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历史上有一位思想家曾说:“地者,万物之本原,诸生之根菀也。”“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通流者也。”作为我们党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江泽民总书记,对水的问题高度重视,自他担任总书记以来,行遍九州,数次到各大江河考察水利,并对水利工作作出了一系列指示。1998年汛期,在长江、嫩江、松花江抗洪抢险的紧要关头,他每天了解汛情、灾情、工情,亲临第一线,直接领导指挥全国抗洪抢险的斗争。今年6月17日至24日,他又赶在汛前,顶炎炎烈日,行数千公里,沿壶口、三门峡、洛阳、郑州、开封、济南、东营考察黄河,并亲自主持召开黄河治理开发工作会议。毛泽东全面治理与开发江河  相似文献   

2.
运粮河赋     
王涛 《水利天地》2014,(11):47-47
<正>女真祖地,哈南边土。金源盛时,京江通渚。苇塘沟纵贯兮,萍菱卧金;伏地泉涌澜兮,鳞蛤海古。穿原越甸,积滩结浦;携沃野而衔松江,寄山岭而结穹庐。完颜霸业,会宁巨阜;粮米需急,掘沟土以拓河运;步骑连袂,率大军以求捷途;天地昌明,云霞海曙;物流之帆幢影而速行兮,篷舷之樯喧腾而聚埠,金帅督师,留下兀术河名;伟业昭世,镌于北地雅表。百廿年兮,巍巍乎壮哉,运粮河者,昔大金国之命脉也!精微乎天地,而盈大乎宇宙;暑去寒生,草木荣黄;  相似文献   

3.
水不仅是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更代表着丰富而深厚的文化。人类依水而生,傍水而兴,生产、生活与水紧密相依,社会发展与水共存共荣。有史以来,江河两岸就是人类的聚居地区,经济相对发达,文化繁荣发展。“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I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知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  相似文献   

4.
李春国 《江苏水利》2014,(8):I0003-I0003
“州界多水,水扬波”,扬州因水而得名、因水而美丽,自古就是一座滨水而建、缘水而发的水城,也是一座“应运(河)而生”的历史文化名城,具有“江淮洪水走廊、南水北调源头、气候过渡地带、山平圩区齐全”的特点。江河之水孕育了扬城文明,托起了扬州历史上的数度繁华。  相似文献   

5.
四千多年前的远古,大禹治水,疏通江河,引汇百川人海,定九州,使一个幅员辽阔的泱泱中华大国基本上稳定了下来。当时,帝尧询问大禹治水之法时说“汝之治水,计将安出?”禹回答说:“臣的主张,顺水之性,不与水争势,导之人海。为达此目的,高者凿而通之,卑者疏宣之,如此而已。”正如《淮南子·原道训》所说,“禹之决渎也,因水以为师”,即治水要遵从自然规律。  相似文献   

6.
正继《水文循环的大气过程》、《水文学史》、《江河之子》、《江河治理的地学基础》4部著译在科学出版社出版之后,水利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博士生导师刘国纬教授又一部力作《江河碎语》一书于2017年秋在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由作者在一些学术会议上的发言摘要、给研究生开讲座的讲稿提纲、对某些水利问题的思考以及多篇论文等汇集而成。书中共有63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 人类的发生、发展和生存条件离不开江河,因此江河被誉为各民族的母亲,而水被称之为人类的乳汁。自从人类有思维以来,对江河的利用(利)和防范(害)都有所考虑。我国自传说中的夏禹治水以来,历代对治水方略都十分重视,这就是规划。例如太湖流域,在《禹贡》中被称为“下下”之地,以湿下为害(即现称为洪涝灾害)。历史上防洪问题一直是太湖流域掌管者的头等大事。历任苏州太守(或知府),凡有建树者都重视  相似文献   

8.
<正>继《水文循环的大气过程》、《水文学史》、《江河之子》、《江河治理的地学基础》4部著译在科学出版社出版之后,水利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博士生导师刘国纬教授又一部力作《江河碎语》一书于2017年秋在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由作者在一些学术会议上的发言摘要、给研究生开讲座的讲稿提纲、对某些水利问题的思考以及多篇论文等汇集而成。书中共有63  相似文献   

9.
正继《水文循环的大气过程》、《水文学史》、《江河之子》、《江河治理的地学基础》4部著译在科学出版社出版之后,水利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博士生导师刘国纬教授又一部力作《江河碎语》一书于2017年秋在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由作者在一些学术会议上的发言摘要、给研究生开讲座的讲  相似文献   

10.
正荆楚大地,江河纵横,湖泊密布。浩浩长江蜿蜒千余公里自西向东横贯全省,八百多公里汉江由西北向东南斜插入境,与长江汇于武汉;集水面积50km~2以上河流1232条,百亩以上湖泊、20亩以上城中湖755个……"江河大省""千湖之省",非湖北莫属。水网如织,鱼米富足,是得水之利、近水独优。反观,湖北却也受制于水、因水而忧:每年要承纳上游140万km~2近7000多亿m~3过境客水,防汛抗洪须臾不可马虎;鄂北、鄂西  相似文献   

11.
大多城市(镇)伴水而建,是因为建立之初依托有水资源的保障优势,同时也有江河美丽景观的优越环境。因此,城镇河流的整治首先要考虑防治水污染,美化水环境,实现河道生态景观及生物群落的多样化,笔者以此提出了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正>继《水文循环的大气过程》、《水文学史》、《江河之子》、《江河治理的地学基础》4部著译在科学出版社出版之后,水利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博士生导师刘国纬教授又一部力作《江河碎语》一书于2017年秋在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由作者在一些学术会议上的发言摘要、给研究生开讲座的讲稿提纲、对某些水利问题的思考以及多篇论文等汇集而成。书中共有63个科学话题和1篇对自己科学事业的回顾。依内容该书可分成5个部分:(1)"防洪与江河治理",主要分析中国防洪能力建设和江河治理的基本问题和理论问题,提出要创建中国防洪理论与树立江河治理的地学观。  相似文献   

13.
正继《水文循环的大气过程》、《水文学史》、《江河之子》、《江河治理的地学基础》4部著译在科学出版社出版之后,水利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博士生导师刘国纬教授又一部力作《江河碎语》一书于2017年秋在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由作者在一些学术会议上的发言摘要、给研究生开讲座的讲  相似文献   

14.
<正>继《水文循环的大气过程》、《水文学史》、《江河之子》、《江河治理的地学基础》4部著译在科学出版社出版之后,水利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博士生导师刘国纬教授又一部力作《江河碎语》一书于2017年秋在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由作者在一些学术会议上的发言摘要、给研究生开讲座的讲  相似文献   

15.
正继《水文循环的大气过程》、《水文学史》、《江河之子》、《江河治理的地学基础》4部著译在科学出版社出版之后,水利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博士生导师刘国纬教授又一部力作《江河碎语》一书于2017年秋在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由作者在一些学术会议上的发言摘要、给研究生开讲座的讲稿提纲、对某些水利问题的思考以及多篇论文等汇集而成。书中共有63个科学话题和1篇对自己科学事业的回顾。依内容该书可分成5个部分:  相似文献   

16.
<正>继《水文循环的大气过程》、《水文学史》、《江河之子》、《江河治理的地学基础》4部著译在科学出版社出版之后,水利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博士生导师刘国纬教授又一部力作《江河碎语》一书于2017年秋在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由作者在一些学术会议上的发言摘要、给研究生开讲座的讲稿提纲、对某些水利问题的思考以及多篇论文等汇集而成。书中共有63个科学话题和1篇对自己科学事业的回顾。依内容该书可分成5个部分:  相似文献   

17.
<正>继《水文循环的大气过程》、《水文学史》、《江河之子》、《江河治理的地学基础》4部著译在科学出版社出版之后,水利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博士生导师刘国纬教授又一部力作《江河碎语》一书于2017年秋在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由作者在一些学术会议上的发言摘要、给研究生开讲座的讲稿提纲、对某些水利问题的思考以及多篇论文等汇集而成。书中共有63个科学话题和1篇对自己科学事业的回顾。依内容该书可分成5个部分:  相似文献   

18.
正继《水文循环的大气过程》、《水文学史》、《江河之子》、《江河治理的地学基础》4部著译在科学出版社出版之后,水利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博士生导师刘国纬教授又一部力作《江河碎语》一书于2017年秋在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由作者在一些学术会议上的发言摘要、给研究生开讲座的讲稿提纲、对某些水利问题的思考以及多篇论文等汇集而成。书中共有63个科学话题和1篇对自己科学事业的回顾。依内容该书可分成5个部分: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锡林浩特市巴彦宝力格水源地供水工程为例,将纳滤膜系统设计应用在地下水软化和除氟处理工艺中,根据原水水质化验结果选择相应型号膜元件,同时对纳滤膜系统进行优化设计,根据工程投资估算和经济评价对该系统产水水价进行了测算。  相似文献   

20.
4月11日.在山东省日照市莒县黄岭南头水库大坝放眼望去.水库下游大片麦田正使用新建成的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为小麦浇水。黄岭南头村支部书记李安英说.原以为至少需要10天才能给全村小麦浇完一遍水.没想到只用了5天.也没有出现原来的用水争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