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8 毫秒
1.
由于城市交通建设对于经济发展具有巨大推动作用,因此交通建设等有关问题就成为了备受关注的焦点。本文结合自身实践经验,以浙江省为例,分析交通影响评价和城市规划管理当中的衔接问题,并针对发展及现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陈海鹏 《城市建筑》2014,(23):57-57
由于城市交通建设对于经济发展具有巨大推动作用,因此交通建设等有关问题就成为了备受关注的焦点。本文结合自身实践经验,以浙江省为例,分析交通影响评价和城市规划管理当中的衔接问题,并针对发展及现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长沙市为例,阐述了城市规划中交通影响评价的发展和现状,探讨了交通影响评价与城市规划管理中一书两证的衔接问题,分析研究了其参与机构、管理体系、运行机制、编制内容以及发展前景,提出了城市规划中交通影响评价运行机制的相关思路,并给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4.
高秀芹  叶向前 《山西建筑》2007,33(28):59-60
以VISSIM交通仿真软件作为平台,对拟建小区出入口位置的合理性进行评价,通过改变出入口范围道路的机动车、非机动车的高峰小时流量,得出小区出入口位置对邻近交叉口的影响程度,从而论证小区出入口位置设置是否合理.  相似文献   

5.
城市公共资源配置与交通供给矛盾已成为重大社会民生问题,如何从本质上解决交通拥堵成为学者们研究的重要课题。交通影响评价通过对既定区域交通环境的深入研究,侧重从微观层面协调交通发展与土地利用关系,是在规划阶段预防和减轻交通难题的有利途径。首先回顾国内外交通影响评价发展历程,比较了国内外开展交通影响评价的体制,总结了目前我国交评取得的主要成就和不足。深刻剖析在实践中交评实践中存在的具体问题,针对问题思考如何建立适应新形势下的交通影响评价管理程序、编制内容、理论方法和实施对策等,提出了提高公众参与、征收交通影响费、开展回顾性交评等相应对策。通过探讨为其他城市提供经验参考,为未来城市交通影响评价发展提供较明确的方向指引。  相似文献   

6.
城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礼旺 《市政技术》2005,23(5):271-274
结合北京市朝外商业中心交通影响评价,论述了城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的技术方法和主要内容。研究表明,建设项目的交通影响评价是保证建设项目与交通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李斌  杜雁  林木山 《规划师》2013,29(7):26-31
深圳市交通影响评价的内容包括规划项目的交通影响评价和建设项目的交通影响评价两部分,研究详细介绍了这两部分的过程和内容,并以梅林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带更新改造规划和深圳市南山区沙河街道珠江均安更新单元为例,进行交通影响评价的实践,通过预测项目建成后对周边路网交通造成的影响,以及是否会恶化项目背景交通环境,并对可能出现的交通问题进行评估,提出了相应的交通改善措施。通过实例分析,城市交通影响评价可以预防交通瓶颈产生,保证城市交通的通畅。  相似文献   

8.
王朝晖  林文棋 《规划师》1999,15(4):110-113
对规划地段的自然生态状况深入而全面研究的普遍缺乏是当前城市规划工作的共同特点和缺点。作者提出面对人口的剧增、环境的恶化、物种的丧失等一系列生态矛盾与困惑,需要把规划方案建立在坚实的生态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使建设与地方的自然状况协调适应,符合区域固有的生态环境与运行规律。生态评价是达成这一目的的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9.
交通影响评价中的交通组织设计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王希  洪科  李莲莲 《山西建筑》2007,33(3):28-29
全面介绍了交通组织设计的内容,并提出了交通影响评价中常见的几类项目的交通组织设计要点,以降低拟建项目对局部路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1交通影响分析的工作思路 目前,交通影响分析是比较新的领域,它的研究范围如何界定,应包括哪些具体内容等问题,还需要在不断的工作实践中逐步加以总结.这里仅将北京市的一些做法和规定做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西方社会影响评价的概念、内容及其研究方法的发展,分析西方社会影响评价对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的作用,并提出城市规划社会影响评价方法现有的不足,以期为我国城市规划与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2.
当前,三维仿真在城乡规划管理中的应用范围比较有限。本文分析了三维仿真技术应用于规划全过程管理的意义,研究了虚拟现实、海量多源数据存储管理、三维时态GIS等关键技术,并结合实际应用探讨了三维仿真应用于城乡规划全过程管理的实施步骤,最后提出了未来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规划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学术研究领域对城市规划产生的影响以及规划实施情况的评估越来越重视。然而在中国的规划实践过程中,鲜有系统的针对城市规划实施情况及其对现实城市空间发展影响的研究。本文通过文献综述,整理和介绍了从两个视角出发的城市规划实施评估方法:基于规划现状一致性的评估方法和基于表现性能的评估方法。通过对以上两种评估方法的理论框架和评估指标及步骤的详细研究,本文发现不同评估方法的选择取决于研究者对城市规划的不同认识。以上两种评估方法由于采取不同的评估标准、步骤和技术,适用于对不同规划单元和城市开发类型的评估。本文最后分析了以上两种规划评估方法在中国快速发展的规划实践中应用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及其对更为广泛的城市规划实践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基于BIM的北京路及周边地区城市规划微环境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人们日益重视生态环境的今天,如何在城市规划过程中融入城市生态学是规划学者越来越重视的问题。本文以广州市北京路沿线微环境模拟这一实例, 阐述了微环境生态模拟在城市设计过程中的作用,并对其技术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健康影响评估是一种专注于人类健康 状态的分析研究方法和思维范式,健康影响评 估作为评估提案健康影响的工具,为在城市规 划中兼顾公共健康提供了有效途径。国内外研究 中对于城市规划的系统评估方法研究较为匮乏, 尤其是缺乏系统评估健康影响的定量评估方 法,而其中关键在于城市规划影响公共健康的作 用机制尚未明晰,无法构建城市规划影响健康 影响评估的框架。本研究以萨卡尔(Sarkar)提 出的城市健康位理论为基础,明确了城市规划通 过宏观、中观、微观尺度健康定义过程作用于公 共健康的基本作用机制,确定了城市规划在中观 健康位作用于公共健康的影响路径,在公共设 施、土地利用与道路交通三个方面确定了健康 决定因素,构建了城市规划的健康影响框架,基 于此在城市尺度与街区尺度上建立了适用于总 体规划与详细规划的评估指标体系,并根据建 成环境特征提出了定量的评估方法。本研究在 借鉴国外健康城市研究与评估方法的基础上结 合我国城市规划基本情况进行了评估机制与评估方法的探索,为定量测度城市规划的健康影响提供了方法借鉴,对于我国开展健康影响评估研 究与相关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罗军  凌秋发 《四川建材》2010,36(2):113-115,118
本文重点分析了拟建项目对交通影响的特点,选择道路路段、交叉口和停车设施的影响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针对每个受影响对象给出不同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最后,根据各项指标的权重,计算出综合评价指标和给出综合评判标准。  相似文献   

17.
城市增长是未来几个世纪备受关注的问题。为了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有必要对城市的发展进行监控,但预测城市的发展趋势需要一些空间信息的支持、卫星图像能够提供可靠的信息用来评定城市增长的不同状态,而预测未来的建设区段则更加重要。本文构建了相互作用模型(interaction models),或者更精确地说叫潜力模型(potential model),以确定城市空间的扩展方向。该模型被运用于法国斯特拉斯堡地区的分析,采用了两张遥感数据影像,一张用于模型处理,一张用于检验结果。另外,模型还运用GIS技术以提高准确度,同时还考虑到了交通网络。  相似文献   

18.
在2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国内城市 规划实施评估从“评估源起”到“聚焦总规” 再到“多元拓展”,形成了相对固化的评估模 式。其技术特征表现在五大方面,即规划落 实的检验、实施过程的分析、实施问题的研 判、公众反馈的归纳和优化实施的建议。该 评估模式的逻辑基点是将评估视为一个实 证命题,以实证主义方法为手段,重事实描 述轻价值判断,体现出鲜明的“实证本位、 测量导向”特征。然而,无论是从评价活动 的本质要求还是从政策科学的基本规律来 看,实证与规范相结合,从测量导向到测量、 判断、解释、对策的综合导向,是评估发展 的必然要求,构成了规划实施演变趋势的基 本内涵。  相似文献   

19.
基于BIM技术的城市规划微环境生态模拟与评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生态城市”理论提出将城市规划与生态学有机结合才能使城市生态得到可持续性发展。城市规划微环境生态模拟与评估正是在这种理论指导下,解决城市规划在微观层面生态指标量化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本应用研究的主要技术思路是在可计算化的三维信息模型基础上,综合利用气象数据和外部环境数据,进行规划微环境生态模拟与评估,目的是为城市规划管理和城市规划设计提供辅助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20.
针对城市快速路对桥侧护栏的安全性、绿化、协调性的特殊需求,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提出城市快速路桥侧护栏碰撞条件和评价标准,开发出具有综合功能的桥侧护栏,并利用有限元仿真技术手段进行安全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桥侧混凝土护栏结构能够有效防护车辆,小客车碰撞后驶出角度为7°,大客车碰撞后驶出角度为1.7°,小客车碰撞后重心加速度最大值为17.4g,大客车碰撞后护栏最大动态变形小于100mm,护栏达到SS级520kJ的防撞能力。护栏可进行绿化物种植,并能和灯杆、标志牌等协调安装。此种桥侧护栏已在实际工程中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