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处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中产生的大量疏浚淤泥,采用固化方法对其进行改良,进行了室内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添加水泥处理高含水率疏浚淤泥时,淤泥固化土强度受初始含水率影响较大,且影响淤泥固化土的强度因素包括:水泥掺量、水泥强度等级、龄期等因素;淤泥掺加不同强度等级而形成的淤泥固化土无侧限抗压强度随水泥用量增大而增大,随龄期的增长而增长;龄期对淤泥固化土无侧限抗压强度的提高比水泥掺量的影响更为显著;运用52.5等级普通硅酸盐较32.5等级普通硅酸盐水泥固化后对强度提升效果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在河道疏浚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疏浚淤泥,淤泥堆放占用大量土地、污染环境。因此需要探索有效的淤泥处理技术,利用并解决好这一问题。对疏浚淤泥无害化处理技术、疏浚淤泥轻量化技术及国内各研究淤泥处置技术进行了全面综述。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重庆永川城区河道疏浚淤泥的处置问题,分析了城区河道的淤泥样品,以水泥为基材对 不同初始含水率和水泥掺量的污染较为严重的临江河下游淤泥进行了固化处理,研究了固化淤泥的孔 隙水重金属浓度和压缩特性。结果表明:临江河下游淤泥中的重金属含量最高,固化处理后淤泥孔隙水 中Cu和Zn的浓度大幅降低,水泥掺量越大,淤泥含水率越小,固化处理后屈服应力越大。临江河下游 疏浚淤泥固化处理时水泥掺量宜为100kg/m3,堆场堆放时宜采用表面固化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4.
随着生态清淤工程的大规模开展,污染底泥的空间转移对环境容量产生了新的胁迫压力,淤泥处置上需根据项目条件及技术特点遴选有针对性的泥浆减量化技术。通过对多种淤泥干化技术原理的简述及在各地生态清淤工程中的典型应用进行介绍、比较和分析,总结各类干化技术的优缺点、适用性及在工程设计上需要考虑的实际问题,以期为污染底泥干化及安全处置方案的设计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就疏浚淤泥的固化处置方法进行了论述,并结合广州市疏浚淤泥固化处置项目,主要探讨了广州市疏浚淤泥固化技术原理、固化剂以及工艺和设备,并对淤泥固化技术工程应用和固化效果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本文重点梳理了国内关于河道淤泥资源化方面的文献,综述了河道淤泥在土壤化、建材制备以及填方填筑等方面的利用途径,并列举分析了淤泥资源化利用过程中重要的影响参数和最佳配比,为各地将淤泥变废为宝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最后就我国淤泥资源化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思考与建议,可为河道淤泥资源化利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该文从使用绞吸式方法疏浚淤泥的基本属性,通过理论推导,用数学表达式阐明了:使用机械压滤脱水并配合掺添干燥材料的减容方法是快速处置大中城市河湖绞吸式疏浚产出的高含水率淤泥的有效减容方法.  相似文献   

8.
何俊  吕晓龙  王文鹏 《人民长江》2023,54(7):196-202
以碱渣和矿渣为固化剂,电石渣为激发剂,通过设置不同含水率,碱渣、矿渣含量,开展固化疏浚淤泥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和击实试验,以及核磁共振(NMR)、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测试,研究固化淤泥强度与含水率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固化淤泥强度随含水率的增加先增后减,可分为高强度段、强度急剧下降段和缓慢下降段,养护14 d时最高强度可达600 kPa以上。为使碱渣、矿渣高效地固化疏浚淤泥,可将含水率控制在淤泥塑限至液限之间,14 d强度不低于345 kPa。强度最优含水率与击实最优含水率相差不大,采用碾压法施工可将含水率控制在最优含水率的±3%范围,使固化淤泥强度处于高强度段;采用流动固化施工时,可根据强度要求,利用急剧下降段和缓慢下降段强度与混合含水率的幂函数公式确定含水率。  相似文献   

9.
疏浚淤泥具有含水率高、固结难、体积大的特点,部分受到重金属污染,导致淤泥干化慢、利用难,且干化后土壤易板结,不利于植物生长.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以铜、铅、镉离子溶出超标的疏浚淤泥为研究对象,掺入纤维、石灰、粉煤灰、高岭土、硅酸钠、碳酸钠、硫酸铁和硫酸镁等多种材料进行固化稳定化试验和种植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固化后土体渗透系...  相似文献   

10.
11.
对广州市疏浚淤泥进行了定性分析,并就淤泥固化土pH值的检测方法、检测结果及相关 影响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探讨。结果表明:疏浚淤泥及淤泥固化土应属于土,对其pH值采用不同 的检测规程和方法对检测结果影响很大,实际检测应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检测规程和 方法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12.
13.
针对疏浚淤泥含水率高、污染严重的情况,以武汉市官桥湖底泥为研究对象,利用板框压滤机进行压滤实验,以含水率、总氮(T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为指标,考察3种絮凝剂聚丙烯酰胺(PAM),氯化铝(AlCl3),氯化铁(FeCl3)及其投加量对淤泥的脱水率和降污效果的影响,并比较了不同放置时间下,泥饼污染物浸出...  相似文献   

14.
按照“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总体发展要求,国家对水保、环评越来越重视,对土石料资源控制越来越严格,疏浚淤泥陆地堆填、近海抛弃等传统处置方式已逐渐被舍弃,高资源化利用率逐渐被作为强制要求。嘉兴市北部湖荡疏浚淤泥通过化学固化技术,基本满足筑堤材料指标要求,提出淤泥筑堤技术设计方案,填筑湖岸和堤坝,现场检测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5.
基于淤泥颗粒在水中的受力情况和管道射流基本理论,建立了适用于堆场淤泥颗粒的基本运动方程,得到了淤泥颗粒的沉降速度分布图、水平管道射流各断面上的速度分布图和不同断面处轴向速度分布图。通过拟合淤泥颗粒在堆场中沿垂向、轴向和径向的运动规律,构建了堆场主沉降区内淤泥颗粒粒径范围从0.35~300μm沉降历时17h的分层沉降模型,大致模拟出淤泥沉降规律。淤泥颗粒粒径呈现扇形分布,沿堆场方向沿程递减分布,砂粒在堆场的前250m沉降完全,粉粒沿堆场水流方向依次沉降,黏粒大部分悬浮在水中,有利于后期实现堆场空间的有效利用和疏浚淤泥的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16.
淤泥絮凝脱水的室内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状态下淤泥中细颗粒泥沙难以形成大的絮团,对其进行自然或者机械脱水都是极度困难的。因此,在运输河湖疏浚淤泥过程中,极易造成二次污染。通过在淤泥中添加阴离子型絮凝剂(PAM),对淤泥的絮凝脱水效果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淤泥絮凝脱水的影响因素和颗粒粒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絮凝剂加入比例和淤泥含水率对淤泥絮凝脱水均有影响;随着絮凝剂加入量的增加,絮团颗粒的当量粒径呈增大趋势;当投加量超过一定值后,淤泥颗粒级配基本保持稳定;当絮凝剂比例在0.3%,淤泥含水率在200%时,淤泥脱水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环保疏浚泥浆脱水干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保疏浚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污染底泥堆放在底泥堆场,不能快速脱水干化,尤其是在雨水丰富的地区,长时间占用土地资源,增加工程投资.本文在总结分析国内外环保疏浚底泥干化技术的基础上,系统地介绍不同底泥干化技术及其应用现状,并分析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河道疏浚是江南水乡历年重要的水利工程项目,且必须周而复始进行。河道疏浚可以有效扩大河道过水断面,保障区域防洪除涝安全和灌溉需要,促进河网水系良性循序和水生态平衡,对改善水环境和周边地区生态环境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制约河道疏浚的主要问题是清淤土方工程量较大但土方的堆压场所较少、工程投资大、受河道两侧环境影响较大等。通过对多种河道疏浚方式、淤泥处置方式及土方单价进行分析,提出不同工况条件下河道疏浚的优化方式。  相似文献   

19.
关于利用河道疏浚淤泥制砖促进耕地资源保护的几点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浙江省河道淤积现状浙江省素有江南水乡的美称,丰沛的水量,多山的地貌,形成众多的河流。全省各级河道总长61234km,其中省级河流1843km,市级河流2823km。自北至南有苕溪、运河、钱塘江、甬江、椒江、瓯江、飞云江和鳌江等主要水系,以及浙北和滨海地区的平原河网水系。平原河网纵横交错,具有滞洪调蓄、引水灌溉、交通航运等综合功能。全省有12660km2地势低平的河网地区,区内水网密布,每平方公里有河道1.5~3.9km,河道总长度达40000km以上。最大的平原河网是杭嘉湖东部平原河网,省境内流域面积64…  相似文献   

20.
杨晓龙  练新 《水资源保护》2016,32(S1):109-113
介绍了河湖底泥的污染物组成、污染来源、特性及危害,并结合国内外文献系统综述了底泥脱水减量化、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等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提出了湖泊环保疏浚底泥处置技术的研究展望以及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