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影响输油成本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油电损耗费用,有关学者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和回归法进行预测,其中灰色预测是以输油管线每年的输量、相应的电耗和油耗为时间序列,建立了三元素非等间距GM(1,1)模型来预测管线油电损耗,但是结果精度并不高,而且计算复杂,油损耗预测的相对误差范围是0.013%~16.86%,平均相对误差是6.69%;电损耗相对误差范围是1.76%~20.74%,平均相对误差6.64%;回归法预测模型,精度较灰色预测模型高,但显著特点是所需要数据太多,计算复杂。采用累积法进行预测,通过实例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油损耗预测的相对误差范围是1.55%~5.59%,平均相对误差是3.48%;电损耗相对误差范围是0.55%~1.91%,平均相对误差0.97%。精度明显大幅提高,且累积法简单易懂,所需数据少,是一种较好的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2.
有机化合物在超临界流体中溶解度的模拟计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预测有机化合物在超临界流体中的溶解度数据,以Peng Robinson状态方程为模型,开发了一个用于计算含超临界流体相的气-液相平衡计算程序。对于已经发表的丙烷+辛烷、氢气+正己烷、SC-CO2+柠檬精油、SC-CO2-蒎烯、SC-CO2+葑酮等5个二元体系共计168个实验数据,用上述程序进行了检验计算,温度范围为310~377 K,压力范围为2~12 MPa。计算结果表明,选用适当的混合规则,只考虑一个二元相互作用参数就可以获得满意的计算精度:对于丙烷+辛烷系统,液相组成的计算误差最大为3.83%,气相组成最大误差0.29%;CO2+柠檬精油系统,平均相对误差值为2.71%;CO2+α-蒎烯系统,平均相对误差值为1.18%;CO2+葑酮系统,平均相对误差值为1.69%。该程序可以为超临界流体过程开发和设计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3.
����ͨ�ۻ���Ԥ�������ܵ�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文献[1]用灰色系统方法预测油气管道投资费,其计算步骤较多,计算繁琐。文章采用计量经济学中的新方法--普通累积法预测管道投资费。该方法与文章建立的二次曲线模型既可拟合历史管道投资费,又可预测建设期的管道投资费,计算方法比灰色预测更简捷。预测结果与灰色预测结果比较,相对误差仅为1.524%。为进一步验证用普通累积法预测管道投资费的可靠性与准确性,对价格指数的时间序列分3种情况进行了数据拟合和事后预测,其拟合值、预测值与实际值的相对误差均小于5%,平均绝对误差均小于1.685%,其预测值与灰色预测值的相对误差均小于2.428%,证明该方法和文章建立的二次曲线模型能较准确地反映价格指数的变化规律,是价格指数和管道投资预测方法的扩充。文中还对文献[1]建立的4个管道投资费的管径、壁厚回归模型作了改进,扩充至6个回归模型,以便在拟合的管径、壁厚范围内其管道投资费都可以计算。同时,还强调了预测与计算中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管线油电损耗的灰色模型及预测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对于管道运输来说,影响输油成本变化的因素有很多,但是对总成本影响最大的是油电损耗费用。由于来自现场的输量和相关参数样本数据不足,只知道连续几年的流量、油电损耗,要预测将来每年的油电损耗,经典经济数学不能满足这样的研究。然而灰色系统理论要求的研究样本较少,只要知道连续几年的流量、油电损耗,就能预测将来每年的油电损耗,估算其输油成本,且模型精度较高。利用灰色系统理论,以输油管线每年的输量、相应的电耗和油耗为时间序列,建立了三元素非等间距GM(1,1)模型,该模型为预测管线年输油成本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针对石油销售过程中油口蒸发损耗的严重性,对装油过程听油气损耗规律进行了现场考察和实验室研究,结果表明:所用油罐未清洗的排放气体积分数率平均高达64.17%,是已清洗油罐的1.7倍;高位喷淋装油平均排放气的体积分数高达40.58%,比低位潜没装油高1.4倍,且排放出的油蒸气和空气的混合气夹带有油雾;已清洗油罐低位装油时的损耗率为0.37%,高位装油为0.8%。油口因轻质组分的蒸发排放使其质量降低,污染环境。  相似文献   

6.
驱油效率是预测油田最终采收率、评价油田开发效果的主要参数。以双河油田资料为基础,建立了驱油效率与渗透率、油水粘度比和注入倍数的关系式。该多元回归式不仅可确定最终驱油效率,而且还可计算注水倍数,确定不同开发阶段的驱油效率、波及系数。驱油效率实际值与预测值平均相对误差8.7%,精度满足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7.
Colme.  J  马颖洁 《国外油田工程》1997,13(4):39-42
本文提供了用于重质原油的AgarMPFM-301多相流量计性能的初步现场评定结果。该流量计是在MaravenS.A的圣地亚哥试验项目(SDNPP)中进行的。MaravenS.A,位于Orinoco石油带的Zuata地区。该流量计测定油的流量的范围为1.55~8.8m3/h,测定水的流量范围为0.13~10.44m3/h,而气的流量范围则为7.06~22.2Am3/h。粘度变化200~2000cP,温度为60~82℃。水的矿化度为2000~10000ppm。试验发现,对于试验的条件范围,该流量计在规定的制造精度±10%范围内运行很好。大多数数据点均处在±5%相对误差范围内。未观察到矿化度和温度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以石蜡基基础油数据为基础,建立了以调合组分的常用理化性质计算调合内燃机油基础油的低温表观粘度的6种数学关联式。用这些关联式预测了5种3组分调合石蜡基基础油的低温表观粘度取得成功。与实测结果相比,使用关联式的平均相对误差在3.67%~7.17%。效果最好的平均相对误差为3.67%,最大误差为5.93%,能够满足油品开发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预测水驱砂岩油田驱油效率的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驱同效率是预测油田最终采收率,评价油田开发效果的主要参数,以双河油田普基础,建立了驱油效率与渗透率,油水粘度比和注入倍娄物关系式。该多元回归式不仅可确定最终允油效率,而且还可计算注水倍数,确定不同开发阶段的驱油效率、波及系数、驱油效率实际值与预测值平均相对误差87%,精度满足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0.
��Ȼ��ƫ��ϵ���IJ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天然气偏差系数是气田和凝析气田开发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数据,主要用于油气藏储量计算等油气藏工程、采气工程和地面工程中,近年来天然气偏差系数的测试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天然气偏差系数的测定标准。针对干气、湿气和凝析气的特点,利用高压物性PVT分析仪,分别给出了干气、湿气和 凝析气偏差系数的实验测定方法,对于凝析气还考虑了露点压力以上和露点压力以下偏差系数实验测定方法的差别,同时给出了实验步骤。采用该方法对我国几个气田和凝析气田的天然气偏差系数进行了实验测试,并与四种常用计算方法的预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测试方法用于干气较准确,误差在1%以内,用于凝析气误差较大,在7.02%以内,平均相对误差1.61%-1.98%,最大相对误差6.67%-7.02%,最小相对误差-0.04%-0.2%。这说明该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粘稠油水环输送的参量选择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刘天佑  张秀杰 《石油学报》1990,11(4):112-120
“水环”输油工艺是管输重油的最经济的方法。它是让水充满紧靠管壁的高剪切区,形成一层薄的环形滑润层,使油不能与管壁接触,因此比单独输送同样油的摩擦损失小得多。输油效率很高,特别适于输送其它方法难以输送的高粘或高凝原油。本文阐述了水环的不同流态和各种参量对输油效率的影响,找到了计算粘弹性层流水环临界速度的表达式,导出了使输油效率最高的最佳平均速度和最佳油水比(含水量)。层流水环的最佳油水比为2(含水量33%);湍流水环的最佳油水比约为9(含水量约10%)。若不知道水环处于什么流态,则最佳油水比可取为4~6(含水量14~20%)。最佳平均速度等于或略大于层流水环的临界速度,通常在0.5~1.5米/秒内选取。上述理论结果与Dg15、Dg50和Dg203水环试验数据一致。说明上述结论可以在不同管径管道的水环输油实践中应用。  相似文献   

12.
稠油井下改质降黏开采中高效催化剂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采用油溶性催化剂XAGD-2催化改质胜利稠油过程中稠油黏度、组成和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由于该催化剂的分子结构中,过渡金属离子置于有机酸骨架上,使其具有油溶性,实现了均相催化,且稳定性良好、催化效率高、使用温度范围广;催化剂的合成方法简单、成本低廉.在反应温度200℃、反应时间24 h的条件下,XAGD-2及甲苯加人量分别为0.3%和0.1%(质量分数)时,可使胜利稠油降黏率达80%以上.稠油经催化改质处理后,其饱和烃、芳香烃质量分数增加,胶质和沥青质质量分数明显下降,从而使稠油的黏度降低,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胜利油田现场应用结果表明,XAGD-2可有效地改善热采稠油油藏吞吐开发效果,实现井下催化降黏,提高原油产量.  相似文献   

13.
采用干法灰化对润滑油样品进行处理,制备润滑油样品水相测定溶液。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润滑油样品中的铁、铜、镍、镁进行测定,并对测定过程中共存元素的干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硅元素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同浓度的铁、镁存在不同程度的干扰,采用加镧抑制剂的方法可消除干扰。精密度和准确度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各元素的回收率均在96%~105%之间。  相似文献   

14.
实测塔里木原油 2 4个宽、窄馏分油不同温度下的表面张力 ,在所得数据的基础上 ,采用逐步回归法及基团贡献模型预测表面张力 ,其平均绝对偏差分别为 0 .5 5 0× 10 - 3N/m和 0 .480× 10 - 3N/m ,平均相对偏差分别为2 .45 %和 2 .3 8% ,预测结果均可以满足基本工艺要求。考察两种常用计算方法对塔里木油表面张力计算的适用性 ,API式偏差低于原文标明的范围 ,对比态法稍高于原文标明的偏差 ,可酌情使用。  相似文献   

15.
基于瞬态模型的油气管道泄漏检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油气输送管道泄漏是妨碍管道安全运行的主要因素之一。为此,研究了一种新型的基于瞬态模型的管道泄漏检测方法,并对传统的特征线法差分格式进行了改进,将其应用于对管道瞬态模型的求解。该方法利用所采集到的管道前后两端的压力、温度、流量等参数,对管道实施由前到后和由后到前的两次仿真,进而对两次仿真的结果进行比较,从而判断管道是否发生了泄漏,并确定泄漏位置。求解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大大减少了仿真过程中由启动到稳定所经历的时间,提高了仿真系统的适应性,而且求解速度快,同时还能够满足实时仿真的要求,能够对管道的泄漏做出及时准确的报警,定位误差在被测管长的1%以内,可满足工程应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以800 kt/a重油加氢裂化装置为背景,根据加氢裂化反应机理,建立了四集总模型作为加氢裂化反应动力学模型。采用高斯-牛顿法对模型的参数进行了估计和四阶龙格-库塔法计算有初始值的常微分方程,并用现场实测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模型的计算值与实测值平均相对误差小于5%,因此该集总模型具有较高的模拟精度。  相似文献   

17.
针对抽油机井生产优化时电机输入功率较难精准计算,造成电机匹配不合理、生产成本增加、载荷利用率低以及地面效率低等问题,基于抽油机井地面设备运动过程中能量传递特征分析,以抽油机地面功率损失模型及悬点规律为基础,引入功率传输比,并基于实时监测数据的最小二乘法推算,建立了基于历史数据挖掘的地面效率理论计算新模型。经现场11160井次数据的回归分析与2790井次数据的精度检验,理论计算新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5.37%,比传统经验模型平均相对误差减少了6.34百分点;并以G管理单元23口油井进行应用分析,新模型输入功率的平均相对误差为9.51%,与传统经验模型和分节点计算模型相比,其精准度分别提高了1.62百分点和3.18百分点。研究成果可为油井生产优化时精确计算电机输入功率以及合理选择电机型号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用灰色理论GM(1,1)模型预测钻井油气层深度及厚度的方法,结合预测实例,简述数据预处理,关联度系统分析的实际操作过程。该方法具有需要数据少,预测速度快和准确度高的特点,实际应用表明,深度预测的绝对误差小于2m,可用于现场钻井取心卡准层位的精确预报。  相似文献   

19.
回顾了中国成品油管道工程建设与SCADA(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系统运用的历史过程,介绍了成品油顺序输送首站典型流程,探讨了首站发油系统典型SCADA逻辑流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