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2 毫秒
1.
魏强  黄鹤 《金属学报》2013,18(11):1310-1314
2型糖尿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较为成熟的治疗方式仍为口服降糖药物,但降糖药物并不能阻止其并发症的发生。研究证明外科手术对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治疗作用且已经进入了临床。外科手术为2型糖尿病的治疗开创了新的途径,但其治疗机制尚不清楚。本文主要对2型糖尿病的外科手术治疗的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张文  汪琳  徐文科 《金属学报》2015,20(4):420-424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通过医嘱审核对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2年6月至2014年5月内分泌科收治的139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病例,按临床药师实施医嘱审核前后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比分析两组的病原菌分布、耐药率及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情况。结果: 尿培养检出的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和肠球菌属较常见。氨苄西林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较高。试验组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革兰阳性菌对阿奇霉素的耐药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试验组抗菌药物使用合理的病例数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未予尿培养、未根据药敏结果调整抗菌药物、疗程不足以及无指征联合用药的病例数显著降低(P<0.05)。结论: 临床药师通过医嘱审核促进了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3.
刘倩  李霞辉  张学梅 《金属学报》2013,18(10):1196-1200
2型糖尿病是一种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的疾病,动物模型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病机制、预防和治疗方法的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当前应用广泛的糖尿病小鼠模型主要有自发性糖尿病小鼠模型、实验性糖尿病小鼠模型和基因工程糖尿病小鼠模型。不同实验方法制备的糖尿病小鼠具有模拟临床糖尿病不同方面的特点,该文对各个模型的发病机制和生理特点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以利于研究者根据各自不同的实验需求和目的选择合适的糖尿病小鼠模型来验证或实现科研设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脂肪甘油三酯脂酶基因PNPLA2 rs1138693(T>C,L481P)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共纳入368例中国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患者(139例T2DM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229例T2DM非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利用Taqman探针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TaqMan MGB Real-time PCR对PNPLA2 rs1138693(T>C)进行基因分型,并采用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对照组和缺血性脑卒中组患者临床资料中的年龄、性别、血压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缺血性脑卒中组患者PNPLA2 rs1138693位点的 CC基因型频率和C等位基因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基因型频率:P=0.033;等位基因频率:P=0.01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在加性、显性和隐性遗传模型下,PNPLA2 rs1138693等位基因C是T2DM患者进展为缺血性脑卒中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PNPLA2 rs1138693基因多态性与中国T2DM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易感性有关,携带rs1138693 C等位基因的T2DM患者更不容易进展为缺血性脑卒中。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观察丹蛭降糖胶囊对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Wnt/β-链蛋白(Wnt/β-catenin)、糖原合成酶激酶-3(GSK-3β)通路表达,以及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斑块面积的影响,评价丹蛭降糖胶囊对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10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1人。所有患者给予基础药物(常规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治疗组采用基础药物+丹蛭降糖胶囊,疗程均为16周。结果: 16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4.31%,优于对照组的6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比较中医证候积分、FPG、2 hPG、HbA1c、TC、TG、LDL、HDL、颈动脉IMT及斑块面积水平都有所改善(P<0.05或P<0.01);组间比较,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2 hPG、HbA1c、TG及LDL水平下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治疗组IMT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但斑块面积改善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β catenin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血清GSK 3β水平比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蛭降糖胶囊可以显著缓解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症状,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或逆转颈动脉硬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楼娟亚  董凤芹  张哲  周伟斌  陈敏  叶丹 《金属学报》2013,18(12):1392-1395
目的: 探讨六味地黄丸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1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和60例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六味地黄丸,疗程为12周,分别测定治疗前后血清一氧化氮(NO)和内皮收缩因子内皮素(ET-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同时行肱动脉介导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超声检测(FMD)。结果: 对照组与治疗组较正常体检组血清NO、SOD、GSH-Px以及FMD水平降低,血清ET-1水平升高(P<0.01),两组较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血清NO、ET-1、SOD、GSH-Px水平较治疗前改善(P<0.05),FMD值增高,此外,六味地黄丸组较对照组治疗后改善更明显,除FMD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西药基础治疗上,六味地黄丸治疗能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7.
伍艳  吴翠芳  汪江林 《金属学报》2015,20(2):167-174
目的: 系统评价利西拉来与安慰剂比较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OVID、Cochrane、CNKI、VIP、CBM数据库,查找利西拉来与安慰剂比较治疗2型糖尿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对纳入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并用RevMan 5.2 软件进行Meta分析。通过Stata 12.0 软件对其是否对称按Begg's法进行分析,另外通过考察单项研究对总合并效应量的影响来进行敏感性分析,以评价结论的稳健性。结果: 共纳入8个RCT,随访时间≤24周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利西拉来在控制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7%[RR=1.96,95%CI(1.65,2.32),P<0.00001,Z=7.79]或≤6.5%[RR=2.70,95%CI(2.26,3.23),P<0.00001,Z=10.83]的达标率方面均优于安慰剂组。总不良反应及低血糖、注射部位反应、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头晕的发生率与安慰剂组相比,利西拉来组均高于安慰剂。头痛、腹泻的发生率两组相似,无统计学差异。所有不良反应均较轻微,绝大多数患者可以耐受。随访时间为76周时,Meta分析结果显示:利西拉来在控制糖化血红蛋白<7%[ RR=1.30,95%CI(1.12,1.51),P=0.0005,Z=3.49]或≤6.5%[ RR=1.41,95%CI(1.12,1.78),P=0.004,Z=2.89]的达标率方面均优于安慰剂组。总不良反应、注射部位反应、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与安慰剂组相比,利西拉来组均高于安慰剂,而低血糖、腹泻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利西拉来可以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利西拉来主要的不良反应是低血糖、注射部位反应、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头晕、头痛、腹泻,但不良反应较轻微,因此可以用来治疗2型糖尿病,但远期结果有待高质量、大样本、长期随访的临床研究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达格列净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的影响。方法: 113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达格列净组(58 例)和对照组(55 例),均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同时口服阿司匹林0.1 g/d及阿托伐他汀20 mg/d。达格列净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每天服用达格列净10 mg,对照组加用其他类口服降糖药和(或)胰岛素治疗,总疗程24周,对2组患者分别进行各项生化指标及IMT的检测及比较。 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达格列净组治疗后IMT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的IM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间颈动脉IM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2组之间血糖及血压下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达格列净能够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IMT,考虑该药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有一定的心血管获益与此有关。  相似文献   

9.
寿岚  娄国强 《金属学报》2016,21(9):1046-1049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乙肝对血糖控制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提供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新诊断为2型糖尿病且既往明确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共135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的内分泌科收治的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13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在诊断为2型糖尿病后采取相应降糖治疗后6个月以及12个月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以及相关糖尿病知识评分。考察2型糖尿病慢性乙肝患者不同口服降糖药物对患者血糖干预的结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空腹血糖和Hbal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12个月,对照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Hbalc均明显低于观察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饮食依从性、药物治疗、运动锻炼、血糖或尿糖监测以及糖尿病知识问卷(diabetes knowledge test,DKT)得分比较,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二甲双胍干预组血糖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后的空腹血糖水平显著优于噻唑烷二酮组(TZDs)以及磺酰脲组(SU) (P<0.05);Hbalc的结果也与血糖结果相一致,二甲双胍干预显著优于TZDs和SU类。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慢性乙肝的血糖控制显著差于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观依从性,以及对疾病的积极性均是影响患者血糖控制的因素,同时选用合理的降糖药物也是控制血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系统评价TCF7L2基因rs7903146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 通过中国知网(CNKI)和万方数据库及PubMed全面检索公开发表的关于TCF7L2基因rs7903146多态性的研究,采用Stata 11.0软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文献25篇,共纳入25 560例研究对象,糖尿病组13 748例,对照组11 812例。(TT+CT)/CC基因型 Meta分析异质性为I2=72.9%,所以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数据,合并效应量(TT+CT)/CC基因型频率OR值为1.52,95%CI:1.34~1.71,(Z=6.75,P=0.000);东南亚、欧洲、美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西亚人群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敏感性分析稳定,漏斗图提示不存在发表偏移。等位基因T/C Meta分析异质性为I2=73.5%,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效应量等位基因T/C的OR值为1.43,95%CI:1.30~1.57(Z=7.39,P=0.000),各亚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敏感性分析稳定,漏斗图提示无发表偏倚。结论: TCF7L2基因rs7903146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有关,TT+CT基因型是T2DM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等位基因T是T2DM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胡秀卓  吕莉 《金属学报》2015,20(3):338-343
糖尿病患者需要长期应用降糖药物控制血糖及防止并发症,因此研发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的降糖药物尤为重要。钠-葡萄糖共转运体2(SGLT2)抑制剂为近些年来研究较多的一种用于2型糖尿病的新药物,有望在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取得良好的效果。本文对该类药物的发展过程、代表药物、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新疆维吾尔族糖耐量正常人群及2型糖尿病患者粪样中具核梭杆菌水平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新疆维吾尔族糖耐量正常人群(NGT)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样和粪便样本,采用16SrDNA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粪便样本中具核梭杆菌水平;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分析该菌水平与两组人群的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BG)、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与维吾尔族糖耐量正常组比较,该民族T2DM组中具核梭杆菌水平显著升高(P=0.011)。具核梭杆菌水平与BMI(r=0.335,P=0.049)、TC(r=0.472,P=0.011)、LDL(r=0.368,P=0.029)水平呈正相关。结论:新疆维吾尔族T2DM患者肠道中具核梭杆菌水平可能与该民族T2DM患者的糖脂代谢紊乱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翟葳葳  余巧玲  刘平  邱博  吴惠珍 《金属学报》2022,27(9):1067-1074
非奈利酮是一种新型非甾体类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通过抗氧化、抗炎、抗纤维化等作用对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病起防治作用,并且具有显著的心血管保护作用。与传统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相比具有更高的选择性。本文对非奈利酮的基本介绍、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局限性等进行了综述,目的是为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病的治疗提供更多思路和选择。  相似文献   

14.
寿荣伟 《金属学报》2013,18(11):1284-1287
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脂及内脂素(Visfatin)的影响,分析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本院内分泌科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T2DM患者84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罗格列酮治疗组。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 FPG)、Hbalc、TC、TG、低密度脂蛋白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LDL)、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HDL)、内脂素等生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FPG、Hbalc、TC、TG、LDL、HDL和内脂素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FPG和Hbalc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减低(P<0.05, P<0.01),罗格列酮组FPG和Hbalc减低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TC、TG、LDL、HDL和内脂素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罗格列酮组治疗后TC、TG、LDL和内脂素表达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 P<0.01),HDL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罗格列酮组临床治疗有效率(95.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罗格列酮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3.8%)与对照组(21.4%)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罗格列酮具有高效的降血糖作用,可以显著降低T2DM患者的血脂和内脂素水平,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率低,建议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孔祥  华强  孟祥健  姚新明  王勇  夏礼斌 《金属学报》2017,22(12):1406-1409
目的:测定初诊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血清miRNA-101的表达水平,分析其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qRT-PCR法检测30例初诊T2DM患者及正常受试者血清中miRNA-101表达水平,并测定相关临床指标。两因素间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miRNA-101和其他参数的关联应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初诊T2DM患者血清中miRNA-10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清miRNA-101表达水平与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和糖化血红蛋白A1c(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1c,HbA1c)呈正相关(P<0.05)。在校正性别、年龄、体质量后,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miRNA-101水平与HbA1c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初诊T2DM患者血清miRNA-101表达水平增高,可能与HbA1c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6.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是遗传和生活方式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目前临床上治疗T2DM的药物存在很多弊端,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治疗方法用于改善。近年来,基因疗法在动物水平被证明可以逆转T2DM相关的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 IR)等症状且没有发现明显的低血糖等副作用。所以,基因治疗可能是未来T2DM治疗发展的主要方向。本文总结了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1, FGF21)、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 1, GLP-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活化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PPAR)、胰岛素等T2DM相关基因在机体糖脂代谢和T2DM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汇总了多种病毒载体在基因治疗T2DM中的应用情况,讨论了T2DM中基因治疗方法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并且展望了未来基因治疗T2DM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国产那格列奈片治疗2 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46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入那格列奈组和瑞格列奈组,以瑞格列奈作阳性对照,检测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 两组治疗后空腹指尖及静脉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有所下降,治疗8 周后瑞格列奈组空腹指尖血糖改善值优于那格列奈组。结论: 那格列奈片能改善2 型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谢,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降糖药物。  相似文献   

18.
王守义  柳兆芳 《金属学报》2012,17(11):1244-1248
目的: 观察依托咪酯、丙泊酚对2型糖尿病(T2DM)兔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方法: 18只造模成功的T2DM兔随机分成3组(n=6):对照组(C组)、依托咪酯组(E组)、1%丙泊酚组(P组)。C组输注 0.9%氯化钠,P组输注1%丙泊酚,E组输注依托咪酯。分别在给药开始前(T1)、给药 2 h(T2)、4 h(T3)、6 h(T4)后及给药结束后 24 h(T5)抽耳缘静脉血检测空腹血糖(BG)、空腹血浆胰岛素(I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皮质醇(Cor)含量,并用HOMA⁃IR公式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BG×IN)/22.5。结果: 与C组比较,E组与P组均能明显降低血清BG浓度(P<0.05),且E组的作用更强更持久。E组与P组均能不同程度降低血清TNF⁃α浓度,二者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C组比较,E组与P组在不同的时点明显降低血清IN浓度(P<0.05)。与C组比较,E组与P组均能明显降低血清Cor浓度(P<0.05),且E组的作用更强更持久。结论: 依托咪酯、丙泊酚均能使T2DM兔的胰岛素抵抗降低而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依托咪酯较丙泊酚具有更持久的作用时间。依托咪酯、丙泊酚对胰岛素抵抗产生影响可能与二者抑制机体内在及外在的应激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吡格列酮联用阿托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6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A组),接受常规降糖药治疗和阿托伐他汀 10 mg/d;实验组35例(B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吡格列酮 15 mg/d,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用药12周后检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的浓度、肱动脉内径变化率(FMD)。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ET-1水平有所降低(P<0.05),血浆NO水平和FMD均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NO的升高水平和FMD较A组明显,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体重指数均有所改善(P<0.05,P<0.01)。结论: 吡格列酮联用阿托伐他汀能够更有效降低患者血脂水平,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