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严寒地区村镇典型住宅建筑(未做保温)作为研究对象,在深冬时期,对典型建筑实施以下实测:围护结构热工缺陷检测,室内热环境测试,围护结构热工性能以及采暖耗热量测试。采用原位测量非破坏性方法采集实测数据,进行周期为50 d连续测试,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和论证。结果表明:该村镇典型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超标严重;采暖耗热量大;建筑本身气密性差;室内热舒适度不佳。进而,为严寒地区村镇典型住宅建筑降耗增效、节能环保研究及升级改造工作提供有效实测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围护结构热惰性对间歇供暖逐时热负荷附加的影响,笔者以北京某办公建筑围护结构热惰性作为分类,研究了围护结构类型Ⅰ、Ⅱ、Ⅲ以及围护结构类型Ⅱ保温形式对建筑逐时负荷、室内热环境影响,最后给出了在连续供暖耗热量基础上的逐时热负荷附加率,为间歇运行蓄热空调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预测空调负荷,提前改变空调运行状态可以有效提高空调系统的运行效率、改善室内热环境.本文提出基于深度学习LSTM模型短期空调负荷预测方法,对某建筑空调冷负荷进行预测,结果证明相对于传统预测模型,LSTM模型的误差更低,预测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以农村单体建筑为出发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领域的随机森林模型来进行建筑物的热负荷预测。首先使用DeST建筑能耗模拟软件对建筑进行建模;使用皮尔逊系数法选择出了与建筑物热负荷相关性比较大的因素;建立随机森林预测模型,并且选择出模型合适的超参数,进一步提高预测精度。结果证明,随机森林模型的预测精度良好,可以用来指导工程实践。为大数据时代下,建筑的热负荷预测提供了一种方法,为智慧供热系统的实现以及分布式调控提供了重要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热力站耗热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立了基于历史数据的耗热量预测模型,并采用MATLAB软件,对未来第1,3,7天的耗热量进行数据回归预测。结果表明:建筑耗热量具有时间遗传特性,耗热量不仅与室外温度有关,还与前7~10d内的历史耗热量具有很强的相关性。耗热量时间遗传期分为3个阶段,不同热工性能建筑的热力站耗热量的时间遗传特性不同,越是新建建筑,其时间遗传期m值越大。采用预测模型对未来1d的耗热量进行预测,其精度在5%以内。  相似文献   

6.
以拉萨老城区典型传统民居为研究对象,对其在电采暖工况下的室内热环境和耗热量进行了计算机模拟,并与参照建筑对比。结果表明,传统建筑的耗热量明显大于参照建筑,同时采暖耗热强度高于拉萨远期采暖热指标;在采暖温度为18℃时,传统建筑室内热环境整体上不能达到相关标准所规定的热舒适要求;室内空气温度与围护结构内表面平均辐射温度的温差较大,可能对室内热舒适产生不利影响。在分析传统建筑围护结构失热分布情况后,提出了适宜于拉萨传统建筑节能改造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针对集中供热系统二次管网水力失衡而导致采暖用户室内冷热不均、系统运行能耗高等问题,采用BP神经网络对建筑热负荷和IBV电子平衡阀的开度进行预测的方法,对供热系统进行节能控制。通过系统改造前后同期运行数据对比可得,在满足用户用热需求的基础上,末端用户耗热量减少7.4%,系统总能耗减少9.5%。试验数据表明,BP神经网络算法预测控制方法大大降低了小区供热系统的运行能耗。BP算法控制系统对集中供热系统的节能改造和工程应用方面的发展具有很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间歇采暖条件下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筑围护结构和设备的节能设计是实现建筑节能与室内热舒适的两个重要手段,不同的设备运行模式会导致不同的建筑和设备节能设计.但目前的相关标准仍沿用连续采暖(空调)模式进行建筑能耗的模拟计算,未考虑实际的设备运行状况,使预测的节能效果与实际情况出入较大,对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评价出现偏颇.通过对不同墙体在不同采暖运行模式下的建筑能耗和热舒适度的理论和实测研究,分析了在不同模式下不同墙体的热工性能,为正确评价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和建筑节能效果评价提供了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9.
地道风通风降温的优化设计及运行效果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地道风通风降温的优化设计数学模型,并结合建筑热过程的动态模拟,编制了用地道风通风时室内热环境的预测软件,预测结果可以用来指导设计、决策与运行管理。  相似文献   

10.
以体育馆建筑为研究对象,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影响体育馆各场地的热舒适度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辐射温度计算出影响室内热舒适度的各个因素对室内热舒适度的影响因子。针对的影响因子大小不同,提出对体育馆室内各场地热环境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1.
崔倩  蒋林晓 《重庆建筑》2021,20(5):19-21,31
重庆高校历史悠久,现存大量历史建筑,历史建筑的室内环境现状和保护更新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该文以重庆市历史建筑——重庆交通大学青楼为例,对高校历史建筑室内热环境现状进行测试分析.将使用者舒适度调查问卷结果与室内热环境测试仪器HOBO U12 Logger测量结果对比分析,评测重庆高校历史建筑室内热环境舒适度.另外,通过对历史建筑"青楼"与现代建筑"创新创业园"同期数据进行比对,发现在相同的室外环境且单一因素作用下,历史建筑的室内热环境受室外环境影响较现代建筑明显;相比仪器测量的具体数值,历史建筑内使用者对室内热环境舒适程度主观感受敏锐度偏低.  相似文献   

12.
室内舒适需求水平与建筑供暖空调能耗大小密切相关,为此既有建筑差异化的室内热舒适需求现状,是零能耗建筑室内热环境设计的重要依据。本文调查寒冷地区-西安既有居住建筑室内热环境和热舒适水平现状,归纳室内热环境差异化特征,剖析居民热适应机理,提出热舒适度分级依据。结果表明既有集中供暖商品住宅、分散采暖拆迁安置住宅、农村分散间歇采暖住宅的室内热湿环境存在显著差异;居民对差异化的室内热环境具有热适应能力,主观心理适应以及着装、活动量等行为调节是热适应的重要方式;经济条件和建筑采暖方式是影响室内热环境的重要因素,也是热舒适度分级的重要依据;既有居住建筑现存在三级不同的热舒适度水平,舒适温度区间分别为19. 2~22. 7℃,14. 8~20. 6℃,9. 4~13. 9℃。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揭示建筑热激活系统的热特性,以保温层厚度、混凝土厚度、室内得热量和遮阳情况为变量,以节能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为基础,分析热激活建筑室内空气温度、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系统的制冷量和围护结构得热量的变化规律。根据结果可知,在相同制冷工况下,热激活建筑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比空气系统条件下的内表面温度低,因此,热激活建筑相对空气系统具有提供更好的室内舒适度的潜力。根据分析热激活系统热特点可以得到,热激活系统可以与空气系统耦合使用,将热激活系统的冷量储存在建筑结构中,降低建筑内表面温度,提高室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4.
通过主观评价调研的研究方式对西安市大型综合商业建筑室内热环境进行研究,以消费者主观感受为基础,对建筑室内热舒适度进行评价,对商业建筑室内消费人群的年龄进行分析,并且通过舒适度评价得到商业建筑室内环境满意度的正态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5.
绿色节能是我国变电站建筑的发展目标,而变电站建筑功能多样且以主控室为代表的建筑具有较大的内热源,如何合理确定其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是实现变电站建筑节能的基础。针对典型变电站主控室建筑,采用DeST对其位于6个高寒地区时的围护结构总耗热量进行了计算分析,得到了不同室内散热密度条件下总耗热量指标随外墙传热系数的变化关系。研究结果将为高海拔寒冷地区变电站以主控室为代表建筑的节能设计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16.
《安徽建筑》2019,(6):4-7
以高校体育馆建筑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邯郸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馆进行冬季室内热环境测量,得出了体育馆建筑热舒适度PMV—PPD曲线。运用主成分与回归分析计算出影响室内热舒适度的各个因素对室内热舒适度的影响因子,最终得出位于二层的乒乓球和羽毛球场辐射温度影响因子相对较高,一层的篮球场、健身室和空场各因素影响因子大小接近,参考影响因子,提出对室内热环境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7.
新型的被动式太阳能变色墙环境调控技术,为住宅建筑穿上了一件可以根据室内温度自动调控舒适性的外衣。当室内温度高于人体不适温度时,温控装置会让变色太阳能墙变成深色,阻挡紫外线和红外线,同时向太阳能制热制冷设备发出信号启动运行来降低室内温度,反之亦然。因此,这种环境调控技术能够更加智能地提高室内舒适度,节约建筑能耗。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研究在过渡季节由风扇、空调联合运行改善室内舒适度在上海中小学建筑中的可行性及节能率。分析模型基于中小学建筑特征的调研结果,在此基础上通过CFD与能耗模拟软件,对风扇运行能否满足室内舒适度要求,风扇与空调联合运行策略相对于单一使用空调满足室内舒适度要求的能耗差异进行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过渡季节使用风扇可以满足室内人员的舒适度要求,风扇与空调联合运行的策略可以为学校带来23.2%的节能效益。  相似文献   

19.
该文基于预测热感指数PMV值及计算机模拟技术,旨在提出一套适用于山东济南地区住宅建筑夏季节能因素的评价方法。选取山东济南地区的某一主卧室为研究对象,设定影响其室内热舒适的南向窗墙比、外墙传热系数、外窗传热系数三个主要因素,在节能规范范围内取值,通过CFD模拟和正交试验计算,得出其对住宅夏季室内热环境舒适度的影响程度。旨在有效地指导济南地区住宅的夏季节能设计。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ARX模型建立建筑热负荷预测模型,并采用多组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预测模型具有很高精度,并基于热负荷预测数据优化热网调节方法,为热网实现按需供热和优化控制提供前提条件和指导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