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甘容  李旖旎  郭林  唐辉 《人民黄河》2024,(2):93-99+106
为评估黄河流域九省(区)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改善水资源状况,实现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基于水足迹模型提出适合黄河流域九省(区)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指标,并且使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对黄河流域九省(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的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0—2020年黄河流域九省(区)的水资源足迹呈现先增后减的小幅度变化,水环境足迹呈现减小的趋势,水资源足迹和水环境足迹空间分布极不均匀;黄河流域九省(区)整体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上游省(区)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较高,而中下游省份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较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的主要驱动因素为人口密度和第二产业占比,其次为人均用水量、废水处理率和化肥施用强度。  相似文献   

2.
《人民珠江》2021,42(7)
针对河南省水资源约束经济发展的相关问题,构建水足迹-扩展LMDI模型,将脱钩驱动因素分解为四大脱钩因子,研究河南省2004—2018年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的脱钩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人均水足迹占有量和自给率上看,河南省整体水资源匮乏情况有所缓解但仍处于紧缺状态;从脱钩状态方面看,河南省整体脱钩状态向好发展,农业用水脱钩状态较稳定,水文年份对农业虚拟用水量及脱钩状态均有影响;在脱钩因素分解方面,技术脱钩因子对河南省脱钩有所贡献,产业结构和规模经济分别为脱钩主要促进和抑制因子,人口驱动因子变化对于河南省脱钩的抑制效应不明显。因此,需要提高河南省水资源利用效率、工业用水重复率,以及促进农业灌溉节水技术的推进。  相似文献   

3.
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减少水资源消耗和水环境污染是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水足迹理论与方法测算黄河流域的水资源消耗和水环境污染状况,运用Tapio脱钩指数模型对水量足迹、水质足迹与经济发展脱钩程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9年黄河流域水量足迹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其中农业生产用水最多;水环境污染得到系统治理,水质足迹呈现波动下降态势。水量足迹、水质足迹与经济发展多处于相对脱钩和弱脱钩状态,水质脱钩优于水量脱钩,但均未达到最佳脱钩状态。黄河流域各区域之间无论是水量足迹、水质足迹或是两者与经济发展脱钩的状态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水量足迹和水质足迹排名由大到小依次为下游、中游、上游;水量足迹与经济发展脱钩状态表现为上游和下游地区优于中游地区,水质足迹与经济发展脱钩状态由高到低依次为下游、中游、上游。应通过加强农业节水力度和水污染防治并实施区域差异化管理来实现黄河流域水资源与经济发展强脱钩。  相似文献   

4.
从水资源三重属性视角,运用脱钩模型评价2006—2020年黄河流域用水脱钩态势,通过因子分解法从6个方面探究用水脱钩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以2013年为转折点,2013—2020年黄河流域用水呈从弱脱钩向强脱钩转变的良好态势;(2)甘肃强脱钩状态最稳定,除宁夏外的其他省(区)均具有良好脱钩态势,河南脱钩优化程度最为显著;(3)用水强度和产业结构效应是促进各省(区)用水脱钩的两大关键因素,而经济发展和人口规模效应是抑制各省(区)用水脱钩的重要因素,水资源利用率过高严重阻碍了宁夏的用水脱钩,流域各省(区)共同面临水资源禀赋差的问题,亟须优化协调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提高用水效率。  相似文献   

5.
科学评估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并识别其驱动因素,是化解水资源供需矛盾、推动工业绿色转型、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基于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EBM模型,以黄河流域九省(区)为研究对象,测算2010—2019年黄河流域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利用GML指数分析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动态变化;最后通过地理探测器模型,对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驱动因子进行探究。研究发现:2010—2019年黄河流域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整体均值只有0.585,未达到有效状态,但呈现出稳定上升趋势,各省(区)间差异明显,陕西最高,宁夏最低,呈东高西低态势。黄河流域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GML指数的提高是技术进步指数和技术效率指数共同推动的结果。自然、社会、经济及环境是黄河流域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的一级驱动因子,科技创新水平、工业用水强度、人口素质水平是驱动力最强的二级指标。  相似文献   

6.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背景下,协调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发展关系可以有效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选取Tapio模型评价2010—2019年甘肃省及14个市(州)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关系,并结合LMDI模型将水资源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分解为结构效应、技术效应、经济效应和人口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甘肃省水资源利用总量整体呈下降趋势,近10 a累积下降率达10.5%。(2)甘肃省GDP增长与水资源利用处于强脱钩状态,工业和农业脱钩关系均较为稳定;省内4个分区中,陇中区脱钩效应最好,其次为河西区,但陇东地区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密切。(3)技术效应和经济效应是水资源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由于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抑制对水资源利用量的增加,且程度较经济效应和人口效应更强,所以,近10 a甘肃省水资源利用的总效应为负;各市(州)效应存在一定的差异,具体来看,张掖市、武威市、兰州市等8市累积总效应为负值,其余6市(州)累积总效应为正值。目前甘肃省水资源利用和经济发展处于较协调状态,但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要求下,仍需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以促进甘肃省经济社会...  相似文献   

7.
黄河流域九省(区)人口扩张和经济发展带来一系列资源和环境问题,亟待探究其人口-水资源-经济-生态环境(PWEE)系统耦合协调关系,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针对黄河流域九省(区)构建了PWEE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障碍度模型,对2008—2020年黄河流域九省(区)PWEE系统综合发展水平、耦合协调状态和障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黄河流域九省(区)PWEE系统及其各子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耦合协调度从2008年的0.56上升至2020年的0.69,由勉强协调进入初级协调阶段,水资源子系统一直是影响九省(区)PWEE系统协调发展的限制因素,其平均障碍度从2008年的49.05%增加至2020年的55.48%,人均水资源量为主要障碍因子。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黄河流域城市群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状态及其驱动因素并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以黄河流域7个城市群62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Theil指数和Tapio脱钩模型等,探析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状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2005—2019年黄河流域城市群碳排放量总体呈增长趋势,其中2011年之前增长速度较快、之后增长速度明显减缓;7个城市群碳排放强度均呈下降趋势,2019年中原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碳排放强度处于较低水平,而宁夏沿黄城市群碳排放强度仍然较高;黄河流域城市群碳排放区域差异显著且呈扩大态势;黄河流域城市群大部分城市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为弱脱钩状态,强脱钩状态城市不断增多;黄河流域城市群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状态主要受经济强度和能源利用强度的影响,人口效应的影响较小,能源利用碳排放强度的影响不太稳定。  相似文献   

9.
通过水足迹理论,引入Tapio脱钩弹性系数,构建水资源与经济发展关系,实证分析2010-2016年宁夏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宁夏地区总水足迹和人均水足迹均呈减少态势,总水足迹中农业用水所占比重高达90%;②水资源利用效益从2010年23. 81元/m~3显著提高至2016年47. 08元/m~3;③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的Tapio脱钩评价呈强弱脱钩变化的发展趋势。仅从水资源与经济的关系来看,宁夏水资源能够满足GDP高速增长,水资源压力较小,但受黄河补水调控的不确定性和分布不均衡的水足迹组成将会对地区经济、社会、生态的高质量发展带来潜在隐患,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杨天通  赵文晋  周杨  高淼 《人民长江》2019,50(4):135-141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和脱钩理论,构建了水资源生态足迹和承载力计算模型以及经济发展与水资源消耗的脱钩指数模型,用于对长春市2007~2016年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其与经济发展的脱钩情况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① 长春市在10 a间共有5个年份的水资源利用处于不可持续状态,而在水资源利用体现为可持续的年份中,也仅仅是中可持续和弱可持续,无强可持续的年份;总体来看,长春市的水资源利用为不可持续。② 长春市的经济发展与水资源消耗总体上处于脱钩的状态,说明二者之间处于一种较协调的状态,但是二者又并未实现绝对脱钩。因此,还需在产业结构调整及科学用水等方面来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1.
为全面客观评价城市化进程中水资源利用状况,揭示水资源利用过程中的驱动因子,以北京市为例,基于水足迹理论与LMDI模型,分析计算2003—2018年水足迹变化以及经济、技术和人口对水足迹变化的驱动效应。结果显示:北京市总水足迹经历了2个阶段,第1阶段在2003—2011年为波动阶段,第2阶段在2012—2018年为下降阶段。水足迹变化总体呈良性发展,但输入依赖度均大于25%,需要进一步优化内部水资源利用效率和产业结构,保障水资源生态安全;水资源可利用增长指数持续增加,可持续性增强,生态安全有所改善,但仍处于严重超载状态;对北京市水资源利用量变化起决定性的驱动因素是技术效应,其次是经济效应,人口效应占比最小。城市发展过程中应注意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加带来的用水量的增加,重视发展节水科技,转变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从而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为了量化人口、富裕度和技术等因素对膳食水足迹的影响,以全国城乡居民2000—2015年的膳食水足迹为基础数据,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PLS)对STIRPAT模型进行修正,分析八大区域膳食水足迹的驱动因素,并引入脱钩理论分析了经济发展与膳食水足迹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2000—2015年期间,全国膳食水足迹呈现平稳增加趋势,华北地区膳食水足迹增加趋势最显著,黄淮海地区膳食水足迹绝对量最大;(2)人口总数对八大区域膳食水足迹有促进作用,城市化率、GDP、膳食水足迹强度、人均粮食产量、耕地灌溉面积对八大区域膳食水足迹影响的促进与抑制作用并存;(3)研究期内,经济增长与膳食水足迹之间的关系大多处于弱脱钩状态,说明膳食水足迹有待降低,尚未达到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13.
邓光耀  毛颖 《人民黄河》2024,(4):68-72+85
为了量化贸易伴随的虚拟水流动,评价其对区域水资源系统的影响,运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揭示2012年、2015年、2017年黄河流域内、外部虚拟水贸易格局与结构,采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MDI)对黄河流域各省区相对于中国其他省区的净输出虚拟水进行影响效应分析,用QAP回归模型分析黄河流域各省区之间虚拟水贸易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整体呈虚拟水净输入状态,但向北京、天津、河北等12个省区净输出虚拟水。2)黄河流域虚拟水贸易输出行业主要是农业及电力、燃气和水的生产和供应业。3)结构效应和强度效应是黄河流域虚拟水净输出的重要驱动因素。4)经济发展水平、地理空间距离及用水强度是影响黄河流域内部虚拟水贸易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三维水足迹模型,从空间与时间尺度上分析甘肃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选用水压力指数、水生态赤字与盈余、水资源可持续指数和水资源集约利用指数构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估体系,并进一步分析水足迹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在2013—2022年间,甘肃省水资源承载力整体呈波动下降趋势,水足迹无明显变化;甘肃省水生态大部分年份处于盈余状态,但有向赤字发展的趋势;全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整体处于较差的状态,其中兰州市和白银市为“极不安全”状态。该结果可为区域水资源管理和可持续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甘肃省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协调发展之间的关系,利用甘肃省2008—2019年统计数据分析了水足迹趋势以及水资源评价指标,最后利用构建的脱钩评价模型对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甘肃省近12年来水足迹与人均水足迹呈平行波动上升趋势,其中农业水足迹是水足迹的主要组成部分,平均占比为86.78%,生态用水足迹有逐年上升趋势;水资源自给率保持在90%以上,水资源经济效益由20.11元/m3(2008年)增长到43.35元/m3(2019年),年均增长率为6.6%,水资源压力指数近5年有下降趋势,整体属于水安全状态;GDP与水资源利用之间的关系正在逐步从弱脱钩向强脱钩转变,农业产值与农业用水之间的关系由最初的不理想扩张型负脱钩向强脱钩转变。基于结论,为进一步促进甘肃省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之间更好地协调高质量发展,在农业、进出口贸易、生态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水生态足迹理论,结合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及脱钩指数,从时空角度对2011—2019年泰州市水资源利用状况及其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泰州市水生态压力指数和水资源负载指数很高;万元GDP水生态足迹呈逐年下降趋势;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基本处于强脱钩状态;本地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很高,处于不可持续状态,水资源利用率逐年提高,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处于协调状态,市区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不太对应。研究成果可为泰州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在界定沁河流域研究范围和对沁河流域碳排放趋势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采用Tapio脱钩模型分析了碳排放与水资源利用的脱钩关系,并采用LMDI模型分析影响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沁河流域整体碳排放呈现波动增长态势,但碳排放增长率波动下降;沁河流域碳排放与水资源利用多数时间处于强负脱钩和扩张负脱钩状态,但逐渐出现强脱钩与弱脱钩状态,水碳关系逐渐向好;水资源利用效应和碳排放强度效应是驱动沁河流域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用水效益效应是驱动碳排放减少的主要因素,碳排放强度效应与供水结构效应驱动效果逐渐变得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为揭示甘肃省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的脱钩效应,基于水资源生态足迹和脱钩模型定量分析了甘肃省2000年~2021年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及其与经济增长的脱钩效应,并采用灰色神经网络模型进行了脱钩效应预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内甘肃省水资源生态足迹整体呈下降的变化趋势,水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整体处于生态赤字状态,但水资源生态赤字整体呈波动下降趋势,水资源生态压力指数呈波动上升趋势;研究期内甘肃省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整体的脱钩态势良好,其中农业用水和工业用水的脱钩协调发展变化特征与整体的基本一致,且两者的协调程度不断加强;未来甘肃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的态势明显,应继续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持续优化产业结构,不断加强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程度,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以期为提高甘肃省水资源保障能力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基于能值水生态足迹模型的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辨析黄河流域突出的水资源问题,科学分析流域水资源利用状况,将能值理论和水生态足迹法相结合,构建能值水生态足迹模型,计算和分析了黄河流域2011—2018年的能值水生态足迹、能值水生态承载力和水生态盈亏状况.结果表明:2011—2018年黄河流域能值水生态足迹呈平稳上升趋势,能值水生态承载力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但历年能...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区域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基于水足迹理论,计算了连云港市2008—2017年10年的水足迹和相关评价指标的值,并构建脱钩评价模型,从宏观层面探索连云港市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关系。结果表明,2008—2017年期间,连云港市人均水足迹在1. 01 hm~2上下波动,农业用水是水足迹的主要组成部分;仅考虑本地水资源,水资源压力指数较大,连云港用水主要依靠外调水;从水资源利用效率来看,10年间水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基本处于协调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