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米食味品质评价技术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米饭食味是大米的主要品质特性,直接反映稻谷的最终品质,其评价方法可指导各流通环节对稻谷品质的优劣进行科学评定,同时对食味优良稻米的育种和普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较为全面地论述了大米食味品质的感官评价法、指标评价法与仪器评价法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中外大米食味品质的感官评价法的各自特点进行了详细比较,并就现行国标...  相似文献   

2.
大米食味品质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稻米的食味品质是稻米品质的主要组成部分,直接反映稻谷的最终品质,其评价方法可指导各流通环节对稻谷品质的优劣进行科学地评定,同时对食味优良稻米的育种和普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较为详尽地论述了大米食味品质的感官评价法、指标评价法与仪器评价法的研究现状和主要存在的问题,并就中外大米食味品质的感官评价法的各自特点进行了详细比较.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指出我国的大米食味品质评定应以感官评价为主理化指标检测为辅,在分析现行国标中的大米食味品质感官评价法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3.
加强大米质量监控 确保大米品质安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简要介绍了影响大米质量的四个主要因素,即稻谷种植、收储、加工、销售四环节是大米质量控制的关键.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大米品质监控的措施,如强化质量意识,适时修订粮食经营准入条件,加强各环节质量监控等,这些对于确保大米品质安全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法》及《标准化条文解释》中第一章第四条:“鼓励积极采用国际标准”的要求,对稻谷、大米、小麦、小麦粉的标准提出增修订建议。增修订指标24种,增修订检验方法和仪器19种。其中稻谷和大米指标增订4种,修订5种,小麦和小麦粉指标增订11种,修订4种;检验方法和仪器增订9种,修订10种。最后建议组织增修订标准委员会,由有关单位参加组成。  相似文献   

5.
中国大米与日本大米品质比较  我国大米有其得天独厚的优越性 ,在国内外的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但与国际上优质的稻米相比 ,其米质仍有不足之处 ,现就在以下 4方面对中国和日本的米质做出比较 ,希望给生产企业提供参考。1 稻米品质长期以来 ,我国在稻谷收购、贮存及流通过程中评级定价的标准主要包括出糙率、整精米率、黄粒米、杂质、水分及色泽和气味等 ,但这些指标不足以反映消费者所关注的食用品质 ,1 999年国家新制订了优质稻谷标准GB/T 1 789-1 999,增加了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和蛋白质含量等指标 ,并于 2 0 0 0年正式实施。但与…  相似文献   

6.
文章介绍了在稻谷及大米贮藏与加工中常用的热处理方法,阐述了热处理对稻谷中害虫、微生物、酶及其品质的影响,并分析了热处理对稻谷及大米的不利影响及其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7.
为全面深入了解我国稻谷加工科研现状,从成品大米加工、大米制品加工及大米深加工等方面回顾了2018年稻谷加工科研状况。指出在稻谷品质、加工工艺、质量控制、营养米、重组米、专用米等研究方面虽取得较大进展,但仍需进一步加强稻谷加工的科研工作。并提出下一步发展具体建议,以期为稻谷生产、加工、科研以及政策制定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大米加工过程中增碎原因及其解决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论述造成大米增碎原因及其解决途径。只有根据稻谷品质,选用工艺性能优良大米加工 机械设备及适宜大米加工工艺流程,采用多级轻碾、多级轻抛及强拉风低温碾米、低温抛光大米生产技 术,将稻谷加工成适宜精度等级大米,才能最大限度降低大米加工过程中增碎量,从而提高大米加工企 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糙米流通技术开发探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论述了糙米流通具有节省仓容,减少运输费用,提高大米食用品质,减少城市环境污染,有利于稻谷深加工和副产品综合利用等优势;介绍了日本糙米流通技术概况;提出了我国糙米需解决的关键技术及注意点。  相似文献   

10.
对433个稻谷样品的品质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稻谷品质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现行稻谷质量标准是科学的。同时,就稻谷质量指标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将水分为16.0%~18.6%的新收割优质稻谷采用包装打围、中间散存的方式储藏,分别使用热风就仓干燥,自然风就仓干燥和低温储藏干燥等方法进行干燥处理,同时也使用低温烘干机和自然晾晒等方法进行干燥处理。结果表明:各种干燥处理都达到了满意的效果,达到预期干燥水分,干燥均匀,未增加裂纹粒(爆腰粒),发芽率、黄粒米率、整精米率、脂肪酯值和粘度等重要品质指标未发生明显变化,品质新鲜。通过试验找到了稻谷保鲜干燥方法,可与保鲜储藏稻谷的方法配套,为保鲜大米加工常年提供新鲜稻谷原料。  相似文献   

12.
为响应国家的"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号召,遴选优质粮油产品,完善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本研究以淮安大米为研究对象,主要测定了淮安大米的含水量、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整精米率、出糙率、重金属含量、糊化特性、质构特性等理化指标,并分析了理化指标与淮安大米食味品质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淮安稻谷样品的整精米率和出糙率达到国家一级标准,此外研究发现淮安大米的含水量与直链淀粉整体较高、糊化与质构特性良好。独特的理化特性造就了淮安大米自然清香,口感香甜柔糯并富有弹性的特点。对淮安地区的大米进行质量评价,有利于实施名优特产品产地保护,保护地区名牌和特色产品,并对淮安地区大米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GB1354-2009<大米>强制性国家标准是在GB1354-1986<大米>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将黄粒米、矿物质、色泽、气味等指标改为强制性指标,将原来的全文强制改为条文强制,明确了标准的适用范围,增加和修订了部分术语和定义,增加了对标识、标签的要求和判定规则.该标准的实施能够促进、推动我国大米品质的改良,产品系列化规...  相似文献   

14.
于素平 《西部粮油科技》2010,35(3):33-35,81
稻谷和大米的外观品质指标作为其分类定等的关键技术指标,在国标中均有严格的规定,目前国内尚未有适用的检测仪器,均采用人工方法检测,主观性强、效率低。通过对中日合作研发的大米外观品质检测仪的性能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图像扫描结合的检测仪器可以检测样品的外观品质指标,检测方法完全满足目前国内标准和规范的使用。  相似文献   

15.
大米加工过程中增碎的原因及其解决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祖光 《西部粮油科技》2005,30(4):21-23,42
介绍了大米加工的发展过程及其工艺流程,并详细地论述了造成大米增碎的原因及其解决途径。只有根据稻谷的品质,选用工艺性能优良的大米加工机械设备及适宜的大米加工工艺流程,采用多级轻碾、多级轻抛及强拉风低温碾米、强拉风低温抛光大米的生产技术,将稻谷加工成适宜精度等级的大米,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大米加工过程中的增碎量,从而提高大米加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GB1354-2009《大米》强制性国家标准是在GB1354-1986《大米》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将黄粒米、矿物质、色泽、气味等指标改为强制性指标,将原来的全文强制改为条文强制,明确了标准的适用范围,增加和修订了部分术语和定义,增加了对标识、标签的要求和判定规则。该标准的实施能够促进、推动我国大米品质的改良,产品系列化规范化生产及行业的发展。笔者依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对新标准提出了几点补充建议,供业内同仁们商榷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稻谷烘干方式,不论是批次式还是连续式稻谷烘干工艺都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如稻谷品质差等.布勒稻谷烘干解决方案采用采用独特专利设计,提升烘干效率,缩短烘干时间,精准控制稻谷水分缓步下降,保证大米品质,为大米加工企业增加收益.  相似文献   

18.
稻谷是中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人们历来对稻米的品质非常重视。但稻谷贮存时间过长或保管不善,极易出现黄变现象,从而使大米的外观及食用品质受到很大的影响。随着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稻谷的黄变现象也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综述了稻谷黄变的影响因子以及黄变速率的预测、黄变稻谷品质评价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技术及进展。  相似文献   

19.
综述了稻谷陈化过程中一些主要化学成分如淀粉、脂肪、蛋白质等的变化,以及直链淀粉含量、黏度、脂肪酸含量等稻谷陈化品质评价指标,创新性地从蛋白质氧化的角度探讨稻谷蛋白质氧化对陈化品质的影响,主要包括蛋白质单独作用、蛋白质与淀粉相互作用及蛋白质、淀粉及脂肪共同作用改变稻谷陈化品质,指出目前稻谷蛋白质氧化及陈化品质变化仍存在的一些问题,为进一步揭示稻谷陈化机理和提出更有效的稻谷陈化品质评价指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加工精度是大米产品的主要定等指标,也是大米贸易中定价的基础。加工精度不仅反映大米的外观品质,而且影响大米的食用品质。以符合GB1350-2009中等质量稻谷为原料,按照《标准样品工作导则》(GB/T 15000.1-15000.9)和《大米》(GB/T 1354-2018)的有关要求,选择《粮油检验 大米加工精度检验》(GB/T 5502-2018)中仪器检测法检验标准样品的留皮度。对大米加工精度样品开展均匀性、稳定性检验和定值及不确定度评估。研制出的晚籼米加工精度标准样品用于大米加工厂家的生产指导,也可用于第三方实验室人员考核、质量控制、仪器校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