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目前薄煤层滚筒采煤机存在装煤效果差的问题,提出了设置弧形挡煤板、采用叶片倾斜布置型滚筒、使用大功率小尺寸行星头及采用紧凑型扁平链输送机等四种主要技术改善方案。并介绍了这四种方案的具体实施情况。据此,可为改善装煤效果提供技术基础支持。  相似文献   

2.
《煤矿开采》2017,(3):1-5
装煤为综采工作面五道工序之一,装煤效果直接决定刮板输送机的推移量和综采面生产效率。大倾角煤层走向长壁综采生产实践表明,随着工作面倾角的增大,装煤效果急剧变差。基于滚筒装煤原理和工作面倾角,分析了影响大倾角煤层走向长壁综采工作面采煤机装煤效果的主要因素。指出在未采用弧形挡煤板时,采煤机下行割煤的滚筒装煤效果远比上行割煤要好。而加装弧形挡煤板后,上、下行割煤均可获得最佳装煤效果。建议采取加装弧形挡煤板、优化滚筒参数和降低溜槽高度措施改善大倾角煤层走向长壁工作面采煤机装煤效果。  相似文献   

3.
使用离散元仿真软件EDEM在相同材料条件和运动条件下对薄煤层采煤机小直径滚筒两种转向进行仿真,探究滚筒转向对装煤效果的影响,并通过分析装煤过程中煤炭颗粒的运动轨迹研究装煤性能存在差异的原因。仿真试验得出:采煤机滚筒逆转装煤率为41.37%,采煤机滚筒顺转装煤率为27.51%,导致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采煤机滚筒逆转对煤炭颗粒的作用更有利于装煤,分析结果可为薄煤层采煤机滚筒工作旋向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薄煤层采煤机装煤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丽娟  赵名扬 《煤炭学报》2017,42(7):1892-1898
为了提高薄煤层采煤机的装煤性能及工作效率,运用理论分析与离散元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其进行了研究。针对理论落煤量及理论装煤量与牵引速度、滚筒截深、滚筒转速、螺旋升角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基于PRO/E与EDEM建立了采煤机截割部的离散元仿真模型及煤壁模型,模拟了采煤机截割、破碎煤岩的复杂过程,并获得了相应的装煤率;基于正交试验法分析了牵引速度、滚筒转速、叶片螺旋升角、滚筒截深对采煤机装煤性能的影响规律及显著程度。基于实际工况,得到了新型薄煤层采煤机的最优设计参数,为采煤机滚筒装煤性能的研究及优化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煤矿机械》2021,42(10):29-30
螺旋滚筒是采煤机工作的执行机构,承担截煤和装煤的重要任务。滚筒装载效率关系到整个工作面的工作效率。借用量纲分析讨论了薄煤层滚筒叶片的最佳螺旋升角的计算方法。对薄煤层滚筒的装载能力给出了计算公式,为薄煤层滚筒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针对薄煤层采煤机滚筒装煤效率低的问题,以某型号薄煤层采煤机为研究对象,以叶片螺旋升角、滚筒转速、牵引速度为主要设计变量,采用离散元研究方法对采煤机滚筒的逆转装煤过程进行分析。利用三维离散元软件PFC,建立滚筒、煤壁、刮板输送机中部槽联合仿真模型,仿真过程中统计滚筒装煤效率以及滚筒叶片包络范围内颗粒速度、颗粒数。结果表明:该型号采煤机滚筒宜采用叶片螺旋升角21°,在牵引速度1.5 m/min,转速45r/min或牵引速度2m/min,转速50r/min时,均能获得较高的装煤效率;叶片包络范围内颗粒三个方向的速度随着滚筒转速的增大而增大,且Y方向速度的增大幅度小于转速的增大幅度,X、Z方向速度的增大幅度大于转速的增大幅度。  相似文献   

7.
我国极薄煤层采煤机的技术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分析我国目前极薄煤层采煤机技术现状的基础上,从优化滚筒装煤效果、弯摇臂的使用、及降低机面高度方面探讨了极薄煤层采煤机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高晓旭  徐衍振  王雷 《煤矿机械》2012,33(1):224-226
通过比较几种典型薄煤层采煤机参数,介绍了我国薄煤层采煤机的结构特点,分析了螺旋滚筒的结构参数、工作参数对薄煤层采煤机装煤效果的影响,并讨论了几种常见摇臂结构形式的特点以及装煤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薄煤层采煤机装煤效果差的问题,对鼓形滚筒进行优化设计,提出将累积装煤率作为评价采煤机装煤能力的指标,采用离散元法对传统滚筒与鼓形滚筒进行装煤效果的仿真研究,分析了传统滚筒与鼓形滚筒的装煤效率,最后对2种滚筒装煤效率和块煤率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鼓形滚筒筒毂锥顶半角β的增大,其装煤效率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且当筒毂锥顶半角β=10°时,鼓形滚筒的装煤效率最高;与普通形滚筒相比,所优化设计的鼓形滚筒的截割比能耗更小、块煤率更大、装煤效率更高。研究结果可为薄煤层采煤机滚筒的选择和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赵武  张洪雷  陆冬  牛晓明 《煤矿机械》2015,36(6):204-206
目前薄煤层采煤机存在的普遍问题是过煤空间小、装煤效果差,针对这类问题。提出采用侧卸式摇臂、叶片二次倾斜式滚筒、改进摇臂布置方式等措施,并详细介绍了这几种措施的具体实施方式,经实践证明,这些改进措施改善了装煤效果,提高了工作面的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1.
陈崇  高争  姚恩广 《煤矿机械》2015,36(4):246-249
通过对薄煤层采煤机滚筒装煤性能的参数分析,并结合滚筒装煤的力学、运动学分析,得出了滚筒理论装煤量和装煤效率的表达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10902工作面装煤效率低的原因,并对采煤机滚筒参数进行成功改进,解决了采煤机滚筒装煤效率低的难题,提高了工作面的生产效益,为滚筒设计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2.
我国极薄煤层的开采机械化问题,比较突出,主要设备为采煤机。文中对极薄煤层用爬底板端面截割采煤机小直径滚筒的装煤效率,通过参数分析及一系列的实验研究,根据其有关参数对装煤量、装煤效率及比能耗的相应有利关系,提出小直径滚筒设计应该是:适宜的滚筒和筒毂直径;2~3头的光滑叶片且升角在30~35°;转速在120~130r/min的逆向旋转滚筒以及与转速相匹配的1.2~2m/min的牵引速度。  相似文献   

13.
施平  赵友军  苟苛 《煤矿机械》2011,(6):100-102
滚筒的截割能力、装煤能力、块煤率是评价采煤机滚筒性能的主要标准,影响采煤机滚筒性能的参数:截割功率、滚筒直径、滚筒转速、滚筒的截齿数、叶片螺旋角、叶片头数。通过分析这些参数与截割能力、装煤能力、块煤率之间的关系,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合理优化滚筒参数,是设计高性能滚筒的保证。  相似文献   

14.
缩小采煤机截割部行星机构的途径煤炭科研总院上海分院张安寿行星机构以其体积小、传动比大、承载能力高的优点,广泛地应用于滚筒采煤机截割部的截割滚筒内。但在研制截割较硬煤质的大功率薄煤层采煤机时,如果采用常规设计的行星机构装在滚筒内,则滚筒装煤叶片的高度就...  相似文献   

15.
薄煤层综采机械化装备配套及关键技术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薄煤层工作面综采机械化装备配套要合理科学,以便各设备的结构尺寸达到最优的配合状态。分析介绍了滚筒装煤、最大采煤高度、薄煤层输送机、薄煤层对采煤机的要求等问题。认为:滚筒装煤问题是装备能否达到良好综合配套性能的关键所在。介绍了薄煤层综采设备在显德汪矿的实际配套情况。  相似文献   

16.
<正> 一、前言采煤机工作机构的螺旋滚筒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采煤机的落煤与装煤效果,从而直接影响生产率。在生产实践中,对于薄煤层采煤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块煤率低、工作时粉尘较大、装煤效果不好。块煤率低不仅增加了比能耗,同时还降低了煤的售价,直接影  相似文献   

17.
刘大同 《同煤科技》1994,(3):8-11,5
我局近几年重点科技攻关开发几种类型薄煤层采煤机,在生产试用和推广使用中收到较好效果,月平均产量接近同期中厚煤层产量,最高月产量曾达到61781t,并取得较好经济和社会效益。 试验中深深体验到薄煤层采煤机滚筒装煤工艺是制约薄煤层开采高产高效的重要因素,也是研制试验几种类型薄煤层采煤机遇到的共  相似文献   

18.
滚筒式采煤机装煤效果分析及参数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根据采煤机的截割理论,研究了影响采煤机滚筒装煤效果的主要参数,建立了螺旋叶片参数(结构参数、运动参数)与目标函数(滚筒装煤能力)间的数学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陈志强  崔巍 《煤炭技术》2019,(2):147-149
通过对柱型采煤机滚筒在工作面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原煤块率低、装煤量少、降尘效果差等问题的分析,从优化滚筒结构入手,对截齿分布、叶片路径、筒体形状、喷雾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改进,研发出了新型采煤机滚筒。该滚筒在岳城煤矿的应用大大提升了采煤工作面的原煤块率,有效改善了现场作业环境。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中厚煤层综采工作面三机配套、采煤机司机操作、滚筒设计制造技术等影响装煤效果因素的分析,依据对4个生产矿井综采工作面设备配套与装煤效果的实际调研,对中厚煤层滚筒装煤距离、摇臂下过煤断面、尾滚筒高度位置等参数提出了具体要求,明确了三机配套的合理性是决定采煤机装煤效果的关键。同时提出了滚筒的螺旋叶片和耐磨板设计制造时应以光滑流畅为原则的观点,为煤矿解决采煤机装煤效果问题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