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燃气内燃机发电余热形式多,余热利用系统较复杂。本文介绍一种较新的燃气内燃机组与余热吸收制冷机组直接对接的系统连接形式,经过制冷季和采暖季运行检验,该系统发电效率、余热制冷效率和能源综合利用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城镇门站布置有综合办公楼、工艺装置及辅助设施等,其中综合办公楼有冷、热负荷需求,工艺装置中的调压设备有全年热负荷需求,通过建设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满足用能需求。按发电并网不上网的运行原则,设计该门站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和工艺流程。采用燃气内燃机发电机组发电,发电机组的烟气余热和缸套冷却水余热供给补燃型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机组进行制冷制热,制冷量能够满足冷负荷需求,不足的电力由市政电网补充,不足的供热量由溴化锂热泵机组通过天然气补燃解决,实现冷热电联供。采用小时负荷分摊法对门站的全年逐时电负荷进行预测,采用DeST软件对门站全年逐时冷热负荷进行预测。通过比较3种不同容量燃气内燃机发电机组的运行收益,选择发电机组的容量,并配置相应的溴化锂热泵机组及水-水换热器。结合门站冷、热、电逐时负荷需求来确定运行策略。能源站的年平均能源综合利用率为86. 3%,节能率为34. 3%。能源站的静态投资回收期为5. 1 a,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采用内燃机改装技术,将汽油内燃机改装成燃气内燃机,构建了小型燃气内燃机热电联供试验系统。对试验系统的发电效率、热效率、总效率、稳态下输出电压、电流频率进行测量计算。随着电负荷增加,发电效率增大,热效率减小,而总效率变化不大,最高可达82%。电压最高增幅为0.45%,频率波动范围在±0.5Hz内,符合供电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4.
本文着眼于燃气压力能发电技术的应用,总结了现有天然气管网压力能发电技术的研究发展现状,并以佛山市天然气管网的某门站实际运行数据为例,计算了该门站的全年逐时的燃气压力能发电潜力,分析了燃气压力能发电量对门站建筑用能的替代率,为燃气压力能的合理利用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5.
将汽油内燃机改装成燃气内燃机,搭建小型燃气内燃机CCHP系统实验台。对小型燃气内燃机CCHP系统的冷却系统余热和烟气余热及排放特性进行了研究。随着负载的增加,系统余热回收量增长,但其所占总能量比例降低,系统整体能源利用率在80%以上。发动机CO排放随着过剩空气系数增加而降低,NOx排放量在过剩空气系数为1.16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6.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可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系统的节能减排效益.在工程实例中,系统由燃气内燃机组和余热补燃型溴化锂机组组成,余热包括内燃机烟气余热和缸套冷却水余热.  相似文献   

7.
将燃气内燃机热电联供系统(CHP)与热湿独立处理空调系统(采用固体除湿转轮)组成复合空调系统.供冷期,利用燃气内燃机余热再生除湿转轮.供暖期,利用燃气内燃机余热加热新风与供暖.针对上海某超市建筑,使用动态仿真方法对常规分供系统(采用热湿联合处理,配置电制冷机、燃气锅炉)、复合空调系统的一次能源利用率、静态投资回收期、二...  相似文献   

8.
以上海某商务区区域能源项目为例,介绍了区域供冷供热系统、燃气冷热电三联供系统、辅助供冷供热系统和蓄能系统。详细介绍了空气源热泵与水源热泵串级供热系统、低温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并对系统总投资、运行能效与运行成本进行了分析。设计遵循燃气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电能自发自用为主、上网售电为辅,发电余热利用最大化的原则,即利用水源热泵机组深度回收低温余热,实现能源梯级利用优化,节能减排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以燃气内燃机驱动的冷热电三联供系统运行过程中存在大量低温余热,主要有缸套水余热和烟气余热。通过对安徽省某纺织工业园的实例进行计算分析,分析了这两部分热量的价值性和用于回收再利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系统余热回收的再利用,不仅降低了环境污染,同时,达到了高效、经济、合理、充分利用能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煤层气发电是煤层气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燃气内燃发电机组在我国煤层气发电中,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论文阐述了各种基于内燃机的煤层气发电联供系统配置,并对各种内燃机配置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1.
童超 《四川建材》2014,(2):299-300,302
采用内燃机改装技术,将汽油内燃机改装成燃气内燃机,构建了小型燃气内燃机热电联供试验系统。对试验系统的发电效率、热回收效率等进行了测试分析。随着负载增加,发电效率增大,热回收率减小,而热电联产总效率变化不大,最高可达82%。  相似文献   

12.
介绍燃气冷热电三联供系统不同燃气发电装置的分类及性能.分析比较燃气内燃机发电装置和燃气轮机发电装置热效率、发电效率.并根据不同负荷特性要求选择燃气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发电装置。  相似文献   

13.
江明  亓明明  徐铭  黄纪伟 《上海煤气》2023,(6):21-23+33
以燃气门站工程项目数字化为目标,采用“数字模型+管理平台”技术路线,利用BIM技术搭建实物数字化模型。通过搭建轻量化BIM管理平台,实现了BIM技术在燃气门站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中的应用。对燃气门站工程项目数字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法进行分析与总结,获得了BIM技术在工程项目数字化领域的开发与应用经验。  相似文献   

14.
地下气化煤气的发电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燃气发电技术发展现状及地下气化煤气用于燃气内燃机发电机组发电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余热锅炉的运用使得不同品级的能源可以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在生产实践中,采用燃气发电机组—余热锅炉联合循环技术,用不能再发电的燃气尾气生产蒸汽,对天然气中蕴含的能量进行分级利用,实现了发电、供热双重效益,也降低了对周边环境的热污染。文章对该热电联合循环的工艺流程进行介绍,通过对燃气发电机组尾气的能量传递进行计算,用热力学原理进行分析,以期实现对使用余热锅炉后的热电联产经济性进行综合评价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建立燃气内燃机发电机组+烟气型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机组(以下简称溴化锂机组)的微型冷热电联供系统,针对制冷工况,采用实验方法对不同负载下的系统性能指标进行实测计算,分析系统高效运行的负载区间及制约高效运行的因素。天然气耗量随负载的增大而增大,耗气率随负载的增大而减小。燃气内燃机排烟温度随负载的增大先增大,而后基本保持不变(当负载达到30 kW后,燃气内燃机排烟温度保持在540℃左右)。溴化锂机组进口烟气温度比燃气内燃机排烟温度低100℃左右,影响溴化锂机组的高效运行。发电效率随负载的增大而增大,当负载为50 kW时,发电效率达到最大(0.31)。一次能源利用率、烟气余热回收率均随负载的增大先增大,然后基本保持不变。当负载达到35 kW及以上时,一次能源利用率基本保持在58%左右,烟气余热回收率基本保持在20%左右。热电比随负载的增大先快速增长,增至最大后缓慢降低。当负载为30 kW时,热电比最高(1.05)。综合考虑机组性能和评价指标,该微型冷热电联供系统宜工作在负载高于30 k W的工况下。改善烟道保温性能,提高溴化锂机组进口烟气温度,有助于溴化锂机组的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17.
第五章条文①5燃气输配系统5.1一般规定5.1.1本章适用于压力不大于4.0MPa(表压)的城镇燃气(不包括液态燃气)室外输配工程的设计。5.1.2城镇燃气输配系统一般由门站、燃气管网、储气设施、调压设施、管理设施、监控系统等组成。城镇燃气输配系统设计,应符合城镇燃气总体规划,在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做到远、近期结合,以近期为主,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合理的方案。5.1.3城镇燃气输配系统压力级制的选择,门站、储配站、调压站、燃气干管的布置,应根据燃气供应来源、用户的用气量及其分布、地形地貌、管材设备供应条件、施工和运行等因素,经过多…  相似文献   

18.
介绍燃气分布式能源系统配置。对燃气轮机、燃气内燃机发电机组性能(性能参数、变工况特性、余热特性、燃气进气压力)、经济性等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9.
本文引入微电网概念,介绍了目前影响燃气行业智能化发展的瓶颈问题,就该瓶颈问题,开发了一种燃气管道内置发电装置,并进行了实验测试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当燃气流速为8m/s~15m/s,压力大于0.4MPa时,均可输出1W以上的功率,该管道内置发电装置可普遍适用于正常工况下的高中压燃气管网。管道内置发电装置在燃气管网上的广泛应用将促进智能管网、智慧燃气、智慧城市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某大型工业园的冷、热、电负荷的分析,选择在分布式能源站中采用天然气燃气内燃机,为了更好地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在后置循环中选择采用蒸汽轮机循环,形成了燃气内燃机一蒸汽轮机联合循环的运行方案,介绍了燃气内燃机一蒸汽轮机联合循环的特点,并简述了天然气燃气内燃机一蒸汽轮机联合循环在冷热电三联供分布式能源系统项目中应用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