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以场所精神理论为基础,以西南交大犀浦校区北区商业街为例,通过对大学生日常交往活动与商业街的道路边界空间、区域空间、廊空间、空间节点之间关系的分析,探讨大学校园商业街场所精神塑造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用地紧缺问题日益突出,地下空间逐渐彰显其优势.地下商业街伴随着地下空间的开发成为地面商业空间的延续,是人们日常购物、餐饮、休闲娱乐等活动的重要场所.然而,地下商业街休憩空间却往往受到商业利益的影响而被忽视,影响了人们的购物体验,也间接影响了其商业效益,这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该文以南京新街口地下商业街为例,在分析城市中心区地下商业街特点的基础上,针对地下商业街休憩空间存在的问题,通过与地面商业街休憩空间的比较,提出一些改进地下商业休憩空间布局、设计和建设的建议,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陕北地区小城镇传统商业街空间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从线状空间、空间结点、边界空间三方面对陕北地区小城镇传统商业街空间形态进行了探讨,通过对传统商业街空间形态特征的分析,为传统商业街的保护与更新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传统商业街空间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志伟 《重庆建筑》2010,9(11):42-45
中国传统商业街有着悠久的历史,见证着城市的发展历程,是城市文化历史的重要表征,同时其尺度宜人的空间模式,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以传统商业街的空间要素作为切入点,分析研究在不同的地域环境、建筑文化背景下传统商业街的空间形态特征,为更好地展现传统商业街区空间地域性提供一定的支持。  相似文献   

5.
老旧商业街因其空间及环境质量等而导致功能弱化,基于近年来消费者对于空间体验的重视,功能的复苏需从空间体验角度入手。界面是组成商业街空间的关键要素,承载与包含了多重职能。本研究将从商业街空间人性化设计、不同界面与空间渗透性要素提取方式等方面,叙述空间渗透性在商业街设计中如何增强空间与空间的联系,总结街面、街道墙及商业街空间物质环境要素等方面的渗透性设计手法,以期为商业街更新与设计中的盘活存量资源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上海真如兰溪路商业街设计操作过程的论述,从空间概念的形成、空间秩序的建立和空间形式的表达等方面,对商业街设计生成与地域特征及其空间目标之间的关系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并归纳出商业街设计中理性可控的一些规律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与高等教育的发展,城市中的高校与其边界空间不断交织与融合,逐渐衍生出各种空间类型。本研究以高校与城市的边界空间类型为切入点,以武汉市街道口片区高校为例,利用场所精神及其相关理论,首先分析校园边界与周边区域的空间形态、建筑类型、道路交通、功能业态;其次对街道口片区高校的校园与城市边界的类型进行分类归纳,归整出三种比较典型的校城边界类型;最后通过分析三种校城边界的行为模式,以此来佐证校城边界的不同场所类型。  相似文献   

8.
地下步行街的外露要素较少,但发挥着宣示地下空间存在、连通地上地下空间、体现城市文化等重要作用,一旦建成,其位置、功能、形态即受地下空间的约束而调整,改造的余地较小,因此需慎重设计。笔者指出了当前城市地下建筑的外在形象开发中存在着外部形象与城市环境不相称的问题,列举了地下商业街外部形象的构成要素,探讨了影响外部形象设计的功能、文化、地面环境等多种影响因素,阐述了地下步行街外部要素的设计与布置原则,最后,通过对绵阳市地下步行街外部形象设计的案例进行了实证研究,为相关设计提供思路参考。  相似文献   

9.
由于近年来我国建筑界设计理念和设计思路的变化,使得大学新老校园外部空间形态也发生了剧烈变化。该文以重庆师范大学沙坪坝老校区和大学城新校区为例,分别从其空间形态构成要素、空间组织、空间秩序、空间尺度等四个方面分析新老校园外部空间形态的差异,旨在为营造一个和谐有序、充满活力、富有生机的校园外部空间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正0引言商业街一般具有多元功能的特征,不仅具有交通与购物功能,还具有旅游、交往等功能,是社会融合不可或缺的公共空间与生活场所,是最能反映出一个城市的活力、内涵与地方文化特色的载体。随着城市的生长与扩大,为满足现代城市交通的迅猛发展,传统的商业街已由社会交往空间变成了交通流动空间,商业街的车行空间不断扩大,步行空间不断被蚕食,  相似文献   

11.
大学校前入口空间作为大学的一个重要的空间节点,其不仅影响着校园的空间品质,同时也界定了城市不同的邻域空间。文章运用SD法,以南昌地区八所高校的校前入口空间为研究对象,从心理感知层面入手,分析使用者对校前入口空间的心理感知情况,评价校前入口空间特征;同时进一步分析了校前入口空间的心理感知情况与空间的各项客体指标之间的关系,探究其存在的相关性;最后通过上述研究得出相关结论,以期丰富和完善校前入口空间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2.
以曲水里商业街外部空间设计为例,阐述了商业街外部空间设计为场景化再现提供基础,本土文化在场景中实现。将曲水里商业街区定位为老济南文化场景体验式商业街区,通过梳理街巷肌理、控制建筑体量、塑造活力空间节点、融入民俗文化等手法,建构场景化的商业外部空间,使消费者在购物中体验济南本土文化。  相似文献   

13.
林川  裴燕 《华中建筑》2012,(1):142-144
住区商业街,继承了传统居住区商业配套功能,在城市大型住区中应用十分普遍。该文针对住区商业街在"住区内部城市空间"属性这一问题上的缺失,通过调研、分析,归纳总结了7种住区商业街的空间模式。希望能为住区商业街的规划设计,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以上海和巴黎最具历史和空间特色的商业街为例,从影响街道空间形象的几个重要方面探讨与分析了两大商业街的空间特征,并总结出了国外商业街空间设计的经验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2021年的“十四五”规划,国家提出教育强国的重要方向。在国家促进创新经济发展和优化高教布局的双重背景下,建设城校融合的共享型校园成为当代校园规划的重要目标。校园空间与城市融合,校园功能与城市混合,学校与城市融合无边界。大学校园的规划设计也趋向于多元与混合,呈现出功能共享、资源开放、空间共融、景观互通、交通无缝等特点。文章从城校融合的功能与空间互融模式分析入手,结合实践进行归纳总结,以期在城校融合的发展热潮下为校园规划的设计调整提供相关经验及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大学校园边界空间形态为研究切入点、以长三角地区部分大学为例,分析了校园边界的空间、功能和交通形态,对其影响因素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优化大学校园边界空间形态的对策与意见。  相似文献   

17.
城市发展促进商业街规模不断扩张,不可能无限延长的商业街空间和多样消费方式之间的矛盾,导致部分商业街通过扩展立体化空间的方式来谋求发展。广州市"江南西"商业街则是其中一个典型案例。本文旨在通过实证分析,尝试以消费者需求和商业街发展趋势作为切入点,分析商业街立体化系统存在问题,寻求一种空间功能整合、商业和公共利益共赢的设计策略,为同类型商业街立体化改造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8.
以杭州大学校园周边8条学生商业街为样本,借助语义差别法解析街道客体指标对使用者感知的影响机理,为空间优化设计提供参考。研究表明:学生商业街客体指标对空间形态、风格、氛围及品质的感知有明显影响:街道宽度和停车设施密度是影响空间形态感知的核心要素,底层界面透明度和绿化覆盖率主要影响空间风格,人行道宽度和功能密度主要影响空间氛围;界面连续度及停车设施密度主要影响空间品质,客体指标和感知量之间存在交叉影响,客体指标预期的相关感知量与实际情况并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9.
商业街界面的层次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毅  吴昕 《山西建筑》2006,32(6):9-9,32
从商业街外部空间的层次入手,从商业街界面构成的空间层次以及轮廓线层次两个方面探讨了商业街界面的构成关系及要素,提出了对商业街空间形态的整体控制中层次性控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满足当今消费者需求的商业街外部空间,需要考虑消费趋势、行为习惯,并提出相适应的设计策略,以适应当今商业业态的提档升级。文章结合攀枝花阿署达花舞人间商业街外部空间的设计实例,从空间、绿化水体、户外设施、风格特色这些细节中体现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