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规划师》2018,(Z2)
历史文化街区不同于城市的一般区域,是提升城市文化自信、增强城市文化竞争力的重要空间资源。广州市结合历史文化街区特点及规划编制管理机制,制定了《广州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规划编制报批指引》,以推动规划编制工作进一步规范化、精细化。该指引在规划管理体系衔接、审批流程、成果构成、建筑规划管理、多功能活化利用和公众参与等方面进行了创新,探索了保护利用规划的编制技术标准,完善了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的长效机制,为传承广州市城市文脉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可实施的“微改造”——历史街区的活化提升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存量规划的时代,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发展成为城市提升内涵、释放内源动力的重要途径,是塑造城市特色,展示城市风貌的主旋律。经过近30 年的发展,城市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发展已有较多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案例,文章在梳理总结国内历史街区实践案例的基础上,分析了双重属性背景下历史街区活化方式与动力层面的根源与逻辑,进一步以广州市历史街区为例,剖析当前历史街区发展面临的困境。最后结合“微改造”方式,提出活化提升历史街区应该以保护为前提,以多元主体参与为动力,以产权为工具,以提升人居环境质量为目的,以期为城市历史街区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当前,历史街区微改造成为改善城市环境的有效方式,在改造过程中融入城市文脉,展示城市历史与内涵,使文化扎根于城市环境中,是城市文化复兴的一个主要方面。该文以"语境编织"为手法,以广州市北京南路历史街区改造方案设计为例,详细阐述了以城市文脉为导向的历史街区微改造设计策略,将"语境编织"手法的具体内容做出阐释。这一策略对于以文化为背景的城市改造具有借鉴意义,有可能成为未来历史街区更新与发展的又一方向。  相似文献   

4.
从交往实践观谈我国历史街区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乔 《中外建筑》2007,39(3):67-70
本文从交往实践观的角度提出了我国目前历史街区存在的隔离问题。通过对历史街区的保护进行解读,建立了历史街区保护的“主体——客体——主体”的双重结构关系,包含着“主体——客体”和“主体——主体”的结构,并对其意义进行阐述,建立起人和历史街区、历史街区居民和城市居民,以及城市和历史街区的意义结构。  相似文献   

5.
该文是对即将更新和改造的广州市荔湾区西来初地·华林寺·锦纶会馆历史文化街区进行调查和研究工作的阶段性总结。并在对该地段进行实地考察和研究的基础上,对其宗教、文化、历史、社会背景以及现状进行了详尽的描述。提出了“合理的和小范围”的更新与改造原则。为该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规划及城市设计制定了可行的更新及改造措施。  相似文献   

6.
历史街区保护的误解与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阮仪三 《规划师》1999,15(4):27-28
在我国许多中小型的历史文化名城中,还保存有不少的历史街区。这些历史街区记载着城市的历史发展信息,反映出城市的特色和风貌,再加上街区的居民和各种各样的活动,显示了历史文化名城特有的生命力。但遗憾的是,由于城市的经济实力不强,缺乏必要的资金对这些历史街区进行保护和整治,使其处于自然毁损和居民任意改造之中。今天,我们要特别呼吁,要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中仅存的历史街区。历史街区从历史环境保护来说是属于历史地段,它必须具有比较完整的历史风貌,能够反映出一定历史时期该地区传统风貌特征;历史街区内的历史建筑物和构…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青岛历史街区为对象,运用"海绵城市"理念和技术手段,对青岛历史街区进行微更新策略研究。明确青岛历史街区海绵城市改造的目标,提出对历史街区进行雨洪管理,采用低影响开发和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等创新理念,并针对历史街区的独特属性,对建筑、院落、交通空间、绿地广场空间选用了适合历史街区的海绵城市技术手段。以潍县路19号里院作为案例研究,为海绵城市理念在历史街区微更新的应用提供思路与借鉴,以期实现历史街区雨水循环利用,改善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8.
广州市骑楼街的保护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广州市骑楼街保护为例 ,探索城市经济和环境快速发展地区的历史街区保护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9.
不少城市都在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整治和开发,而开发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一定会遇到拆建问题。对此,首先要做好几个区分。  相似文献   

10.
历史街区作为城市中的重要部分,承载着城市历史的发展历程,反映着人们对于城市的情感和文化认知,蕴含着深厚的城市记忆。近年来,历史街区的传承和发展受到了愈来愈多的关注,大境门历史街区作为张家口市的重要历史街区,有着重要的文化和社会价值。以记忆场所重塑为切入点,对大境门历史街区进行了分析,通过PSPL法对大境门历史街区空间品质进行调研与分析,从而发现历史街区在更新发展中的相关问题,并从历史街区空间、街区商业发展和记忆修复方面,对未来大境门历史街区的保护和更新提出策略,供其他学者在历史街区研究中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经营城市历史街区--宁波北外滩更新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的发展应该基于人们生活需求的艺术与文化的渐进演变过程;城市更新发展的首要前提是对城市特色传统的正确认识与保护。本文从经营历史街区与经营城市的关系,经营城市历史街区的模式以及工作步骤等几方面进行论述,以宁波北外滩为例,探讨城市历史街区更新发展的可行模式。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湖北省荆州市胜利街历史文化街区的调研及研究,从景观文化营造的角度对该历史街区的街区概况、环境特征、设计原则等方面进行具体深入分析,有利于恢复胜利街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力和城市文脉的延续,对历史街区的振兴、城市的生态平衡、营造特色城市提供了一些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城市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特色的组成部分。目前,历史文化街区的状况不尽人意,一方面,城市的更新正威胁着传统街区的生存,另一方面,传统街区内部的居住环境质量管理普遍较差且居住人群呈老年化趋势。本文通过对吉首市乾州古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研究,着重探讨既保存传统的风貌特色又使历史文化传统街区获得生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广州的城市规划建设已经从大拆大建阶段过渡到存量规划及历史街区复兴阶段,而历史城区的保护与复兴将成为广州市成功发展为有特色的活力城市的关键。色彩规划作为历史城区复兴的重要一环往往被传统的规划所忽略,文章以广州市历史城区色彩研究为基础,对历史城区传统风貌保护与旧城区开发过程中所面临的城市色彩规划与管理进行探讨,从历史城区的色彩现状、城市色彩规划案例研究、色彩规划的研究方法与策略以及如何形成可操作的色彩规划管理体系等四个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对历史街区活力的提升愈发重视,并且在对历史街区的文化建筑以及活力的提升也取得了一些成绩。然而,历史街区的文化与城市的发展以及群众的日常生活关联较少。文章基于文化定位、文化产品、建筑空间、群众参与这四个角度上来对历史街区的活力进行分析,并且结合呼和浩特市大召寺的实例,对历史街区活力的提升进行系统的研讨。在此过程中,不仅要突出对历史文化的保护,还要加强城市与历史街区的联系,使历史街区既可以保持自身的活力,还可以促进城市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急剧变化的城市环境中,历史街区易受影响成为片段孤立化区域并走向衰败,但其因蕴含重要价值与资源而需要得到有效保护。现有保护更新理论中缺乏引导历史街区自身聚合及与城市环境融合的整体性框架。将历史街区视为复合化集群,引入集群连接理论,通过辨析内部子集、延伸连接线索、拓展连接操作构建保护更新框架,并提出建立连接后失稳问题的发现与应对措施,共同形成保护更新策略。以广州市融德里历史街区保护更新项目为例,尝试将集群连接理论运用于设计与实施过程,为历史街区集群化整合提供案例支撑,以期为同类面临衰败境遇的历史街区提供保护更新方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历史街区是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历史街区处于城市开发黄金地段,城市开发起步晚,缺乏对历史街区的保护意识,而更多的是简单粗暴地重建,导致很多城市出现千城一面,缺乏城市地域独特性。文章采用共生理论,选择荆州沙市胜利街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如何在改造过程中实现历史街区遗产与城市环境的共生,对其进行重新设计改造,使历史街区融入城市生活,也为其他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陈沐歌 《福建建材》2023,(10):43-46
历史文化街区是重要的城市名片,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整治是对城市基因多样性的保护,也是延续历史城市文化遗产的重要切入点之一。以永泰县登高山特色历史文化街区为例,通过对街区现状进行详实的调研,针对其历史记忆渐失、文脉断续、公共空间失活等问题,在结合新时代的城市发展需求的基础上,从整体格局保护、历史记忆重塑、街巷网络织补、公共空间赋活4个方面提出了街区保护与整治策略。  相似文献   

19.
杨俊宴  史宜 《建筑学报》2015,1(2):119-124
对我国历史文化街区社会空间特征进行深入解读,结合地方实践经验,提出基于"微社区"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模式,以"微社区"的形式划定街区内的基本社会空间单元,以达到在规划中保护街区居民社会生活的目的。结合广州市和平中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从街区更新策略、社区组织策略和实施保障策略的角度入手,探讨"微社区"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五大道历史街区位于天津市核心区域,其独特的历史文化特征,对于天津城市格局的形成和城市文化的发展意义重大。城市发展过程中,历史街区建筑功能也需相应提升,对于街区建筑功能现状的分析研究是街区功能提升的前提与基础。本文以五大道历史街区建筑第三产业功能为主要研究对象,对五大道历史街区建筑第三产业功能进行分类,并对其分布现状进行详述,在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五大道历史街区第三产业功能分布特点,希冀对后续研究和街区更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