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小型流化床燃烧器上对含钒石煤料团进行焙烧,并对灰渣酸浸提钒;系统分析了焙烧温度、焙烧时间、流化风速、氧气含量(过量空气系数)和料团粒径等因素对焙烧成球率和转浸率的影响,获得了各种合理运行参数.结果表明:焙烧温度为930℃,焙烧时间为90~100 min,较低流化风速,粒径为0~6 mm时,可获得较高的焙烧成球率和钒转浸率.同时,可有效回收石煤中的热能,产气发电,实现含钒石煤的热-电-钒多联产.  相似文献   

2.
压力循环流化床中密封回料装置的运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程乐鸣 Basu  P 《动力工程》1996,16(5):22-28,33
对于压力循不流化床中密封回料装置的返料特性,系统运行压力、密封回料装置的两个侧进风和固体颗粒直径等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基于循环流化床回路上的压力平衡理论分析了密封料装置的运行机理,提出了计算其中压降的方法。理论预测值和试验测量的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3.
我国南方煤炭资源相对贫乏,而石煤的资源相当丰富,为了综合利用石煤资源,利用1MW循环流化床试验台进行了石煤和烟煤的混燃试验,对底渣、烟气和飞灰中的Hg的含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得出了石煤和烟煤混燃的底渣、烟气和飞灰中汞的分布特性,为石煤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运用管式炉和小型循环流化床装置,对湖北某鲕状赤铁矿进行了磁化焙烧—弱磁选试验研究.管式炉磁化焙烧结果表明,在还原性气氛中,将粒径分布于74~ 150 μm的铁矿石5 g在670℃恒温焙烧40 min,经水淬、除渣、研磨后,运用湿式磁选管在192 mT磁感应强度下对焙烧矿物进行弱磁选,可将铁品位由原矿的47.45%提至51.78%;而在同样的实验条件下,运用循环流化床局部还原性气氛磁化焙烧100 g铁矿石只需15 min,并获得铁品位53.47%,TFe回收率56.88%的选别指标.因而证明利用循环流化床的局部还原性气氛提质铁矿石不仅是可行的,而且可以有效地提高磁化焙烧效率.  相似文献   

5.
在商业运行的循环流化床电站锅炉中,布风板阻力和料层阻力是炉内重要的测量参数,其中布风板阻力试验和料层阻力试验是流化床锅炉冷态试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布风板阻力与料层阻力的关系,已有文献仅仅阐明在鼓泡流化状态中,两者存在合理的相关值,但是在快速流化状态中,两者的关系尚未得到广泛研究。利用循环流化床锅炉冷态试验台,开展了在不同物料容量、物料直径等运行参数条件下,布风板阻力与料层阻力关系的试验研究,并取若干具有代表性实炉统计出压力比情况,相关结论对现场实炉生产运行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利用1 MW循环流化床试验台进行了石煤和烟煤的混燃试验,对燃烧过程中炉膛温度、燃烧效率、成灰特性的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石煤与烟煤混燃稳定,燃烧效率较高,灰渣的粒度特性有利于灰渣的综合应用,可为石煤的综合利用技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在新型混流式流化床冷渣器的半工业冷态试验台上,采取分选仓、冷却仓单独运行的方式,针对分选仓隔墙在900~1100 mm高度下、流化风速在2~6 m/s之间,冷却仓静止床高在400~650 mm下、流化风速在0.1~0.7 m/s之间及分选时间在4~12 min之间变化时分别对细灰返料特性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对两仓同...  相似文献   

8.
新型复合添加剂石煤灰渣二次焙烧提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雁  施正伦  方梦祥 《能源工程》2012,(3):11-16,24
为获得新型复合添加剂作用下石煤灰渣二次焙烧的最佳温度条件以及进一步探索复合添加剂促进钒氧化转化的作用机理,针对现有焙烧提钒工艺对广西上林石煤灰渣焙烧转浸率较低的情况,根据上林石煤灰渣的晶体结构以及钒在其中的赋存特点,提出新型复合添加剂(NaCl-CaF2-CaCO3)二次焙烧石煤灰渣提钒的思路。结合XRD、SEM、EDX等技术,对NaCl-CaF2-CaCO3在焙烧过程中的作用机理进行探讨分析。焙烧结果表明,在焙烧温度850℃,焙烧时间30 min,焙烧气氛O2≥5%的条件下,钒浸出率可达80%左右。分析结果表明,只有在复合添加剂作用下打破含钒云母晶格,使钒释放出来,才能在氧化环境下发生V(Ⅲ)→V(Ⅴ)的价态转化反应。  相似文献   

9.
指出了循环流化床锅炉回料系统在运行中常见的结焦,分离器效率下降及回料阀烟气反窜等故障,分析了这些故障的结构原因和运行原因并提出了防止措施,结合一起回料系统故障实例说明在运行中对回料正确操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对循环流化床回料阀内的气固两相流动进行了冷态实验及数值模拟。根据循环流化床回料阀内的气固两相流的特点,选用欧拉模型对回料阀中的流动进行模拟,分析了回料阀内压力场、气相和固相流场结构。研究表明:立管压差与立管内的物料堆积高度成正比;回料阀内气、固两相流场结构相似;配料室内空隙率分布在0.45~0.55之间,输送室内空隙率大部分分布在0.65~0.9之间;气相速度分布对回料阀内空隙率分布有重要影响,速度较大的区域空隙率较大,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11.
煤种对循环流化床焦炭燃烧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循环流化床锅炉整体数学模型,模型中考虑了循环流化床锅炉给煤和床料的宽筛分特性,特别在燃烧模型中引入了煤种通用理论,数值分析了煤种对焦炭燃烧反应速率的影响.数值分析得到温度和煤种热态实验的温度吻合良好,改进后的模型能够准确反应不同煤种在不同粒径下的焦炭反应速率.  相似文献   

12.
在自行研制的炉膛尺寸为150 mm×150 mm×2 500mm的小型循环流化床上进行木屑与煤的混烧试验,研究其燃烧特性及污染物排放特性。结果表明:木屑与煤质量比为1∶3、1∶5和1∶7的混合物能在循环流化床中稳定燃烧;随着木屑混合比例的增加,燃烧高温区往上移动,炉膛温度分布曲线呈"抛物线"型;随密相区温度升高,NOx体积分数增加。在相同流化风速下,随木屑混合比例增加,CO体积分数增大,SO2、NOx体积分数则降低。  相似文献   

13.
分析煤泥的特点,结合循环流化床技术的特性,指出纯烧煤泥存在的问题和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解决对策。实践证明用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煤泥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循环流化床煤燃烧产物中微量元素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清华大学小型循环流化床对黔西南坑硫煤进行燃烧实验,研究循环流化床燃烧过程中煤中微量元素在燃烧产物中的重新配置和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固硫添加剂对煤中部分有害微量元素排放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循环流化床灰中,As、Sb、Pb、Cu、Be与Zn等在细粒灰中富集,Pb、As、Sb、Se、Th、Ni与Cr等在磁性灰中富集。除尘器后烟道灰中富集Zn、As、P、Ni、Cr、Mo、Be、Pb、Th、Hg与F等,而Nb、Rb与Zr等明显亏损。在煤中加入固硫添加剂燃烧后比较发现,As、Se、Sg与Zn等在细粒流化床灰中富集能力降低,As、Se、Li、Be、Mo、Cr、Co与Ni等在除尘器后烟道灰中含量降低,烟道喷淋水中Cu、Zn、Cr、Pb、Co、Ni、F与Se等的含量降低。循环流化床燃烧过程中,固硫添加剂不仅降低SO2的排放,而且对部分有害微量元素(As、Se、Be、Cr、Co、Ni、Pb、Zn与F等)的排放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利用小型电加热流化床试验台对脱硫石膏进行焙烧实验以制备熟石膏,试验发现,焙烧温度在110℃~130℃左右,停留时间约为70 min时,熟石膏的生成率最大.在此条件下最终成功制备了β型半水硫酸钙,经测试,其性能达到了建筑石膏的技术指标.决定熟石膏(半水硫酸钙)生成品质的因素除了焙烧温度外,还有焙烧时间.不同焙烧设备的焙烧时间和焙烧温度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煤泥大多被废弃和焚烧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提出并设计一种以煤泥为燃料的循环流化床锅炉,主要介绍了煤泥作为燃料的预处理及给料输送方式,并对这种煤泥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炉型设计、燃料设计、受热面设计进行阐述。以1台20 t/h新建煤泥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为例,介绍了锅炉点火过程及运行情况,从运行情况可知,下料层温度及风箱压力是需要观察控制的主要参数,运行时宜控制下料层温度在950℃以下,风箱压力控制在8 500 Pa左右。同时,该型流化床锅炉可以很好的适应纯煤泥燃料燃烧,锅炉运行稳定,当锅炉负荷大于70%时,锅炉燃烧效率可达85%,且烟气污染物排放满足国家环保排放要求,实现了煤泥的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17.
在小型流化床燃烧器上,对煤矸石着火过程进行试验研究,采用沸腾着火指数和数学模型描述不同颗粒度煤矸石的着火特性,寻找了不同颗粒度煤矸石着火的最低温度.根据煤矸石的特性和作者开发的新型高温气固分离器——百叶迷宫分离器,设计了一台结构简单紧凑而又动力消耗低的循环流化床锅炉。  相似文献   

18.
内循环流化床气泡运动特性的可视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尹斌  章明川  唐春捷  吴江  宋玉宝  王贻恺 《动力工程》2003,23(1):2143-2145,2153
城市固体废弃物焚烧过程中采用非均匀布风的内循环流化床,这种内循环流化床有其独有的特点,使用非均匀布风实现床料颗粒的大尺度回旋流动,内循环流化床气中气汽的运动特性直接影响着床料的回旋流动及床料的混合,因此,有必要研究内循环流化床中气泡的运动。该文采用可视化的方法研究气泡的运动轨迹及运动速度。  相似文献   

19.
循环流化床煤燃烧过程中N_2O_NOx的排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一个循环流化床热态试验台上,研究了煤燃烧过程中氮氧化物(NOx和N2O)的生成过程,测试了其沿床层高度方向的浓度变化。试验发现,沿炉膛向上,N2O浓度不断增加而NOx迅速减少,在炉膛出口处N2O达到最大值,且排放量远大于BFB。作者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同时研究了运行参数对N2O及NOx排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燃煤循环流化床模型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沈来宏 《热能动力工程》2000,15(3):249-251,259
利用循环流化床内气-固两相流动等基础方面的研究成果,根据本文床内气固浓-淡流动模型,建立适用不同结构参数的循环流化床燃烧模型,考虑了床内气体、固体颗粒的返混、循环过程,以及煤燃烧、NO的生成和分解、颗粒磨损等因素。在循环流化床燃烧试验台上进行实验研究,模型仿真结果和实验数据吻合良好,表明气固两相浓-淡流动模型所建立的循环流化床燃烧系统模型可以正确地模拟循环流化床的燃烧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