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黄河流域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能源基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下,黄河流域出现冰川冻土退化、水资源短缺、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加剧、水旱灾害频繁、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上游暖湿化、中下游暖干化的气候变化趋势,对黄河流域生态...  相似文献   

2.
黄河流域九省区城镇化与生态安全交互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空间城镇化4个维度构建城镇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从生态压力、生态治理、生态环境3个维度构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依次计算黄河流域九省区城镇化水平指数(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level index,UDI)和生态安全指数(ecological security index,ESI),并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和解耦模型对2008—2018年黄河流域九省区城镇化水平与生态安全交互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黄河流域九省区城镇化水平与生态安全整体呈上升趋势,UDI由0.24升至0.58,ESI由0.30升至0.41,但增幅逐渐减缓;城镇化水平与生态安全系统间关联度均高于0.6,处于中等关联与极强关联之间,具有较强的相互作用,人口城镇化对生态安全胁迫作用最大,关联度值高达0.741,生态治理对城镇化发展的约束作用最强,关联度值为0.726;黄河流域九省区城镇化水平与生态安全之间存在着较强的解耦作用,未来生态安全对城镇化发展的约束作用逐渐变强。  相似文献   

3.
4.
为分析气候变化背景下黄河流域蒸发量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采用线性回归、Mann-Kendall突变检验分析和经验正交分解等方法对1961—2019年黄河流域95个气象观测站蒸发皿蒸发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9 a黄河流域蒸发量呈显著下降趋势,全流域平均气候倾向率为-60.4 mm/10 a;2004年以后,蒸发量...  相似文献   

5.
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泊,其生态安全问题已日益受到广泛关注。通过博斯腾湖的流域特点与实际情况,并基于DPSI模型建立起由4个方案、9个要素、43个指标所组成的博斯腾湖生态安全综合评估体系。通过计算该模型,获取了该流域2001~2010年的标准生态安全指数(SESI)。研究结果表明,博斯腾湖生态安全处于一般状态,整体呈下降趋势,因此需采取一定对策阻止湖泊生态系统继续恶化。  相似文献   

6.
7.
黄河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黄河流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黄河流域水资源作为流域“生命线“的地位显得更加突出。然而,黄河流域以水资源为纽带的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充分认识流域水资源的生态功能和价值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补偿的原则,建议构建灵活多样的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方式,以支持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建设,保持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8.
9.
山西省是黄河流域的重要省份之一,研究其水资源、生态保护、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开发量化这种相互关系的指标体系,对于生态保护和水利高质量协调发展程度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构建了基于水资源-生态保护-社会经济的研究框架,提出了相应的综合评估理论指标体系,以期为全省黄河流域战略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可为相关学者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11.
黄河流域近50a极端降水指数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黄河流域80个气象站1957—2008年的逐日降水资料,利用Rclim Dex软件选用了10个极端降水指数,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和线性回归分析法,研究了极端降水指数在年和季节尺度上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极端降水指数中除了Rx5DAY呈显著下降趋势、SDII呈上升趋势外,其他8个指数均呈非显著下降趋势;从极端气候指数的四季变化来看,Rx1DAY和Rx5DAY在夏、秋季的空间分布相似,且数值大于春、冬季的;黄河流域降水量呈逐年减小趋势,极端降水指数的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存在时空差异。  相似文献   

12.
甘肃省是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水土流失防治区,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格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水安全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也是实现幸福河目标的基本要求.文章针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分析当前甘肃省黄河流域水安全保障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引入水安全度的概念对甘肃省水安全保...  相似文献   

13.
分析黄河流域生态补偿的现状,探讨黄河流域生态补偿类型与重点领域,认为黄河流域生态补偿重点领域包括三江源(黄河源)水源涵养与保护区、水土保持、跨省(区)界水污染、重大工程建设项目、饮用水源区、黄河下游滩区,详细叙述了黄河流域与水有关生态补偿基本框架,建议加强黄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基础研究与重点领域案例研究。  相似文献   

14.
黄河水资源状况是社会关注的重点和热点。文章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云平台、Landsat5/7/8数据与JRC数据,利用MNDWI指数与基于阈值的多波段谱间关系法提取了1990—2020年黄河流域丰水期与枯水期的地表水体并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利用累积量斜率变化分析法量化出自然和人类活动因素对地表水体面积变化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内枯水期与丰水期的水体面积差异主要体现在自然水体,尤以中游干流最为明显;(2)在枯水期内人类活动因素对地表水体面积变化的贡献率较丰水期大;人类活动对水体面积的贡献率在中游最大(丰水期47.81%,枯水期76.47%)。  相似文献   

15.
黄河流域自然条件复杂、河情特殊,流域内能源矿产资源丰富,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自然禀赋加人为因素决定了黄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低、环境压力大、生态脆弱的特性。黄河流域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既带有中国水问题的普遍性,更具有黄河流域自身的特殊性。介绍了黄河流域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黄河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设想与近期主要打算。  相似文献   

16.
张栋 《人民黄河》2022,44(1):10-14
为了完善黄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制度,明确理论定位以指导制度实践,以相关政策文件为研究对象,从法律经济学、制度经济学视角,分析了黄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的制度基础及其理论特性,基于横向生态补偿的市场性、多元性特征对相关制度安排进行综合对照评价。结果表明:相较于具有补偿性、规制性等公法特征的纵向生态补偿,横向生态补偿主要体现出交易性、市场性等私法特征。现行制度安排对横向生态补偿的真实生态价值衡量机制有待完善,多元化、市场化导向缺乏制度补充,横向生态补偿法律关系尚待清晰合理地界定。因此,针对黄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制度的建构与完善,应进一步还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的价值内涵,以市场机制为导向,调整公法与私法在横向生态补偿中的介入范围,明确法律保障机制,形成去中心化和协同化、多元主体参与的契约式流域生态治理法律结构与包容性制度形态。  相似文献   

17.
黄河流域水保生态修复实践及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黄自强 《中国水利》2004,(14):10-12
为了充分利用生态自我修复能力,加速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防治进程,黄委通过12个县(旗)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对生态修复的途径、方法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对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进行了深层次的探索,取得了明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果.为使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在广度和深度上有更大的突破,针对编制生态修复规划、制定生态修复标准、遵循植被分布地带性规律、健全生态修复长效机制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从研究意义、问题挑战、发展原则、发展目标、发展对策等方面探讨聊城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情况,以期为聊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9.
王伟  姚文艺  张攀  徐建昭 《人民黄河》2024,(2):129-134+141
为了给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实施及乡村振兴等提供科技支撑,对多年来黄河流域生态治理与生态经济协同发展的研究成果、关键技术及典型模式进行系统归纳,分析了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黄河流域生态治理与生态经济协同发展模式是随着水土保持工作不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等多项国家战略的实施而逐步建立和不断丰富完善的,多年来黄河流域各地区针对严重的水土流失探索了多种生态治理与生态经济协同发展模式,包括水土保持-地貌-生态经济高适配生态经济型综合治理模式、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经济模式、风沙区水土保持-生态经济融合发展模式、砒砂岩区生态治理-衍生产业协同发展模式、半干旱区乡村能源生态型良性循环模式、黄土高塬水土保持型生态经济带治理模式等。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有:生态治理-生态经济协同发展的理念薄弱,二者的协同性不高且耦合协调的空间不均衡,发展模式结构单一、规模效益不高等。建议:创新生态治理-生态经济协同发展的理论与关键技术;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创建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的新型生态治理与经济协同发展模式及其生产与产业体系,探索“全托全链”的推广机制;构建适宜的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20.
研究不同气候区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及气候因子与植被生长的关系,对生态环境建设与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982—2015年GIMMS NDVI 3g数据集,运用均值法、Sen+Mann-Kendall趋势分析、偏相关系数、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残差法等方法,分析了黄河流域不同气候区生长季植被时空变化特征及气候因子与人类活动对植被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①1982—2015年黄河流域及不同气候区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年际变化呈缓慢上升趋势,干旱区变化波动平稳,半湿润区变化较明显。②34 a来各气候区大部分地区植被呈显著增加,半干旱区所占面积比例最大,不显著减少主要分布在半湿润区西南部及南部。③各气候区降水、气温、日照时数对NDVI表现出正影响,且日照影响最大;在半干旱区降水对NDVI影响最大,在半湿润区影响最小,在半湿润区气温对NDVI影响最大,在干旱区影响最小。④34 a来,人类活动对各气候区植被的积极影响明显大于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