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通过分析长春市净月潭风景名胜区的森林植被现状和特征,提出本风景区森林景观生态的规划原则,规划内容和森林生态建设的规划树种。并指出森林生态规划对风景区建设具脸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盘山风景名胜区在天津市蓟县城西12km处,地处京、津、唐、承四大城市腹地,铁路、公路在其西、南部通过,交通便捷。典型的中生代花岗岩地质构造使盘山峰奇石怪,多悬崖峭壁,山势雄伟壮观。古往今来,盘山以其三盘之胜(上盘松胜、中盘石胜、下盘水胜)闻名遐尔。  相似文献   

4.
狼山风景名胜区景观资源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狼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南通市城南6公里处,是江苏省六个省级风景名胜区之一,规划面积5.119平方公里。风景区内,自东而西、军山、剑山、狼山、马鞍山、黄泥山一线排开,绵延3.6公里。其东北、尚有南通著名实业家,清末状元张謇的纪念性公园——啬园,具有众多的自然山水景观和人文景观,是江海平原上的一颗明珠。  相似文献   

5.
6.
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和规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风景名胜区集大自然的精华,渗透着我国悠久历史的影响,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科学研究和观赏价值,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当前,风景名胜区在保护、规划、建设和管理上都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值得研究探讨。该文就风景名胜区在保护和规划的有关方面提出一些看法和意见,以于交流。  相似文献   

7.
刘滨谊  宋婷 《规划师》2004,20(6):35-37
产业化是风景名胜区现阶段生存和发展的必经之路。四川鸡冠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分别从旅游策划、土地利用和管理经营的角度出发,分析市场与资源之间相互协调制约的关系,探索市场和资源对风景名胜区建设的导向问题。  相似文献   

8.
林源祥 《中国园林》1993,9(1):47-51
本文介绍了西双版纳风景名胜区植被概况。提出了风景名胜区绿化的方法。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对风景名胜区进行了绿化规划。  相似文献   

9.
风景名胜区规划是指为了推动与实现其发展目标 ,制订一定时期内的系统性的优化行动计划的决策过程 .它是一项综合性、政策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 ,只有一个科学的、切实的规划才能使风景名胜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才能真正成为保护、建设和管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刘滨谊  丁恬 《规划师》2003,19(7):27-31
以鼓浪屿-万石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为实例,分析了邻城市型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城市产业对风景名胜区的蚕食和环境破坏严重,风景名胜区的整体非自然化,以及城市发展与风景名胜区之间的矛盾冲突严重。指出生态环境规划作为协调自然生态环境与人为活动的一种手段,对于维护城市景观生态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形成开放连续的城市绿地系统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袁艳华  徐建刚 《城市规划》2015,39(5):105-112
以长汀县汀州城区为研究对象,运用景观生态学、环境地理学和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理论,借助Arc GIS空间分析技术对敏感性生态风险要素进行分析评价,得到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模型。并运用生态网络分析方法,借助最小耗费路径模型,构建县城潜在的生态廊道,形成以山体、绿地等为主的斑块,绿带、河流为主的景观廊道,河流、绿地组成复杂多元化的网络体系,土地利用作为景观基底,城市景观要素形成的三维空间为城市景观体,形成"斑-廊-网-基-体"模式的立体生态空间。构建汀州城区景观生态网络体系,探讨其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关键组分,以期为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系统结构和过程的完整性、实现对山地城市生态环境有效控制和改善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人们的休闲时间越来越多,使风景旅游产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同时,我国的风景旅游区的开发呈现出滞后性、无序性和雷同性,无法形成规模化发展,对资源的合理使用尚显不足。文中基于对系统理论的研究,通过对周边区域发展现状的深入分析,对安达市卧里屯风景旅游区的规划与设计进行研究,改进风景旅游区的发展战略和空间结构的布局规划。通过文中的研究,以系统理论来指导风景旅游区的规划与设计,可以防止对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保证了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3.
风景名胜区制度建立30余年来,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结构体系、法规体系和管理制度,保护了我国珍贵的风景名胜资源,取得了巨大成就.风景名胜区规划有其自身属性和技术特点,十分重视建立由风景游览欣赏、旅游设施服务、居民社会管理3个系统相结合的风景区职能结构.随着风景名胜区的发展,其规划将更加强调不同层次的衔接,充分发挥风景名胜区的综合功能,注重对区内村镇开展规划研究,借鉴国际上国家公园的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14.
以景观为切入点,探讨煤矿塌陷区规划中景观策略的综合效应及技术手段,从应用方法上为煤矿塌陷区的治理提供新的思路和解决途径。结合山西司马矿景观生态规划实例,从整体的景观格局规划到具体的生态适应设计,提出了煤矿塌陷区复合生态系统恢复的景观方法。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水利风景区景观资源丰富,但由于缺乏理论支撑和实践经验,出现了很多问题;以该省知名度较高的二龙山水库和红湖水库旅游区为例,对其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展开,着力保护生态系统已经成为全民共识,构建科学有效的生态安全格局对保护生态系统稳定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多规合一的内涵,本着"一张蓝图"的原则,将城镇开发边界线、耕地保护红线和生态环境保护红线的划定与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方法融合,构建哈尔滨的生态安全格局.研究应用三线划...  相似文献   

17.
体现地域特色的城市景观生态规划--以临汾市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山西省临汾市为例,剖析了城市景观生态现状和问题,阐述了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的原理、目标和原则,制定了城市景观生态建设的基本对策、关键措施、体现城市特色的途径和城市绿地系统整体结构。临汾市的景观生态规划目标要体现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围绕“华夏文明发源地和尧都根祖文化”的地域文化特色和北方“濒河傍水花果城”的地域景观特色,塑造独特城市景观,建设可持续的和宜人的人居环境。为此,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的原则是:保持和提高城市景观异质性;协调自然景观与文化景观的关系;兼顾环境功能优化和生态可持续性;保持城市文化景观特色。景观生态建设的基本对策是:保护城市景观环境敏感区;建立和完善城市绿脉系统;开放城市景观空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体现临汾市地域文化特色和景观特色的城市空间格局和城市绿地系统整体结构框架。  相似文献   

18.
文化生态保护区,是我国近年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区域整体保护的一种有效的实践模式.作为一种新的规划类型,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的编制方法与技术尚不成熟.本文首先对文化生态整体保护理念的形成与发展进行了系统梳理,同时,就与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相关的包括文化生态学、文化地理学、城乡与区域规划、景观生态学等学科进行了全面论述,在对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特征剖析与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核心,针对文化生态系统特征,将空间规划与文化生态保护规划有机结合的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模式.  相似文献   

19.
胡洋  金笠铭 《城市规划》2006,30(10):56-59,I0001,I0002
在我国风景名胜区迅猛发展的同时,其社会问题日益突出。这些问题大多与风景名胜区当地居民有关。目前我国众多风景名胜区尚有相当数量的居民存在,在这种情况下,风景名胜区保护与利用的一举一措必然牵动到居民的利益,简单化的规划与管理措施引发了诸多的社会问题。本文即针对风景名胜区居民社会问题,从社会问题的5个主体入手对其进行探讨,提出整合规划的概念。同时以庐山为例,从居民入手,通过社会分层、居民参与等途径进行深入的分析,运用社区整合规划解决居民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以风景名胜区与其所依托城市的区位关系为切入点,并以江苏三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为例,阐述了在城市型风景名胜区规划中如何提高揭示问题的针对性、规划策略的有效性与空间布局的前瞻性等问题。本文认为城市型风景名胜区与城市需要协调发展的基本认知是确保城市型风景名胜区规划策略可行性的必要条件,并期望以此为出发点的规划策略能为我国其它城市型风景名胜区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