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合成纤维》2021,50(4):9-13,57
主要研究了阳离子染料浓度、染色时间、染色温度等工艺条件对凝胶态腈纶上染率的影响,得出染料质量分数高于6%、染色时间大于20 s时,上染率基本达到饱和。研究还发现染色温度的最佳范围为45~50℃。在优化染色条件后测试了染色后纤维的色牢度、纤维结构,发现纤维的沾色牢度达到4~5级,纤维的断裂伸长率有所降低,但对纤维的微晶态结构没有较大影响。研究结果对凝胶染色腈纶的工业化生产有非常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天然染料黄芩苷对聚酯PET纤维进行染色,研究了黄芩苷染色pH值、温度、时间、黄芩苷用量对PET纤维表观色深的影响,探讨了黄芩苷在PET纤维上的升温上染速率曲线以及染色织物的牢度.研究表明,当染色温度在120~130℃之间、pH值为5左右时,黄芩苷对PET纤维具有较好的上染性能;在一定的染料用量范围内,黄芩苷在PET...  相似文献   

3.
简述了几种常见纤维的特点及染色原理,介绍了天然植物染料在常见纤维上的染色情况。对改善各种纤维染色性能的方法进行了介绍归纳,如优化染色工艺、采用媒染法、对天然染料或者纤维进行改性、采用一些特殊辅助方法进行染色等,从而提高天然染料的染色牢度、得色量浅等问题。此外,列举了天然植物染料染色后织物的一些特殊功能,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扩大天然染料的应用范围。最后展望了天然织物染料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通过试验研究了涤纶长丝在高温、高压下用分散红3B染色时,助剂和染料浓度对上染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分散红3B质量浓度为1.0 g/L,添加吐温-80和MOA-3PK复配助剂,涤纶长丝的上染率最高,达到95%。  相似文献   

5.
陈一飞 《上海染料》2007,35(5):11-15
通过对Telon类染料上染尼龙纤维的系统方法研究,制订了Telon类染料染色的最佳工艺参数,从而达到Telon类染料上染锦纶织物的最优化染色效果  相似文献   

6.
选用TERASIL分散染料对PET/PA超细纤维无纺布进行染色,从染料的相容性、提升性和上染率等方面对染色性能进行研究。结果显示TERASIL分散染料染PET/PA超细纤维上染百分率高、得色深、色牢度较高;染色条件为染色温度100℃,染色保温时间40分钟,染料用量可在4%以内。  相似文献   

7.
李鹏刚  张斌 《广东化纤》2011,(1):1-5,36
从染色工艺方面对阳离子可染改性涤纶的染色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逐次改变单一因素保持其他因素不变的方法进行对比试验,测定各实验组纤维上染百分率,并进一步探讨了染料用量、酸度、助剂用量和时间对染色性能的影响。得出阳离子染改性涤纶的最佳染色工艺为:染料用量0.5%(owf),匀染剂1227用量0.5%(owf),醋酸钠用量1.0%(owf),pH值3.5~4.5,保温温度100℃,保温时间60 min,浴比30∶1。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天然染料对棉纤维的染色固色性能,以聚马来酸(PMA)和柠檬酸(CA)为交联剂应用于天然染料指甲醌对棉织物的交联染色。采用FTIR、SEM和XRD分析了染色前后棉织物的表面形态及结构,探讨了酯交联对棉织物性能的影响以及多元羧酸复配交联染色机理。结果表明,染色前后棉织物表面差别不大,各纤维间不粘连;直接染色后的棉纤维表面变化不明显,仅有少量染料附着,而交联染色后的棉纤维表面负载较多的染料导致其粗糙度增加,酯化反应主要发生在纤维的非晶态区。与直接染色棉织物相比,交联染色棉织物的染色深度(K/S)和上染率分别提高了88%和38%;染品的绿光、黄光增加,颜色饱和度提高;摩擦色牢度提高了1~2级;耐洗色牢度提高了1~2级;交联染色后棉织物的折皱回复角(WRA)提高了约60%,UPF值达到了50+,具有优异的抗紫外性能。  相似文献   

9.
刘深  马疆  赵德丰 《现代化工》2007,27(Z1):287-290
通过重氮化偶合法合成了1个新的季铵盐型单偶氮弱酸性染料,可按照传统的染色法上染羊毛纤维,上染率达到70%,但染色牢度较低.该染料水溶液具有较低的抗菌活性.并同时测试了前期工作中合成的另3个含不同长度烷烃链的阳离子型染料的染色性能和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0.
阳离子染料可染丙纶的结晶特性和形态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自制可染剂通过与聚丙烯共混纺丝生产的阳离子染料可染丙纶进行 X射线衍射分析和SEM观察研究。结果表明 :可染丙纶的晶粒尺寸 ( L110 )越大 ,其染色性能越好 ;可染剂与聚丙烯有一定的相容性 ,并且能均匀分散在聚丙烯中 ,使纤维上染率达到 90 %以上。  相似文献   

11.
根据传统的染色动力学理论,绘制不同颜色分散染料对仪纶的上染速率曲线,研究了三原色染料分散红HFW-4B、分散黄HFW-3R、分散蓝XFJJ对仪纶染色过程的动力学机理。结果表明,分散红染料上染仪纶纤维的染色速率常数最小,半染时间最长,扩散系数最低,但平衡吸附量最大,纤维易深染,而分散黄染料对仪纶的上染速率最快,但平衡吸附量最小,不易对纤维进行深染。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研究C.I.分散红60在较低温度下和一定的染浴浓度范围内对聚乳酸纤维的上色率和纤维内的染料浓度讨论了分散染料对聚乳酸纤维染色过程,并进一步探讨了分散染料对聚乳酸纤维的染色动力学.计算了不同温度下C.I.分散红60对聚乳酸纤维的分配系数K、扩散系数DT.结果证明,在分散染料对聚乳酸纤维的上色过程中,上色速率与染液中的染料浓度关系不大,同时染料的上染速率与纤维中染料浓度有关,染料分布与染色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3.
选用分散染料分散红S-5BL对聚甲醛(POM)纤维和涤纶(PET纤维)进行染色,通过绘制上染速率曲线,计算出分散红染料在纤维上的扩散系数、染色速率常数及半染时间,比较了二者的染色动力学,并探讨了POM纤维结构与其染色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与PET纤维相比,在相同的染色温度下,POM纤维的扩散系数和染色速率常数较低,半染时间较大,扩散活化能较大;染色温度为80~95℃,POM纤维的上染量明显高于PET纤维,染色温度为100~110℃时,POM纤维和PET纤维的上染量接近;POM纤维的结晶度和取向度均较高,因而分散红染料分子进入POM纤维内部的能阻较大。  相似文献   

14.
将木粉经阳离子改性剂接枝改性后,利用筛选出的合适的直接耐晒型染料进行染色。染色后的木粉具有较优良的染色性能,上染百分率、染料保留率(水洗染色牢度)均比较理想,同时染色残液补加染料后二次染色的木粉与初始染液染得的木粉色差少。染色残液可循环利用,减少污水的排放,达到环保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聚丙烯纤维可染改性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欣  朱美芳 《合成纤维》1998,27(2):18-22
聚丙烯纤维染色改性作为丙纶改性的热点,受到纤维工作者的广泛重视,尤其对高聚物共混改性丙纶的探索为获得性能优良的可染纤维积累了经验.添加剂性质、共混体系性能、上染机理及纺丝、上染的工艺都对染色效果有不同程度影响.  相似文献   

16.
用阳离子改性剂GX-H23对脱胶后的菠萝叶纤维进行改性,用活性红K-2G在无盐的条件下染色。分析了改性剂浓度、氢氧化钠浓度、改性温度及时间对染料上染百分率的影响。得到的最佳改性工艺条件为:改性剂15 g/L;氢氧化钠20 g/L;改性温度60℃;时间40分钟。与未改性纤维在传统条件下染色相比较,改性后的菠萝叶纤维在无盐条件下染色上染百分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7.
采用常压空气等离子体对牛奶纤维/棉混纺织物进行表面处理,分析了等离子体处理对前处理和染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等离子仪对织物处理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功率300W、时间1s;在最佳工艺参数条件下对牛奶纤维/棉混纺织物进行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后,前处理后毛效值可达13.4cm,比常规前处理工艺的毛效值8.5cm提高了近58%;但是白度、顶破强力值稍有下降;经等离子体前处理的牛奶纤维/棉混纺织物在染色前再次进行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后,染色K/S值和上染百分率均有较大幅度提高,K/S值由5.56提高到6.27,上染百分率由66%提高到73.6%。  相似文献   

18.
沈淦清  林琳  葛敏 《染料与染色》2005,42(3):17-19,7
比较了氯化改性和拉伸改性羊毛的染色性。氯化改性羊毛的上色速率、上染平衡比原毛快,各项色样牢度基本相同或略高;在拉伸羊毛的拉伸率较高时,其上染率和平衡上染率会明显提高;拉伸(不)定型和染色条件对染色性能有明显影响。选择了1:1金属络合染料、1:2金属络合染料和溴代丙烯酰类毛用活性染料对改性羊毛染色,探讨了染色机理,在两种改性羊毛达到了低温染色的要求,80℃时上染速度快、上染率高,能透染。  相似文献   

19.
比较了氯化改性和拉伸改性羊毛的染色性。氯化改性羊毛的上色速率、上染平衡比原毛快,各项色样牢度基本相同或略高;在拉伸羊毛的拉伸率较高时,其上染率和平衡上染率会明显提高;拉伸(不)定型和染色条件对染色性能有明显影响。选择了1:1金属络合染料、1:2金属络合染料和溴代丙烯酰类毛用活性染料对改性羊毛染色,探讨了染色机理,在两种改性羊毛达到了低温染色的要求,80℃时上染速度快、上染率高,能透染。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超临界CO2中混合染料对涤纶织物的染色行为,利用自行研制的超临界CO2染色装置,在温度70~130℃,压力16~24MPa,时间15~100min的条件下采用混合分散染料(分散蓝366和分散红343)对涤纶织物进行染色研究,考察染色条件对混合染料上染量的影响并通过对比单种染料染色结果揭示混合染料上染涤纶时两种染料的相互作用关系。实验结果表明,混合染料染色时的总上染量和其中的各单种染料上染量均随着温度和压力的升高及时间的延长而增大;混合染料总上染量大于相同条件下分散染料单独染色时的上染量(是分散红343的146.8%,分散蓝366的131.7%),而混合染料中的单种染料上染量小于其单独染色时的上染量(分散红343的两者比例为56.3%,分散蓝366为81.0%);在混合染料染色过程中,两种染料对涤纶织物染色具有选择性和竞争性;染后涤纶织物的耐摩擦色牢度和耐水洗色牢度均能符合国家标准中合成纤维丝织物的一等品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