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生态环境和城市房地产开发利用是一个整体,在城市房地产开发和再开发过程中,必须以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为前提,采取一定措施,合理布局,使城市房地产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两者达到有机统一。一、合理利用土地,提高城市土地的生态经济效益由于城市土地的利用价值主要受所处的位置环境条件影响,土地的区位不同,地块的开发程序和基础设施不同、生态环境的质量不同,相应地块房地产项目的聚集效应和获得的收益也不同,从而影响土地利用价值,因此,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就是对城市土地的使用、收益和保护的综合考虑,包括控制城市用地规…  相似文献   

2.
吴正旺 《新建筑》2010,(1):113-116
城市植物群落是城市绿地的基本构成单位,规模适中、结构合理的城市植物群落健康的发展演替,对于城市生态环境的稳定与改善极为有利。在城市设计中宜根据植物群落对土地面积和土壤、水等的要求,正确利用城市的生境资源,保护并培育城市植物群落,以求高效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在内部空间、外部环境设计中应结合植物群落的生境、城市野生动物的栖息需求以及景观文化来进行相应的处理。  相似文献   

3.
工业场地再利用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场地再利用的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对于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突出的城市,是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和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新研究课题.本文以首钢搬迁土地再利用的"土壤污染调查和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方案研究"为实例,对工业场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中的技术要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将“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经济理念理运用到城市总体层面的空间规划编制中,有利于减轻因城市、经济扩张而产生的对生态环境、生产生活资源、土地供给、道路交通、市政设施的压力,是促进生态环境、城市空间、社会经济效益实现永续发展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5.
城市土地开发整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燕玲 《规划师》2008,24(3):20-23
城市土地开发整理被广泛应用于国外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具有不同的组织、管理模式及适用于不同城市土地类型的应用模式.不同的模式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灵活的管理方式和实施程序,有效地协调政府、土地所有者、开发商等多方的利益关系,高效地实现对城市土地结构的调整,改善生态环境,防止城市无序扩张.我国开展城市土地开发整理工作,要将其纳入法律体系,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龙头,建立完善的行政保障体系,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6.
在城市,民用建筑一般占土地面积的四分之一。当前城市空间可供利用的最大潜力在屋面上。如何对之多功能地综合利用,以收到隔热保温,节约土地,开发城市,净化空气,改善生态环境,美化群众生活的效果呢?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Z1):46-48
研究目的:对南京市2006年至2011年城市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变化情况进行评价和分析。研究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根据协调发展模型对南京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城市建设的协调发展程度进行了测算。研究结果:结果表明协调发展程度由中等协调转向良好协调,总体发展态势良好。但是,从各指标因素分析不难发现依然存在影响两者协调发展的客观因素。研究结论:总结出有利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型生态城市建设的相关措施和方法,促进南京市生态城市的建设,保障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给城市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生态环境问题,城市热岛效应(UHI)是近年来被广泛关注的一个问题,研究城市热岛效应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有着重要意义。以武汉市为例,研究探讨了武汉市景观格局对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地表温度与景观指数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城市景观的组成与分布影响着城市热岛效应。运用景观格局的方法对城市热岛效应进行研究,对于理解城市生态环境以及通过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缓解城市化进程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的包括热岛效应在内的各种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基于生态敏感性的城市土地承载力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日益加快的城市化进程与城镇建设用地需求的矛盾,迫切需要在满足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的同时,科学、合理的对城市规划范围内土地承载力进行研究和论证,进而高效集约地开发、利用城市土地,指导城市发展。本文提出基于生态环境敏感性的城市土地承载力评估方法是城市土地承载力分析重要的研究与应用方向,并针对城市规划特点及如何运用于城市用地规模及用地选择分析进行研究与探索,提出改进及完善该方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国土资源部日前出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查办法》,并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办法》强调,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实行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土地宏观调控和土地用途管制.规划城乡建设和统筹各项土地利用活动的重要依据。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编制的城市、村镇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等专项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  相似文献   

11.
潘昭宇 《福建建筑》2012,(10):9-11,15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全面实施,合理规划、开发和利用资源,有效保护城市生态环境,需对城市建设用地进行生态适宜性评价。本文以梁滩河为例,在地图重叠法的基础上考虑了不同评价因子的权重,并应用Arcgis9.0软件对不同的图层进行分析和加权叠加,评价了梁滩河城市建设用地的生态适宜性,从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角度为城市总体规划提供了用地布局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生态混凝土在改善城市水环境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态混凝土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研究的一种新型混凝土,是一种理想的新型环保材料,目前主要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和科学研究。研究表明,利用生态混凝土改善城市水环境,从源头上控制面源污染,提高城市雨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将是生态混凝土在城市水环境中应用的一个新途径。介绍了生态混凝土的种类、应用现状和应用前景,从透水性路面、绿地、屋顶绿化、生态护岸等方面对其构建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工业园区土地利用的生态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上春 《南方建筑》2006,(12):30-32
在分析重庆特色工业园区土地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前提下,基于生态工业自身的生产规律和工业群落的共生模式,结合城市规划学科相关空间布局理论,侧重强调重庆特色工业园区土地利用模式的研究,以期在以市场为导向的工业快速建设背景下实现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和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丁成日 《规划师》2009,25(9):92-96
中央商务区发展的特点表现为五个方面:高度集聚的就业中心、高建筑密度、高城市土地开发比例、高度集聚的绿色空间,紧凑的城市街道和建筑.中央商务区的发展模式具有四个方面的优势:土地资源和资本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城市(劳动力)空间集聚效益得到最大的发挥;城市绿色空间的环境和生态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不同的城市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负面外部效应能够降低至最小.在高度集聚的商务区,交通拥堵是必然的.但是城市发展模式的选取不是仅看负面影响,而是应看效益一成本的比率.当效益大于成本时,无论成本多大,都应该选择;相反,如果效益小于成本,无论成本多小,都应该放弃.只有这样,社会的整体福利效益才能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5.
在介绍城市生态居住区水环境规划体系的基础上,系统介绍了天津港服务区的雨水利用规划及设计,包括雨水利用原则、设计参数的确定、雨水的收集,此外还探讨了中水系统、绿地喷灌系统以及水景水质处理等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16.
园林绿化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城市形象、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必不可少的重要作用。在城市用地紧张 ,空间拥挤 ,地价高昂的情况下 ,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并在地下建筑顶面覆土绿化 ,可以发挥建筑用地的双重效益 ,本文对地下空间开发与城市园林绿化有机结合的指导思想、规划设计、技术措施以及经营管理等问题进行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7.
城市生态红线规划方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长期以来,城市生态空间规划的编制和实施管理,由于对城市生态用地概念的界定模糊,理论学界对其内涵难以整合、城市规划管理缺乏对城市生态用地规划编制、审批、实施管理的有效措施,导致我国目前生态空间日益受到威胁,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的态势。2012年实施的新的城市用地分类,突出了土地的生态价值,但却仍未明确生态用地类型。基于此,并在对天津市生态现状调查的基础之上,运用LUCC(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土地分类法,ANDERSON(基于遥感数据的土地利用/地表覆盖分类系统)分类法,CORINE(欧盟环境信息协调)分类法等土地分类方法,结合天津市的生态系统,生态空间布局和土地生态功能,研究出适用于规划设计、编制、实施管理的生态用地分类方法,便于城市生态红线规划管理的操作。  相似文献   

18.
邯郸市城市生态水网工程的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城市水环境质量在城市生态环境中的重要性,论述了城市水资源循环模式,以邯郸市城市生态水网工程为例,分析了目前生态水环境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北方城市水环境的规划、修复和生态利用.  相似文献   

19.
韧性理念下的山地城市公共空间生态设计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峤  臧鑫宇 《风景园林》2017,24(4):50-56
基于当前城市建设中的生态安全和环境保护问题,探讨了韧性理念与城市空间环境要素的有机结合。从城市韧性的生态方向与适灾方向出发,以山地城市公共空间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山地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要素及其子要素与韧性的关联框架,并总结山地城市公共空间的基本特征和设计原则。从土地优化利用、景观生态保护、绿色交通、生态防灾等方面提出了基于韧性理念的山地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策略,从而构建完善的山地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有效促进山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保护生态环境是实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本文从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如植被破坏、大气污染、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入手,依据国内外诸多利用地下工程改善生态环境实例,对大城市、山岭地区、江河水域交通运输采用隧道工程保护生态环境的优越性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隧道工程和地下空间利用可减少车辆对环境的污染及山岭地区的植被破坏,保证交通全天候畅通运行且不影响水路航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城市抵御自然灾害和战争破坏的防御能力。实践表明隧道工程和地下空间利用是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