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针对纯梁采油厂低渗透区块多,区块层间矛盾、层内矛盾和平面矛盾突出,自然递减快,稳产难度大的问题,实施多层系管理,运用“七化”分级管理,优化水质处理工艺、优化套管保护工艺及套管补贴技术、优化分层注水管柱结构解堵增注工艺、优化注水流程配套工具及下井油管,有效地降低油田综合含水,增加水驱控制储量,增加可采储量,提高采油速度。  相似文献   

2.
埕岛油田已进人开发的中后期,为提高海上油气田的采收率,满足企业高速高效发展的需要,采油注水工艺必须解决好层间矛盾、层内矛盾及井筒A身矛盾,解决好油水分离、含油污水处理等问题,与油藏研究、钻完井设计、工程设计及油田生产等实现无缝衔接,注重新技术的研究。本文针对制约埕岛增注与强注的难题开展研究,通过自营区与台作区系列的对比,得出影响自营区增注、强注难的根本原因在于高矿化度海水作为注入水水源的制约,提出相应的注水工艺技术应用。  相似文献   

3.
陈蕾 《硅谷》2013,(17):44-44,31
在目前油田开采中,为了有效提高原油产量,采取井下分层注水的方式成为了原油开采的重要方法。为了保证分层注水取得预期效果,在分层注水工艺的选择上,要根据油井的实际地层情况以及原油性质选择合理的分层注水工艺,满足原油开采要求。目前来看,在采油分层注水工艺中,主要有偏心投捞分注、同心集成式分注、地面分注等几种主要形式。要想提高分层注水效果,就要对这三种分层注水工艺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分层注水工艺的适用范围和条件,重点解决层间矛盾问题,达到控制原油含水率的目的。由此可见,开展采油分层注水工艺研究是十分妊要的,是保证采油取得积极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应用正交设计优化煤层注水工艺参数的组合,对地质条件稳定的煤层是实现最佳注水效果的一种较好的方法。但是,对于地质条件不断变化的煤层,采用该方法,其效果不一定能满足注水工程要求。为此,针对地质因素为不稳定状态下的煤层及影响煤层注水的地质因素既有定性变量又有定量变量的特征,提出利用数量化理论与正交设计2种方法确定注水工艺参数的最优组合,并进行了工程试验优化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此法节省注水试验工程量,接近实际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5.
注水井分层测试是了解同一井内各油层层间差异的最好方法。是实现分层研究、分层改造和分层管理的重要前提。近年来,大庆油田分注井数以年均1000H的速度增加,目前已达到1.93万口,分注层数不断增加。含水上升,层间矛盾突出,以往6个月测调周期缩短为4个月,促使测试工作量大幅增加。在测试队伍数量不变的前提下,原有的注水井钢丝投捞测调工艺越来越不适应油田特高含水期高质量注水需要。目前注水井分层测试主要发展方向是高效智能测调配套工艺。  相似文献   

6.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通过同位素吸水剖面可以了解不同时期的注水状况为油田动态分析、注水调整提供了可靠依据。但是在测井时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都会对资料的解释精度产生一定的影响,降低准确性。通过对比分析现场施工和异常井的吸水剖面资料,对各种影响因素的识别与矫正能更好地监测单井注入动态,揭示层间、层内矛盾,调整注水剖面,间接了解相邻油井采出状况,优化注水井调整方案,对指导油田开发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油田开发进入特高含水阶段后,自然递减加剧,注采矛盾突出,“三高一低”矛盾进一步加剧,稳产难度越来越大。此时注足水、注好水、注有效益是减缓自然递减、增加储量动用程度、提高原油产量的进攻性措施。然而受注水环境差、设备老化等因素影响,注水井地面及井筒状况不断恶化,欠注井、漏失井、测试问题井等日益增多,水井综合利用率、测试率、层段合格率呈不断下滑趋势,换管、扶井、作业等重复工作量大,给原油上产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如何提高注水井单井工况管理水平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本文总结了如何建立一套完善的注水井工况管理模式,实现对注水井注水状况预警、存在问题判断、治理措施制定和治理效果跟踪,以改善注水系统的运行状况,增加优良区注水井数,且在工作中加以验证,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胜利海上油田气象及平台条件有限,注水井测试调配沿用陆地钢丝投捞工艺,施工成本高、难度大,造成分注井层段合格率低,加剧了油藏层间、平面非均质性。经过以研制安全阀为重点内容的改进后,同心双管液控分层注水工艺基本配套完善,使各层注入量由地面控制、分注精确、后期管理简单,可在地面验封。目前已在10121井中成功应用,预计能大幅度提高一级二段分注井层段的合格率,对尽快实现海上油田“精细注水”具有重意义。  相似文献   

9.
刘春蓉 《硅谷》2014,(12):162-163
细分注水作为油田特高含水期精细挖潜的重要手段,对控制注入水低效、无效循环和改善井组和区块开采效果,具有积极调整作用,随着开采方式及井网、层系的不断变化调整,原有的层段必须不断的精细化,文章重点从选井,层段的划分与组合、配水方案及注水工艺等四个方面进行优化设计,保证采油井受到较好的注水效果。  相似文献   

10.
分层测试技术主要是检测分层注水是否合乎地质配注要求,可对超欠层进行调整,控制注入量,更好的解决层间矛盾,调整油层平面上注入水分布不均,同时还可检测井下管柱及工具的漏失情况,通过调整分层注水量来提高措施制定的针对性和原油产量.  相似文献   

11.
随着油田的发展,油田注水开发时间的延长,层间矛盾日益突出。主力层采出程度高,是主出水层也是主吸水层,非主力层有效挖潜力度有待进一步提高。注灰封层是油田开发中实现换层生产、挖掘二、三类储层潜力常用的一种工艺手段。由于注灰时井口经常出现溢流,常规注灰需泥浆压井,并且对油层造成二次伤害。为了解决该难题,设计并创新应用了油水井注灰工艺,在油田取得了一定的效益。  相似文献   

12.
主针对纯梁采油厂油藏类型复杂多样,且储层间的压力渗透性差异大、非均质性强,油藏特性决定了分层注水是注水有效开发的主途径。为提高分注效果、洗井效果、增强测试可靠性、治理水井出砂、确保管柱及井下工具可靠性,在注水工艺持续改进和分注工具优化配套的基础上,采油厂不断完善分注工艺,逐步形成了具有纯梁工艺特色的分注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13.
根据各层系剩余油分布规律,进一步完善注采井网、增加或改变驱油方向是挖掘此类油藏平面剩余油的一个重渠道;针对临十三断块断块小、含油小层多、单层储量较少、分注井减少等特点,通过实施层次化多元化注水工程来对注水井实施分注来缓解层间矛盾、挖掘层间剩余油潜力提高此类油藏最终采收率。提高注入水利用率来实现油藏经济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4.
文33块沙二下油藏为复杂断块油藏,已进入开发后期,因构造复杂、注水开发历史较长、油水关系复杂、认识挖潜难度大,产量递减加快。通过分析制约油田开发效果的因素,明确问题与潜力,制定针对性的稳产措施。平面上通过强化水下分流河道地层能量,挖潜差异相带剩余油;层间通过相控层段组合,优化注水层段,实施精细注水,提高差层水驱动用程度;层内通过韵律段细分,优化射孔井段,改善主力储层开发效果。通过精细调整治理,区块实现稳产。  相似文献   

15.
大庆油田属于非均质多油层砂岩油田,目前已进入特高含水期开发,层间和平面矛盾越来越突出,层间吸水差异较大、吸水剖面极不均匀,驱油效果变差,产量总体处于递减阶段,为了实现特高含水开发期4000万吨持续稳产的目标,加细注水层段,加大措施力度,改善吸水剖面,是精细注采结构,增加水驱可采储量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6.
张杰 《硅谷》2012,(11):71-72
马20块由于油层层段多、含油井段长,不同砂岩组渗透性差异大,加上多年注水开发,平面矛盾和层间矛盾突出,油层水淹严重,断块高含水井多,含水90%以上的油井占76.9%。断块剩余油分布十分零散,措施挖潜难度大,我们利用各种资料对马20块整体上6个砂岩组、22个小层进行平面及纵向上剩余油分布研究,并针对研究成果,实施措施挖潜,使断块日产油由30t增加到90t,产量翻两番。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对整个兴隆台油田高含水区块的措施挖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油田注水开发时间的延长,层间矛盾日益突出。注灰封层是油田开发中实现换层生产、挖掘二、三类储层潜力常用的一种工艺手段。由于注灰时井口经常出现溢流,常规注灰需要泥浆压井,注灰一次成功率较低,并且压井液会对油层造成二次伤害。为解决该难题,设计并创新应用了免污染注灰工艺。该技术最大的优越性在于利用胶塞顶替碰压并自锁的原理,准确将灰浆顶替至设计深度,保证有溢流井注灰的一次成功。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海上油田的采收率,满足企业高速高效发展的需要,采油工艺必须解决好层间矛盾、层内矛盾及井筒自身矛盾,解决好油水分离、含油污水处理等问题,与油藏研究、钻完井设计、工程设计及油田生产等实现无缝衔接,注重新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分层注水是动用多油层、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手段,在多油层开发工作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本文对分层注水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阐述了调试成功率低及调配成功后小层注水量发生变化的原凶,旨在进一步提高分层注水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孤东油田馆陶组六区及七区西开发矛盾与剩余油分布特点的分析,积极采取相应的挖潜措施,从而提高了剩余油挖潜效果。分别从平面、层间、层内三个方面开展挖潜工作,通过逐砂体完善注采井网,砂体边部补孔,油水井堵调,小油砂体的不稳定注水,以及调整层间压力场,挖掘层间潜力的途径,提高了剩余油挖潜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