并以典型山地城市——十堰市的中心城区为例进行 实践。与多数山地城市类似,十堰市主城区山体空间保护以高程控制为主,仅保护规定高程的山体空间造成生态空间在城市 中孤岛化分布,山脚和山谷等空间较多被城市建设用地所占据,生态流被割裂,生态效益较低。因此,基于整体性保护的理 念,首先采用最小累计阻力模型识别出需要保护的山体,进而基于景观格局指数识别出侵蚀山体的小面积、破碎化的低效 建设用地,由此提出优化的途径,以较大限度地发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升景观绩效,为十堰市国土空间规划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分析绿地与城市生态系统的关系,探讨了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功能,以长沙为例提出了城市绿地系统的配置原则,旨在运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为特色化的城市建设提供有效建立。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6)
<正>城市郊区地处城市与乡村的边缘,同时具有城市与乡村的特征,在这样的特殊环境中,土地利用复杂,用地性质与产业种类相对较多,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对自然环境保护的管理难度。由于湿地生态系统既具有边缘效应,也具有生态多样性,是维护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城市郊区湿地公园是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湿地生态功能与特性的,以生态保护与休闲娱乐为目的的公园。城市郊区湿地地处在城市与郊区的交  相似文献   

10.
城市绿地空间与城市发展的耦合研究——以无锡市区为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刘颂  刘滨谊 《中国园林》2010,26(3):14-18
在当前快速城市化进程和资源紧缺条件下,迫切需要以发挥生态功能、社会效益等综合功能为目标,符合城市空间快速演化规律,指导城市绿地规划与建设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城市绿地的发展与城市空间的发展相辅相成,或相互抑制、或相互促进,是一对耦合的关系。探索和研究二者的耦合规律和模式以达到双方共存、综合效益最大化应列为重要的研究内容。提出一种城市绿地空间与城市生态功能、城市发展空间相互促进的耦合分析方法,基于GIS和多目标分析技术,以无锡市区为例,确定城市绿地与城市发展的耦合区域,为无锡市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生态网络规划已被广泛认可为一种协调城镇发展与环境保护间矛盾关系的有效手段。城市发展与生态基础设施的共轭性决定城市生态网络发展的一体性和有机性。本文以结构、功能为基础,立足社会生态系统和景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提升来研究城市景观适应性系统。本文以河南省汤阴县为研究对象,为实现预设增效目标,提升服务功能,通过识别重要节点空间、廊道及关键性生态功能空间,构架不同等级生态廊道和景观斑块来修复城镇人居环境与自然生态系统,完善关键性生态功能空间的生态连接,强化城镇发展空间与外围生态建设空间的相互联系和生态连接,使网络化生态系统功能的功效最大化,进而构建城景交融、和谐共生的城市生态共同体。  相似文献   

12.
臧亭  李晓策  张浪 《园林》2021,(2):25-30
从城市绿地系统到城市生态系统是当代生态文明思想在城市规划建设领域最重要的演进.伴随着当代中国生态文明思想的探索、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演进,上海生态空间建设立足当下,克服土地资源极缺等主要困难,艰难起步、跨越发展、转型升级,从城市绿地系统到城市生态系统,探索出一种高效集约、统筹兼顾的韧性城市生态系统发展模式.展望中国两个百年...  相似文献   

13.
西安户县位于关中平原中部,南依秦岭,北临渭水,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素有"银户县"之称.在我国社会经济、历史文化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如何发挥城市资源,建设独具特色的山水园林城市,论文以户县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为例,通过对绿地现状的分析,深入挖掘城市历史文化元素,构筑独特的城市绿地景观,以达到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维护城市生态平衡和延续地方历史文化的目的. 一、户县城市绿地现状特点分析 (一)城市绿地现状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对各种城市绿地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的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的绿色空间系统,以实现绿地所具有的生态保护、游憩休闲的社会文化等功能的活动.目前,户县城区建成公园有3处,区域性广场绿地有10处,街旁绿地有17处,生产绿地9处,区域性防护绿地2处,居住区附属绿地22处,主要道路绿化12处.到2010年户县城市绿地面积601公顷,绿地率为31.3%,绿化覆盖率为35.2%,人均绿地面积为7.8m2,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绿化基础.但是就整个市区而言,老城区建筑密集,绿化用地较少,无法成片的建设绿化布局,还未形成完整的绿地系统;园林绿地的空间分布不够均衡,各类绿地没能形成良好的生态网络体系;绿地系统的建设还只局限于局部公园、道路绿化的建设,与城市景观规划建设与游憩活动联系性不强,景观质量也有待提高;另外,绿地系统与城市文化结合不够,对文化的继承和延续不足,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征.  相似文献   

14.
城市绿地生态系统作为有生命的绿色基础设施,在维护生态系统稳定、发挥生态服务功能、提高环境质量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生态系统服务是当前生态学与生态经济学研究的热点,城市绿地生态服务功能及其量化评估方法已成为国内外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基于城市环境和绿地特征,分析国内外自然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服务指标分类,建立了一套新的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服务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针对市民需求,易于理解和接受,同时反映了城市绿地服务功能,有助于开展定量化生态服务价值评估工作。  相似文献   

15.
吴榛  张凯云  王浩 《中国园林》2022,38(4):56-61
绿地生态网络对维护城市生态结构稳定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其网络结构与城市发展、扩张及结构演化在时空层面有动态的耦合关系。现阶段绿地生态网络构建多处于一种静态的构建与优化思路中,忽视了城市化过程中自然与城市间的动态变化。从风景园林学视角出发,以南京市部分区域为例,通过多期遥感数据,基于CA-Markov模型模拟城市未来发展情景,并在过去、现在和未来各时期用地分类基础上,对城市动态扩张演变下的绿地空间与其所形成的生态网络进行研究,以期构建适用现在、面向未来的绿地生态网络,将丰富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研究新思路,并为中国风景园林建设和绿地系统规划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王静文 《华中建筑》2014,(5):101-104
在全球变暖,环境危机加剧的今天,低碳城市发展是一种必然趋势,而实现低碳城市发展的途径除了通过技术手段的节能减排外即是增加碳汇,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建设即是实现这一途径的最有效的方法。该文以城市绿地系统为研究对象,从低碳城市理念视角出发,归纳绿地系统之于低碳城市的碳汇与减排效应,总结基于低碳城市理念的绿地系统优化策略,之后以岳阳城市为例,分析其现状绿地系统固碳释氧功能与存在问题,并分别从强化绿道和生态廊道、构建绿色网络布局模式、发展城市立体绿化及采用多元低碳措施等方面探讨低碳城市理念指导下的城市绿地系统优化策略,以期对我国绿地规划建设有所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一、城市绿地的类型 城市绿地是指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为主要形态的城市用地,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用于绿化的土地;二是城市建设用地之外,对城市生态。景观和居民休闲生活具有积极作用、绿化较好的区域。在与城市用地分类相对应的基础上,按主要功能城市绿地可分为以下五大类型:  相似文献   

18.
体现地域特色的城市景观生态规划--以临汾市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山西省临汾市为例,剖析了城市景观生态现状和问题,阐述了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的原理、目标和原则,制定了城市景观生态建设的基本对策、关键措施、体现城市特色的途径和城市绿地系统整体结构。临汾市的景观生态规划目标要体现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围绕“华夏文明发源地和尧都根祖文化”的地域文化特色和北方“濒河傍水花果城”的地域景观特色,塑造独特城市景观,建设可持续的和宜人的人居环境。为此,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的原则是:保持和提高城市景观异质性;协调自然景观与文化景观的关系;兼顾环境功能优化和生态可持续性;保持城市文化景观特色。景观生态建设的基本对策是:保护城市景观环境敏感区;建立和完善城市绿脉系统;开放城市景观空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体现临汾市地域文化特色和景观特色的城市空间格局和城市绿地系统整体结构框架。  相似文献   

19.
城市生态廊道处于生态用地与建设用地间能量交换的前沿,对城市生态系统的维护具有重要作用。伴随城市的快速扩张,对于生态廊道用地空间传统的被动保护无法保证生态廊道系统的稳定性和完整性。为此,立足于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以保护性开发为导向的城市生态廊道规划策略,并以广州番禺片区生态廊道规划①实践为例,从廊道空间架构、保护性开发土地利用分级与控制、生态保护优先的产业布局及具较强可操作性的廊道生态用地空间导引等方面探讨了规划思路。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原有场地及周边区域的固有特征被改变,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直接影响了区域环境和生态系统,城镇化过程导致"城市病"问题的出现。如何运用城市绿地生态技术提高城市环境和生态服务功能,逐渐成了风景园林学科的研究热点。从城市绿地生态技术需求的问题导向分析入手,初步确立涉及景观生态空间结构、植物与群落配置、土壤资源保护与利用、水域空间与暴雨径流、废弃物循环利用与填埋场绿化四大类26个问题,形成了保护、修复改善和资源利用3个层次的场地背景本底要素调查和技术要求,在综合权衡城市绿地生态技术优选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包含八大类50项的城市绿地生态技术分类技术库,总结提出了城市绿地生态技术集成的六大原则和应用优化基本流程,为城市绿地生态技术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