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不同品种软枣猕猴桃品质指标的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定不同品种软枣猕猴桃的外观品质、营养成分等指标,并对其进行对比与分析,为不同品种软枣猕猴桃的合理选择及加工利用提供研究基础。以辽宁省丹东市同一栽培地的8个主栽品种的软枣猕猴桃为研究对象,采用国标法分别测定不同品种果实的外观品质、营养成分等13项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品种软枣猕猴桃的13项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软枣猕猴桃之间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其中色度值、果型指数、可滴定酸、结合型总黄酮的变异系数较大。LD241的饱和度最大,色度值为4.724;大龙二的果型指数值最大,其数值为1.779;金香玉含有的可滴定酸最高,其数值为2.68 mg/100 g;野生果的结合型黄酮含量最高,其数值为85.01 mg/100 g。通过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分析可得,第一主成分由DPPH自由基清除率、黄酮、维生素C等指标决定,表现出显著的抗氧化特性;第二主成分主要由可滴定酸决定,表现出独特的口味特性和加工特性;第三主成分主要由可溶性固形物决定,表现出独特的营养特性,第四主成分由色度值决定,表现出独特的外观品质。其累积方差贡献率的值可达91.962%。因此,主成分分析法可充分反应不同品种软枣猕猴桃的优质特性,可作为不同品种软枣猕猴桃果实品质特性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3.
以海沃德猕猴桃为实验材料,研究常温货架放置过程中果实品质及风味物质的变化规律。对不同货架期内果实的硬度进行测定,选取不同货架期内处于中等硬度(0 d为130~150 N,5 d为90~100 N,10 d为40~50 N,15 d为20~25 N)的样品用于各种品质指标测定。结果表明,常温货架放置期间果实硬度和可滴定酸含量不断下降,果糖、葡萄糖含量增加,而可溶性固形物和蔗糖含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从猕猴桃果实中鉴定出70种风味物质,放置至第5天时挥发性化合物种类最多,放置至第15天时挥发性化合物种类最少。放置过程中醛类物质的种类减少,而酯类物质的种类增多。通过稀释分析法从猕猴桃中鉴定出8种关键风味化合物,包括正己醇(FD=243)、丁酸乙酯(FD=243)、(E)-2-己烯醛(FD=81)、(E)-2-庚烯醛(FD=81)、苯甲酸乙酯(FD=81)、香叶基丙酮(FD=81)、(Z)-4-癸烯醛(FD=27)、大马士酮(FD=27)。结合感官评价结果,说明货架期第5天,硬度为98.5 N的果实酸甜适中,是该品种猕猴桃的最佳食用期。 相似文献
4.
不同品种猕猴桃果实的品质及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测定10 种猕猴桃VC、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总酚、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并据此进行聚类分析,通过比较其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探究抗氧化活性与VC、总酚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猕猴桃成熟果实含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27%~20.37%、可滴定酸含量0.85%~1.77%、VC含量54.86~159.08 mg/100 g、蛋白质含量0.86%~1.85%、总氨基酸含量10.74~17.94 mg/g、总酚含量63.71~152.46 mg/100 g、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13.75%~68.34%。6 种营养成分在不同猕猴桃品种之间具有一定差异性,其中翠香、红阳、金桃和华优的可溶性固形物、VC和总酚含量均较高,而黄金果和海沃德的VC、总酚含量较低,其他品种的营养成分指标基本处于中等水平,华优的VC含量(159.08 mg/100 g)、总酚含量(152.46 mg/100 g)及DPPH自由基清除率(68.34%)最高,是营养价值最高的品种之一。猕猴桃的抗氧化能力与其中的VC和总酚含量之间呈现较高相关性,表明猕猴桃的抗氧化作用与其中所含的VC和酚类物质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以4 个品种(‘海沃德’‘徐香’‘华优’‘亚特’)猕猴桃为试材,采用剂量分别为0.4、0.8、1.2 kGy的高能电子束辐照处理,于0~1 ℃、相对湿度90%~95%条件下贮藏,每15 d取样一次,测定电子束辐照处理对果实冷藏期硬度、质量损失率、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可滴定酸质量分数、VC含量等品质指标的影响,探究电子束辐照对猕猴桃贮藏品质的影响,为猕猴桃采后保鲜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电子束辐照处理对维持猕猴桃的贮藏品质有一定积极作用。适宜剂量电子束辐照能抑制猕猴桃贮藏期间果实的质量损失,延缓可滴定酸质量分数的下降,提高类黄酮含量,在贮藏前期提升多酚含量,但硬度、VC含量经辐照后有所降低,且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升高。相比其他剂量,0.8 kGy电子束辐照能够较好地延缓猕猴桃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升高和可滴定酸含量降低,提高多酚和类黄酮的含量。整体来看,4 个品种中‘海沃德’‘亚特’更加耐受电子束辐照,且0.4、0.8 kGy剂量的电子束辐照对‘海沃德’‘亚特’的采后贮藏保鲜效果较好,推荐0.4、0.8 kGy为‘海沃德’‘亚特’的采后保鲜辐照剂量。结论:适宜剂量的电子束辐照可以作为提升猕猴桃保鲜效果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以遵义不同品种发酵辣椒酱为研究对象,分析辣椒酱在理化指标、辣椒碱、有机酸、游离氨基酸及挥发性成分的发酵特性,以期为专用型辣椒品种的有效利用和遵义地区辣椒加工产业链的完善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发酵辣椒酱氨基酸态氮、色泽、类胡萝卜素含量和辣椒碱含量差异显著(P<0.05);5种辣椒酱pH、总酸、还原糖和亚硝酸盐含量无显著性差异;辣椒酱所含有机酸以苹果酸为主(40.2%~48.9%);游离氨基酸味觉活度值分析表明发酵辣椒酱的呈味氨基酸以鲜味氨基酸为主;5种辣椒酱共检测出挥发性物质152种,但不同辣椒品种间挥发性成分含量及种类差异较大,并确定了23种关键香气成分,其中水杨酸甲酯、香叶醇、D-柠檬烯及α-紫罗酮是共有香气成分。综合来看,遵辣7号和子弹头辣度较低,可用于低辣度产品开发;朝天椒及二荆条辣度较高,挥发性物质组成丰富,有机酸含量丰富,较适宜做泡椒、剁辣椒类产品的加工原料;牛角椒酱体细腻,色泽鲜艳,游离氨基酸含量[(4 386.65±141.09) mg/kg]及挥发性成分含量[(20 496.95±3 984.51)μg/kg]最高,因此适宜传统发酵辣椒酱的开发及利用。 相似文献
7.
为比较不同品种石榴籽油的油脂品质差别,以10个品种的石榴籽油为样本采用气相色谱技术(GC)分析了其主要脂肪酸组成,采用国标方法测定其过氧化值(POV)和碘值,并研究了储存期石榴籽油的POV变化。结果显示,10个品种的石榴籽油棕榈酸含量为1.77%~3.01%,油酸含量为1.20%~5.12%,亚油酸含量为1.67%~2.95%,石榴酸含量为52.54%~89.78%;POV为0.002 25~0.008 6 g/100 g之间,碘值为143.4~162.2 gI/100 g;储存期石榴籽油POV存在跃变现象。表明不同品种石榴籽油在品质上存在一定的差别,其中石榴酸是各品种的主要脂肪酸并且品种间含量差异较大,都属于高不饱和植物油,保健价值高,但容易氧化变质,不耐储存。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不同品种(系)马铃薯挥发性风味物质,采用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蒸制35 min熟化的普通马铃薯品种(系)桂农薯1号、费乌瑞它、品系25号和46号以及特色品种桂彩薯1号5个马铃薯品种(系)进行挥发性风味物质萃取和分离鉴定,并利用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进行主成分分析,建立风味品质综合评价模型,结果表明:桂农薯1号和46号的检出物质种类最多,有32种,费乌瑞它27种,25号17种,均表现为醛类物质种类最多,占总检出物比例也最高,桂彩薯1号检出物质有21种,其中,烃类物质种类最多,酯类物质占总检出物比例最高,醛类其次;46号的关键性风味物质(ROAV≥1)种类最多,达18种,桂农薯1号和费乌瑞它有14种,桂彩薯1号和25号只有6种,5个马铃薯品种(系)共同的关键性香气物质有4种,为正辛醛、壬醛、正癸醛、2-戊基呋喃;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马铃薯评价体系可由两个主成分来表征,不同马铃薯品种风味品质综合排名由高到低依次为46号、桂农薯1号、费乌瑞它、桂彩薯1号和25号。综合分析认为,醛类物质是蒸马铃薯的主体风味物质,5个马铃薯品种(系)中46号整体风味最佳。 相似文献
9.
为科学评价贵州省六盘水市猕猴桃果实品质,建立猕猴桃品质综合评价模型,以六盘水不同品种猕猴桃为试材,采用国标和农业标准对猕猴桃的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指标进行测定和比较,同时对品质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猕猴桃品质指标存在差异性和相关性,其中Fe差异最大,纵径差异最小。主成分分析表明,猕猴桃14个品质指标简化为3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为95.890%,可代表猕猴桃果实品质95.890%的信息量。根据聚类分析,14项猕猴桃品质指标可划分为4类,结合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确定了糖酸比、可溶性固形物含量、Vc含量和Fe四项核心品质指标,可用来衡量猕猴桃品质的优劣。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红阳和东红品质较好,适合作为鲜食品种栽培;翠香和徐香品质较差,适合作为加工品种栽培。 相似文献
10.
以新疆4个核桃主产区11个不同品种核桃为原料,去壳后分析核桃仁的水分和粗脂肪含量,并对压榨所得核桃油的酸值、过氧化值和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疆11个不同品种核桃仁的粗脂肪含量为49. 09%~68. 95%,水分含量为2. 12%~3. 10%,压榨核桃油的酸值(KOH)和过氧化值分别为0. 26~0. 51 mg/g、0. 12~3. 27 mmol/kg,均在国标所要求的质量指标范围内;脂肪酸组成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其中油酸含量为14. 42%~31. 46%,亚油酸含量为50. 49%~62. 78%,亚麻酸含量为9. 56%~14. 69%。 相似文献
11.
本文比较了六个品种桑葚的基本理化性质和风味成分。通过对桑葚的水分、灰分、总酸、可溶性固形物、p H值和有机元素C、H、N元素的测定,获得其理化性质;并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桑葚中有机酸含量,用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检测桑葚的挥发性香气成分。结果表明:六种桑葚理化性质具有一定的差异,水分含量为66.65%~84.83%,灰分0.63%~1.21%,p H 4.31~6.06,总酸0.037%~0.062%,可溶性固形物8.7~18.2°Brix;各种桑葚中有机酸的组成和含量存在明显的差异,白桑葚、紫桑葚、黑珍珠、大十和283桑葚都是酒石酸含量最高,而32109桑葚不含酒石酸,以柠檬酸含量最高;六种桑葚共鉴定出99种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醇类、酯类、醛类、酮、烯烃、酸和烷烃等,各种桑葚所含挥发性成分种类和含量均有较大差异。依据上述结果,大十酸度高,水分含量高,适合加工;白桑葚味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黑珍珠、283桑葚酸甜适中,香气浓郁,适合鲜食;32109桑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低,酸度适中,香气充足,更适宜深加工;紫桑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高,酸度适宜,可以酿酒。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以6个品种的猕猴桃为原料,筛选出最适合加工成脆片的品种。方法:采用真空冷冻干燥的方法制备猕猴桃脆片,测定猕猴桃脆片的得率、脆片中水溶性果胶含量、酸溶性果胶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总酸含量、糖酸比、抗坏血酸含量及脆片的硬度和脆度等9个指标,并对猕猴桃脆片进行感官评价。结果:不同品种猕猴桃脆片的得率、营养物质含量和感官指标不同。其中金艳猕猴桃脆片的得率、水溶性果胶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硬度较高,总酸含量和脆度较低;金梅猕猴桃脆片的得率、水溶性果胶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抗坏血酸含量较高,总酸含量、硬度和脆度较低;金圆猕猴桃脆片的水溶性果胶、酸溶性果胶、结合果胶、可溶性糖、总酸和抗坏血酸含量较高,脆片的硬度和脆度较低;金桃猕猴桃脆片的得率、糖酸比、抗坏血酸等含量及脆片的硬度和脆度较高,脆片的水溶性果胶和总酸含量较低;翠玉猕猴桃脆片的得率、糖酸比和脆度较高,脆片的酸溶性果胶含量、结合态果胶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总酸含量和脆片的硬度较低;东红猕猴桃脆片的得率、酸溶性果胶含量、结合态果胶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糖酸比和脆片的硬度较高,脆片中水溶性果胶含量、总酸含量和脆片的脆度较低。结论:品种对猕猴桃脆片的得... 相似文献
14.
不同品种梨营养品质及风味物质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不同品种梨之间品质差异,为产业发展及消费者选购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选取5种具有代表性的梨果果实(玉露香梨、库尔勒香梨、红香酥梨、雪花梨、皇冠梨)进行研究。对总糖、蔗糖、苹果酸、柠檬酸等糖酸类物质,维生素B1、维生素B2、尼克酸等维生素类物质,钙、铁、锌、磷等矿物质,风味特征物质,质构参数等进行测定分析。结果 皇冠梨维生素B1、B2含量最高为0.042 mg/100 g,0.023 mg/100 g,红香酥梨烟酸与烟酰胺含量最高为0.4815 mg/100 g,钙元素含量最高为123.30 mg/kg,显著高于其他4种梨,玉露香梨含铁、锌量最高,雪花梨中矿物质元素钠、钾、镁、磷、铜含量最高;皇冠梨为高甜品种,糖酸比分最高25.69,比甜度大于100,果糖含量为64.61 mg/g,蔗糖为16.44mg/g,高于其他品种梨,且苹果酸、柠檬酸含量最低。5种梨硬度中雪花梨>红香酥梨>皇冠梨>玉露香梨>库尔勒香梨,玉露香梨弹性最低为0.87 mm且咀嚼性最低,为0.66 mJ,说明玉露香梨口感较软,易于咀嚼。库尔勒香梨检测出风味物质种类最多为32种,玉露香梨风味物质含量最高为1.62 μg/g。玉露香梨、库尔勒香梨、雪花梨主要为清香和醛香型品种,皇冠梨和红香酥梨为果香型品种。结论 不同品种梨间品质及风味差异较大,经比较雪花梨矿物质元素含量丰富,皇冠梨甜度最高,玉露香梨口感最软,玉露香梨风味物质最为丰富。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不同品种菜籽原料的成分,结合浓香菜籽油22种关键风味化合物和6种风味属性强度差异,建立菜籽原料差异与浓香菜籽油风味品质的相关性。研究发现,菜籽原料中硫代葡萄糖苷的含量与浓香菜籽油中硫代降解产物(主要为3-丁烯基异硫氰酸酯、3-苯基丙腈等)及含硫化合物(主要为二甲基三硫化物等)含量具有一定相关性,对浓香菜籽油“刺激味”、“腌菜味”风味属性有积极贡献。同样,菜籽原料中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含量影响浓香菜籽油中杂环类化合物(主要为2,5-二甲基吡嗪、2,3,5-三甲基吡嗪、2-乙基-6-甲基吡嗪等)含量,对浓香菜籽油的“烤香味”、“焦糊味”风味属性有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不同品种乌鸡加工成德州扒鸡的适宜性,对比分析了泰和乌鸡、略阳乌鸡2个品种乌鸡加工成品扒鸡的品质及风味。结果表明,以泰和乌鸡为原料的扒鸡色泽亮度、剪切力、蒸煮损失、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略阳乌鸡组(P<0.05),泰和乌鸡组鲜味氨基酸含量较高;以略阳乌鸡为原料的扒鸡水分含量、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泰和乌鸡组(P<0.05),2个品种鸡肉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相同,泰和乌鸡组中关键风味物质含量高于略阳乌鸡组。综上所述,略阳乌鸡加工的扒鸡品质在剪切力、蒸煮损失、水分含量等方面优于泰和乌鸡,研究结果为开发乌鸡类扒鸡产品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选取5个花生品种,主要研究了花生酱的风味物质,采用气质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y,GC-MS)进行风味物质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测出的风味物质中,品种“白沙”总数为62种、品种“罗汉”为55种、品种“开农80”为46种、品种“传统”为46种、品种“鲁花8”为44种,该5个品种的花生主要风味物质为醇类、醛类、烃类、吡嗪类。其中品种“白沙”花生酱的风味物质种类较多,但吡嗪类物质较少,坚果香气很弱;其他四个品种花生酱的吡嗪类物质含量较高,但“鲁花8”花生酱中检测出较高含量的乙酸,从而产生尖酸味、香气较差。因此,该5个花生品种中风味物质最优的品种为“开农80”、“罗汉”和“传统”,也是最适宜加工成花生酱的品种。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小米营养组分与小米粥品质、风味特性的关系,本研究以16种小米为评定对象,进行营养组分及蒸煮成粥后的品质、风味物质的测定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小米蒸煮成粥后的黏度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正相关(P<0.05),与蛋白质含量呈负相关(P<0.01);米汤固形物含量与淀粉含量呈正相关(P<0.05),与蛋白质含量呈负相关(P<0.05)。醛类、酮类、酸类化合物与蛋白质含量呈负相关(P<0.01),酯类化合物与蛋白含量呈正相关(P<0.05),吡嗪类化合物与蛋白含量呈正相关(P<0.01),酸类化合物与直链淀粉含量呈负相关(P<0.01),醇类化合物与脂肪含量呈负相关(P<0.05),酸类化合物与脂肪含量呈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19.
以4种不同果酒(青梅酒、桃花酒、杨梅酒、桑葚酒)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对其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测定,并对其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建立综合评分模型对不同果酒挥发性成分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4种不同果酒中共检测出79种挥发性风味成分,其中,醇类17种、醛类16种、酮类8种、酯类18种、脂肪酸类5种、萜烯类11种及其他类4种,醇类物质相对含量最高,青梅酒、桃花酒、杨梅酒、桑葚酒的醇类相对含量分别为30.17%、25.15%、28.08%、28.41%。PCA结果表明,4种果酒综合得分按高低顺序依次为青梅酒>桑葚酒>杨梅酒>桃花酒。 相似文献
20.
贵州不同品种鲜椒品质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贵州各类辣椒制品的生产提供优质原材料,选择不同品种鲜椒进行感官形态和理化检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贵州主产的簇生椒、圆锥椒等中体型辣椒与长椒、樱桃椒、树椒等在感官和理化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表现出:感官上,不同品种鲜椒椒长、椒重以及籽粒比重差异较大,辣味强度明显不同,相同采收期成熟度存在明显差异;理化上,各种辣椒水分含量均较高(最高91.15%,最低79.66%),营养极为丰富,各品种间原果胶及其粗纤维的含量存在差异性,原果胶长椒最高(2.55%),牛角椒最低(1.41%),其它品种介于二者之间;簇生椒粗纤维高达7.76%。总体使鲜椒表现出较强的硬脆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