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同步法合成了聚醚聚氨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U/PMMA)互穿聚合物网络(IPN)。讨论了不同交联缠结程度对IPN形态及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影响IPN两网络相容性的热力学及动力学因素。增加网络的交联密度可有效地改善IPN网络间的相容性,同时,调节两网络生成速度基本同步,控制在热力学相分离发生前使两网络最大程度地互穿缠结,也能减小相分离的程度,改善IPN网络间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2.
利用共轭三组分IPN和界面共轭互穿新概念,制备了聚氨酯(PU)/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废胶粉(SRP)共轭三组分IPN。其性能明显优于PU/SRP体系。还通过TEM,SEM,DSC,PAL等手段对三组分体系进行了结构形态分析,发现作为公共网络的PMMA对性能改进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蓖麻油聚氨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互穿网络聚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同步法合成了蓖麻油聚氯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CO-PU/PMMA)互穿网络聚合物(IPN),用付里叶红外跟踪了 IPN 的生成过程。对不同组成比 IPN的形态及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 IPN 属相容性较差体系,成网不同步和聚合物热力学上的不相容是产生相分离的主要原因。加入网间接枝剂及改变 PU 网络的3OH/2OH 比值都可以有效地改善该 IPN 相容性。  相似文献   

4.
聚氨酯/环氧树脂互穿网络聚合物阻尼涂料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5.
穆中国  王源升 《塑料工业》2007,35(B06):171-173
设计了一种新的梯度组分分布数学模型,采用梯度因子和梯度层数控制梯度组分的分布,并采用逐层浇铸的方法制备了不同层数的EP/PU梯度互穿网络聚合物(IPN)材料;测试了材料的拉伸性能、弯曲性能以及冲击性能;研究了梯度层数变化对这些性能的影响,并同普通IPN的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质量比和梯度因子情况下,梯度层数越多,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越高,弯曲强度越低。梯度IPN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均高于普通IPN,弯曲强度低于普通IPN。  相似文献   

6.
7.
接枝剂对PU/PMMA互穿聚合物网络形态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8.
聚氨酯/环氧树脂互穿聚合物网络阻尼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同步法合成一系列聚氨脂/环氧树脂(PU/EP)IPN 试样,研究改变多元醇类型,分子量大小,交联剂(3OH/2OH)及催化剂用量等对 IPN 阻尼性能、形态和涂膜的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聚氨酯所采用的多元醇链结构越柔曲、分子量越大,阻尼温度区间越宽广,涂膜的力学性能也越好。IPN 的互穿程度随交联剂(30H/2OH)的提高而增加,动态力学谱上两个为Tg 转变峰消失变为单一Tg 转变峰,相分离逐渐减少,电镜形态分布证实了上述结果。  相似文献   

9.
10.
刘凉冰  刘树 《聚氨酯工业》1992,(1):12-15,38
互穿聚合物网络(IPN),是指由两种或多种各自交联(或其中一种交联)且相互穿透、缠结的高分子共混物。理想的IPN呈现不同网络在分子水平的互穿,而实际的IPN则呈现相分离结构,互穿网络主要发生在相界面上。网络之间的互穿给材料带来某些性  相似文献   

11.
12.
聚氨酯/聚苯乙烯互穿聚合物网络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改变组分比研究了PU/PS IPN结构与性能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在PU/PS为70/30时,电镜照片上呈现精细的细胞结构,相区尽寸缩小,网络间互穿程度最高,且溶胀度最低。热力学性能也同时出现最佳值,  相似文献   

13.
聚氨酯/呋喃树脂互穿聚合物网络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糠醇型呋喃树脂或HF9200A环氧型呋喃树脂与聚环氧丙烷醚型聚氨酯制备了互穿聚合物网络(IPN)。通过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聚氨酯(PU)/呋喃树脂(FA)IPN网络形成的动力学和微相分离行为,并考察了不同配比下IPN的力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PU/FA达到某一比值时,产生互穿聚合物网络的协同效应,可改善聚氨酯的刚性,提高呋喃树脂的抗冲击等性能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3.3'-二氯-4,4'-二氨基二苯甲烷(MOCA)为交联剂,以含阻聚剂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为第二种单体,制备了端异氰酸酯四氢呋喃一环氧丙烷共聚醚的聚氨酯网络,用溶胀法测定了聚氨酯网络的单位体积内有效交联链的数目(Ve)及交联点间平均分子量(Mc),观察到Mc随稀释单体量的增加而增加,随交联剂用量的增加而减小,同时Mc对力学性能的影响也进行了测试.  相似文献   

15.
用同步法合成了聚碳酸酯型聚氨酯/环氧树脂互穿网络聚合物(PCPU/EPIPN)。红外光谱分析表明两组分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化学结合。动态力学性能分析表明:由于两网络间的互穿、缠结以及接枝反应的发生,使体系中PCPU和EP的相容性得到改善。用溶胀法测定了IPN体系的交联密度,结果发现形成IPN后体系的交联密度相应比纯组分有所提高。力学性能测试表明:在m(PCPU)/m(EP)=25/75处IPN体系的力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两步法合成了聚氨酯(PU)聚丙烯酸酯(PAA)胶乳互穿聚合物网络(LIPN)。试验结果表明PU/PAA LIPN具有核壳结构。  相似文献   

17.
聚丁二烯型聚氨酯/环氧树脂互穿聚合物网络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18.
聚氨酯互穿网络聚合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莉  陈苏 《粘接》2002,23(4):27-30
概述了聚氨酯-丙烯酸酯互穿网络溶液法和乳液法合成工艺,性能:介绍了环氧丙烯酸酯-聚氨酯,聚碳酸酯-聚氨酯互穿网络的合成工艺,性能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聚氨酯/乙烯基酯树脂互穿聚合物网络的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范连华  胡春圃 《弹性体》1995,5(2):13-19
研究了适用于反应注射成型的乙烯基酯树脂(VER)与聚氨酯(PU)形成互穿聚合物网络(IPV)时,VER中的羟基与异氰酸酯的反应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若异氰酸酯的化学计量忽略VER中的羟基,则对所合成的PU/VERIPN而言,PU对VER的增韧效果较差;若异氰酸酯的用量考虑VER中的羟基含量,则用碳化二亚胺改性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合成的PU/VER(组成比50/50)IPN的拉伸或冲击强度分别比纯pu或纯VER网络要高得多,可获得兼具刚性与韧性的材料。在这类IPN中添加少量聚醚接枝的VER,可有效地提高材料的拉伸强度。  相似文献   

20.
以甲苯二异氰酸酯(TDI-80)、聚醚二元醇(N220)、丙烯酸丁酯(BA)和丙烯腈(AN)为主要原料,采用无皂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水性聚氨酯/聚(丙烯酸丁酯-丙烯腈)乳液互穿聚合物网络(LIPN)。通过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透射电镜、粒度仪等分析手段研究了产物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与未改性的水性聚氨酯分散液相比,改性后的聚氨酯分散液的粒径均有所增大,乳液的黏度变化不大。胶膜的硬度和耐水性以及热稳定性显著提高,拉伸强度先增大后减小,断裂伸长率下降。HDDA的引入,形成了具有化学交联的核一壳互穿网络结构的聚合物,表现出明显的互穿协同效应,使WPU与乙烯基聚合物分子链具有较高的相客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