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亚运召开,亚运城建设为广州新城的启动和持续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在区域和城市两个层面,剖析广州新城的发展动力,确定广州新城的功能定位为广州南部都会中心,珠三角服务之芯,国际亚运游旅休闲地,创意水都,生态宜居新城。规划遵循效法自然、承袭传统、精明增长等理念,提出用地、交通、开发建设等策略,构建未来广州新城。  相似文献   

2.
广州珠江新城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广州城市中心区的建设现状出发,探讨了广州中央商务区——珠江新城的特点,建设现状及出现的问题,分析了问题的根源,提出了解决对策,并阐述了新城开发建设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邓文华 《新建筑》2013,(6):50-53
深圳市罗湖中心区(老城)与福田中心区(新城)分别代表了深圳城市设计和发展历程中两个不同时代的发展思路和设计理念,也是国内众多城市中老城区与新城区建设发展的缩影。以两个中心区的规划网络与道路尺度为出发点,从城市设计的发展理念和城市空间的体验进行比较与分析,试图引出一个对未来城市设计与发展的思考方向。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东莞文化新城形成的原因、影响因素,新城中心区建设的利弊得失,并在城市设计方面对新城中心区的发展建设作了相关探讨,提出新城中心区城市设计是个整体的、长期的、动态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5.
2010年(广州)亚运会亚运村选址于广州新城.从重大事件与城市发展的角度,阐述亚运村规划建设对广州新城规划控制区规划发展可能带来的积极影响,并就后亚运时代广州新城规划控制区的目标定位和空间布局问题提出若干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于原有城区之外规划建设新城,形成多组团城市空间格局已成为一种趋势。在新城中心的景观规划中,如何尊重和保留原有的自然和人文印记,将新城中心景观建设与地域文化、城市生态文化相结合,进行文化的再创造,形成一个既满足现代城市中心功能,又富有历史记忆和文化标志的新城市中心区,以无锡太湖新城中心景观建设为案例,进行了规划探讨。  相似文献   

7.
何鹏 《城乡建设》2013,(6):25-26
嘉定新城是上海近期重点发展的三大新城之一,其建设已列入全市新城建设的重点。上海世博园的城市最佳实践区众多城市建设案例,提供了当今世界最新的节能、低碳、环保技术和理念。"十一五"以来,上海在郊区新城建设中结合自身优势,取得了先发效应,进一步强调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主题,充分展示"自然和谐,创业创新"的城市特质,将嘉定新城打造成为"世博园外的城市最佳城市实践区"。本文以上海嘉定新城中心区为例,从规划设计、公建项目、绿化景观、市政道路及科学调研五个方面落实生态,宜居,  相似文献   

8.
随着生态危机、环境危机的压力日趋加大,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正在成为中国推进城镇化进程中的新热点.云龙生态新城是中国中部地区第一个真正意义上进入实施阶段的生态城市,结合云龙生态新城规划与实施的经验,提出生态城市规划编制应把握关键的技术领域、形成自下而上的规划设计方法并应用适用型生态技术.同时,为保证生态城市规划的有效实施,应形成规划与专项一体、规划与设计同步、规划与管理伴行的实施机制.  相似文献   

9.
珠江新城规划和发展回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广州市珠江新城是广州未来最重要的城市中心区,其发展源于广州"东进"与"国际化"的战略,从"城市中心区"上升为"21世纪CBD",现在又再次面临亚运所带来的发展机遇。在这个过程中,广州市先后编制了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规划检讨等多种城市规划方案指引珠江新城建设。如今的珠江新城已经逐渐发展成为商务发展氛围成熟国际化、公共服务设施多样高质量和市政基础配套高效多功能的现代化CBD。珠江新城的规划体现了一种动态完善的思路,其未来的发展仍然主要取决于广州的整体国际化程度,但珠江新城必然将对此有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越发加快,为了保持城市的理性增长与社会和谐,必须探索一套符合现代城市发展的规划思路,以作为城市发展的总体纲领。浑南新城总体规划运用现代新城的规划理念,融合历史文化元素,采取优先开展征地拆迁工作、以基础设施配套完善作为起步、提升绿色环境、启动智慧城市建设等策略,科学构建功能区,建立旨在提高生活效率的道路交通体系和注重生态优先的环境保护体系、稳定的基础设施体系和具有智慧城市内涵的规划建设管理体系,为现代化新城的规划编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杨大伟  黄薇 《山西建筑》2012,38(27):19-21
以宝鸡市陇县东部商务中心区规划设计为例,探讨了在规划设计中如何营造城市历史文化氛围,提出了历史为基,山水为实,尊重自然,面向未来的规划理念,旨在通过剖析规划设计方案,为城市建设中如何减少"千城一面"的城市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丁玫  许焕义  王怡 《山西建筑》2014,(18):11-12
为顺应国家复兴丝绸之路的"西进"发展战略,计划在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规划建设区域性国际商贸中心,对该项目的建设目标、规划分区、景观规划、建筑风格等方面的规划及建筑设计提出了系统的可行性整体构想,指出通过市场加工区、商业服务区的规划、建设,必将能在格鲁吉亚建成融生产加工、商业居住、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大型国际性综合开发项目。  相似文献   

13.
孙施文 《城市规划》2006,30(8):66-74
以陆家嘴地区的建设为例具体分析了城市中心公共空间建设的特殊性,揭示了对城市公共空间的认识以及城市中心地区城市规划手段的运用中所存在的误区,希望能对该地区和城市中心地区的相关建设提供一个思考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王峤  臧鑫宇  曾坚 《风景园林》2018,25(6):24-29
系统总结了城市暴雨灾害的特征和诱因,建立了高密度中心城区暴雨防灾规划体系,根据中心城区特征提出了基于生态安全理念的土地效能优化、基于绿道理论的绿地空间规划、基于低影响理论的暴雨调节系统、结合地下空间开发的暴雨管网建设等常态暴雨防灾策略,探索了基于灾时应急思维的暴雨防灾策略以及法律规范、技术条件、财政投入等暴雨防灾支撑策略,力图有效指导中心城区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尚鹏 《山西建筑》2012,38(17):33-34
基于大连市城市中心区设计的总体构想,从与城市有机结合的道路交通组织、与大连城市广场景观以及城市天际线景观设计等几个方面来论述大连市裕景中心项目,进而探讨城市化进程中的高层建筑与城市中心区规划建设有机融合的设计方法,从而更好的优化城市空间。  相似文献   

16.
罗小虹 《华中建筑》2014,(8):127-131
国内外许多城市的实践经验表明,在城市中心区建设由空中连廊、地下通道、地面街道以及室内公共通道连接而成的立体步行交通系统,有利于缓解城市中心区普遍存在的交通拥堵、空气质量不佳、步行环境差等问题,能够营造人性化的、适宜人居的城市空间,促进城市低碳发展,对于活化城市中心区,提高城市中心区的吸引力和集聚能力,增强城市对于高端人群的承载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我国,在东南沿海地区特别是广东等地区的经济发达城市,已经具备一定建设城市立体步行系统的条件,未来可以通过在城市中心区建设步行系统的方式逐步改善城市中心区发展面貌和发展质量,从而提升整体的城市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17.
结合杭州市中心区武林广场中西湖文化广场建筑设计,指出:在城市中心区域的超大体量建筑综合体的设计过程中,建筑师应将城市设计作为建筑设计的基础,首先须考虑城市中心区域的整体性、关联性、耦合性,其次才是建筑本身。运用丰富的空间想像力,将城市建筑形体空间有效地组织起来,并与立体交通统一设计、建设,这是大城市走向高度集中的一种新型建筑模式,也是大城市旧城综合再开发的主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8.
城市中心是城市发展的增长极,培育城市中心已经成为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手段。宁波市镇海新城中央生态公园通过创新公园功能、铆合新城空间等规划手段,力求将其打造成新城第三中心,实现由隔离到增长极的质的转变,追求经济剩余最大值。同时启发城市公园绿地建设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上海的轨道交通进入超常规建设状态,对位于市中心城交通繁忙地区轨道交通车站的管线综合,如何适应工程建设需要和兼顾地区交通要求,同时根据地区详细规划将远近期需求相结合,安排好各类管线,通过近几年大量的规划设计实践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20.
社区中心的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魏皓严 《规划师》2000,16(2):112-115
“社区中心”在中国城市规划界一直存在概念上的诸多解释,作者通过对其产生根源进行追溯,从而获得一个较为清晰明确的概念,并且简要分析了当前中国城市住区中社区中心所面临的困境,进一步对社区中心的建设提出了若干建议,以期能对我国城市规划学科水平的提高和城市住区的营建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