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光面爆破合理炮孔密集系数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7,他引:16  
徐颖  方江华 《工程爆破》1998,4(1):25-29,38
通过分析光面爆破机理,从最优成缝的原则和最优破碎块度两方面分析了光爆中最优炮孔密集系数的取值。计算结果表明,岩石的最优炮孔密集系数为0.95~1.20,合理范围在0.7~1.3之间,这与模型试验和工业试验的结果相吻合。文中有关公式和数据可供施工中参考。  相似文献   

2.
岩石松动爆破炮孔密集系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宗琦  王从平 《爆破》2001,18(1):1-4
宽孔距岩石松动爆破技术具有增加孔网参数、降低炮孔和炸药消耗、改善破碎效果等优点。理论分析、试验研究和工程实践结果表明:岩石松动爆破较为合理的炮孔密集系数取值为1.5-2.0。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了单孔药包由两个等效药包组成,并各自独立形成爆破漏斗的基本假设,得出了宽孔距爆破炮孔密集系数的范围,以3.5为中心,在2.5~4.5之间变化。  相似文献   

4.
单自由面垂直炮孔爆破残孔长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宗琦 《爆破》2000,17(2):1-4
在分析单自由垂直炮孔装药爆破作用特性的基础上,探讨了残孔形成的机理,进行了单自由面垂直炮孔装药的爆破漏斗模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炮孔深部岩石的夹制作用,炮孔装药爆破后易产生一定量的残孔,而采用孔内装药分段微差爆破则能减少残孔长度,提高爆破效率。  相似文献   

5.
宽孔距爆破炮孔密集系统范围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根 《爆破》1993,10(4):10-11
  相似文献   

6.
冻土模型爆破机理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柯昌松  郁楚侯 《爆破》1996,13(2):74-78
在大型模型试验的基础上,本文介绍了粘性冻土爆破后的破坏形式,得到了有关爆破指标与冻土温度,冻土含水率等主要参数之间的关系,为井筒冻土爆破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改善尖山磷矿爆破质量、提高生产效率、节约生产成本,结合矿山生产进行多次试验,与原矿山爆破开挖方式对比分析,确定了更适合该矿山生产的宽孔距小抵抗线爆破方式。对大块率的统计和对振动的监测表明:炮孔密集系数m为2时,五次试验的大块率比实验前矿山原方案的大块率分别降低了10.4%、16.7%、15.6%、11.5%和13.5%,且大块的最大外形尺寸比试验前大块的最大外形尺寸总体上要小;新爆破方式下单响药量增加,但实测振动速度与原方案产生的振动速度基本持平,振动主频也与原方式下相近。试验开挖的过程中没有出现大块根底和超挖现象,优化了矿山爆破开挖方案。  相似文献   

8.
炮孔填塞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苏学清 《爆破》1994,11(4):33-35
炮孔填塞的试验研究苏学清(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环境科学系)1前言炸药的爆轰过程和岩体在爆破作用下破碎的过程都是十分复杂的,这是因为影响这些过程的因素很多,如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岩体结构特征、炸药性能、起爆方法与顺序、炮孔直径、装药结构、最小抵抗线及炮...  相似文献   

9.
钢筋混凝土拆除爆破炮孔装药量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左宇军 《工程爆破》1997,3(1):6-8,5
本文从分析钢筋混凝土爆破破坏形态出发,对钢筋混凝土的配筋情况,如强度、配筋网规格、钢筋层数等对拆除爆破的影响作了量化处理,在前人的基础上大胆提出了钢筋混凝土加强抛掷爆破的炮孔装药量计算公式,并在实际工程中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分析钢筋混凝土爆破破坏形态出发,对钢筋混凝土的配筋情况,如强度、配筋网规格、钢筋层数等对拆除爆破的影响作了量化处理,在前人的基础上大胆提出了钢筋混凝土加强抛掷爆破的炮孔装药量计算公式,并在实际工程中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11.
为降低油母页岩的爆破粉矿率,提高资源利用率,抚顺东露天矿在油母页岩爆破施工中,通过控制炮孔密集系数、采用孔底和上部空气间隔装药结构、减小填塞长度、孔内外延时起爆技术进行爆破试验,利用Split-Desktop 3.1图像分析软件进行爆破效果分析。结果表明:三角形布孔孔底0.6 m和上部2.6 m的空气间隔装药结构粉矿率较低;三角形与正方形布孔对比正方形最低。该区域的油母页岩体可采用正方形布孔、起爆密集系数为2、孔底0.6 m和上部2.6 m的空气间隔装药结构进行爆破。  相似文献   

12.
比较了预裂与光面爆破的适用条件 ,探索了高坝洲工程灰岩及岩溶角砾岩的可爆性 ,针对该工程左岸边坡的特殊性 ,提出了相应爆破开挖方案 ,确保了边坡的安全与稳定。  相似文献   

13.
为减弱爆破产生的地震效应影响且保证爆堆的平均块度控制合理,分别选择孔网参数7.0 m×6.0 m和6.0 m×5.0 m、微差间隔时间20 ms和25 ms进行了微差爆破工程对比测试,并对爆破后装车效果、岩石破碎效率进行了统计分析和地震效应测定。试验表明:与微差间隔时间20 ms相比,微差间隔时间为25ms时,质点振动持续时间与主振相持续时间平均分别提高了15.05%与19.74%以上,地震波峰值错开,且爆堆集中,岩石块度更合理。采取孔网参数7.0 m×6.0 m比6.0 m×5.0 m的单斗装车时间更短。因此择取孔网参数7.0 m×6.0 m、微差间隔时间25 ms可有效地节约生产成本,爆破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复合型切缝药包爆破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华刚  梁为民  杨小林  刘永胜  温森 《爆破》2006,23(1):10-13,25
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复合型切缝药包,即是在切缝药包和炮孔壁之间再加一个切缝管,用水做耦合介质.试件采用8个400 mm×300mm×270 mm的长方体,运用超动态应变测试仪对切缝方向进行了测试,并用专用软件DasView2虚拟软件对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发现测到的应变是一般的切缝药包的4倍.复合切缝药包能够起到更好的定向效果,更高的能量利用率.复合型切缝药包的提出为切缝药包爆破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土层中存在球状风化花岗岩类孤石时,给盾构法地铁施工带来困难。对于探明位置的此类孤石大多采用爆破进行处理,爆破后会对一定范围的土层产生扰动。采用模型试验的方法,通过检测土体密度、含水率和抗剪强度在爆破前后的变化规律来揭示爆破扰动的范围。结果表明:这些土体物理—力学指标随爆心距呈现波动性变化,压密系数为1.045~1.090,含水率增大量为4%~12%,抗剪强度增大约为6%~19%;粘性土在含水率为21%情况下所产生的扰动最大,扰动最大位置在1倍试件边长处,扰动范围为2倍试件边长。  相似文献   

16.
松散介质抛掷爆破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李本平  刘聪  王双利  马军 《爆破》2010,27(1):11-13
通过不同装药量和装药结构的松散介质抛掷爆破野外试验,研究分析了抛掷爆破技术中介质抛掷分布、抛掷率、最远抛掷距离等抛掷效果与装药量、装药结构和施工工艺等因素的内在联系与规律。研究表明:装药量是影响松散介质抛掷爆破抛掷率的主要因素,炸药单耗控制在1.4~1.8 kg/m3之间可获得比较满意的抛掷效果。采用速凝水泥砂浆将爆体表面进行封闭处理后,会取得更好的抛掷效果。装药结构对松散介质抛掷爆破的介质分布有较大影响,采用集团、线状复合装药结构,不仅使介质抛掷分布更为分散,而且抛掷率也高,能满足快速清障、抢修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岩体聚能爆炸切割器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明  张新华  刘永 《爆破》2005,22(2):103-105
利用聚能爆炸切割岩体及混凝土块体进行了初步的试验研究,并采用爆炸力学及岩体力学理论,对试验中现象作以解释,并讨论了影响切割效果的诸多因素.对实际应用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预裂爆破震动规律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张新民  舒大强 《爆破》2001,18(3):18-20
通过爆破震动观测与分析,研究了预裂爆破条件下的爆破震动特点和规律。预裂爆破本身所诱发的爆破地震强度必须关注。与预裂面的距离、预裂孔的单响药量和单孔药量、预裂孔与主爆孔之间起爆时差对爆破震动强度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19.
针对石油地震勘探爆破可能对附近建(构)筑物产生的影响,在黄骅地区进行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爆破试验,现场测试了不同药量情况下,距爆心不同距离的振动速度值,依据国标《爆破安全规程》给出了不同类型建(构)筑物的安全距离.  相似文献   

20.
唐玉成  段卫东  乔泽霖  蒋培  胡浩川 《爆破》2016,33(4):102-106
基于武汉科技大学与中铁港航局联合研制的10 g TNT当量水介质爆炸容器,在爆炸罐内施加不同压强,模拟不同水深梯度,进行多组素混凝土试块的水下爆炸实验,统计炸药爆炸后的各种块度,发现随着水深增大岩石的大块率增加,且水深是主要影响因素。由于水介质的压力作用,改变了岩石中的轴向压力作用,受到水的围压作用,炸药爆炸后需分配一部分能量用于克服水压作用,而且水深越大,岩石外部围压越大,因此破碎程度远不如同等条件下的陆地爆破,得到相同破碎程度,需要更大的单耗,水深越大所需单耗越大,研究结果可供实际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