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现代化工》2011,(Z1):347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芴胺化合物、三芴胺聚合物发光材料及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材料以三芴胺为骨架,通过改变含三芴胺聚合物发光材料侧链的化学结构可以调控发光材料的双极性和发光颜色;化学结构如右所示,制备方法是以芴作为最初的反应原料,通过一系列的简单反应,  相似文献   

2.
咔唑经烷基化、酰化处理后与2-氨基芴、2,7-二氨基芴进行缩合反应,得到了两种ICT化合物9-乙基咔唑-3-亚甲基-芴-2-胺(简称ECzFA)和双(N-乙基咔唑-3-基)甲醛缩2,7-二氨基芴(简称BECzFA)。采用IR、1H 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其荧光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这两种化合物均具有优良的电荷转移效果,且在溶剂中呈淡蓝色荧光(Em1max1=352 nm,Em2max1=367 nm)。这两种化合物有望在光电子集成、荧光探针和双光子吸收材料等领域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3.
改进了苯胺盐酸盐催化合成双胺芴的方法,利用甲苯除水促进了反应速度,降低了反应温度,提高了反应产率;并探讨了不同酸苯胺盐的催化效果及催化剂用量、苯胺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双胺芴合成产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n(苯胺)n∶(PhNH2·HCl)n∶(芴酮)=101∶.51∶,温度130℃,反应6 h时,双胺芴的产率达88.2%.并且过量苯胺得到回收,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有利于双胺芴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4.
螺二芴衍生物作为蓝光发光材料被广泛应用于有机发光半导体(OLED)器件。以螺二芴为母体,在2,7位分别引入具有空穴迁移率高的二苯胺和三苯胺基团,设计合成了不对称的螺二芴芳胺类发光材料7-(4-(二苯胺)苯基)-N,N-二苯-9,9’-螺二芴-2-胺。研究表明,该化合物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其荧光发射波长为445nm,位于蓝光区域。同时具有高度扭曲的分子结构,有利于抑制分子间相互作用和自聚集,有效抑制非辐射,可应用于构建高效的有机蓝光发光材料。  相似文献   

5.
以1-萘胺为核,乙醇钠为催化剂,与丙烯酸甲酯反应生成0.5代1-萘胺核聚酰胺-胺树状分子,再与乙二胺反应合成了1.0代产物,重复以上两步反应,得4.0代产物。利用核磁共振、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产物结构进行表征、分析。对比分析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与1-萘胺核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的荧光性能,荧光发射波长从490 nm红移到520 nm。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双胺芴合成方法以及不同条件对反应的影响,探讨了不同酸盐的催化效果、催化剂用量、苯胺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双胺芴产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n(苯胺):n(PhNH2?HCl):n(芴酮)=10:1.5:1时,控制反应温度在130 ℃,反应6小时,双胺芴的产率最高为88.3%。  相似文献   

7.
以乙二胺为中心核,丙烯酸甲酯为支化单体,苯甲醛为端基官能团合成了3.0代和4.0代两种聚酰胺胺-苯甲醛树状大分子。对其荧光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溶液中的Fe3+对不同代数聚酰胺胺-苯甲醛树状大分子的荧光具有淬灭效应,并且荧光发射峰出现了红移现象。溶液中的Zn2+对聚酰胺胺-苯甲醛树状大分子的荧光具有增强作用,但是当Zn2+与树状大分子摩尔比持续增加时,其混合溶液的荧光强度却减小。  相似文献   

8.
《云南化工》2016,(3):45-51
芴衍生物具有吸电子性,作为电子受体在D-A共聚体的研究中备受关注。在D-A共聚体中,π-电子供体和π-电子受体通过π键或σ键交替连接,其共平面的共轭结构有利于降低体系的能隙;以芴、芴酮、9-二氰基亚甲基芴衍生物为电子受体单元的推拉型(D-A型)化合物和共聚物,具有优异的光电性能、电子传输性能、较好的电子和空穴迁移率及在空气中极好的稳定性等。主要对基于芴、芴酮、9-二氰基亚甲基芴的D-A化合物及其D-A共聚物的最新研究进展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
陈忠秀 《化学试剂》2003,25(3):177-178
研究了芴与N-溴代丁二酰亚胺(NBS)的光化学反应及其溴代产物的水解反应,提供了一种温和、简便的制备芴醇的方法。结果表明,NBS与芴的物质的量比为1.1:1时,反应80min,芴高选择性地转化为9-溴芴,9-溴芴在碱性溶液中水解得到定量的芴醇。同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以芴为原料,N-氯代丁二酰亚胺(NCS)为氯化剂,制备2-氯芴,然后由2-氯芴制备本芴醇中间体2,7-二氯芴,并通过表征确定2-氯芴的结构,提出氯化反应可能的机理。  相似文献   

11.
9,9-双(甲氧基甲基)芴(BMMF)的合成分两步进行:首先,在乙醇钠催化剂的作用下,芴与多聚甲醛反应合成了中间体9,9-双(羟甲基)芴(BHMF),然后以四丁基溴化铵(TBAB)为相转移催化剂,再与氯甲烷发生烷基化反应合成了9,9-双甲氧基甲基芴。用9,9-双(羟甲基)芴作外给电子体进行了丙烯聚合应用,实验结果表明:9,9-双(甲氧甲基)芴(BMMF)是聚丙烯Ziegler-Natta催化体系较好的外给电子体。  相似文献   

12.
从芴的结构特点出发,讨论了芴的基本性质,包括化学结构特征、酸性与反应活性、热稳定性、光谱特征;综述了含芴结构的重要有机中间体,如芴酮、芴甲醇的化学特性与应用;综述了含芴结构的高分子材料改性单体,如双酚芴、9,9-双(3-氨基-4-羟苯基)芴等,以及它们在各种材料改性中的应用;介绍了含芴结构化合物在感光与光导材料领域的应用,如9,9-二烷基芴、芴-三苯胺结构化合物、芴-偶氮结构化合物;介绍了含芴结构的电致发光材料,如聚烷基芴、芴-噻吩共聚物、芴-噁二唑共聚物等;还介绍了含芴结构的医药与农药,如苯芴醇和含芴结构的植物生长激素;另外还介绍了用于催化剂领域的含芴功能化合物。  相似文献   

13.
芴馏分结晶分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天行  杨可珊 《煤化工》2002,30(3):40-44
在实验室研究了 34 .3%、46 .1%、6 5 .1%、77.0 %四种芴馏分的“结晶温度 -结晶组成”变化情况。结晶分离温度高 ,结晶固相中芴含量也高 ,但芴的得率低 ,初步找出三者对应关系 ;用结晶分离方法可提高芴馏分的纯度 ,但难超过 80 % ;芴纯度的提高主要不是依赖苊、氧芴的去除 ,而是其它杂质的分离。上述研究 ,对工业生产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芴为主要原料,经过醚化、酯化和Friedel-Crafts酰基化等反应,合成出了9,9-双羟甲基芴、9,9-双甲氧甲基芴、丁二酸单乙酯和丁二酸单乙酯酰氯4种中间体,并最终合成出目的产物2-丁二酸单乙酯酰基-9,9-双甲氧甲基芴。采用核磁共振对中间体和目的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和分析。最后以2-丁二酸单乙酯酰基-9,9-双甲氧甲基芴为内给电子体合成出新型聚丙烯催化剂,采用丙烯液相本体聚合的方法,对催化剂催化丙烯聚合反应的性能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5.
芴溶解度的测定及溶液结晶法提纯芴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测定芴在甲醇、乙醇、正丁醇、甲苯、邻二甲苯中溶解度的基础上,确定正丁醇是溶液结晶法提纯芴的合适溶剂。介绍了采用溶液结晶法对工业芴的提纯分离的工艺过程及不同结晶条件对产品收率和纯度的影响,确定了利用溶液结晶提纯芴的最佳工艺条件,经提纯后可使芴的纯度由89.0%提高到96.6%或由95.0%提高到97.1%。  相似文献   

16.
A series of random and alternating carbazole/fluorene copolymers with various dimesitylboron-containing carbazole derivative contents were synthesized by Suzuki polymerization for use as a light-emitting layer in blue light-emitting diodes. Two carbazole derivatives, CzPhB and CzPhThB consisted of a carbazoyl group as the donor and a dimesitylboron group as the acceptor group, separated by phenyl and phenyl-thiophene groups π-conjugated systems, respectively. The copolymers exhibited good thermal stability and blue emission in both solution and the solid state. Moreover, the CzPhB/fluorene and CzPhThB/fluorene copolymers exhibited a higher PL quantum efficiency than the fluorene-based homopolymer (POF). Higher brightness and larger current efficiency were observed for the CzPhB/fluorene and CzPhThB/fluorene copolymer-based devices compared to the POF-based device. Additionally, the CzPhThB/fluorene copolymer-based devices had better EL performances than the CzPhB/fluorene copolymer-based devices. The turn-on voltage, maximal brightness, and highest luminescence efficiency of the carbazole/fluorene copolymer-based devices were found to be 4.5-8.5 V, 436 cd/m2, and 0.51 cd/A,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7.
谢贤清  熊云奎  严楠  许招会 《现代化工》2011,31(Z1):264-266
以自制的9,9-双羟甲基芴(BHMF)和苯甲酰氯为原料,以三乙胺为吸收剂合成了9,9-双(苯甲酸甲酯基)芴,采用了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等分析测试手段对产品进行了结构表征并逐一归属。考察了原料配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及吸收剂用量等因素对9,9-双(苯甲酸甲酯基)芴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0.1 mol BHMF,n(BHMF)∶n(苯甲酰氯)=1.0∶3.0,三乙胺吸收剂为60 mL,反应温度10℃,反应时间4.0 h,在此条件下9,9-双(苯甲酸甲酯基)芴收率可达85.4%。  相似文献   

18.
栾洪波 《辽宁化工》2009,38(7):442-444
以芴、多聚甲醛和乙醇钠等为主要原料,经过醚化、酯化和Friedel—Crafts酰基化等反应,合成了9,9-双羟甲基芴(BHMF)、9,9-双甲氧甲基芴(BMF)、丁二酸单乙酯和丁二酸单乙酯酰氯(ESC)这4种中间体,最终合成出目的产物2-丁二酸单乙酯酰基-9,9-双甲氧甲基芴,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对中间体和目的产物结构进行了分析和表征。  相似文献   

19.
张兵团  袁淏  闫锁  李宵峰  张旗 《广州化工》2010,38(7):131-133
就含有醚键的双酚芴型二酐单体的合成加以研究,本文利用芴酮和苯酚合成了双酚芴单体,在此基础上与50%的KOH溶液成盐,然后在相转移催化剂四丁基溴化胺的作用下与N-甲基-4-硝基酞酰亚胺发生亲核取代反应,生成比较重要的单体双酚芴型双醚酞酰亚胺[1]。但是在双酚芴钾盐和N-甲基-4-硝基酞酰亚胺发生亲核取代生成双醚酞酰亚胺的产品非常少,一方面合成方案还有待于改进,另一方面是产品的后处理应找到合适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溶剂结晶法制取精芴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龚俊库 《燃料与化工》1998,29(4):213-215
以工业芴为原料、甲苯为溶剂,研究了溶剂结晶法制取精芴的工艺过程和最佳操作条件,精芴的纯度可达99%以上,收率达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