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8根钢管约束型钢超高强混凝土短柱和1根钢管约束型钢高强混凝土短柱进行了轴压试验研究。分析了钢管壁厚、型钢截面形式、钢管屈服强度、混凝土强度对试件轴压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试件的极限承载力随着钢管屈服强度、钢管壁厚、混凝土强度提高而增大;钢管壁厚不同而其他条件相同时,钢管宽厚比为45时极限承载力提高率最大;钢管宽厚比小于45时,随着钢管屈服强度的提高,试件极限承载力提高不明显;在I、X、O三种配骨形式中,配O型钢骨的试件极限承载力最高,即O型钢骨对试件产生的附加约束最大。  相似文献   

2.
与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钢管混凝土结构具有较好的灾后可修复性。为研究方钢管 混凝土轴压短柱的火灾后残余力学性能,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中的完全耦合热—力分析模块,建立 了火灾后方钢管混凝土轴压短柱的有限元计算模型。通过有限元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比较分析,验 证了有限元计算模型的准确性。对火灾全过程中方钢管混凝土轴压短柱的荷载—变形关系、钢管和核 心混凝土的截面应力分布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机理分析。最后通过影响参数分析,明确了 升温时间、防火保护层厚度和截面尺寸是影响方钢管混凝土轴压短柱剩余承载力的主要参数,提出了方 钢管混凝土轴压短柱剩余承载力的简化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3.
《人民黄河》2014,(4):114-116
采用有限元分析的方法,对钢管橡胶混凝土柱荷载—位移滞回关系曲线进行计算,并系统分析钢管截面形式和橡胶粉取代率等参数对滞回曲线骨架线、承载力退化曲线、刚度退化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有限元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符合较好,钢管橡胶混凝土具有较好的滞回性能。  相似文献   

4.
L形截面钢骨混凝土柱非线性全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平截面假定,以材料截面边界为计算单元,对15根钢骨混凝土L形截面柱进行非线性全过程数值分析。结论表明:钢骨混凝土L形截面柱截面曲率延性的最不利荷载角为155°,而且荷载角α,轴压比n,箍筋间距与纵筋直径之比s/d是影响钢骨混凝土L形截面双向压弯柱截面曲率延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根据塑性理论下限定理,针对工程中常用的对称配筋形式,推导出圆钢管增强的钢筋高强混凝土柱正截面承载力解析解。在大量计算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当钢管直径与柱截面长边尺寸之比为1/4~2/3、钢筋为HRB335级、全截面纵筋配筋率在1%~3%之间时圆钢管增强钢筋高强混凝土柱正截面承载力的简化计算方法。试验验证和算例计算结果表明,采用该简化方法的计算结果与试验值接近,偏安全,计算过程更加简捷和实用。  相似文献   

6.
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利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分析了型钢混凝土边框柱密肋复合墙体在水平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抗剪承载力特性和破坏机理。根据各种不同因素情况的非线性有限元结果提出了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公式计算结果与有限元计算结果相比,具有较好的精度。  相似文献   

7.
应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考虑箍筋锈蚀对其截面、屈服强度、以及箍筋和混凝土之间粘结滑移的影响,建立了锈蚀钢筋混凝土梁碳纤维布(CFRP)加固后抗剪承载力模型,并通过试验结果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利用有限元模型研究剪跨比、箍筋间距、碳纤维布的宽度和间距等参数对锈蚀梁承载力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剪跨比和箍筋间距的增大均使梁斜截面承载力下降,碳纤维布的宽度和间距比值越大,加固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双层高强螺旋箍筋约束混凝土短柱在轴压作用下的强度和延性,在国内外学者对约 束混凝土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其应力-应变曲线和破坏形态,进而探讨箍筋形式和配箍特征值(综合影 响因素)对双层高强螺旋箍筋约束混凝土短柱强度和延性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模拟与试验结果 吻合较好,增大双层高强螺旋箍筋约束混凝土试件的配箍特征值对提高钢筋混凝土圆柱的极限承载力 和延性有明显效果,结果偏于安全。  相似文献   

9.
约束混凝土构件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为了研究各关键因素对高强箍筋约束高强混凝土轴压短柱受力性能的影响,首先介绍三种极具代表性的约束混凝土模型;其次,基于10组高强箍筋约束高强混凝土方柱轴压试验,采用ABAQUS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并分析箍筋强度、配箍率等因素对约束混凝土构件受力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借助高强度箍筋来约束高强混凝土来提高构件的极限承载力和变形性能十分有效,为高强箍筋在混凝土结构中进一步拓展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GFRP管约束混凝土柱在轴心受压时的承载力,更好的应用于工程实际,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模拟分析不同的GFRP管管壁厚度、混凝土强度等级以及钢骨截面形式、钢骨强度等因素对GFRP管混凝土组合柱轴压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增加GFRP管厚度、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以及增加钢骨截面积等能提高组合柱承载力。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普通密肋复合墙体的水平承载力和改善其抗震性能,在隐形框架里配置型钢形成型钢混凝土边框柱密肋复合墙体。应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型钢混凝土边框柱密肋复合墙体进行非线性数值分析,根据不同的高宽比、轴压比和配钢率的计算结果,对该结构体系的延性及其破坏形态进行综合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高宽比主要控制钢骨密肋复合墙体的破坏形态,轴压比对其结构的延性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6个型钢超高强混凝土框架边节点进行低周往复试验 ,研究了轴压比、体积配箍率对边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 ,并在试验结果的基础上 ,通过理论分析及回归分析建立了考虑轴压比及体积配箍率影响的恢复力模型.研究表明 :轴压比与体积配箍率对型钢超高强混凝土边节点骨架曲线各特征点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建议的恢复力模型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为型钢超高强混凝土节点的非线性分析提供弹塑性模型.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钢管再生混凝土短柱轴心受压力学性能,以试验为基础,利用ABAQUS建立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模型,模拟试验实测荷载-轴向应变曲线,验证有限元分析模型的有效性。以再生混凝土强度、钢管壁厚、钢材强度及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为参数,设计5个钢管再生混凝土轴压短柱进行分析,建模时考虑了钢管对核心再生混凝土的约束作用,分析各参数对试件荷载-轴向应变曲线的影响。研究表明:随再生混凝土强度的提高,钢管壁厚的增加,钢材强度的增大,能有效增强钢管再生混凝土短柱的极限承载力和变形能力。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自1985以来进行了一大批型钢混凝土梁试验(39个),通过试验研究了型钢混凝土梁的剪切受力机理、破坏形态、应力应变关系以及影响其抗剪强度的因素等,并结合国内外已有试验资料总结出一套关于型钢混凝土梁斜截面的计算分析理论。本文依据其已有理论通过Visual For-tran程序语言编译出来,利用所编程序分析实腹型钢混凝土梁的斜截面承载力Vu以及构成该斜截面承载力的混凝土抗剪能力部分Vc和型钢抗剪能力部分Va受剪跨比影响的变化规律、成因以及各组成部分的相同及差异性,旨在对已有理论深入和细化,并为后续实验提供参考研究。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具有相同强度等级的5根不同再生砖粗骨料替代率的再生砖粗骨料混凝土梁进行静力加载试验,分析其正截面受弯破坏过程,研究正截面承载力状况及再生砖粗骨料取代率对其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再生砖粗骨料混凝土梁受力性能良好,与普通混凝土梁的受弯破坏过程相同。通过理论分析计算,提出了再生砖粗骨料混凝土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研究预应力型钢超高强混凝土梁的抗弯性能,利用ABAQUS对预应力型钢超高强混凝土梁进行数值分析。模型计算所得荷载-位移曲线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结果表明,增加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对混凝土开裂几乎没有影响,但使梁的屈服荷载和极限荷载均增加;型钢向下偏移,梁的屈服荷载和极限荷载增加;型钢向上偏移虽不能提高构件的承载力,但能改善梁的延性。增加预应力筋配筋率能延缓构件的开裂。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钢骨超高强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对6根钢骨超高强混凝土柱(λ=2.6)在低周反复荷载下进行试验,并且分析了试件的破坏过程和破坏方式,以及轴压比、配箍率及型钢形式对延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钢骨超高强混凝土柱主要破坏形态为弯曲破坏和弯剪破坏,发生弯曲破坏的试件荷载-位移滞回曲线饱满,下降段较为平缓,表现出良好的抗震性能,发生弯剪破坏的试件荷载-位移滞回曲线狭窄,下降迅速,抗震性能较差;配箍率高、轴压比小、配置H型钢试件抗震性能好。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8.
采用非线性有限元计算软件对方钢管约束混凝土纯弯构件进行了模拟分析,通过已有试验对有限元模拟结果进行了有效性验证。基于此,对方钢管约束混凝土进行了变参数分析,主要分析了混凝土抗压标准强度、钢材屈服强度以及钢管截面尺寸对抗弯承载力的影响,最后基于现有钢管混凝土纯弯理论,探讨了方钢管约束混凝土纯弯构件抗弯承载力的实用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9.
异形柱与矩形柱相比有明显的优势。为了研究L形混凝土偏心受压柱的性能,采用非线性有 限元软件ABAQUS,对其受力性能进行模拟分析。建立了L形混凝土柱的有限元模型,计算值与试验值 吻合较好。利用该模型研究了偏心距、荷载加载角度,对L形混凝土偏心受压柱受力性能的影响。结果 表明偏心距及荷载加载角度对L形混凝土柱受力性能均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0.
目前关于基坑支护最大桩间距的研究都是基于桩间土拱效应,不同计算方法之间的结果差异较大。在利用支护桩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其最大水平承载力的基础上,根据极限状态下单根支护桩的最大水平承载力恰好等于桩间距范围内所夹土体的总主动土压力,以圆形支护桩为研究对象,推导出了基于支护桩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最大桩间距计算公式,结合工程实例验证了其合理性和安全性。结果表明:当支护桩的截面尺寸确定后,最大桩间距与桩间距范围内所夹土体的总主动土压力成反比,总主动土压力越小,桩间距越大,反之亦成立。在工程实例基础上研究了混凝土抗拉强度、箍筋抗拉强度、箍筋半径、箍筋间距及支护桩桩径对最大桩间距的影响,得出支护桩桩径影响最大,箍筋半径次之,箍筋抗拉强度和混凝土抗拉强度影响最小,箍筋间距与最大桩间距成反比例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