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地层孔隙压力是钻井工程设计、施工的重要参数,获取准确合理的地层孔隙压力剖面是钻井工程井身结构设计优化和钻井液密度窗口确定的重要参考依据。川东北YB地区油气资源丰富,纵向沉积巨厚海、陆两相沉积体,发育多套含气层系,勘探开发潜力巨大,但是该区地质条件复杂,纵向地层孔隙压力剖面预测困难,严重影响了该区钻井工程设计优化及安全高效钻井。利用测井资料,运用伊顿法地层孔隙压力预测理论,分段建立陆相地层正常压实趋势线及海相地层等压趋势线,开展纵向海陆两相地层孔隙压力剖面综合预测研究,经实钻资料验证,预测结果与实钻符合率较高,能有效指导现场钻井施工。  相似文献   

2.
针对四川盆地蓬莱气区超深井地层压力系统纵向展布不清晰、溢漏复杂频发等问题,综合运用理论研究与工程地质信息分析方法,剖析蓬莱气区不同岩性地层异常高压形成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蓬莱气区砂泥岩与碳酸盐岩地层异常高压预测模型,并以现场溢漏信息与地层压力实测数据为参考,构建蓬莱气区全井段地层压力纵向展布剖面。结果表明:蓬莱气区发育有多套地层压力系统,不同岩性地层异常高压形成机制不同,应分层分段科学选择地层压力预测模型;蓬莱气区陆相砂泥岩地层多为异常高压地层,建议选用声波时差方法与Eaton方法进行地层压力预测,海相碳酸盐岩地层异常高压形成机制有别于陆相地层,采用Eaton方法与Fillippone方法预测结果最佳;蓬莱气区发育有多套异常高压地层,地表至沙溪庙组中上部地层为正常压力系统,沙溪庙组下部至灯影组顶部存在多套异常高压,灯影组地层为正常压力。建立蓬莱气区全井段地层压力预测模型,明确全井段地层压力纵向变化规律,研究成果为蓬莱气区超深井井身结构优化设计与关键工程参数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葛祥  何传亮  朱小红  董震 《测井技术》2012,36(2):164-169
川东北地区的工程地质特征复杂,陆相地层井壁失稳现象严重,给钻井工程施工带来了很大困难。结合岩石力学理论,对该区岩心实验数据、测试资料、刻度测井数据进行研究。形成该地区井壁稳定性测井评价方法,建立岩石弹性参数、地层应力、三压力、钻井液密度安全窗计算模型及参数剖面。确定川东北地区影响井壁稳定性的地质因素主要为岩性复杂多变、裂缝发育和纵向多套压力系统等。研究成果在实钻井中获得较好应用效果,为解决该地区陆相地层的钻井井壁稳定性问题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地层压力预测对深部地层钻井施工非常重要。针对松辽盆地北部深部地层地质特点,结合地质、工程等理论,用地质分析的方法认识和解决深部地层压力预测问题,为此对该盆地复杂火成岩地层孔隙压力采取分层、分区预测方法,分别建立沉积岩地层区域地层压实正常趋势线进行预测。在实际应用中,通过分析总结该区块压力分布特征,并融合多项技术提升地层压力预测剖面外推法的准确性,形成了一套适应松辽盆地深部地层压力预测的新方法,有效解决了松辽盆地深部地层钻井施工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5.
准噶尔盆地南缘地下地质条件复杂多变,构造褶皱强烈,造成地震资料反射失真。地层倾角测并技术可以精确处理出井筒地层的真实产状,进而指导地下地质构造预测。本文以准噶尔盆地南缘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了复杂构造的地层倾角测井构造处理方法和地层倾角测井资料标定过井地震剖面方法等技术研究,提出了地层倾角测井变参数高陡构造处理方法,同时以地层倾角测井资料为基础建立过井地质模型,实现了井震资料紧密结合的构造解释,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为准噶尔盆地复杂构造解释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6.
赤水官渡构造为南方海相地层,其地质特征不同于陆相构造。在分析南方海相地质特征及钻井液技术难点基础上.阐述了一开、二开、三、四开钻井的钻井液防塌、防漏技术在海相地层的成功应用。研究结果表明,该技术对现场作业是可行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赤水官渡构造为南方海相地层,其地质特征不同于陆相构造.在分析南方海相地质特征及钻井液技术难点基础上,阐述了一开、二开、三、四开钻井的钻井液防塌、防漏技术在海相地层的成功应用.研究结果表明,该技术对现场作业是可行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四川盆地川东地区地质构造隆起幅度高,断层发育,地下构造复杂,地层分层困难。为此,探讨了该区现场复杂地质情况下的分层、卡层工作方法。结果认为,要提高该类复杂地层的分层准确率,首先必须取准原始资料,然后建立岩屑录井剖面,进而应用地震、构造、录井、测井、分析化验及区域地质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对比,才能对井下的地质情况做出正确的判断,以指导钻井工程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
地层压力计算模型及其现场应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利用岩石力学分析理论,并结合库仑-摩尔准则和拉伸破坏准则建立了地层三项压力(地层孔隙压力、地层破裂压力和地层坍塌压力)的计算模型,并利用大庆油田英台地区的常规测井资料连续地计算了该地区的地层三项压力.通过地层三项压力剖面分析,针对不同井段地质复杂的实际情况,采取了相应的预防技术措施.经现场应用,有效地避免或减少了井下复杂情况的发生,提高了开发效果和钻井效率,为该区安全快速钻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临南洼陷为典型的陆相湖盆,地层复杂,沉积变化快,经典层序地层学在陆相湖盆的研究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层序划分难度较大。通过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对临南地区陆相盆地进行了精细地层分析,建立了该区高分辨率地层格架。  相似文献   

11.
在东海西湖凹陷G构造勘探开发作业过程中,花港组以下深部地层多次发生由井壁失稳引发的起下钻遇阻、井壁掉块等井下复杂情况。该文选取伊顿法计算了地层孔隙压力纵向剖面,发现异常压力主要集中在花港组以下深部地层。并根据莫尔库伦准则进行井壁稳定钻后分析,该构造地区井壁失稳的主要原因是钻井液密度低于地层坍塌压力导致的力学失稳,以及由钻井液泥浆性能引起的泥岩水化。为确保后续钻井作业安全,建议在G构造相关区块开展钻前压力预测研究,并优选油基钻井液以避免泥岩水化。  相似文献   

12.
四川盆地元坝气田超深水平井井身结构优化与应用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四川盆地元坝气田具有超深、高含硫、高压特性,地质环境异常复杂。为此,在充分总结前期探井和开发评价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从完井方式入手,综合考虑地层3个压力剖面、必封点、邻井井下复杂情况、完井方案及钻井成本等因素,采用自中间向两边推导的井身结构设计方法,优化确定出了元坝气田超深水平井的5层套管层序的井身结构。生产套管封隔器坐封位置以上采用高抗硫材质,封隔器坐封位置以下采用国产高镍基抗蚀合金套管,既满足了高含硫气田的长期安全生产,又减少了镍基合金套管的使用量,降低了开发成本。该井身结构在实际生产应用中,有利于气体钻井安全、高效、连续施工,将高压、易塌的陆相地层和海相地层分开,用厚壁套管封固膏盐层,将低压的上二叠统长兴组与其上部的海相高压地层分开,大幅度减少了复杂故障处理时间,有效保护了储层;同时,新完成的超深开发水平井与先期4口开发评价水平井相比,平均钻井周期减少130.3 d,大幅度提高了钻井技术经济指标。  相似文献   

13.
油气勘探开发转向海洋尤其是深海已成为必然。与陆地和浅水相比,由于深水地层特殊的地质沉积条件,深水钻井面临地层压力和破裂压力之间钻井液安全密度窗口窄的问题,井筒压力很难保持在允许的压力窗口之间。为此,介绍了多梯度钻井技术的原理、采用低密度空心球随钻分离注入的实现方法以及其优点:①可以达到较高的空心球浓度(50%~60%),钻井液密度降低明显;②钻井液返回海面后不必分离空心球,可重新循环;③隔水管内钻井液密度和钻杆内钻井液密度相当,不会产生U形管效应;④设备所占空间少,系统操作和控制相对简单。同时,编写了多梯度钻井的仿真程序,分析了空心球注入对压力变化影响效果。结果表明,采用空心球随钻分离注入技术能够实现对井筒压力的优化分配,使井底压力在较长的井段内介于地层压力和破裂压力之间,从而达到简化井身结构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针对川东北地区海相地层钻井速度慢、周期长等问题,采用室内试验、统计分析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海相地层抗钻特性进行分析,对高效破岩工具进行了优化设计,优选出适合海相地层PDC钻头的切削齿尺寸和后倾角。从剖面形状设计、布齿设计、力平衡设计和水力设计等方面对PDC钻头进行优化设计,研制出适合川东北海相地层高效钻进的个性化PDC钻头。现场应用结果表明,研制的P613MRR型PDC钻头能够大幅度提高机械钻速和钻头进尺,降低钻井成本,为海相地层的高效开发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5.
构造样式一直是下扬子区油气勘探选区的重要条件。依据构造活动所波及的层位和深度,在下扬子区划分出基底卷入和盖层滑脱两种典型构造样式。并根据滑脱面的不同,将盖层滑脱划分为盖层底部滑脱和志留系滑脱。通过总结以上构造样式的分布特征,对下扬子区进行了构造分区。依据构造样式的分布规律及组合类型,结合地层保存、区域盖层以及烃源岩发育程度等几个方面优选出勘探有利区。  相似文献   

16.
陆相沉积环境与海相沉积环境有很大的差异,相应的可容空间及层序演化控制因素也不同。分析了陆相可容空间的主要控制因素及其对层序发育的影响,研究表明陆相层序主要发育低水位体系域、湖泊扩张体系域和湖泊收缩体系域。构造因素是陆相层序的主要控制因素,它控制了一、二级层序的演化;气候、沉积物供给、湖海短期沟通、河流平衡剖面迁移等因素在较短时期内或局部地区可以成为主要控制因素,在其影响下可形成三级层序。通过编制基准面变化曲线可以分析可容空间变化,预测层序发育情况。  相似文献   

17.
渤海海上油田开发调整策略及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渤海油田具有陆相油层、海洋环境、稠油油田储量比例大的特点,调整油田开发思路,充分利用已发现的油气资源和已有的生产设施,力求生产规模最大化和减少资金投入,通过逐步完善注采井网、动用新层系、优化开采方式、开发井型转换等技术措施,增加了油田产量,提高了油田可采储量,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为今后渤海油田的开发调整提供了可供...  相似文献   

18.
用MT资料解释苏北地区海相残留地层展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安定 《石油物探》2004,43(1):90-93
在江苏苏北地区开展了以中、古生界为主要对象的大地电磁测深勘探(MT).并进行了综合地质解释。以二维剖面解释为依据,探讨了苏北盆地建湖隆起及以北地区的现今构造区划和海相残留地层展布。资料表明,海相中、上古生界地层主要残存在该区的东部.西部仅残存下占生界地层.印支一燕山中期发育于阜宁凹陷南界的NE向逆冲断层和一系列NW向正断层控制了海相地层残存。  相似文献   

19.
华南地区晚古生代海相地层油气成藏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推进南方古生代海相油气勘探,应用已有的研究成果,综合分析了华南地区晚古生代海相地层油气成藏条件与有利成藏区带:华南地区晚古生代碳酸盐岩沉积厚度大、分布范围广,泥盆纪、二叠纪是中国南方生物礁主要生长时期;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均发育有效烃源岩;台地礁滩相灰岩、台缘斜坡、台间海槽区重力流沉积物、滨海陆源碎屑岩和盆地相浊积岩是有利储集岩;泥岩、泥灰岩和石膏组成良好盖层。烃源岩有印支、燕山和喜山三次油气成藏期。印支、燕山、喜山运动使断裂带附近的油气藏破坏形成古油藏,但构造相对稳定地区的油气藏仍然得以保存。在晚古生代地层沉积厚度大、构造相对稳定的地区,如桂中坳陷,印支期形成的油气藏遭受破坏,但仍保存有原生油气藏。中、新生代沉积覆盖的晚古生代地区,如十万大山盆地、南盘江坳陷以及南海北部海域,燕山-喜山期形成的油气藏容易得到有效保存,是海相油气成藏有利的地区。  相似文献   

20.
全球范围下寒武统发育的黑色泥岩是一套重要的优质烃源岩。该套烃源岩分布广,但在不同地区厚度和质量差异大,重建其沉积与发育模式对预测优质烃源岩的分布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为页岩气勘探提供指导。通过对鄂西地区天柱山剖面下寒武统烃源岩样品开展有机碳、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等地球化学分析测试,探讨古气候、古生产力和古海洋环境等对优质烃源岩形成的控制作用,分析下寒武统优质烃源岩的沉积模式、发育机制以及生物活动和海洋环境变化与优质烃源岩形成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天柱山剖面下寒武统优质烃源岩段具有高TOC含量(2.63%~8.76%)、高化学蚀变指数(68~76)和高生物来源Ba (平均含量为1 392×10-6)的特点,且高度富集氧化-还原敏感元素(Mo、U和V)。V/Cr比值、U/Th比值和V/Sc比值指示天柱山剖面下寒武统的水体经历了从硫化缺氧环境到次氧化环境再到氧化环境的变化,与Mo、U富集因子之比指示的氧化-还原环境变化特征相一致。TOC含量与Al、Si、生物来源Ba含量的相关性表明陆源输入对烃源岩有贡献。δ13C的变化反映了海平面升降对生物生存环境有影响。研究认为,鄂西地区早寒武世海水的硫化缺氧和表层海洋生产力高是导致有机质大量埋藏、形成优质烃源岩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