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采煤沉陷区稳定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煤沉陷区稳定性综合评价涉及多方面影响因素,要实现对采煤沉陷区稳定性全面、客观的评价,首先要建立一套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本文提出了采煤沉陷区稳定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在分析采煤沉陷区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采煤沉陷区稳定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每个指标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建立的指标体系,为采煤沉陷区稳定性的全面分析和综合评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3.
4.
光伏电站占地面积大,升压站设备对地表变形比较敏感,在采煤沉陷区上进行建设需要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评估。文中对老采空区上建设光伏电站进行了地基稳定性评价,为今后在采煤沉陷区建设光伏电站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采煤沉陷区稳定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权值的大小合理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评价结果的有效性,确定各指标权值是建立数学综合评价模型的关键之一。比较分析了确定采煤沉陷区稳定性综合评价指标权重的3种方法,认为采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采煤沉陷区稳定性各指标的权值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6.
7.
8.
9.
阜矿集团乌龙煤矿的采煤沉陷区的岩移情况日益严重,因此对乌龙煤矿采煤沉陷区的岩移情况进行了现状及预测的评估。本论文运用了概率积分法的基本原理,对采煤沉陷区的岩移情况进行了计算,得出了最终的结果。希望通过此次计算能为其他类似工程提供经验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采煤沉陷设计计算的精确性,掌握构造应力和节理耦合对采煤沉陷的控制作用,采用FLAC有限差分程序建立数值模拟模型,分析不同构造应力和不同节理条件下对采煤沉陷的影响,为采煤沉陷预防提供一种有效的设计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11.
近年采煤沉陷区土地被广泛用作建设用地,建筑地基的稳定性直接决定沉陷区新建建筑物的可行性,而稳定性分析方法的选取是建筑地基稳定性分析的重要一环。为筛选出适用于采煤沉陷区建筑地基稳定性分析的最优方法,以淮北中湖采煤沉陷区为研究对象,针对沉陷区新建建筑物的地基稳定性分析问题,探讨了影响地基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总结了地基稳定的评价标准,分别使用概率积分法、力学解析法和经验公式法对研究区地基进行了稳定性分析,并综合分析过程中的工作量、准确性、适用条件和模型构建因素对各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了采煤沉陷区建筑地基稳定性分析的最适方法。研究表明:经验公式法在实际的地基稳定性分析中工作量小、准确性高、适用性强,模型可调性高,更适用于采煤沉陷区建筑地基稳定性分析的实际工程应用,力学解析法其次,概率积分法再次;概率积分法、力学解析法和经验公式法对研究区的地基稳定性评价结果与工程实际基本一致,研究区地基处于稳定状态;概率积分法实现了研究区未来十年的地表残余变形预计,今后研究区仍处于缓慢移动的状态,最大残余下沉量441 mm,最大残余倾斜1.6 mm/m,最大残余曲率0.02 mm/m2,... 相似文献
12.
13.
基于GIS的采煤沉陷区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GIS支持下,以1993、2000和2007年TM影像为数据源,利用景观/斑块类型面积、斑块个数、拼块所占景观面积的比例、分维数、破碎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蔓延度指数等景观特征指标,从类型和景观水平对采煤沉陷区景观特征及其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大南湖沉陷区在最近15年景观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建设用地、耕地为主导的区域景观被打破,形成了以建设用地、水域、林地为主导的区域景观格局;开采活动和人为土地复垦是造成采煤沉陷区景观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以淮北矿业集团拟建办公中心在采煤沉陷区进行建设为例,提出了针对老采空区的综合勘察技术;基于老采空区残余空间、破裂岩体裂隙分布规律、建筑荷载作用下老采空区的变形破坏规律及地表变形的时间效应,提出了采煤沉陷区建设用地地基稳定性评价方法;基于工程实践,提出了老采空区注浆治理的设计和检测方法,并初步形成老采空区治理效果检验标准;最终形成了包括老采空区勘察技术、采煤沉陷区地基稳定性评价技术、老采空区注浆治理技术、注浆效果检测及后评价技术的采煤沉陷区建设用地综合治理成套技术。该技术的应用为采煤沉陷区土地资源利用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几个技术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不同地质采矿条件下的地表移动(沉陷)盆地特征及变形特点,对治理过程中涉及到的沉陷区范围界定、沉陷区的稳定性等技术问题进行了相应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对长治矿区采煤沉陷区当前治理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非稳沉采煤沉陷区提出前置式治理技术,并分析技术优势和技术要求.前置式治理技术在常村煤矿进行了实践应用,治理后形成了公园、绿地与湖泊水面的生态环境,实现了节约治理资金、高效利用土地资源的目的 . 相似文献
17.
18.
19.
通过对采煤沉陷区治理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可为沉陷区修复模式的确定及治理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基于收集的数据资料,从4个方面评估中湖采煤沉陷区治理前后不同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评估结果表明:淮北中湖采煤沉陷区治理前的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44 351.69元/(hm^2·a),不同类型服务功能价值大小顺序为:初级产品供给>水分调节>大气调节>生物多样性保护;治理后形成的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125 266.25元/(hm^2·a),不同类型服务功能价值大小顺序为:水分调节>旅游休闲>水资源供给>水质净化>科研教育>生物多样性保护>初级产品供给>大气调节。中湖沉陷区修复后的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更趋于多样化,主要的初级产品供给价值转变为水分调节价值,提高了水质净化和文化服务价值,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有效解决了淮水北调的蓄水问题,促进了区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采煤塌陷地预测对于矿区土地复垦具有重要意义,是矿区损毁土地复垦工作的基础,对于确保土地复垦方案科学性、准确性及合理性起决定性作用。采煤塌陷地预测一般仅考虑开采计划和地质特点,未考虑矿区原始地形的影响,预测结果往往无法准确反映矿区地表沉陷情况。以我国东部某煤矿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矿区原始地形、采煤沉陷区DEM进行融合,获得考虑原始地形的采煤沉陷区,通过计算并提取坡度、地表起伏度、积水面积地形因子,分析矿区原始地形对采煤沉陷区地形特征的影响。研究表明:考虑矿区原始地形后的采煤沉陷区地形特征发生了明显变化,沉陷区地形坡度、地表起伏度明显增大,积水面积明显减少,采煤沉陷区损毁土地地形特征更加准确、真实。分析结果可为矿区开采沉陷预测和损毁土地复垦治理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