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以玉米醇溶蛋白(Zein)为原料,通过化学交联,混纺改性和酶法交联三种改性方法,制备了改性Zein纳米纤维。使用凝胶渗透色谱仪(GPC),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表面张力仪(ST)以及电子万能试验机(EUTM)等手段对改性后不同纤维的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改性后纤维的形貌基本不变,平均直径有所降低。改性后纤维的水稳定性提高,这与改性后纤维的亲水性下降相对应。纤维的力学性能较改性前有大的提高,其中化学交联对纤维力学性能提高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3.
辐照处理对玉米醇溶蛋白流变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改善玉米醇溶蛋白在复合材料加工中的流变特性,研究了辐照剂量、温度、剪切速率对玉米醇溶蛋白流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醇溶蛋白经辐照处理后具有假塑性流体特性,呈现"剪切变稀"现象。辐照剂量、剪切温度和剪切速率对玉米醇溶蛋白的流变性有显著影响。随着辐照剂量增加,溶液黏度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当辐照剂量为10kGy时,黏度最高;随着剪切温度的增加,溶液黏度呈现先下降后增加的趋势,当温度为308K时,黏度最低;随剪切速率的增加,溶液的黏度降低,但当剪切速率接近100s-1时,黏度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为了开发利用玉米淀粉加工残余物(玉米醇溶蛋白)及制备环境友好刨花板,研究了二氯甲烷、玉米醇溶蛋白、制胶时搅拌温度等因素对基于玉米醇溶蛋白胶粘剂的木刨花板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溶剂中二氯甲烷的体积百分含量在10%~50%范围内增加时,刨花板的静曲强度、弹性模量、抗拉强度及内结合强度等力学性能均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当二氯甲烷含量为20%时,刨花板的各项力学性能达到最佳;当玉米醇溶蛋白的百分含量在20%~40%范围内增加时,刨花板的各项力学性能也均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当玉米醇溶蛋白含量为30%时,刨花板的各项力学性能达到最佳;当制胶温度在25℃~65℃范围内增加时,刨花板的各项力学性能均呈现下降趋势,当温度为25℃时,刨花板的各项力学性能最佳。实验室测得玉米醇溶蛋白胶粘剂制备的刨花板力学性能值达到国家标准(GB4897-2003)。 相似文献
5.
目的 赋予纳米纤维素抗菌性,提高其在食品保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2,2,6,6-四甲基哌啶-1-氧基(TEMPO)氧化的纤维素纳米纤丝(TOCNF)为原料,利用没食子酸(GA)对TOCNF进行改性,获得改性后的纤维素纳米纤丝(GA-TOCNF),并将其与玉米醇溶蛋白(Zein)共混制备可食性薄膜,探究GA-TOCNF和Zein不同比例对所制薄膜性能的影响。结果 当GA-TOCNF与Zein溶液的体积比为1∶2时,制备的没食子酸改性纳米纤维素/玉米醇溶蛋白复合膜(GA-TOCNF/Zein)的拉伸强度为9.04 MPa,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1.95 mm和13.1 mm。与不添加GA-TOCNF的薄膜相比,GA-TOCNF/Zein的拉伸强度提高了1.89倍。结论 综合评价圣女果质量损失率、可溶性固形物和感官评价等指标可得,玉米醇溶蛋白基复合膜对圣女果的涂膜保藏效果优于不涂膜对照组的保藏效果。 相似文献
6.
交联剂改性小麦醇溶蛋白/壳聚糖复合膜的制备与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以戊二醛、L-半胱氨酸为交联剂,以甘油为增塑剂,采用溶液浇铸法制备了交联小麦醇溶蛋白/壳聚糖(60/40w/w)复合膜,考察了交联剂用量对复合膜力学性能、吸湿与溶解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上两种交联改性可显著提高复合膜的拉伸强度与杨氏模量,40%RH下,0.15wt%戊二醛使复合膜拉伸强度提升近3倍,杨氏模量增大约8倍;戊二醛交联可降低复合膜的溶解度,而L-半胱氨酸则使复合膜的溶解度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利用天然抗菌剂来保护食品品质和延长食品的货架期。方法 研究利用玉米醇溶蛋白自组装的特性包覆香芹酚植物精油,然后用酪蛋白酸钠作为稳定剂来制备载香芹酚复合纳米粒子。结果 玉米醇溶蛋白纳米颗粒对香芹酚具有良好的包封率(71.52%~80.09%)。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显示香芹酚复合纳米粒子分布均匀,呈球形,粒径为80~220 nm。同时,包覆香芹酚的纳米粒子具有良好的复溶性、储存稳定性和抗氧化性能,并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表现出良好的抗菌性能。结论 将该复合纳米颗粒应用于食品包装中,可有效地提高食品的抗氧化特性和抗菌性,抑制食品腐败变质、延长食品货架期,在食品工业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采用静电纺制备了玉米醇溶蛋白(Zein)纳米纤维,利用聚乙烯亚胺(PEI)作为还原剂和交联剂,将纳米金颗粒自组装到Zein超细纤维的表面,再通过一步还原法制备表面负载纳米金的Zein超细纤维。利用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分别观察了负载纳米金Zein超细纤维的形貌和纳米金在纤维膜表面的分布;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UV-Vis),X射线衍射法(XRD)和热重分析(TGA)曲线证实了Zein超细纤维上纳米金颗粒的存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曲线和表明负载纳米金后Zein超细纤维保持了其原有化学功能基团。 相似文献
9.
利用静电纺丝制备出玉米醇溶蛋白(zein)/聚乳酸(PLA)复合超细纤维,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观察了不同共混质量比超细纤维的形貌。然后通过对不同共混质量比的超细纤维膜进行红外光谱(FT-IR)和差示扫描量热(DSC)测试,分析比较了不同共混质量比复合超细纤维膜的结构,并进行了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PLA...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目的高直链淀粉具有独特的糊化特性和优异的成膜性能,在可降解材料和包装领域有较大的应用前景,但高直链淀粉基可降解材料耐水性差,湿强度低是一直以来固有的缺陷,因而需要充分了解高直链淀粉基材料的广泛应用,深入探索高直链淀粉的改性方法。方法通过追踪国内外高直链淀粉相关的改性研究和应用进展,概述高直链淀粉的基本性质和性能,重点分析高直链淀粉常用的改性方法,如物理改性、化学改性和酶改性对高直链淀粉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详细介绍高直链淀粉在众多领域的挑战与机遇。结论通过物理改性、化学改性和酶改性等方法,可以实现高直链淀粉粒径减小、糊化温度降低、热稳定性提高等理化性质的改善,拓宽了高直链淀粉在包装、食品和医用等领域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4.
15.
木材是工业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天然材料,我国一直是木材及其制品的生产和消费大国。近年来,由于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木材缺口进一步扩大,供需矛盾尖锐。为了增加木材资源的供应量,我国大力发展了人工速生林,其具有成材时间短,产量高等优点。但人工速生林具有材质疏松、密度小、强度低、不耐腐、尺寸稳定性差等缺点,导致其产品性能较差,附加值低。对速生木材进行改性处理,可以改善其力学性能、耐久性和尺寸稳定性,拓宽速生木材的适用范围,缓解供需矛盾。化学法改良木材不仅能够克服天然木材尤其是速生材原有的缺陷,改善木材的力学性能,而且可以赋予木材阻燃性、耐腐性和疏水性等特定的新功能,提高其商业价值,实现木材的高效利用。化学改性已被认为是一种防止环境对木材破坏和维持其稳定性的有效策略,近几十年来,有关化学法改良木材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化学改性主要是利用木材的多孔结构,通过加压浸渍的方式将改性剂注入木材内,然后在加热或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而固化。众所周知,改性剂只有与木材细胞壁发生化学反应并留存在细胞壁内才会对木材性能有明显的改善效果。因此,近些年来研究者们主要从选择合适的偶联剂和处理工艺方面不断尝试细胞壁改性,从而实现木材性能的有效改善。在木材化学改性技术中只有乙酰化处理、树脂改性和糠醇化处理成功实现了大规模商业化生产,其中乙酰化和糠醇化处理符合细胞壁改性要求。为了提高改性剂与木材细胞壁之间的结合能力,通常会加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丙烯酸和马来酸酐等偶联剂。近两年的研究工作将两步处理法引入到细胞壁改性工艺中。目前,木材化学改性已经实现了细胞壁空间修饰的精确控制,同时在木材较低增重率的条件下实现尺寸稳定性的改善。文章综述了国内外关于木材化学改性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热固性树脂改性、石蜡改性、有机单体改性、乙酰化改性、糠醇化改性、氮羟甲基酰胺类化合物改性等对速生木材化学改性的原理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木材化学改良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17.
18.
聚酰亚胺作为功能材料目前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因为聚酰亚胺具有吸水性,使其介电性能显著下降,限制了其在微电子和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聚酰亚胺的吸水性主要与聚合物的化学结构和形态结构有关,化学结构为水分子提供了吸附位点,形态结构则影响水分子的渗透与扩散作用。本文结合聚酰亚胺的吸水机理,着重介绍了聚酰亚胺的疏水改性方法,采用柔性结构、含氟结构、含硅结构、表面镀层等多种方法并用的措施对聚酰亚胺进行疏水改性,聚酰亚胺的疏水性能得到显著提高,并在最后对疏水性聚酰亚胺的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纳米SiO2表面改性及其应用在复合材料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单介绍了纳米SiO2改性目的及改性机理,对近年来国内外纳米SiO2表面改性方法及聚合物/纳米SiO2复合材料(PSN)的应用进行了阐述,并对未来的研究内容和方向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