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河流域九省(区)人口扩张和经济发展带来一系列资源和环境问题,亟待探究其人口-水资源-经济-生态环境(PWEE)系统耦合协调关系,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针对黄河流域九省(区)构建了PWEE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障碍度模型,对2008—2020年黄河流域九省(区)PWEE系统综合发展水平、耦合协调状态和障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黄河流域九省(区)PWEE系统及其各子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耦合协调度从2008年的0.56上升至2020年的0.69,由勉强协调进入初级协调阶段,水资源子系统一直是影响九省(区)PWEE系统协调发展的限制因素,其平均障碍度从2008年的49.05%增加至2020年的55.48%,人均水资源量为主要障碍因子。  相似文献   

2.
为了给高质量建设现代化黄河流域提供数据佐证和学理支撑,设置包括2个子系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共7个维度(资源利用、环境治理、环境质量、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黄河流域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反熵值法计算指标权重及各子系统综合指数,采用生态位适宜度模型评估2011—2020年黄河流域发展质量,采用修正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相对发展度模型分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状况,采用障碍度模型识别黄河流域发展质量的主要障碍因子。结果表明:1)2011—2020年黄河流域发展质量整体上稳步上升,但研究时段末仍相对较低,还有较大提升空间;2)从黄河流域发展质量各维度生态位适宜度看,环境治理、资源利用达到中等适宜,协调发展和环境质量为低度适宜,共享发展属于低度不适宜,创新发展和开放发展属于中等不适宜;3)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等级已由勉强协调上升到初级协调,二者一直处于生态保护领先的失衡或严重失衡状态;4)在发展质量的7个维度中,共享发展处于核心地位,开放发展、创新发展、协调发展是高质量发展子系统的短板,资源利用、环境质量是生态保护子系统的弱项。在评价指标中...  相似文献   

3.
黄河流域城市群城镇化与生态保护耦合协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流域7个城市群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载体,其发展质量及其辐射作用深刻影响着黄河流域生态安全与高质量发展。为了给黄河流域城市群城镇化与生态保护协同发展提供参考,以黄河流域7个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建立体现高质量发展内涵的城镇化与生态保护评价指标体系,基于58个样本城市2000—2019年的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和系统评估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了城市群城镇化与生态保护耦合协调状况。结果表明:(1)从时间上看,黄河流域城市群城镇化与生态保护耦合协调度总体呈上升趋势,各城市群耦合协调等级由2000年濒临失调或轻度失调提升到2019年勉强协调或初级协调,在耦合协调状态演变过程中虽然不存在严重失调的情况,但耦合协调等级整体上仍然较低;(2)从空间上看,城市群间耦合协调度差异较大,山东半岛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耦合协调度相对较高,兰西城市群耦合协调度较低且波动剧烈,耦合协调度呈现出下游(东部)城市群>中游(中部)城市群>上游(西部)城市群;(3)从各城市群的样本城市看,城市群中的省会城市和核心城市耦合协调等级较高,而边缘城市耦合协调等级相对较低,尽管有些城市耦合协调度排名比较靠前但其周...  相似文献   

4.
王嘉嘉  张轲 《人民黄河》2024,(2):16-20+28
为丰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并为沿黄城市经济发展提供对策建议,分别构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60个沿黄地级市为样本单元,采用熵值法对指标赋权并计算2010—2020年沿黄各市生态保护指数、高质量发展指数,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度、协调度并划分协调等级,计算相对发展度以判断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类型,分析沿黄城市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动态演变情况,结果表明:2010—2020年沿黄城市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协调度大都稳中有升、少数城市呈下降趋势,2020年协调等级整体上还较低,尚有37个城市处于失调状态,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任重道远;从空间上看,沿黄城市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调度总体上呈现下游>中游>上游的格局,研究时段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协调度平均值大小排序前十位的城市多为沿海城市或省会城市、后十位的城市多为各省(区)的边缘城市,地理位置、资源禀赋、政策扶持程度和经济发展模式等对耦合协调度有重要影响;2020年沿黄城市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类型为生态保护滞后型的城市有31个、为均衡型的城市有5个、为...  相似文献   

5.
为提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及城市减灾治理水平,探究城市韧性和经济发展水平间的协调关系,以黄河流域九省(区)为研究对象,利用熵权法测算了2010—2019年黄河流域的城市韧性和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值,并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探讨城市韧性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经济发展水平具有区域性差异,总体呈“东高西低、南高北低”分布;(2)黄河流域城市韧性整体处于较低水平,空间分布上同经济发展水平具有相关性;(3)耦合协调度系统发展形成3种路线:甘肃、青海、宁夏为成长型路线,山西、陕西、内蒙古为稳健型路线,四川、河南、山东为成熟型路线。  相似文献   

6.
城市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提升城市经济韧性与生态韧性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为了给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全面实施提供参考,选择沿黄67个地级市作为研究对象,以2010年、2015年、2020年为时间节点,在分析黄河流域城市经济韧性与生态韧性耦合机理的基础上,运用WSR理论构建黄河流域城市经济韧性与生态韧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二者耦合协调演变趋势,运用地理探测器分析耦合协调度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城市经济韧性与生态韧性耦合协调度在2010—2020年整体上先升后降但变化幅度不大,在空间上呈现下游高于中游、中游高于上游的态势;2)黄河流域城市经济韧性与生态韧性耦合协调度整体较低,对67个城市按良好协调、勉强协调、轻度失调、严重失调进行聚类的城市数量分别为4、7、41、15个;3)黄河流域城市经济韧性与生态韧性耦合协调度在不同时期的主要影响因子有所不同,除经济韧性指标中的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专利授权数和生态韧性指标中的园林绿地面积一直是主要影响因子外,GDP在前期属主要影响因子而后期为非主要影响因子,建成区绿化率、工业废水排放量...  相似文献   

7.
刘同超 《人民黄河》2021,43(7):13-18,23
为探究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的耦合胁迫关系,给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决策提供参考,建立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耦合协调和交互胁迫模型分析了黄河流域9个省(区)2007—2017年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时间序列上,研究时段初期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状况...  相似文献   

8.
黄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及障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黄河》2021,43(7)
采用黄河流域九省(区)2004—2018年统计资料,从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4个方面构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和层次分析法获得各指标权重,利用综合评价模型评价黄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并利用障碍度函数定量诊断影响黄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提升的主要障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004—2018年,黄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呈现缓慢上升趋势,整体向良好方向发展,空间上呈现明显的波动特征且差异性明显,但省(区)间的差距呈现逐年变小趋势;黄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受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破坏双重制约,人均水资源量、水资源开发程度是制约黄河流域九省(区)水资源承载力提升的主要障碍因素。建议有关部门完善黄河流域用水方式转变和水资源管理方面的制度,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提升绿色创新效率是实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为了给黄河流域各省(区)实施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以黄河流域九省(区)为研究对象,运用超效率模型Super-SBM对2010—2019年黄河流域九省(区)绿色创新效率进行测算,采用Malmquist指数法推算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指数、间接分析黄河流域绿色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动态变化情况,采用Tobit模型对黄河流域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平均绿色创新效率为0.909,接近DEA有效水平;各省(区)绿色创新效率差异较大,大体表现为下游省份(鲁、豫)>上游省份(青、川、甘、宁)>中游省份(内蒙古、陕、晋);2019年除宁夏和陕西外,其他各省(区)均达到了DEA有效水平。(2)2010—2019年黄河流域绿色创新全要素生产率逐年变化指数均大于1、时段平均值为1.139;黄河流域各省(区)绿色创新全要素生产率除宁夏外均呈上升趋势,上升较快的省份有青海、四川、陕西,上升较慢的省份有内蒙古、甘肃。(3)经济发展对黄河流域绿色创新效率有一定负面影响,政府支持对提升黄河流域绿色创新效率的作用不显著,技术市场...  相似文献   

10.
实现农业用水效率与农业经济的协调发展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分别运用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和综合评价模型测度沿黄九省(区)农业用水效率和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变异系数法分析二者的耦合协调关系及空间差异。结果表明:2011-2019年沿黄九省(区)农业用水效率和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均得到整体提升,二者的耦合度处于初级耦合阶段,耦合协调度从中度耦合阶段过渡到高度耦合阶段;耦合度的空间差异不断缩小,耦合协调度的变异系数总体上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特征;不同省(区)的耦合度和协调度处于不同阶段。因此,各地区应采取因地制宜的发展策略,同时要注重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给黄河流域农林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建议,探究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农林经济发展间的作用机理与互动关系。从投入、产出两方面选择农林经济发展指标,从生态环境压力、状态、响应三方面选择生态环境指标,利用黄河流域34个地级市2009—2018年农林经济与生态环境数据,计算农林经济综合指数、生态环境综合指数,采用耦合协调模型计算农林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度、农林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度,对黄河流域农林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间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当前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农林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互作用较强、相互促进效果较好,二者耦合协调的整体发展态势良好;黄河流域农林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状况具有时空差异,在时间维度上呈现稳趋势、微变动的状态,空间维度上呈现西低东高的状态;黄河流域地级市中绝大多数农林经济综合指数小于生态环境综合指数,说明黄河流域农林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失调状况是由农林经济发展滞后引起的。建议:完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农林经济协调发展的顶层设计,优化经济结构、加强生态建设,构建黄河流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远景目标;重视黄河流域农林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  相似文献   

12.
为缓解黄河流域九省(区)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明晰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脱钩驱动因子,基于Tapio脱钩指数模型和Kaya-LMDI因素分解模型,分析了2001—2020年黄河流域九省(区)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脱钩状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九省(区)总水足迹呈波动上升趋势,其中农业生产用水是水足迹的主体。2)九省(区)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整体呈弱脱钩态势,脱钩状态较为良好;下游两省脱钩状态最好,其次为上游五省(区),中游两省脱钩状态最差。3)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为脱钩正向驱动因素,经济发展和人口规模则为脱钩负向驱动因素,各省(区)脱钩驱动因子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  相似文献   

13.
罗巍  冉巧丹  程遂营 《人民黄河》2023,(6):13-17+31
黄河流域传统产业“重工、重能”现象严重,阻碍流域高质量发展,数字化转型成为新时代产业变革的方向。为构建数字生态共同体、探究三次产业数字化协同演化关系,以黄河流域九省(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协同度模型探测2011—2020年流域内产业数字化复合系统协同度,并借助FS-QCA法探讨实现高协同度发展的驱动路径。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复合系统协同度整体上呈现“先缓慢上升后波动下降”趋势,九省(区)产业数字化协同度长期处于低协同状态;(2)单一前因条件均不能构成产业数字化高协同度必要条件,产业数字化复合系统高协同度需要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多因素组态分析共形成技术驱动型、经济基础保障型、综合调节型3条路径。基于这3条路径,提出黄河流域九省(区)应采取各产业智慧发展、全产业创新联动和强化优势因素、调整产业结构的产业数字化协同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4.
黄河流域城市快速发展给水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协调好城市发展和水质之间的关系对保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至关重要。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计算2012—2019年黄河流域11个城市的城市发展水平指数(UDI)和水质指数(WQI),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城市发展与水质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发展水平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UDI在空间上呈现“上下游”高、“中游”低的规律;水质整体稳定在Ⅱ类,污染物以氮磷营养盐为主;研究期内城市发展和水质整体为良好协调发展,水质和城市发展存在良好共生关系。针对各城市特点,提出通过加强污水排放管理和污染治理、以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及采取环境治理和保护等措施提升水质和城市发展的耦合协调性。  相似文献   

15.
高技术产业发展对人类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等具有巨大影响,而科技创新是当前突破产业发展瓶颈的动力源泉。为了给破解黄河流域协调发展难题、助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基于高技术产业科技创新与生态环境交互机理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测算2005—2019年黄河流域各省份高技术产业科技创新与生态环境两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及其耦合协调度,借助莫兰指数、基尼系数与核密度曲线分析耦合协调度时空联系及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各省份高技术产业科技创新与生态环境两系统的关系均为高技术产业科技创新滞后型,研究时段内两系统综合发展水平的差异持续缩小并呈向好态势;黄河流域高技术产业科技创新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状态整体上趋于优化向好,从2005年勉强协调变为2019年初级协调,但不同年份各省份耦合协调度差异显著,山西、山东、河南、四川、宁夏5个省份耦合协调度呈增长趋势,而内蒙古、陕西、甘肃、青海4个省份耦合协调度呈下降态势,上、中、下游省份的耦合协调度大小顺序为下游>中游>上游;黄河流域各省份耦合协调度存在正向联系,即一个省份耦合协调度的提高有利于相邻省份提高耦合协调度;随着时间推移,上、中、...  相似文献   

16.
王钇霏  许朗 《人民黄河》2022,(4):145-151+160
为进一步探究农业节水和生态环境动态发展关系,推动黄河流域绿色高质量发展,构建农业节水和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黄河流域9个省(自治区)2010—2019年农业节水和生态环境互动发展时空演化情况。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农业节水和生态环境系统整体呈现“高耦合-低协调”的分离特征,两系统耦合度在时空维度上均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协调度则处于由“基本失调”向“基本协调”过渡的阶段;在空间维度上,农业节水综合发展指数与系统耦合协调度均呈现“东高西低”分布特征,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指数呈现“东低西高”的省际空间格局和“双核领先”的流域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水利》2022,(3):6-7
<正>增强区域发展平衡性协调性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增强区域发展平衡性协调性。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今年两会上,多份提案、建议聚焦黄河流域,代表委员们建议加强顶层设计,理顺黄河流域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间的关系,在国家层面统筹好黄河流域区域空间布局、生态保护、产业转型、水资源平衡、水污染治理及文化传承保护利用。  相似文献   

18.
科学评估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并识别其驱动因素,是化解水资源供需矛盾、推动工业绿色转型、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基于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EBM模型,以黄河流域九省(区)为研究对象,测算2010—2019年黄河流域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利用GML指数分析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动态变化;最后通过地理探测器模型,对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驱动因子进行探究。研究发现:2010—2019年黄河流域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整体均值只有0.585,未达到有效状态,但呈现出稳定上升趋势,各省(区)间差异明显,陕西最高,宁夏最低,呈东高西低态势。黄河流域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GML指数的提高是技术进步指数和技术效率指数共同推动的结果。自然、社会、经济及环境是黄河流域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的一级驱动因子,科技创新水平、工业用水强度、人口素质水平是驱动力最强的二级指标。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揭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时空演进规律及内在机制,给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参考,以黄河流域九省(区)为研究对象,基于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五大发展理念,构建多维度引力熵模型,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网络密度、点度中心性及块模型3个方面,对2008—2017年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网络的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山东、陕西、四川、河南等4省有较大的中心控制力,属于高质量发展双向溢出模块,对其他省份的外部溢出效应明显,对提升黄河流域整体高质量发展水平具有较强的动力;山西省是连接上游与下游的重要省份,但研究时段内高质量发展水平一般,未来应积极推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加大产学研力度、积极开发和使用新能源,实现绿色发展,增强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中的桥梁作用;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等四省(区)在研究时段内创新、协调、绿色、共享层面的指标有小幅提升,但外贸依存度有所下降、开放程度有所降低,未来应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程度,引进和培育高技术人才,提升核心竞争力,提高高质量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20.
段鑫  任群罗  李明蕊 《人民黄河》2021,43(1):15-21,34
为了检验社会资本对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从创新、协调、开放、绿色、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出发,构建黄河流域各省(区)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分析法进行赋权,测算了2003—2017年黄河流域各省(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并基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评价结果,考察了社会资本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异质性作用.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