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废弃油脂制备煤泥捕收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小筛分试验和可浮性试验,说明煤泥易泥化,细泥含量高,黏附、夹带严重,导致精煤灰分偏高;煤泥属难浮煤种。采用废弃油脂制备煤泥浮选捕收剂,并进行实验室浮选试验,同时分析药剂作用机理。煤泥浮选试验表明:在精煤灰分相近的条件下,生物柴油对煤泥的捕收性要低于柴油和煤油。当柴油、煤油与生物柴油分别以质量比1∶9复合时,煤泥浮选效果较好,精煤产率分别比生物柴油提高10.52%和9.06%,浮选完善度分别提高5.32%和4.33%。GC-MS分析表明:制备的浮选捕收剂中含有不饱和结构—C=C—、含氧官能团O||—C—和疏水性较强的长链烷烃。生物柴油与非极性烃类油组合用作捕收剂时,主要存在共吸附和促进吸附两种吸附机理,提高了煤泥可浮性,促进药剂在煤浆中分散,增大药剂与煤粒表面的接触概率,降低药耗。  相似文献   

2.
为改善煤泥浮选效果,以煤油和芳烃类试剂AR为原料制备复合药剂,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传统药剂与复合药剂的最佳浮选试验条件,分析了捕收剂的煤泥浮选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复合药剂的最佳浮选条件为煤浆质量浓度100 g/L,捕收剂用量1000 g/t,起泡剂用量100 g/t,此时精煤产率59.87%,精煤灰分12.10%,浮选完善指标为67.51%。传统药剂的最佳浮选条件为煤浆质量浓度60g/L,捕收剂用量1200 g/t,起泡剂用量120 g/t,此时精煤产率57.97%,精煤灰分11.91%,浮选完善指标65.83%。复合药剂的精煤产率提高1.90%,浮选完善指标增加1.68%,各项指标明显优于传统药剂。X射线衍射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复合药剂对石英和煤粒的分离效果优于传统药剂。复合药剂吸附在煤粒表面,改变了煤泥表面润湿性,从而增强煤粒可浮性,使煤粒与无机矿物分离,处理后精煤中的无机矿物石英、白云母和高岭石等含量减少。  相似文献   

3.
低阶煤表面含有较多含氧基团,可浮性差,采用传统煤油捕收剂不仅药剂消耗大,而且分选效果差。复配捕收剂可以选择性地作用于矿物表面,从而提升浮选效果。以内蒙古色连二矿选煤厂低阶煤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传统捕收剂煤油的作用效果,并在此基础上引入含氧有机药剂油酸和Span80与其复配,考察复配药剂对低阶煤浮选的强化作用,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煤油-油酸和煤油-Span80复配药剂对实验煤样浮选均有促进作用。捕收剂用量为4 000 g/t,起泡剂用量为800 g/t时,煤油-Span80复配药剂对应的精煤产率为83.17%,精煤灰分为11.78%,尾煤灰分为69.15%,可燃体回收率达到93.48%,浮选完善指标为42.18%。与煤油和煤油-油酸复配药剂相比,煤油-Span80复配药剂可显著提升尾煤灰分和可燃体回收率,达到了较为理想的分选效果。机理研究结果显示,油酸和Span80与煤油复配,可显著降低药剂在矿浆中的分散粒径,提高其与颗粒的接触概率;同时,油酸和Span80与煤作用,掩蔽了煤样表面的亲水基团,改善了煤样疏水性,使其更易在煤粒表面铺展。模拟计算发现油酸和Span80药剂的前线轨...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煤炭生产和消费的大国,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于煤炭的需求越来越大。采用浮选作业,可以得到成分较高的细泥煤粒,而对于低阶煤,难以进行有效的浮选,使得低阶煤的生产难以形成有效的自动化生产。对于低阶煤的浮选捕收剂进行分析,采用醇、酮、醛类三类不同的有机物作为浮选捕收剂,在不同的药用量下对低阶煤样品进行浮选试验,对试验得到的样品从精煤产率及精煤灰分上进行分析,以此来得到醇、酮、醛类三类不同的有机物对低阶煤浮选的影响。通过试验分析,为低阶煤浮选的捕收剂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林西矿选煤厂针对浮选尾矿灰分低,特别是大于0.25 mm粒级中精煤损失严重的现象,选用纳尔科浮选捕收剂9858、9836、promoter与柴油对比进行了煤泥浮选能力和浮选效率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相对柴油,纳尔科药剂具有更快的浮选速度和更高的精煤产率。  相似文献   

6.
浮选药剂能扩大煤和其他矿物质的表面差异,从而改善和强化煤泥浮选过程。浮选药剂的种类和用量对浮选效果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以望峰岗选煤厂煤泥为研究对象,选用1号、2号2种新型起泡剂对其进行单元浮选实验,经过不同实验研究,对比考察了其浮选效果,从而证明了新型浮选药剂提高精煤产率、降低精煤灰分的优良性能。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煤泥浮选工艺的影响因素,分别对望峰岗、新庄孜和祁东3个选煤厂的煤泥进行了浮选试验,研究了煤泥性质、捕收剂用量、杂醇与烷基糖苷配比以及入浮矿浆浓度对煤泥浮选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望峰岗选煤厂煤泥,捕收剂柴油用量为600 g/t,起泡剂杂醇与烷基糖苷配比为2∶1、入浮矿浆浓度为100 g/L时,煤泥浮选效果最佳,浮选精煤产率为76%,灰分降至13%,浮选完善指标为53.1%。  相似文献   

8.
HC型起泡剂及其在煤泥浮选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HC型起泡剂与目前使用的几种起泡剂在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中进行浮选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HC型起泡剂应用于高灰、细粒煤泥浮选时,在精煤和尾煤灰分相同时,精煤回收率提高2%以上;应用于中、低灰分煤泥浮选时,可大量节省捕收剂用量,节约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9.
山东能源新汶矿业集团中心选煤厂近期受六矿三层原煤煤质变化影响,浮精产率降低明显,且精煤灰分升高。为了降低精煤灰分,提高精煤回收率,对六矿三层浮选入料进行实验室药剂试验。试验药剂分为现场捕收剂和起泡剂,试验捕收剂、起泡剂和浮选调整剂。试验主要包括在用现场药剂及试验药剂浮选单元试验、分步释放试验、浮选调整剂试验及二次精选降灰试验。结果表明:2号捕收剂相比现场捕收剂捕收性更佳,精煤产率可提高10.74个百分点;试验起泡剂相比现场起泡剂可降低精煤灰分3.87个百分点;分步释放试验发现,试验药剂组合比现场药剂组合在合格精煤灰分前提下,精煤产率可提高24.96个百分点;浮选调整剂的加入可提高精煤产率的同时降低精煤灰分;二次精选后精煤灰分可降低至11.40%。试验药剂可以有效降低精煤灰分的同时提高精煤产率,提高浮选效率。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棉籽油制备煤泥浮选促进剂的工艺,并进行浮选试验研究和机理分析。煤泥浮选试验表明:煤(柴)油中添加一定的促进剂可显著提高浮选精煤产率或大幅度降低捕收剂用量。FT-IR分析表明:棉籽油促进剂中含有极性较强的含氧官能团(如C=O,—C—O—C—,—OH),有利于促进煤(柴)油在煤浆中更好地分散,增强煤粒与药剂的碰撞接触机会;同时还含有疏水性较强的长链烷烃和芳香结构官能团,有利于促进药剂在煤粒表面的吸附,提高煤粒表面疏水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低阶煤浮选困难的问题,采用煤质分析和筛分试验研究了低阶煤的可浮性。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低阶煤浮选速度试验,并利用试验结果对低阶煤的浮选速率模型进行曲线拟合,经过MATLAB数值计算建立了最终的浮选速率模型。煤泥可浮性试验表明:低阶煤中挥发分、水分和O含量较高,亲水性强,可浮性很差。浮选速度试验表明,随着浮选时间的增加,精煤产率逐渐升高,尾煤产率逐渐降低,当精煤灰分为11.50%时,精煤产率仅为34.46%,尾煤产率高达65.54%,尾煤灰分仅为19.95%;2种浮选速率模型中,一级矩形分布模型计算误差较小,且相关系数平方R2更接近1,达到了很高的拟合精度,因此一级矩形分布模型是低阶煤最合适的浮选速率模型。  相似文献   

12.
石油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之一,石油产品是细粒煤浮选捕收剂的主要来源。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结构特点,造成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较高。为缓解能源供需矛盾、降低生产成本,细粒煤浮选新型捕收剂开发日益迫切。生物柴油性质与石化柴油相近,可再生、可生物降解,能够成为石油产品捕收剂替代品。介绍了生物柴油的性质,分析了以生物柴油代替石油产品捕收剂的可行性,总结了生物柴油主要制备方法:直接混合法、水解法、均相酸碱催化法、非均相酸碱催化法、酶催化法、超临界流体法等,分析了生物柴油用作煤泥浮选捕收剂的研究进展,提出了生物柴油未来综合发展趋势。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柴油捕收剂,生物柴油可单独使用或与石化柴油混合,能够提高精煤回收率,也可用于其他矿物浮选,应用前景广阔。未来应在生物柴油捕收剂改性处理、作用机理研究、性能优化等方面进一步研究,使其更适应浮选过程;在副产品利用及深度推广方面进一步发力,以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针对煤泥浮选捕收剂分散难、选择性差、用量大等问题,利用不同化工产品及表面活性剂,将煤油制备成复合捕收剂用于煤泥浮选。分别进行了煤油、复合捕收剂的优选试验及浮选速度试验。优选试验表明:当煤油用量为900 g/t,仲辛醇用量为450 g/t时,煤油浮选效果最佳;当Fy-4复合捕收剂用量为500 g/t,仲辛醇用量为450 g/t时,精煤灰分为9.96%,精煤产率为88.72%,可燃体回收率为94.82%,在精煤灰分相近的条件下,Fy-4复合捕收剂的用量比煤油降低了44.44%,精煤产率和可燃体回收率分别提高了0.06%和0.16%。浮选速度试验表明:Fy-4复合捕收剂不仅节省了药剂用量,而且提高了煤泥浮选活性,提升了精煤浮选速度。最后探讨了无机电解质NaCl对复合捕收剂浮选效果的影响,当NaCl浓度为0.05 mol/L时,煤泥颗粒Zeta电位更趋近零电点,降低了煤泥颗粒的相对接触角,改善了煤泥浮选效果。  相似文献   

14.
针对云南昆阳磷矿区低品位碳酸盐型胶磷矿反浮选工艺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捕收剂YP6,并对其与原有的捕收剂YP5进行了浮选性能对比试验,此外还用其对采自相同矿区的白云石矿样进行了纯矿物浮选试验及不同浓度下的表面张力测定和红外光谱测定等。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该新型捕收剂浮选性能得到了明显提高,在两种捕收剂浮选指标相近的情况下,浮选平均速率提高了0.16,浮选时间缩短了33.33%;表面张力测定结果表明,当YP6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为0.012 5mol/L时,表面张力为25.49mN/m;用红外光谱仪对白云石和白云石与YP6作用后的产品进行检测,对比发现在波长2 900cm-1处出现了明显的特征峰,说明YP6对白云石有明显的选择性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青龙寺选煤厂压滤细煤泥灰分高、水分高,粘度大,掺配在混煤中会大大降低混煤的品质,且难以单独销售,因此对青龙寺细煤泥进行浮选试验研究。通过小筛分和分步释放浮选试验初步判断浮选提质的可行性,并通过浮选试验,研究捕收剂用量及种类对浮选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捕收剂过量使用时,该煤泥在理论上可以得到高产率的低灰精煤。复合药剂FO1和FO3作为捕收剂时,精煤产率和浮选完善指标高于普通柴油,且用量小,其中FO3效果最佳,可以给选煤厂带来良好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探究了氧化煤的表面元素组成,考察了生物柴油作为捕收剂时对氧化煤浮选的影响。结果表明,煤粒表面极性含氧官能团是影响氧化煤可浮性的主要因素;生物柴油对氧化煤的捕收能力远高于普通柴油,对氧化煤浮选的促进作用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林西选煤厂针对浮选效果差的问题,从降低浮选入料粒度、减少入浮煤泥含量、试用新型捕收剂、改进浮选工艺流程等方面进行了大量试验研究技术改造,提高了浮选精煤产率,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为改善氧化煤浮选效果,以太西选煤厂入选原煤中氧化煤为研究对象,通过表面特征分析,过程处理及药剂强化等方法研究改善氧化煤浮选效果的有效措施。结果表明,太西氧化煤分为风化煤、水锈煤和灭火工程煤3类,煤风化过程中,水的浸润和蒸发过程有显著影响。室内仓储可显著减缓煤炭风化作用的发生。采用表面抛光研磨可将风化煤的浮选精煤产率及可燃体回收率分别提高至75%及85%以上,且灰分小于12%;而水锈煤经过表面打磨后,浮选精煤产率与可燃体回收率分别提高至35%及45%;采用氧化柴油作为捕收剂可将氧化煤的精煤产率提高3.11%,将浮精灰分降低3.58%;对研磨后的氧化煤效果更加显著,精煤产率增至27.45%,灰分降至11.54%。因此,适当降低重选下限是强化氧化煤分选的有效途径,而表面抛光研磨处理及采用与氧化煤具有一定相似特性的氧化柴油作为浮选药剂可强化细粒氧化煤的浮选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烃油捕收剂在水中的分散性,采用微乳化技术制备柴油微乳捕收剂,并通过超声波强化分散效果,考查了超声频率、超声功率和超声时间等因素对柴油微乳化效果的影响,获得了最佳超声作用参数,并进行了不同捕收剂的煤泥浮选试验。结果表明,超声频率20 k Hz、超声功率400 W、超声作用时间15 min为最佳超声条件,在此条件下制备的超声微乳捕收剂ULY中油滴平均粒径为16.39 nm。煤泥浮选试验表明,柴油、微乳捕收剂LY和ULY在用量900、800和750 g/t条件下可获得的最佳浮选完善指标,分别为58.58%、62.87%和62.25%,说明柴油经微乳化后,可在较低用量条件下获得更好的综合分选效果,且LY和ULY节油率分别达到72.22%和73.96%。在分选指标相近的情况下,ULY用量比LY减少50 g/t,说明超声微乳能形成更加细小的油滴,有利于提高分选效率,降低捕收剂耗量。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优质煤资源逐渐减少,高硫煤等劣质煤的开发利用是保障煤炭能源安全的重要途径,而高硫煤脱灰脱硫提质是高硫煤清洁高效利用的首选方案。采用深度浮选联合氧化方法对贵州某高硫煤进行脱灰脱硫提质研究,通过接触角测试不同捕收剂的性能,研究不同捕收剂对浮选脱灰的影响规律,不同灰分抑制剂和硫分抑制剂对浮选脱灰脱硫的影响,并进行闭路浮选试验。采用化学氧化对浮选精煤进一步脱硫处理,研究了不同氧化剂对浮选精煤化学脱硫的影响规律,并通过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证明脱灰脱硫机理。结果表明,与柴油相比,复合捕收剂M7015对浮选脱灰更有优势,原煤接触角为62.5°,M7015处理后煤炭接触角提高了15.0°,柴油处理后接触角提高了5.0°,M7015最佳用量为800 g/t。Ca O作为脱硫抑制剂效果较好,用量为4 000 g/t,灰分抑制剂S-4的最佳用量为1 000 g/t。经过"一粗—二扫—二精"闭路浮选试验流程,得到灰分5.62%、硫含量1.34%的浮选精煤。双氧水和冰醋酸混合液的氧化脱硫效果最佳,浮选精煤经氧化处理后得到灰分5.60%、硫含量0.88%的低灰低硫精煤。SEM分析表明附着在煤炭表面的颗粒减少,表面光滑,裂缝之间的矿物颗粒明显减少,深度浮选脱灰脱硫效果明显。红外光谱表明深度浮选联合化学氧化不改变煤炭的基本结构,能脱除大部分灰分,浮选脱除大部分黄铁矿等无机硫,化学氧化脱除硫醚和亚砜等部分有机硫。说明深度浮选联合化学氧化的新工艺实现了高硫煤脱灰脱硫提质,得到高品质低灰低硫精煤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