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微波场下渗硼层的制备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35碳钢为基体研究了微波场下材料渗明层的制备及渗硼层的组织和相结构,并与常规加热模式进行比较,发现微波场下的渗硼层的形成、相结构等与常规有较大差异,且相同条件下渗层要厚得多。渗层的快速形成主要是硼原子在渗层中快速扩散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热力学分析表明,在BCl_3+H_2介质中进行气体渗硼时,气氛中残留的H_2O、O_2不仅使BCl_3和B原子失去渗硼能力,加大了BCl_3的消耗,而且加剧了Fe-Cl化合物的生成,导致渗硼层孔洞增加。  相似文献   

3.
45钢(α γ)双相区温度盐浴稀土硼共渗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选择合适的介质成分,45钢盐浴及电解渗硼均可得到单相的Fe_2B渗层。本文通过对700—900℃各温度渗硼结果的综合比较发现:45钢(α r)两相区温度是低温渗硼的最佳温度。实验发现,介质中加入一定量的稀土,可显著地增加各工艺相同温度下的渗层厚度,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低温时由于原子扩散能力较低而造成的渗层厚度的损失,使低温渗硼工艺更加可行。同时也发现,稀土可渗入到Fe_2B中,并且由于稀土的渗入,使渗层组织得到改善,韧性、耐蚀性及耐磨性得到提高。 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探针、电子能谱、正电子湮没、x射线衍射、显微硬度计等设备,对渗硼后钢表面的缺陷、成分、相的分布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和测定。在此基础上对稀土的促渗、改善组织、提高性能的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在适当气氛下,BCl_3浓度、气体流速,温度和时间等工艺参数对在BCl_3+H_2介质中的气体渗硼的影响规律。使用渗硼试样的实际增重与单纯由硼原子渗入而引起的理论增重之比(△m/m_(b a))定量地衡量渗硼层的质量。探讨了工艺参数选用的合理性,提出用单位炉膛截面上,BCl_3的流量(v·c)衡量BCl_s的用量多少,BCl_3浓度降至0.8vol·%,气体流速为0.49cm/s渗硼仍可获得良好渗层。在可比条件下,BCl_3的用量较目前国内外文献报导的最低用量降低了十几倍。成功地用气体法直接获得了单相Fe_2B渗层。  相似文献   

5.
钛合金表面渗硼可极大地提高钛合金的耐磨性能.本文综合阐述了国内外钛及其合金表面渗硼的研究现状,探讨了固体渗硼法中表面渗层形成机理与硼钛化合物的生长动力学.基体组织、渗剂组成、渗硼温度、氧分压等因素会影响渗硼层结构.在接近β转变点的温度条件下,可能获得较厚的渗硼层.双相结构中的TiB与TiB2层的厚度d与时间t的关系分别满足Fick扩散第二定律d2=K·t.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一种新的渗硼方法——固一气渗硼法。在固体渗硼的基础上,通过活化剂的泛选和正交试验,研制出了适用于此渗硼法的颗粒渗硼剂。用此渗剂对45钢进行900℃、4小时固一气渗硼处理后,可在其表面形成96μm左右的硼化层(单相Fe_2B)。本文还对固一气渗硼过程的有关化学反应进行了热力学分析。根据硼化层厚度的“等效面积”的模型,分析了硼化层生长的动力学问题,导出了单相硼化层形成时Fick第二定律的分析解及硼化层生长的动力学因子所满足的方程。  相似文献   

7.
稀土—硼盐浴法多元共渗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介绍了于1984年7月完成的用盐浴浸入法,对钢铁材料进行稀土—硼盐浴多元共渗(以下简称共渗)获得强化渗层的研究成果。阐述了共渗渗层成分、组织、性能等特点。分析了共渗渗层提高使用寿命的原因。论述了共渗及稀土的催渗机理。根据余瑞璜先生经验电子理论提出了稀土原子在扩渗过程中原子半径可变及其6S电子跃迁模型;还提出了活化稀土原子,在γ—Fe中提高平衡空位浓度,形成较多的“双空位”和“原子空位团”通道的扩散模型。并根据试验数据,通过热激活扩散方程,在本试验的条件下,以一级近似计算了硼原子的扩散激活能。从而对解释稀土元素在钢中形成的强制稀固溶体的溶固强化及在渗硼过程中的催化作用有了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8.
改善渗硼层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单-渗硼、硼-氮共渗.硼-氮复合渗、硼-锆共渗和硼-土共渗等方法所得到的铁-硼金属间化合物分别进行了硬度梯度,脆性和耐磨性试验。试验证明,无论是复合渗还是共渗,其渗层性能都优于单-渗硼层,其中以硼-稀土共渗渗层的性能最佳.在本文试验条件下,与单一渗硼层相比,共渗和复合渗渗层的脆断强度提高30%~54%,相对脆性降低47%~116%,相对耐磨性提高32%~109%.  相似文献   

9.
改善渗硼层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单一渗硼、硼-氮共渗、硼-氮复合渗、硼-锆共渗和硼-土共渗等方法所得到的铁-硼金属间化合物分别进行了硬度梯度,脆性和耐磨性试验。试验证明,无论是复合渗还是共渗,其渗层性能都优于单-渗硼层,其中以硼-稀土共渗渗层的性能最佳,在本文试验下条件下,与单一渗硼层相比,共渗和复合渗渗层的脆断强度提高30%-54%,相对脆性降低47%-116%,相对耐磨性提高32%-109%。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涂渗法对45钢进行以渗硼为主的硼碳氮多元共渗,并对渗层的组织结构和性能进行了探讨,试验结果表明,用涂渗法进行的硼多元共渗可使钢获得硬度高、耐磨性好的渗层,与一般的盐浴渗硼相比,该方法得到的渗层厚度大,脆性小。  相似文献   

11.
Microwave boriding layer microstructure of carbon steels and its diffusion mechanics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xistence of microwave field in the boriding can't change the growth mechanics of boriding layer.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boriding, if the treatment temperature and time remain constantly, the descend rate of the boriding layer thickness with the increase of carbon content of steel is smaller. The diffusion activation energy ofT8 steel is 2.6× 10^5 J/mol between the temperature of 750 ℃ and 900 ℃ in microwave field, which is in the same order of conventional boriding.  相似文献   

12.
微波辐射乳酸熔融缩聚反应动力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微波辐射乳酸熔融缩聚反应动力学进行研究,考察微波功率、催化剂及辅助加热介质等对反应级数和反应速率常数的影响,并与传统加热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微波热效应和非热效应共同作用下,反应速率常数明显增大,且速率常数随着微波功率的增加而增大,但微波辐射不改变反应在传统加热条件下原有的反应级数,乳酸自催化熔融缩聚反应为三级反应,在外加酸催化下乳酸熔融缩聚反应为二级反应;在体系中加入碳化硅作为辅助加热介质对反应级数无改变,但可使反应速率常数提高约20%.  相似文献   

13.
酪酸梭状芽孢杆菌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验证了高层半固体琼脂试管法比固体琼脂平板法更具有良好的厌氧性能,能准确地对酪酸梭状芽孢杆菌进行活菌计数.通过对发酵培养基中不同碳源、氮源、生长因子进行单因素研究,L9(3^3)正交实验进一步优化得到最佳培养基组成为(g/L):胰蛋白胨10,葡萄糖8,酵母膏4.用此培养基在37℃培养24h,活菌数可达4.1×10^8mL^-1.培养基中添加K2HPO45g/L、MgSO4-7H2O0.2g/L、MnSO4·H2O0.2g/L、CaCO31g/L培养32h时,酪酸梭状芽孢杆菌芽孢转化率可达95%.  相似文献   

14.
软件企业随着业务的积累与规模的增加,其所积累的领域知识与开发过程材料也变得愈加丰富。这些知识对于企业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但由于内容庞大,难以转化为对当前工作的支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使用中文分词相关技术对企业知识自动提取关键词、摘要、技术要点等以此达到快速检索企业已有知识的目的,最大程度提高软件的可重用性,为软件整个开发过程控制与信息化管理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5.
研究微量硼对C100传动齿轮组织与性能的影响,比较高频淬火层与离子氮化层的性能。结果表明加入微量硼能够提高齿轮材料的淬透性,细化淬火层的晶粒,其中含硼0.003%的试样淬火层最深,晶粒较细,其硬化深度与16 h氮化层的深度相当,硬度较高。  相似文献   

16.
用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法(MPCVD)在Mo基片上沉积金刚石薄膜时,界面层钼的碳化程度与初始沉积条件有关,利用XRD,SEM,EDS,对界面层进行的研究表明:在化学气相沉积的开始阶段,较低的甲烷浓度有利于碳向基体内的扩散从而让表面的Mo充分碳化,形成富含Mo2C的界面层,甲烷浓度过高时有利于金刚石的形核而不利于碳向基体内的扩散,在金刚石薄膜的生长过程中,碳向基体内的扩散很少,界面层的组成结构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不同热源作用下污泥的热解特性,实现污泥的资源化,采用TG-FTIR联用的分析方法对不同升温速率下污泥传统热解的失重特性和产物生成特性进行了研究,并与污泥微波热解对应的实验数据比较,探讨微波热解污泥的主要过程及特点.结果表明:微波热解的热重曲线与100℃/min升温速率的热重曲线相似,与缓慢热解时的3个阶段相比发生一定的交错.碳氢化合物热解过程中的脱羧基作用产生CO2,烷烃热裂解产生CH4,而未挥发的水分、CO2与污泥中焦炭的反应是CO的主要来源.微波热解条件下,微波能强吸收物质活性炭对CO和H2的产生有很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微波辐射磷钼酸铈盐催化柴油氧化脱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微波辐射下磷钼酸铈盐催化模型油和直馏柴油的氧化脱硫反应,考察不同萃取条件对柴油的脱硫率和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反应条件下,相对于普通加热,微波辐射加热时二苯并噻吩(DBT)、苯并噻吩(BT)的脱除率分别提高了4.2倍和3.8倍;在70℃和400 W微波功率下加热2 h,DBT、BT的脱除率分别为95.6%和74.8%;对m(催化剂)/m(柴油)为7.1 mg/g、H2O2初始浓度为0.44 mol/L的柴油,经70℃和4 0 0 W微波功率加热2 h,再在V(萃取剂)/V(柴油)为1/4的条件下用DMF萃取1次,柴油脱硫率为69.6%,收率为97.5%;萃取次数增加,柴油脱硫率提高,但收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9.
在微波反应仪中,于微波辐照下分别由吡啶、N-甲基咪唑与溴代正丁烷合成了溴化N-丁基吡啶([BPy]Br)及溴化1-甲基-3-丁基咪唑([BMIm]Br),利用AgNO3电位滴定法测定了动力学数据,建立了动力学方程,研究了反应物、温度、溶剂对反应动力学的影响,并对微波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反应遵循SN2历程,总包反应级数为二级;反应速率常数较传统加热方法提高近10倍,且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在异丙醇中合成[BPy]Br比在正庚烷中的速率常数值约高5倍;合成[BMIm]Br的活化能为30.39 kJ/mol,合成[BPy]Br的活化能为92.17~97.27 kJ/mol。与传统加热方法的动力学数据相比,微波作用不改变反应历程和活化能,但通过提高反应频率因子的方式能显著加快反应速率。  相似文献   

20.
将苯并噻吩(BT)和二苯并噻吩(DBT)分别溶于正辛烷配成模型油,以H2O2为氧化剂,研究普通加热和微波辐射加热下磷钼酸催化模型油和直馏柴油的氧化脱硫效果。分析了催化剂用量、H2O2初始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对DBT、BT脱除率的影响,分析了不同萃取条件下的柴油脱硫率和回收率。结果表明,微波辐射加热下,DBT、BT的脱除率比普通加热分别提高了7.7倍和3.7倍;在70℃和400W微波功率下,DBT、BT的脱除率分别为95.4%和62.3%;催化剂用量、H20。初始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对DBT、BT的氧化脱除率均有影响;v(萃取剂)/v(柴油)为1/4时,采用DMF萃取1次,柴油的脱硫率为61.8%,回收率为98.4%,萃取次数增加,柴油脱硫率提高,而回收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