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本实验旨在建立新的HPLC检测方法,探讨静脉注射根皮苷后的药代动力学特征,研究未经消化道处理的根皮苷在体循环中的代谢情况。方法: 实验采用18只Wistar大鼠,分5、10和20 mg/kg三个剂量进行实验,麻醉后进行颈静脉给药,4 h内持续采血,样品经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析。结果: 根皮苷经静脉注射后,体内AUC0-t分别为(66.4±39.1) mg·L-1·min-1、(333.1±91.2) mg·L-1·min-1和(516.4±249.3) mg·L-1·min-1,t1/2分别为(74.5±27.2) min、(62.3±21.4) min和(75.0±47.2) min,Cmax值分别为(6.4±2.4) mg/L、(24.9±6.6) mg/L和(45.0±11.2) mg/L。结论:结果表明根皮苷经静脉注射后,在体内利用率明显高于口服给药,为根皮苷的临床药用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大鼠灌胃不同厂家尼群地平片后体内药代动力学的一致性。 方法: 固体灌胃给予SD雄性大鼠尼群地平 50 mg/kg,用液质联用的方法测定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用DAS 3.0 数据处理系统对测得的血药浓度数据进行药代动力学参数的计算。 结果: 三个原料药生产厂家的测定结果显示,晶Ⅳ型尼群地平原料药较常用晶型即晶Ⅰ型有着更好的药物吸收和相对生物利用度,为优势药物晶型;随机抽取的临床常用的16个不同厂家尼群地平产品的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呈现差异性,Cmax、tmax、t1/2、AUC(0-t)四个主要参数的最大差异分别可以达到 2.5、24.4、4.5 和 1.6 倍之多。 结论: 不同厂家的尼群地平片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存在显著差异,化合物的晶型状态是导致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王文林 《金属学报》2012,17(4):417-420
目的: 探索冰片对大鼠经鼻腔给药灯盏花素体内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采用同位素标记法125I检测实验大鼠经过尾静脉注射、单纯鼻腔给药和鼻腔给药联合冰片三种途径摄入 0.4 mg/kg 灯盏花素以后的药代动力学,测定1、5、10、30、60、90、120、150、180、210、270 min 的血浆中灯盏乙素的浓度,绘制药时曲线并比较三种途径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经鼻腔给药联合冰片组大鼠的tmax为 22 min 短于单纯鼻腔给药组的tmax 30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3,P=0.025);经鼻腔联合冰片组和单纯鼻腔给药组的Cmax分别为 0.55、0.52 μg/mL,绝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 53.21%和 53.71%,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冰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鼠经鼻腔灯盏花素给药,使其血浆灯盏乙素浓度的达峰时间缩短,但是对灯盏乙素的绝对生物利用度没有明显影响,可以为灯盏花素新制剂的研究提供新方向。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大鼠灌胃不同企业普伐他汀钠片后体内药代动力学的一致性。方法: 固体灌胃给予SD雄性大鼠普伐他汀钠 15 mg/kg,采用液质联用法测定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绘制药时曲线,并用 DAS 3.0.7 数据处理系统进行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的计算和比较。结果: 三个原料药生产企业的测定结果显示,3号晶F型普伐他汀钠原料药较1、2号晶A型有着更好的药物吸收和相对生物利用度,为优势药物晶型;随机抽取的临床常用7种普伐他汀钠片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呈现显著性差异,Tmax,Cmax,AUC,t1/2的最大差异分别可以达到 5.3,3.4,2.4 和 1.4 倍之多。结论: 不同企业的普伐他汀钠片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存在显著性差异,这可能与普伐他汀钠多晶型状态以及药物生产工艺、辅料成分及含量等制剂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华法林和阿司匹林联用在大鼠体内非稳态和稳态条件下的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的规律,为临床合理药物联用提供依据。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华法林组(0.2 mg/kg),阿司匹林组(10 mg/kg),华法林(0.2 mg/kg)+阿司匹林组(10 mg/kg)联用组,每组6只,给大鼠灌胃,连续 6 d,在第1天和第6天多个时间点取样,分析和比较非稳态和稳态下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和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华法林药动学用二室模型描述,阿司匹林药动学用一室模型描述。在非稳态和稳态下,阿司匹林单用和联用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相似,药代动力学参数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在非稳态下,华法林单用和联用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也类似,但在稳态下,联用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明显高于单用时的曲线,药代动力学计算结果也表明联用时的AUC和Cmax较单用时较大,且有统计意义。结论: 当华法林和阿司匹林联用达到稳态时,阿司匹林对华法林的药动学参数有影响,增大了华法林的暴露(AUC和Cmax)。提示两药联用时,很可能增大患者的出血风险,临床上药物联用时应该注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 采用LC-MS/MS技术比较研究Combretastatin(CA4)及其磷酸酯二钠(CA4P)前药分别给药于SD大鼠后的药代动力学差异。方法: 12只SD大鼠禁食后分别单次尾静脉给予 50 mg/kg CA4P或 36 mg/kg CA4(等摩尔量),采集不同时间点血样,采用LC-MS/MS方法进行血样药物浓度测定,求算相应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并建立CA4P-CA4转化的药动学模型。结果: 大鼠单剂量 i.v. 50 mg/kg CA4P或 36 mg/kg CA4后,CA4P和CA4血浆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分别为(27126±4142)、(7751±801)、(5037±1433) ng·h·mL-1,消除半衰期t1/2分别为(0.85±0.35)、(1.27±0.33)和(0.95±0.65) h。CA4P和CA4在SD大鼠体内药动学行为均无性别差异。结论: 大鼠单剂量 i.v. 50 mg/kg CA4P后,CA4P在体内迅速转化为CA4,相比于直接 i.v. 36 mg/kg CA4,CA4在体内的暴露量(AUC0-∞)显著性提高(P<0.05),消除半衰期t1/2也有所增加,为前药CA4P的药代动力学优势。  相似文献   

7.
梅蕾蕾  胡晓 《金属学报》2013,18(7):837-840
栀子为茜草科植物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的干燥成熟果实,具有广泛的用途。藏花素是从栀子果实中提取出来的一类天然色素。实验研究发现藏花素具有多种药理学活性,如神经保护作用、抗肿瘤等。本文综述藏花素的药理学及药代动力学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藏花素的研发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新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酰托普利在健康男、女受试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安全性。方法 10 名健康男、女受试者(男、女各半) 连续口服酰托普利30 mg(bid, 7 d), 另有10名健康男、女受试者(男、女各半) 分别在空腹和进食标准餐后单剂量口服酰托普利60 mg, 按规定时间点取血并测定血浆药物浓度, 采用WinNonlin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受试者首次和末次口服30 mg 酰托普利后的平均Cmax 分别为(279±100) 、(299±101) μg L, tmax 分别为(1.2±0.5) 、(1.2±0.3) h, t1 2 分别为(1.3±0.9) 、(1.3±0.5) h, AUC0-t 分别为(421±107) 、(461±152) μg·L-1 ·h, 在二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比较受试者单剂量空腹和餐后口服酰托普利60 mg, tmax明显延后, Cmax有所降低, 其他参数AUC 、t1 2等在两种给药方式间无差异。各试验组中男、女受试者的药动学参数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本研究未观察到酰托普利有药物蓄积现象, 进食影响该药的吸收速率, 不影响其吸收程度, 其体内过程不受性别差异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梓醇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生物利用度。方法: 建立LC-MS/MS 分析方法,应用Xcalibur 1.4 数据处理工作站,以待测物(梓醇)与内标物(桃叶珊瑚苷)的色谱峰面积比计算大鼠灌胃50、100 和 200 mg/kg 和静脉注射 50 mg/kg 梓醇后,各时间的血浆药物浓度。选用DAS 2.0 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t检验法统计实验数据,计算生物利用度。结果: 梓醇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符合二室模型,大鼠灌胃 50、100 和 200 mg/kg 梓醇后,AUC0→∞与剂量呈正比,t1/ 2与剂量无关;大鼠灌胃与静注 50 mg/kg 梓醇后,AUC0→∞分别为 (70±23) 、(104±11) μg·h·mL-1,该剂量下梓醇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 66.7%。结论: 梓醇的吸收和消除呈一级动力学特征,在大鼠体内的绝对生物利用度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万古霉素在老年感染疾病患者体内的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探讨其药代动力学特征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71例老年感染患者的130个稳态血药浓度监测数据纳入本次研究,应用Phoenix NLME(Version 8.0)软件中的群体模块分析万古霉素静脉滴注后的血药浓度数据,估算相关药代动力学参数及其变异情况,构建万古霉素在老年患者中的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并对最终模型进行验证。 结果:采用一房室模型拟合所收集的万古霉素血药浓度数据,表观分布容积V和药物清除率CL的群体典型值分别为33.44 L和2.16 L/h。协变量筛选结果显示,肌酐清除率Ccr对药物清除率CL有显著影响(P<0.01)。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万古霉素在老年感染疾病患者体内的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最终模型可对个体药代参数做出精确的估计,Ccr对药物清除率CL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黄芩素的研发进展及其临床药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所致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严峻,目前尚缺乏特效抗病毒药物。中医药在新冠肺炎治疗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黄芩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推荐的清肺排毒汤以及武汉协和2号方和3号方的重要组成部分。黄芩素是黄芩的主要药效物质基础,具有抗病毒、抗菌、抗过敏、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作用,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本文就黄芩素的临床前和临床研究、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的进展进行了系统综述,为黄芩素的进一步开发和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 6种抗癌剂对奥丹西酮药动学的影响。方法 奥丹西酮的药动学在 21例分别应用 甲氨蝶呤、5-氟尿嘧啶 、环已亚硝脲、环磷酰胺和长春新碱 、顺氯氨铂的原发性肺癌患者中进行 观察, 化疗前和化疗同时服用奥丹西酮, 其血浆浓度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数据处理采 用 PKBP-N 1 程序。结果 奥丹西酮吸收快, 并符合二房室模型, 除单/大剂量冲击疗法, 持续应 用抗癌药物均使其药动学参数发生明显变化, T1/2β 延长约 1h, T1/2α 发生不规则变化, Cmax 和 AUC 也明显升高, 但 Tmax 和 T1/2ka 长期用药将发生体内蓄积。结论 临床应用奥丹西酮防治化 疗所致胃肠道反应时, 应据患者条件和化疗方案调整给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黄芩苷对莫诺苯宗诱导的白癜风小鼠模型发生发展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C57BL/6小鼠共40只分为4组,即阴性对照组、模型组、卤米松组及5%黄芩苷组,每组10只。应用40%莫诺苯宗乳膏诱导C57BL/6小鼠脱色,建立白癜风小鼠模型;进行5%黄芩苷对白癜风小鼠的疗效观察及其机制研究等;连续给药50 d,通过肉眼观察小鼠的毛发脱色,反射共聚焦显微镜(RCM)观察皮肤的黑色素和黑素细胞,免疫荧光检测CD+8T细胞。选取与白癜风相关的5个基因(CXCL9,CXCL10,CXCR3,RAB27A,PI3K)进行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结果: 模型组小鼠在用药部位及非用药部位有毛发脱色现象。卤米松组和5%黄芩苷组小鼠脱色减少,较模型组发生率明显降低、脱色出现时间明显延迟,脱色面积减小,且局部淋巴细胞和CD+8T细胞浸润较模型组明显减少。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提示卤米松组和5%黄芩苷组CXCL9、CXCL10、CXCR3和RAB27A表达较模型组明显降低,而PI3K则升高明显。卤米松组和5%黄芩苷组之间无明显差异,但卤米松组用药30 d后,用药部位出现皮肤萎缩等不良反应。结论:卤米松组和5%黄芩苷组均具有治疗效果,黄芩苷组更安全有效,可为临床白癜风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徐鑫  王睿  高建  彭金咏  李华  王丽 《金属学报》2021,26(2):230-235
多糖是大多数中药材的主要成分之一。近年来,多糖的功效逐渐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然而其药代动力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对多糖的分类、生物分析方法、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多糖药代动力学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教育管理学的学科基础改为公共管理学已近十年,但我国教育管理研究的二元范式并没有发生实质的变化。学科疆界狭窄、研究视角单一、理论基石薄弱等已经制约了学科的发展。如火如荼的“新公共管理理论运动”不但带动了国外教育制度的变革,也推动了我国近几年对教育管理公共性的探索。理解教育管理的公共性,反思我国教育管理研究公共品性缺失的现实,注重教育管理研究的公共意识,提升学科的公共品性,强化研究者的公共责任是我国教育管理研究的标向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两种吲达帕胺片剂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中的药动学特征和生物等效性。方法:采用单剂量、随机、开放、两制剂、两周期、双交叉的试验设计。入组28例健康受试者,随机分成2组,在空腹状态下分别给予1片受试制剂(吲达帕胺片,2.5 mg/片)或参比制剂(纳催离,2.5 mg/片)。在给药前和给药后的72 h内共采集17个血样,全血充分混匀分装后存于-80 ℃冰箱储存。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测定人全血中吲达帕胺的浓度。绘制药时曲线,进行药动学参数计算和生物等效性评价。试验期间,通过测量生命体征、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进行安全性评估。结果:28例受试者全部完成试验。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Cmax、AUC0-t和AUC0-∞的几何均值比的90%置信区间分别为104.94%~119.90%、98.90%~106.34%和98.59%~104.40%,均在80.00%~125.00%的生物等效性范围内。试验过程中,共4例受试者报告了4例轻度不良事件,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结论:健康受试者在空腹状态下单次口服两种吲达帕胺片剂均安全性良好,且两种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感染患者体内盐酸洛美沙星的药代动力学。方法 比较口服和静脉滴注、空腹与进餐、不同剂量、单剂量和多剂量给药时的体内过程和动力学特征,体内药物浓度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 洛美沙星在体内均表现为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空愎和餐后口服洛美沙星200 mg后,显示食物可使该药物吸收过程明显延长,T1/2 ka分别为0.39±0.18和0.47±0.20 h,Tmax分别为1.3±0.3和1.6±0.4 h,但Cmax下降不明显。单剂量空復口服洛美沙星 200, 400 和 600 mg 后,Tmax分别为 9.8±2.9, 10.7±4.0 和 11.2±3.9 h, Cmax分别为1.5±0.4, 2.4±0.8和3.8±0.9 mg·L-1, AUC0-∞与剂量呈比例增加,体内药代动力学与剂量呈线性关系;单剂量静脉滴注药物600 mg后Cmax为3.1±0.9 mg·L-1。与单剂量给药相比,400 mg, bid连续口服7d后的Cmax和AUC0-∞均显著增加,蓄积因子为1.45; 600mg,每天1次连续静脉滴注7d时AUC0-∞比单剂量给药增加不明显,蓄积因子为1.10;其他参数变化不显著。在各种给药条件下,洛美沙星原型药物24 h尿排出率均在50%左右。结论 体内过程呈线性药代动力学。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及加入WTO之后,全面推行设备监理变得日益迫切,相关的研究也逐步开展起来,文章通过对设备监理的深入剖析,阐述了设备监理中业主、承包商、监理组织三者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目前设备监理的三种组织类型,即直线型、职能型与矩阵型.并对设备监理与建筑监理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国产加替沙星片剂在健康男性志愿者中的药代动力学及生物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24 名男性受试者按双交叉随机开放试验设计,每名受试者单次空腹口服国产或进口片剂400 mg,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血药浓度和尿药浓度。 结果 受试者单剂空腹口服国产和进口加替沙星片剂后体内过程均符合血管外二室模型, 平均血药高峰浓度(Cmax) 分别为4.45 ± 1.04 和4.05 ±0.85 mg·L-1, 平均达峰中位时间(Tmax) 分别为0.75(0.5, 3) h 和0.75 (0.5, 2.5) h, 平均消除半衰期(T1 2β) 为6.97 ±1.08 和7.19 ±0.91 h, 平均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 ~ ∞分别为31.99 ±3.80 和32.11 ±3.37 mg·h-1 ·L-1。48 h 内平均累积尿排出率分别为(79.47 ±6.00) %和(79.59 ±5.89) %。与进口片剂相比, 两制剂间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相近, 其差异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 其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9.74 ±7.42) %。 结论 受试者单剂空腹口服国产加替沙星片剂400 mg 后体内过程符合血管外二室模型, 其有效血药浓度维持时间长, 原型药物在尿中排出率高。与进口片剂具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健康志愿者口服双环醇片剂的药代动力学。方法 30 名健康志愿者, 随机分成25、50、100 mg 3 个剂量组, 分别给予单一剂量、多次剂量、餐前、餐后给药, 用HPLC 测定血药浓度, 用3p97 软件进行药代动力学分析。结果 药代动力学符合一房室模型及一级动力学消除规律, 3 个剂量单次给药代动力学参数分别为t(1/2)ka(0.84±0.68)、(0.33±0.09)、(1.19±10.9)h。t(1/2)ke 为(6.26±6.24)、(6.17±2.01)、(4.66±1.21)h。Vd/F 为(455.02±135.35)、(622.94±325.37)、(688.83±308.14)L。CL/F 为(93.45±67.66)、(83.31±71.97)、(104.30±45.76)L·h-1。cmax 和AUC 与剂量成正比。单次和多次口服双环醇片剂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比较无显著差异。表明在一定剂量范围内, 体内无蓄积现象。餐前、餐后的cmax分别为(151.26±39.00)和(222.64±43.22)μg·L-1(P<0.01), 但AUC0~∞无明显差异, 这可能与双环醇片剂的脂溶性有关。结论 双环醇片剂的药代动力学符合线性动力学特征, 食物对双环醇片的吸收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