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读者信箱     
《陶瓷》2012,(12):43-44
问:陶瓷砖、陶瓷板、外墙砖之间有什么关系?答:1陶瓷砖与陶瓷板的关系国家标准《陶瓷砖》GB/T4100-2006中对陶瓷砖定义如下:由粘土和其它无机非金属原料制造的用于覆盖墙面和地面的薄板制品,陶瓷砖是在室温下通过挤压、干压或其他方法成形,干燥后,在满足性能要求的温度下烧制而成。陶瓷砖分为有釉(GL)或无釉(UGL)砖,而且是不可燃、不怕光的。国家标准《陶瓷板》GB/T23266-2009对陶瓷板定义是:由粘土和其它无机非金属材料经成形、高温烧成等生产工艺制成的板状陶瓷制品(注:厚度不大于6mm、上表面面积不小于1.62m2)。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对国标GB/T4100-2015《陶瓷砖》、GB/T 39156-2020《大规格陶瓷板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团体标准T/FSS 2-2020《佛山标准陶瓷大板》、T/CBMCA 015-2020《陶瓷岩板产品规范》、T/CBCSA 40-2021《陶瓷岩板》、T/GDTC 002-2021《陶瓷岩板》的内容进行对比研究,探索产品质量与标准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1 可靠的基础、重要的保证 我国今年实施GB/T4100—《干压陶瓷砖》新标准,陶瓷外墙砖生产从此将和国际接轨。 技术上全面采用国际标准(ISO)的《干压陶瓷砖》新标准,将促进陶瓷砖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新标准将ISO13006中五项干压成型陶瓷砖标准制  相似文献   

4.
陶瓷砖的发展概况 中国现代陶瓷外墙砖始于1926年上海泰山公司。解放前,我国的建筑陶瓷行业发展迟缓,到1949年全国仅有唐山、温州、宜兴等地三、四家工厂,陶瓷墙地砖的年产量只有2300m^2。1961年至1978年是我国建筑陶瓷行业曲折前进的18年。1960至1962年三年困难时期产量下降,1963至1966年随国民经济好转,建筑陶瓷产量回升。1966至1972年文革时期,生产秩序混乱,釉面砖产量又年均递减5.63%。1973至1978年产量持续增长。1978年陶瓷砖产量545.8万m^2。  相似文献   

5.
《陶瓷》2014,(7):70-70
日前,第三届全国建筑卫生陶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五次年会暨标准审议会在宜兴召开,重点审议《锆英砂》行业标准、《陶瓷砖》国家标准、《陶瓷砖试验方法》国家标准,美胜陶瓷、华泰集团、豪山陶瓷等晋江企业代表参加。会上,晋江陶瓷企业代表就瓷砖厚度、破坏强度等标准方面提出诸多宝贵建议,比如外墙砖单独制定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6.
行业动态     
《陶瓷》2012,(9):67-77
陶瓷砖新国标年底修订完成本刊讯7月26日,北京陶瓷卫浴2012年中行业峰会暨中国家居消费趋势研究系列高峰论坛在闽龙陶瓷总部基地召开。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秘书长缪斌出席了本次论坛,他透露,陶瓷砖行业的新国标将在今年底修订完成。据了解,陶瓷砖新国标将进一步明确标准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介了陶瓷大板/岩板的发展概况与现状;探讨了陶瓷大板/岩板名称的由来与中国取名文化;简述了陶瓷砖/板相关标准现状并提出建议;分析了瓷质砖/板的化学组成、显微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关系,指出瓷质砖/板属于同一材料范畴;对当前一些热点话题表达了个人看法并提出了"设计前移绿色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陶瓷砖薄型减量化生产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重点论述了陶瓷砖薄型减量化生产对陶瓷行业节能减排的可行性和重要性,介绍了新型建材陶瓷板的发展状况以及对陶瓷业节能减排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陶瓷》2015,(9)
GB/T 4100-2015《陶瓷砖》国家标准将于2015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陶瓷砖产品涉及使用安全的指标将逐步纳入标准体系,进一步推动我国陶瓷砖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质量的提高。笔者对GB/T 4100-2015《陶瓷砖》与GB/T 4100-2006《陶瓷砖》、ISO 13006:2012《陶瓷砖——定义、分类、性能和标记》进行对比,从不同的层面阐述、归纳和分析不同标准的各异同点。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综述了陶瓷板的发展历史以及其在国内的发展现状,由于陶瓷板环保、节能、隔音等诸多优良性能,比一般的石材、玻璃、陶瓷外墙砖等更具优势,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和巨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1.
12.
《应用陶瓷进展》2013,112(3):99-102
Abstract

The applicability of electrophoretic deposition (EPD) for the fabrication of single layer and multilayer ceramic coatings on dense ceramic composite materials has been examined. Al2O3/Y-tetragonal zirconia polycrystal (TZP) functionally graded composites of tubular shape were successfully coated with a two layer coating comprising porous alumina and dense reaction bonded mullite layers. The dual layer coating structure was designed to eliminate the numerous cracks caused by volume shrinkage during sintering of the individual EPD formed layers. In another example, mullite fibre reinforced mullite matrix composites were coated with a thin layer of nanosized silica particles using EPD. The aim was to achieve a compressive residual stress field in the silica layer on cooling from sintering temperature, in order to increase composite fracture strength and toughness. The EPD technique proved to be a reliable method for rapid preparation of single layer and multilayer ceramic coatings with reproducible thickness and microstructure on ceramic composite substrates.  相似文献   

13.
冯晓明  鲁雅文  王志诚 《陶瓷》2009,(10):50-53
薄型陶瓷砖的生产是降低原料消耗、减少能源消耗的主要途径。成形、输送、干燥机理和控制系统研究是薄型陶瓷砖产品生产的重要环节。陶瓷砖薄型化是陶瓷行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只有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才能实现“十一五”期间节能目标。  相似文献   

14.
Results are provided for a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of high-temperature mullite-zirconium ceramic with use of activated ceramic powders prepared by grinding for different times with addition of illite clay, and from pure oxide powders. It is shown that increased activity and amorphicity of ground particles considerably promotes formation of mullite phase at 1200°C, and also transition of the monoclinic modification of ZrO2 to tetragonal, particularly with an increase in firing temperature. It is proposed that as a result of rapid “freezing” the structure retains the high-temperature modification of ZrO2, having a tendency with slow ceramic cooling to transform into the monoclinic modification.  相似文献   

15.
陶瓷纤维在陶瓷窑炉上的应用及展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介绍了陶瓷纤维在陶瓷窑炉上的应用,并针对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看法,为陶瓷纤维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吴耀臣 《陶瓷》2000,(1):24-25
介绍了近年来研究制成的新型陶瓷结合剂和陶瓷浇注料,分析了新型陶瓷浇注料的质量特性,证明了使用高稠度陶瓷结合剂服液生产浇注料不但能提高产品质量,而且可以减少资源消耗,保护环境,是当今陶瓷注料生产中最理想的结合剂。  相似文献   

17.
简述了聚合物先驱体转化陶瓷(PDC)法在制备陶瓷纤维、陶瓷涂层和陶瓷粘接等方面的应用,重点介绍了PDC法在微机电系统(MEMS)器件制造中的发展概况。耐高温MEMS的发展面临两大挑战:高温材料的选择和发展合适的微加工技术。指出了传统加工技术制备陶瓷MEMS的不足,着重介绍了PDC法制备陶瓷MEMS的优缺点。以国外采用PDC法制备陶瓷MEMS的几种典型器件为例,指出该方法在制备陶瓷MEMS器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卢群山 《陶瓷》2021,(1):87-88
传统陶瓷艺术是历史文化的结晶,是东方审美艺术的体现.现代陶艺是在传统陶瓷基础上发展而来,它不仅继承了传统陶瓷的造型精髓,经过手工匠人的打造更是把传统文化和现代工艺完美融合,形成独特造型风格.本文主要针对传统类陶瓷与现代陶艺造型特点进行研究,发掘传统类陶瓷造型与现代陶艺的互通性,促进传统陶瓷造型和现代审美完美融合,为相关...  相似文献   

19.
朱咏梅 《陶瓷》2006,(2):29-32
众所周知,原料是陶瓷工业的基础,原料质量的优劣是影响坯、釉料工艺性能,以及生产工艺控制和产品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了解并掌握各类原料的性能和作用对于正确选择原料,制定合理的配方和确定适当的工艺流程有重大的实际意义。在实际生产中,当配方确定后(在其他工艺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原料化学成分的改变,就会引起物质结构的变化以及瓷体岩相间量比的变化,同时也会改变产品的整体性能,如高温液相粘度、热膨胀系数、产品白度、光泽度、热稳定性、机械强度等。所以原料的组成和物理性能的稳定对陶瓷产品质量的稳定起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如何科学地选择、鉴别和利用日趋减少的、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一直是业内同行十分关注的问题。笔者结合生产实践,通过2000多次对原料的外观、化学成分、有机物、烧结性、解胶性等方面性能的检测,得出一些经验体会愿与同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