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公司电镀废水零排放工程从开始试运行至今,基本可以满足含氰、含铬、含氟、含镍、脏酸碱、净酸碱、地面废水7种电镀废水进行常规的化学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再对该水进行反渗透去盐处理,可实现中水回用和"零排放"。经处理后回用水达到航标HB5472-C类水要求,可用于生产线的前处理清洗用水,降低漂洗水用量。电镀废水虽然进行了常规的化学处理,但还残留有少量的氧化性杂质和有机杂质,这些都会对反渗透过滤膜起堵塞效应。该文介绍了电镀废水零排放工程的应用情况,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试图寻找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脱硫废水近零排放工艺投资成本高、运行费用高的问题,根据脱硫废水水质特点,提出纳滤-蒸发结晶的脱硫废水资源化回用工艺,并通过中试对工艺中的核心系统纳滤-蒸发结晶系统进行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纳滤系统可有效将脱硫废水中一价离子、二价离子进行分离,一价离子进入纳滤产水,二价离子截留在纳滤浓水中;一价离子透过率在50%~60%,一价盐回收率在88%以上;二价离子透过率4%.纳滤产水直接蒸发结晶,纳滤浓水回流至预处理单元,实现脱硫废水的资源化利用及近零排放.  相似文献   

3.
目前,膜基技术是脱硫废水的零排放系统废水回用的有效手段,因此该文重点介绍了膜浓缩-蒸发结晶工艺在电厂运行的实际效果,并探讨该技术的局限性。采用某电厂膜浓缩-蒸发结晶工艺对电厂废水进行处理,以期达到废水技术零排放和资源回收利用的效果。结果表明,工艺对脱硫废水的回收率高,蒸发结晶后的工业盐指标稳定,同时该工艺处理后的煤泥排干后可作为燃料回用,凝结水也可回用,实现资源的有效回收。同时,该系统前三段工艺减少了75%的废水量,后续结晶盐纯度为98%,约占废水总量的1.5%。  相似文献   

4.
陶世安 《材料保护》2004,37(6):19-19
“电镀废水回用技术”成果在国内首次将纳滤及反渗透技术集成处理电镀镍废水,工艺先进合理,填补了国内空白,在工业应用上国外未见同类报道,已申请了名为“电镀废水处理零排放的膜分离方法”的发明专利。该成果的成功实施为电镀生产废水治理达到零排放提供了一条可行的技术路线,可节约电镀生产用水量以及减轻电镀行业对水环境的污染,有利于促进电镀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该成果开发创新了新型集成膜组器等硬件技术和膜工艺设计、优化、管理运行等方面的技术软件,采用纳滤膜除去废水中的部分一价盐,并对镍离子预浓缩,再通过两级反渗透进一步浓缩…  相似文献   

5.
付明  赵晓燕 《材料保护》2022,(5):185-189
电镀行业所产生的废水除了含有铬、镍、铜、镉等重金属,还含有氰化物、磷酸盐等污染物,污染性强。因此,解决电镀废水的污染问题成为该行业发展的关键所在。通过某机械工具厂的实际案例,分析和讨论了电镀废水零排放的技术集成及应用情况。通过将电镀废水进行分质分流并单独进行化学法预处理至达到排放要求,再通过一段RO、二段RO、DTRO等三段浓缩,最后的浓缩液再经过蒸发器蒸发结晶,RO的产水回用于生产线,从而实现废水完全回用不外排,同时运行成本也在可接受范围内,得出电镀废水零排放是可行并可进行推广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脱硫废水零排放,脱硫废水高温烟气蒸发结晶技术逐渐发展起来,脱硫废水蒸发过程中结晶盐的高温分解可能是制约蒸发技术进一步推广应用的关键问题。介绍了火力发电厂脱硫废水的特点及蒸发结晶过程中盐分的稳定性,重点介绍了水合氯化镁的几种热分解机理。综合分析表明,在旁路高温烟气蒸发处理过程中,氯化镁和铵盐可热分解,分别产生氯化氢气体和氨气,将会引起后续脱硫废水排放量增加、烟囱出口氨浓度升高。最后讨论了旁路高温烟气蒸发系统引起电厂粉煤灰的质量降低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电镀废水中含有大量有毒有害重金属,如处理不到位,就直接排入河流中既污染环境,又浪费资源。本文在分析电镀废水特点的基础上,实例分析了双层滤料过滤器、超滤、反渗透、纳滤等膜法工艺处理电镀废水的情况。经处理后,达到了废水回用,实现电镀废水的零排放。  相似文献   

8.
针对矿井水零排放的迫切需求与矿区水资源短缺的现状,研究了某矿井水零排放项目纳滤分盐系统的运行情况.从调试到正常运行半年以来,该系统运行情况良好,超滤膜对COD的截留率达到70%,对硅的截留率在40%~70%之间,纳滤膜可以有效地将来水中的氯化钠与硫酸钠进行分离,产水侧NaCl/Na_2SO_4比达到55以上,浓水侧Na_2SO_4/NaCl比达到9以上,为后续蒸发结晶产出纯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针对重庆某铝厂的废水成份复杂等特点,以及国家对铝业节能减排的要求,确定了以反渗透技术为主的工艺来大规模回用电解铝厂的废水,同时要求有高的废水回收率.运行结果表明,反渗透系统的运行效果非常好,给铝电解厂带来了很好的环境和社会效益.本文详述了时代沃顿的反渗透膜在铝厂废水回用系统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0.
现在电厂对废水的处理不仅仅是停留在达标排放的阶段,而是要做到变废为宝,重复利用,达到废水零排放。反渗透技术具有设备构造紧凑,占地面积小,单位产水量高,能量消耗少,去除杂质彻底,使用范围广,自动化程度高,使用操作方便,无污染等等多种优点。  相似文献   

11.
稀土深加工表面精饰产业集控区项目在章贡区水西镇赣州钴钼稀有金属产业基地开工建设。该项目引入“电镀废水零排放“技术,标志着赣州市稀土加工正式引入电镀废水零  相似文献   

12.
正日前,由青岛西海岸融合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青岛半导体高端封测配套涉重废水深度处理厂项目已竣工并通过验收,正式投入运行.这是山东首个半导体高端封测配套涉重废水深度处理厂,在山东省半导体重金属废水处理领域尚属首次,工艺技术达到全国领先水平.该项目水处理设备及工艺由青水津膜公司承建.项目采用污水零排放核心工艺,  相似文献   

13.
化工废水深度处理回用中反渗透系统的运行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渗透系统是独山子石化公司化工废水深度处理及回用装置的核心工艺单元,本文对反渗透系统运行管理中的影响因素如RO系统主要监测点及运行参数控制、系统杀茵冲洗和在线清洗、离线清洗、药剂投加控制等几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述,并对运行成本及经济效益进行核算和分析.实践证明,认真、仔细、严格的运行管理可延长反渗透膜元件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4.
以海水淡化膜集成系统的构建为核心,分析反渗透海水淡化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综合评价膜法预处理-反渗透、反渗透-正渗透、反渗透-压力延迟渗透等几种典型的膜法集成系统;提出利用膜法集成技术进一步降低海水淡化能耗与实现零排放的基本思路与原理.同时,详细介绍海水淡化膜法集成系统在海水淡化过程中海水预处理、盐差发电、浓盐水再利用等方面的具体应用进展,为低能耗零排放的海水淡化膜集成系统的构建提供指导与借鉴.  相似文献   

15.
浓盐水的零排放是水处理行业关注的焦点之一.采用中空纤维疏水微孔膜对热浓盐水进行膜曝气结晶,利用空气泡吸湿及其对料液的扰动加速料液蒸发,当料液浓缩至过饱和度后,可析出晶体,因此可为浓盐水零排放提供新的途径.考察了膜曝气结晶工艺中膜侧曝气压力、膜面积对于膜曝气产水量的影响,气液分离距离对产水水质的影响以及膜蒸发可否实现浓盐水的浓缩结晶等问题.实验得出,当膜面积为4.82×10~(-3) m~2、曝气强度为2.38 N·m/h时,膜曝气产水量可达16.4 kg/(m~2·h),产水电导率可以低至20.0μS/cm.因此,该工艺可进一步处理高浓盐水,在零排放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为了促进工具厂的清洁生产,提高镍和铬的利用率,有效利用电镀废水,工具厂开展了清洁生产审核.审核过程中,在镀镍槽后增设2个静止的回收清洗槽,每生产班次都对挂具刷绝缘漆,通过镍的物流实测验证,镍的利用率从70%提高到87%.在镀铬槽后增设3个静止的回收清洗槽,并且使用稀土镀装饰铬,铬酐浓度为150~180g/L,并且添加抑雾剂F-53,通过铬的物流实测验证,发现铬的利用率从15%提高到43%.考虑工具厂各生产车间的用水要求,在全厂范围对电镀废水进行合理调配,电镀车间外排的废水被蒸发,实现电镀废水零排放,为电镀行业的清洁生产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为制定某大型冶金制造企业搬迁项目中新厂区物流规划的设计方案,基于Plant Simulation平台对全厂物流系统进行了参数化、模块化建模.通过算法导入数据、控制各种逻辑规则,进行了仿真实验和分析.通过仿真,优化了全厂物流规划的设计方案.通过优化,减少项目投资成本288万元.  相似文献   

18.
结垢是反渗透和循环水系统中常见的问题之一.根据反渗透膜表面和凝汽器管内垢成分的比较,从反渗透浓水和循环水的pH、游离CO2、碳酸根的变化、碳酸类化合物的平衡等因素对两个系统结碳酸盐垢的过程进行对比研究,并针对反渗透系统结垢特点对其阻垢剂的选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张妙 《硅谷》2015,(3):127-128
内蒙古伊泰煤制油外排水减排项目是将原污水处理装置排水、循环水系统排水和原化学水站排出的浓盐水,进行处理成为回用水,同时减少废水外排总量。本工程的预处理采用的是传统的石灰混凝澄清过滤技术,出水能满足反渗透进水的要求(SDI≤2)。介绍了该工程的概况、工艺流程、设计参数,总结分析了工艺设计的技术特点和要求。  相似文献   

20.
火力发电厂是用水量较大的工厂之一,面对水资源的匮乏及污染,应用废水零排放技术控制排水量、加强废水资源化是实现节水和废水治理的重要手段,应加强对该技术的研究与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