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晶粒尺寸对耐候钢抗大气腐蚀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细化晶粒能有效提高耐候钢的力学性能,但是,随着晶粒尺寸的减小,晶粒尺寸对耐候钢的耐腐蚀性能的影响是怎样的,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因此,对不同晶粒尺寸耐候钢进行了模拟工业大气周期浸润实验室加速试验,并通过金相扫描、X射线衍射、交流阻抗谱等手段对锈层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在腐蚀初期还没有形成致密内锈层前,细晶粒比大晶粒的腐蚀更快一些,形膜要快.在腐蚀后期形成致密的内锈层后,细晶粒和大晶粒的腐蚀速率基本一致;耐候钢晶粒尺寸不影响其耐蚀性能.  相似文献   

2.
针对铝合金7150-T77状态进行了加热实验研究,观察了不同加热温度下其性能和组织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材料的电导率升高,硬度和拉伸性能降低;当加热温度大于175℃时,材料的电导率、硬度和拉伸性能开始显著变化;当加热温度升高至185℃时,材料的硬度和屈服强度已经降低为不合格;当加热温度继续升高,材料的硬度和屈服、抗拉强度降低更多。加热温度超过175℃时,α晶粒再结晶、η′相明显长大,因此热成形加热温度不应超过175℃;用来确定机械加工产生的可疑软化区的电导率参考值不应大于38%IACS。7150-T77热成形加热温度应控制在125~175℃范围内。  相似文献   

3.
时效制度对7475和7050铝合金应力腐蚀及剥层腐蚀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了7475和7050铝合金在各种时效状态下的显微组织。通过性能测试发现,先高温后低温的非常规双级时效制度能有效地提高合金应力腐蚀抗力,且不显著降低合金强度,合金经回归再时效处理后,具有最佳的抗剥层腐蚀能力。  相似文献   

4.
王强  张炜  乔明杰 《材料工程》2013,(12):59-62
采用X射线衍射残余应力分析和衍射峰半高宽研究喷丸残余压应力和塑性变形对7150铝合金薄壁试样弯曲形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喷丸时间0~60s时,由于喷丸残余应力的引入和塑性变形的累积,试样弯曲形变速率较大,对于喷射压力为0.05MPa的试样,其值可达10.3μm/s;喷丸时间超过60s后,残余压应力场饱和,试样形变主要依靠喷丸表面的塑性变形,而试样弯曲形变速率降低到1.3μm/s.增大喷射压力将使试样的弯曲形变速率和相对弯曲形变总量增大.  相似文献   

5.
为改善2519A-T87铝合金的腐蚀性能并探求其影响因素,采用金相显微镜、透射电镜及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锻造以及轧制两种变形方式对该合金板晶界无沉淀带、析出相、晶粒取向与抗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锻造板中晶界无沉淀带(PFZ)较轧制板的宽,晶界析出相粒子间距大,较难形成连续腐蚀通道,其抗晶间腐蚀与剥落腐蚀性能优于轧制板;PFZ与基体,析出相与PFZ构成两对电偶发生反应,而晶界上不连续分布的、大的第二相之间的间距有利于提高合金的抗应力腐蚀性能,锻造板的应力腐蚀性能(KISCC=32.1 MPa.m1/2)比轧制板(KISCC=22.1 MPa.m1/2)高;锻造板的{100}晶粒取向密度较低;第二相的大小及分布是决定该合金腐蚀性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预析出对2519A铝合金局部腐蚀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固溶后预析出对2519A铝合金的拉伸性能、恒载荷应力腐蚀和晶间腐蚀性能的影响,并通过透射电镜进行组织观察,分析了影响机理。结果表明:预析出提高了T6态2519A合金局部腐蚀性能,合金应力腐蚀开裂时间由无析出时的1天提高至9天,晶间腐蚀最大深度由220μm下降到120μm,而抗拉强度仍有400MPa。合适的预析出也可提高T8态合金局部腐蚀性能,开裂时间由无析出时的10天可增加到520℃析出时的14.9天,晶间腐蚀的最大深度和腐蚀形貌无明显变化,而预析出的抗拉强度有所降低。合适的预析出使T6与T8态样品晶界析出相粗化,间距加大,这是局部腐蚀性能提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应用慢应变速率拉伸应力腐蚀实验方法和恒载荷拉伸应力腐蚀实验方法评价了7A52铝合金焊接试样的应力腐蚀(SCC)敏感性,并对断口微观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使用5A56焊丝,采用金属焊条惰性气体焊接(MIG)工艺双面焊制成7A52焊接件应力腐蚀敏感性比较低,具有较好的抗应力腐蚀开裂性能;但当使用环境温度较高、施加应力大于90%σp0.2时,也有可能发生应力腐蚀开裂.断口微观分析表明焊接部位普遍存在气孔;高温或高应力下产生SCC开裂的断口存在明显的二次裂纹,并且随着应力水平的增加,二次裂纹增大.  相似文献   

8.
复合材料对LY12CZ铝合金C-环应力腐蚀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铝合金C-环试样应力腐蚀试验方法,将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与LYl2CZ铝合金相互偶接,研究由于电偶腐蚀的存在,对LYl2CZ铝合金应力腐蚀性能的影响,利用SEM方法对裂纹断口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与LYl2CZ铝合金的电偶腐蚀作用,促进了LYl2CZ铝合金C-环应力腐蚀裂纹形成与扩展,电偶作用使晶粒表面的点蚀减少,晶界腐蚀的溶解速率明显加快,晶界的二次裂纹大大增加,而与铝合金偶接的复合材料表面形貌基本无变化。  相似文献   

9.
采用慢应变速率拉伸试验方法研究了6082铝合金板材在不同温度下的抗应力腐蚀性能,采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其显微组织,采用扫描电镜对其进行断口分析。结果表明:6082铝合金板材在70℃,3.5%(体积分数)NaCl溶液中的应力腐蚀敏感性指数为6.6%,在50℃,3.5%(体积分数)NaCl溶液中的应力腐蚀敏感性指数为2.3%;试样断口均无应力腐蚀特征,合金晶内析出了弥散分布的细小Mg2Si相,晶界析出了不连续分布的Mg2Si相,不能形成连续的沿晶腐蚀通道,试样表现为较好的抗应力腐蚀性能;温度升高使试样在腐蚀溶液中的抗拉强度下降幅度较大,试样在70℃下的应力腐蚀敏感性指数偏高。  相似文献   

10.
以喷射成形7055铝合金为研究对象,通过室温拉伸、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等分析方法,研究了载荷应力和浸泡时间对7055铝合金腐蚀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应力载荷的提高、腐蚀时间的延长,试样的强度并未出现明显的下降,但材料的塑性明显降低。腐蚀应力越接近材料的屈服强度,塑性下降越明显,抗拉应变和延伸率均降低,在腐蚀液中,极化曲线测试也表现出同样趋势。试样表层部分区域有明显的点蚀和晶间腐蚀空洞。拉伸时,腐蚀缺口处会产生明显的应力集中成为起裂源,导致材料塑性下降,从拉伸断口分析可知,断口边缘被腐蚀区域为明显的沿晶断裂。  相似文献   

11.
为了查明木纹型材的失效原因,利用电子探针、金相显微镜、能谱仪、直读光谱仪等对腐蚀穿孔失效的6063铝合金木纹型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木纹型材表面长时间与潮湿的砂浆接触,使得碱性溶液能够透过木纹型材带有微观缺陷的表面涂层而腐蚀铝合金基体,最终使得木纹型材发生腐蚀失效。  相似文献   

12.
电弧喷涂Zn/Al伪合金涂层耐蚀性能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钢构件表面,利用热喷涂技术制备锌、铝和锌铝合金涂层可以对基体达到长效保护的目的.采用电弧喷涂装制成功制备出了锌铝伪合金镀层,通过中性盐雾试验、扫描电镜(SEM)等手段研究了其结合强度、耐蚀性能并与纯锌、铝涂层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锌铝伪合金涂层的结合强度和耐蚀性能均优于Zn-15%Al合金涂层.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铜及Cu-2.80%Sn-1.06%Al合金在3.0%NaCl溶液及流动海水中腐蚀性能,利用金相、扫描电镜及电化学特征分析了它们的耐蚀特性。结果表明,纯铜在21mV时发生阳极溶解,在海水冲刷作用下保护膜很快遭到破坏,腐蚀速度大,Cu-2.80%Sn-1.06%Al合金由于其表面形成的Cu、Sn和Al的混合氧化物保护膜均匀、致密、质硬、在流动海水冲刷、摩擦作用下,保护膜稳定性好,腐蚀速度小。  相似文献   

14.
用5083F铝合金制造的船舶在海洋环境中以高速或高流速等状态运行时会受到少量腐蚀,适当的热处理可改善其耐腐蚀性能。通过硬度、转折电位、不同时效时间下的阴极极化电流密度及慢应变速率试验找到了防止腐蚀的最佳热处理条件,即在420℃下加热样品30 min,然后在水中冷却;最佳时效条件是样品在180℃下时效240 min。在海水中的慢应变速率试验(SSRT)显示,最佳条件下热处理略降低了试样的强度,但增加了伸长率和断裂时间,热处理提高了其抗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研究了添加稀土元素 La、混合稀土(R·E)及钛元素对 Zn-27Al 合金耐蚀性能的影响,用扫描电镜观察了添加这些元素后合金中出现的化合物相,初步分析了这些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及其对合金性能的影响。同时本文还探讨了热处理工艺改善 Zn-27Al 合金耐蚀性的可行性,讨论了添加元素—合金组织—相变—耐蚀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前言 由于含磷的锌合金镀层耐腐蚀性比无磷时显著提高.当含磷小于1%的Zn-P合金层在3%的NaCl水溶液中浸渍5 760 h后,镀层无明显变化,也无点蚀发生.在Zn-Fe合金镀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Zn-Fe-P合金镀层的耐腐蚀性是同厚度的Zn-Fe合金镀层的1~2倍[1~3],并且镀层中的磷有加强镀层与基体之间结合力的作用[4~5],由此可知,磷在合金镀层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杨可  杨克  包晔峰 《材料工程》2015,43(5):33-37
在马氏体不锈钢中加入氮合金,并通过铌、钒、钛固氮形成氮合金化堆焊硬面合金,进行了电化学腐蚀和化学侵蚀实验,研究了硬面合金的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堆焊硬面合金的氮合金化,抑制了铬的碳化物的析出,有效增强了钝化膜的稳定性,使硬面合金的自腐蚀电位从-345mV提高到-264mV,增强了堆焊硬面合金抗电化学腐蚀性能;氮合金化堆焊硬面合金均匀细小的组织形态,使得在FeCl3溶液中发生点蚀的蚀坑小且分散,提高了硬面合金的耐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9.
陈君  张清 《材料保护》2019,52(3):35-39
Mg-6Al镁合金具有较好的铸造性能和力学性能,目前鲜见单一稀土元素对其腐蚀性能影响的报道。通过合金制备、微观组织分析和耐蚀性测试等方法研究了稀土Gd添加量对Mg-6Al镁合金微观组织和耐蚀性能的影响。OM、SEM、EDS、XRD分析结果表明,稀土Gd的添加改善并细化了Mg-6Al合金的铸态组织,形成杆状或块状的Al2Gd新相;动电位极化、浸泡试验等测试结果表明Gd的添加显著提高了Mg-6Al合金在3.5%NaCl溶液中的耐腐蚀性能,Mg-6Al-2%Gd镁合金的腐蚀速度最小,为0.83 mm/a,且腐蚀后组织较为致密,腐蚀产物和腐蚀坑均变小,Mg-6Al-x Gd合金的腐蚀产物主要为Mg(OH)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