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采写朱宝平救火献身、编辑张心元因公牺牲的稿件时,天空湿漉漉的,一如此时的心情。就地位、名气来说,朱宝平、张心元是平凡的人,有时还为生计、为工作而奔波操劳,就和你我身边的人一样,但就为他人、为国家作奉献来讲,他们用生命完成了从平凡到伟大的跨越。在赴汤蹈火之前,他们想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没有顾及自己的安危,全心考虑尽快扑灭火灾,减少他人的损失。他们都是所在单位独挡一面的骨干,受到同事和领导的尊敬和器重,还可以在自己的岗位上再前进一步,走上事业的辉煌。为人父、为人子,他们身负抚养和赡养的义务,是各自所在家庭中的顶梁柱,他们都不可能不知道自己的责任,但为了他人和国家财产免遭火魔吞噬,他们义无反顾,冲上一线,献出了金色的生命。他们把爱自己、爱家庭、爱他人与爱国家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了人生的最大价值。他们这种精神在现在的物质社会里是应该大力弘扬的,如果一个社会缺少了这样的人,那么这个社会是没有希望的。  相似文献   

2.
    
我知道,我又做梦了,我是多么、多么的不想离开,不想离开这眼前的一切,虽然它只是我脑海中的虚幻。我也知道,它,仅仅是我的一个思念,一个对家乡的思念,一个对父母的思念,一个对红豆人的思念。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6,(3)
<正>拉萨乃琼镇中心小学五年级的同学们:你们好!这是我第一次给你们写信,我的心情十分激动!你们一定感到非常好奇:我是通过什么方法找到你们的呢?这是个秘密,快快往下看,你们自然就明白了。最近,学校组织我们开展"手拉手"活动,希望能培养我们的交际能力,提高我们对外界的认识,同时让我们明白要心中有他人,学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道理。我  相似文献   

4.
    
家在遥远的山东。 爸妈都是普通的工人,生我养我十八年,含辛茹苦。在那个寒冷的冬季,他们象交出自己的心一样送走了自己的儿子,妈是流着泪的,爸爸依旧不失尊严,大度地说:“孩子好好干,出息了,再回来!”  相似文献   

5.
何处为家     
《Planning》2014,(13)
<正>透过那一层薄薄的蛋壳,我好奇地打量着眼前这片朦胧的世界——蓝天、白云、山川、森林……这些陌生的事物,一股脑地呈现在我的视野之中,虽说未曾见过,却又像是老朋友一般亲切。我为我自己诞生在这颗星球而感到由衷地喜悦。终于有一天,我不再满足于用眼睛去欣赏,我要去触摸、感受眼前的这一切。于是,我便用尖尖的前喙,啄破了眼前这一层温暖的屏障——在父母的注视下,我出生了!在出生后短短几天时间内,我学会了许多:我感受到了饥饿,我知道了自己可以飞翔,我明白了森林是我们的家……太阳每天东升西  相似文献   

6.
外婆的家     
《Planning》2019,(6)
<正>车来了,外婆率先挤上车给我买了票,又缓缓退了下来。透过窗户,我看见她站在路口,脸上没有任何表情。看着她离我越来越远,我心中有种说不出的滋味。在我的记忆中,这样的场景已经轮回了无数次。小学时,我学了一首歌,是民谣《外婆的澎湖湾》,我想唱给外婆听,于是在学校里演练了无数遍。到了晚上,我与外婆一起入睡,想找个适当的时机唱出这首歌,可最终等我睡着了也没有把这首  相似文献   

7.
家的味道     
《Planning》2019,(10)
<正>在来天津之前,我去过许多城市,北京、上海、广州……但无一给我的感觉是孤寂、冷清。于这些繁闹的都市中,找到一片净土,怕是很难吧!但天津带给我的却是繁华中不失清静,闹中显静,静中显幽。尤其是我所酷爱的美食,无论是都市中热闹的酒馆,还是寂静小巷中的农家乐,无一不冲击着我的味蕾,让我感受到一股浓浓的家的味道。  相似文献   

8.
家的味道     
《Planning》2018,(5)
<正>记忆里,总有一种味道萦绕在我心中,那是一种美食的味道,更是一种家的味道。清晨,太阳才露出半张红彤彤的脸,我和妈妈就已经来到一块田地里。我跟在妈妈的身后,揉着惺忪的睡眼,疑惑地问:"大早上的,来这地方干什么?"妈妈却只是笑笑,她走到田埂上,弯下腰掐起一株不知名的草,转过身来对我说:"帮我找这种草,等下有好吃的。"我立马行动起来,摘下一株又一株……我的手中,草逐渐多  相似文献   

9.
家有小妹     
《Planning》2016,(16)
<正>我有一个妹妹,她叫朵朵。朵朵来到这个世界120多天了。别的小宝宝的皮肤都是白里透红的,朵朵的皮肤却是黑里透红的,再加上她的那一头短发,让人以为她是一个小男孩。同学们一看到朵朵就会问我:"这是你的弟弟吗?"我总会笑着回答:"她是我的妹妹,但也是我的‘弟弟’,因为她实在太调皮了!"  相似文献   

10.
6月16日,北京蓝极速网吧火灾震惊了京城,震惊了海内外,25条鲜活的生命被火魔无情地吞噬。更令人震惊的是纵火犯宋某、张某竟然是两个十三四岁的孩子。他们为何把大火烧向了网吧?是什么使他们如此充满怨恨?是什么使他们对他人的生命如此蔑视?在他们十几年的人生经历中到底发生了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