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前,我国3G网络规模化部署已初步完成。但3G不可能在一夜之间替代2G,成熟的2G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与3G共存。3G强大的承载能力,可以为终端用户带来丰富的多媒体业务,从而在体验经济时代赢得中高端用户的认可。然而,就现网大量的中低端客户而言,话音和短消息仍是其最大的通信需求,3G并不具有太大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2.
胡智海 《移动信息》2010,(3):112-113
中国电信领跑3G 2月,赛迪发布统计报告称“2009年我国3G用户总数达到1141.4万,在2009年3G新增用户中,中国电信3G用户占比最高,达到46.1%”,而此前工信部在2009工业通信业运行情况通报会中称,3G用户数为1325万。一时之间,媒体对3G用户的实际数量进行多方揣测。  相似文献   

3.
黄启坚  李世其 《移动通信》2006,30(12):46-49
文章站在移动运营商的角度,通过总结2G网络发展的经验,根据3G的技术特点,探讨了3G如何与2G紧密结合,建立适合3G的网络优化管理体系,指导3G网络优化工作的准备和开展。  相似文献   

4.
文章结合2G/3G互操作测试实际情况,分析2G/3G互操作优化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无线参数,指出如果2G/3G互操作参数规划设置不当,在3G网络建设初期将面临2G/3G乒乓重选、PS业务乒乓切换、切换掉话以及压缩模式等问题,通过对实际问师分析,研究2G/3G互操作无线资源参数优化配置,并给出3G网络建设初期2G/3G互操作重点参数的推荐设置值。  相似文献   

5.
舒文琼 《通信世界》2004,(42):44-45
近期,欧洲关于3G的消息频频传来;Sonera在芬兰推出该国苗个3G商用服务,和黄和沃达丰大批量定购3G手机,Orange计划年底之前在英国推出3G服务在欧洲,3G在经历过泡沫、低迷和调整之后,目前已经进入稳步发展时期。和黄仍是欧洲当之无愧的惟一3G规模推广的运营商,它在固守城防的同时拓展战线;另外,越来越多的运营商也开始挖掘3G的金矿,在吸取了3G探路的经验教训之后,它们迈出的步伐都比较成熟稳健。  相似文献   

6.
《中国新通信》2009,(4):56-57
在中国,3G网络的部署已经逐渐展开。其中,3G传输网作为整个3G网络中的基础网络,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3G的传输问题上,3G核心网由于只需要解决在有限的固定节点之间的大容量传输问题,现有的骨干传输网很容易解决;而3G接入网由于覆盖广泛、节点众多,同时需要实现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的语音业务和突发性强的高速数据业务的支持,因此3G接入网的传输问题就相对复杂。  相似文献   

7.
亚洲3G运营     
《通信世界》2007,(6B):2-9
在亚洲,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已经颁发了3G许可证。其中,日本和韩国不管是从3G的推出时间、发展速度,还是3G用户的普及率来看,都堪称全球3G运营商之最,我们将其归为“3G激进派”;新加坡,中国台湾及中国香港,由于市场、技术、业务等因素的局限,3G发展起步早但发展缓慢,我们将其列为“3G温和派”。在本期专题中,我们对“3G激进派”和“3G温和派”的最新发展进行了全方位的总结和分析,主要包括移动通信市场概况、3G用户市场发展、3G市场竞争格局、3G业务市场、未来移动通信市场发展展望等。[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中国新通信》2007,9(10):45-46
全球3G战事如火如荼,中国3G也即将拉开大幕。作为3G产业链中最重要的一环,各大设备厂商正全力以赴驰骋在全球3G战场上,开疆拓土。中兴、华为、阿尔卡特-朗讯、爱立信、诺基亚-西门子、NEC,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重量级厂商,有的在2G时代就称王称霸,有的在3G时代才锋芒毕露。那么在风云变幻的3G市场上。究竟谁能在未来一马当先?[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 超3G的概念超3G是ITU定义的“Systems Beyond IMT-2000”简称,意为超越3G的系统,或称Beyond 3G、超IMT-2000等,目前有些国家所称的第4代移动通信(4G)实际上就是指ITU提出的超3G系统。◆ 超3G在ITU的研究进展ITU-R TG8/1组负责3G研究,新成立的ITU-RWP8F组承担了3G未来发展和超3G的研究。虽然WP8F在2000年就已经启动超3G的研究,但直到2001年下半年才逐渐被广泛关注,并逐步达成共识。经过多次会议讨论之后,在2002年6月WP8F的第8次会议上,超3G的概念、研究目标及时间表已经比较稳定。超3G的概念涵盖了现有的3G…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新通信》2010,(14):11-12
“预存话费送3G手机”、“0元购3G手机”……随着3G终端的日益丰富,3G应用的日益成熟,类似于“送3G终端”等促销信息,如今在各地运营商的营业渠道随处可见,成为夏季促销的主题。  相似文献   

11.
宿建光 《通信世界》2005,(11):39-39
没有人怀疑3G终究会走进中国这一事实,同样也没有人否认中国3G的巨大市场。正因为如此,中国通信行业,包括政府有关部门一直在冷静地观察、培育3G市场,事实上,从今天的国外3G发展情况来看,启动3G这一庞大的产业链并不像一些制造厂商所言的那么轻松。而作为3G先行的NEC,却在不断发力中国市场,其怎样理解中国的3G市场,其全球3G建网经验会给中国带来什么?日前,NEC通讯(中国)有限公司主管3G发展的高层以及3G技术专家就3G市场、产品技术、3G运营及NEC未来的中国市场定位与策略等话题和媒体进行了交流。  相似文献   

12.
廖峻松 《移动通信》2003,27(11):29-32
今年3月和黄3G正式在英国推出3G业务,成为在欧洲最早推出3G业务的电信公司。本文通过介绍和黄3G的网络建设和业务发展情况,分析目前3G存在的问题,希望能为中国3G业务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前3G已在全球范围内如火如荼的展开了,中国的标准TD-SCDMA也在去年完成了全部测试。随着3G脚步在中国的临近,对3G的营销方式应该做进一步的思考。本文结合3G的价值网,3G全球发展的趋势,对3G在中国的营销策略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陈如明 《电信科学》2003,19(12):1-5
目前对于3G的未来及前景存在着种种看法,业界都在关注3G市场到底何时能够真正展开,规模会是多大,持续期会是多长,与2.5G及4G是什么关系。在结合国内外信息和电信产业环境及中国国情的前提下,本首先分析了如何看待3G、3G标准及3G演进,然后重点论述中国3G演进市场前景及相关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5.
熊柳潜 《移动通信》2004,28(12):82-84
2004年11月8日至10日,由信息产业部批准,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主办的“3G在中国”2004全球峰会在北京凯宾斯基饭店隆重召开。峰会三天的议程全面解读和分析了全球及中国3G的最新进展与未来趋势,为帮助3G产业链的各环节全面掌握3G脉搏,科学制定各自的3G发展战略和计划,共同推动3G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虽然3G在我国仍未步入正式商用,在世界范围内3G规模商用时间也不长,但近期4G(后3G)的标准研究工作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国际电信联盟(ITU)决定在2008年开始4G(后3G)标准的评选工作,将向世界各国征集4G(后3G)候选技术标准,并将在今年10月召开的2007年世界无线通信大会(WRC-07)上,探讨3G和后3G系统未来发展与频率有关的问题。日前,信息产业部表示,希望我国通信运营业和制造业联合起来推动我国4G标准提案的征集。在标准评选前夕.  相似文献   

17.
雷震洲 《移动通信》2006,30(12):11-13
文章分析了3G的市场定位,对“为何业务与应用成为发展3G的难点”这一问题进行了解析,进而阐述了3G业务的切入点以及当前热门的3G业务,最后展望了3G业务在中国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8.
移动SNS蓬勃发展 3G运营商何去何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3G网络呈星火燎原之势在全国铺开之后,运营商开始思考一个问题:3G网络之上到底运营什么样的业务?毫无疑问的是,用3G网络承载话音业务不是它的初衷所在,丰富多彩的数据业务才能体现3G网络的特点。近来,三大运营商纷纷提出了3G业务的战略思路,制定出了数据业务的重点发展方向,但是具体如何操作运营商还在摸索之中。为此,本刊特约工信部电信研究院专家撰写3G特色业务发展策略的系列稿件,希望对国内运营商发展3G业务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弋水 《通信世界》2004,(43):25-26
长期以来,我国对于3G一直贯彻“积极跟进、先行实验、培育市场、支持发展”的十六字方针,用严谨务实的态度看待3G,避免了3G泡沫在中国出现。同时,对于3G中国政府一直持积极关注的态度,关注国际上3G的每一步进展,为中国适时进入3G时代做准备。很难说中国何时发放3G牌照,但是整个国际社会3G的变化,同样也是和中国的3G发展密切相关的,可以说,从政府决策部门到研究机构,  相似文献   

20.
与2.5G相比,3G将为用户提供更为灵活、多样化、个性化的业务。3G业务的特点决定了3G网络应能够对其所支持的多种复杂数据业务进行有效及时的计费。本文在介绍3G业务的基础上,分析3G计费的需求,给出3G计费的原理,并对未来的3G计费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